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RT PCR结合RACE技术从‘玉露'桃果实中克隆得到△~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和鸟氨酸转氨酶(OA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PpP5CS和PpOAT(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973954和KP973956)。PpP5CS全长2511bp,开放阅读框为2 151 bp,编码71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多肽,5'-UTR长度为123 bp,3'-UTR序列长度为235 bp;PpOAT全长1686 bp,开放阅读框1416 bp,编码472个氨基酸,5'-UTR长度为151 bp,3'-UTR序列长度为119 bp。进化树分析发现,PpOAT和PpP5CS与湖北海棠的同源性最高,与MhOAT和MhP5CS的相似性分别达到88%和91%。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外源5 mmol·L~(-1)GABA处理对桃果实0℃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发生和内源脯氨酸合成关键基因PpOAT和PpP5C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处理能显著抑制‘玉露'桃果实0℃贮藏期间果肉出汁率的下降,减轻冷害。通过上调果实中PpOAT和PpP5CS的表达,提高内源脯氨酸的合成和积累,进而增强了果实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可能是外源GABA处理减轻桃果实冷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荔枝漆酶基因LcLac的表达与果皮褐变之间的关系,通过筛选‘妃子笑’荔枝果皮cDNA文库和3′-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荔枝LcLac全长cDNA序列(EU 527187.1)。该序列全长1 779 bp,5′-UTR长26 bp,3′-UTR长52 bp,含一个1 70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含566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氨基酸残基序列与欧亚槭树等物种的漆酶蛋白相似性较高。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LcLac在荔枝花中表达量最高,果肉中表达量最低。在采后贮藏前期,随LcLac表达量上升果皮褐变指数升高,且褐变指数较高的‘妃子笑’果皮中LcLac表达量高于褐变指数低的‘紫娘喜’果皮。贮藏中后期严重褐变果皮中LcLac表达量比贮藏前期低。采后贮藏前期果皮中LcLac的上调表达可能对其褐变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获得葡萄白粉病菌应答基因VpSTART的EST基础上,采用RACE和RT-PCR技术克隆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VpSTART全长1 321 bp,3′端非编码区114 bp,包含一个1 20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01个氨基酸。VpSTART蛋白分子量为45.3 kD,与欧亚种葡萄、玉米、拟南芥、蒺藜状苜蓿和蓖麻的蛋白同源性分别为99%、64%、58%、46%和25%。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VpSTART在‘商–24’葡萄花序、卷须和茎中表达量较高;感白粉病的‘湖南–1’葡萄叶片接种白粉病菌后VpSTART表达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而抗白粉病的‘商–24’葡萄接种12 h后VpSTART表达量增加,在24 ~ 96 h表现显著性差异;用SA、MeJA和Eth等不同信号分子分别处理‘湖南–1’和‘商–24’葡萄叶片1 ~ 48 h后,VpSTART基因的表达受SA负调控,受MeJA和Eth正调控。  相似文献   

4.
桃果实PpSIZ1基因对低温和外源褪黑素处理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佳蓉  宋春波  卞坤  陈伟  杨震峰 《园艺学报》2016,43(7):1257-1266
为了探索SUMO E3连接酶(SIZ1)基因与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果实采后低温贮藏期间冷害发生的关系,对桃基因组中的SIZ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湖景蜜露’桃果实低温贮藏以及外源褪黑素减轻冷害进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PpSIZ1开放阅读框全长2 637 bp,编码87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多肽。进化树分析发现,PpSIZ1与梅PmSIZ1的同源性最高,含有与拟南芥AtSIZ1相似的SAP、PHD、PINIT、SP-RING和SXS保守结构域,属于SUMO E3连接酶家族。qRT-PCR分析表明,低温(0 ℃)胁迫能诱导桃果实PpSIZ1表达水平的提高;100和200 μmol · L-1褪黑素处理能显著减轻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冷害的发生,其中100 μmol · L-1褪黑素处理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这种效果可能与PpSIZ1介导的SUMO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单体敏  金鹏  许佳  李晓安  王雷  郑永华 《园艺学报》2015,42(11):2244-225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GB)处理对‘雨花2 号’水蜜桃冷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浓度(5、10、20 mmol · L-1)外源GB 处理可有效抑制桃果肉褐变,减轻冷害症状,其中10 mmol · L-1 GB 处理效果最明显。外源GB 处理可减少桃果实冷藏期间细胞膜渗透性增加和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 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 mmol · L-1 GB 处理还能够保持桃果实较高的果肉出汁率、可溶 性固形物、总酚和维生素C 含量,并且提高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这说明外源GB 处理能减 轻桃果实冷藏期间冷害发生,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南通小方柿’果实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柿乙醇脱氢酶基因DkADH1,其全长为1 377 bp,开放阅读框为1 137个核苷酸,编码379个氨基酸,具有ADH基因典型的结构域和功能域,与番茄、苹果等双子叶植物亲缘性较近。以‘南通小方柿’不同组织为材料,采用qRT-PCR方法对DkADH1及单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不同时期果实的单宁含量,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而不溶性单宁含量不断升高;DkADH1基因在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随着果实的成熟,DkADH1表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柿果实中单宁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DkF3′5′H和DkMYB4随着乙醇处理果实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推测‘南通小方柿’DkADH1能够抑制单宁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  相似文献   

7.
观赏桃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观赏桃品种‘红雨垂枝’为试材,采用SON-PCR方法从叶片中快速获得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PphCHS,GenBank登录号为JN391444,其长度为2353 bp,具有一个114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9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PphCHS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CHS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达90%以上的相似性;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观赏桃首先与樱桃李聚类,其次与草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hCHS蛋白含有查尔酮合酶家族的特征多肽序列RLMMYQQG CFAGGTVLR,不含信号肽序列。  相似文献   

8.
以八成熟Stonyhard型桃‘霞脆’和‘有名白桃’、软溶质桃‘银花露’、硬溶质桃‘湖景蜜露’、不溶质桃‘金童6号’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25 ℃和4 ℃贮藏条件下果实软化及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贮藏温度下,Stonyhard型桃‘有名白桃’和‘霞脆’果实释放极少量乙烯;25 ℃常温条件下,Stonyhard型桃果实硬度保持较高水平,但4 ℃低温诱导了‘有名白桃’果实软化。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软溶质、硬溶质和不溶质桃的PpACS1基因均具有高表达丰度,而Stonyhard型‘霞脆’和‘有名白桃’的表达水平极低;两种贮藏温度下,5个桃品种果实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未检测到PpACS2和PpACS3基因的表达。此外,低温诱导了PpACO1基因在Stonyhard型桃‘霞脆’和‘有名白桃’中的表达,‘有名白桃’果实endo-PG基因受低温刺激表达也上调。说明不同肉质类型的桃贮藏期间果实软化与乙烯的生物合成关系密切,不同温度下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调控果实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花朵中克隆到1 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全长1 720 bp,包含1 个编码506 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Ac-F3′5′H(GenBank 登录号:JN635708)。序列分析表明Ac-F3′5′H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已确定的保守基序,包括CYP 基序、I 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Ac-F3′5′H 与其它物种的F3′5′H 有很高的序列相似性。以川乌头18S rRNA 基因(FJ748878)为内参,通过半定量RT-PCR对Ac-F3′5′H 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Ac-F3′5′H 随花朵发育,表达量呈递增趋势,并且在正在开放的花朵中达到最高,而在根、茎、叶中不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调节川乌头蓝色花朵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CAN Van Toan  罗聪  董龙  刘召亮  何新华 《园艺学报》2014,41(12):2383-2392
采用RT-PCR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杧果低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MiHSP17.6,GenBank登录号为KJ459857。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为68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462 bp,编码154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80 bp和135 bp。杧果MiHSP17.6与其他物种的低分子量热激蛋白同源性介于74% ~ 82%。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MiHSP17.6在‘四季杧’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表达,在果实发育的中期表达水平持续上升。高温(44 ℃)、低温(4 ℃)、盐(NaCl)、聚乙二醇(PEG)、脱落酸(ABA)、双氧水(H2O2)和水杨酸(SA)处理均诱导该基因表达,因此推测MiHSP17.6的功能可能与杧果果实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荸荠’和‘东魁’杨梅果实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果糖激酶基因MrF RK2的全长c DNA序列。MrF RK2全长1 279 bp,ORF阅读框全长996 bp,3′端非编码区227bp,5′端非编码区5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Mr FRK2含有pfk B碳水化合物磷酸果糖激酶家族高度保守的1个ATP结合域和2个底物结合域;Mr FRK2与杨树Pt FRK2相似性最高,达到8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Mr FRK2在‘东魁’杨梅果实的发育早期大量表达,在成熟后期表达量下降,果实成熟初期Mr FPK2表达量‘东魁’显著高于‘荸荠’。果实成熟期间果糖含量‘东魁’显著高于‘荸荠’,与果实成熟期间Mr FPK2的表达量相反。这表明,MrF PK2在杨梅果实成熟期间果糖降解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酸处理减轻杧果采后果实冷害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锡佳  李佩艳  宋夏钦  沈玫  郑小林 《园艺学报》2012,39(11):2251-2257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Zill’果实采后经5 mmol · L-1草酸溶液浸泡10 min后,在低温(10± 0.5)℃下贮藏27 d,再移至常温25℃贮藏4 d,冷害系数和质膜相对透性显著低于对照;草酸处理降低了果实在贮藏后期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维持了较高果肉亮度值(L*),可溶性固形物(SSC)、游离脯氨酸和柠檬酸含量。说明草酸处理可提高质膜稳定性,抑制褐变相关酶活性以及维持一些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加采后果实的抗冷性,缓解果实冷害症状。  相似文献   

13.
杨德翠  张玉喜  郑国生 《园艺学报》2013,40(8):1583-1590
 以牡丹柱枝孢叶斑病病原菌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处理的牡丹‘鲁菏红’叶片为材料,根据已发表植物PR1的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cDNA,命名为PsPR1。该序列全长为744 bp,5′和3′非翻译区分别有42 bp和225 bp。该基因有47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8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分子量14.8 kD,等电点(pI)6.19,具有典型的SCP_PR1_like保守结构域。通过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多种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牡丹萼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正常生长的叶片中最少。该基因受病原菌C. canadense和信号物质SA的显著诱导,分别在处理的24 h和12 h达到最高峰,说明PsPR1可能参与了牡丹的抗病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14.
侵染广东辣椒的辣椒脉斑驳病毒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亚飞  裴凡  于琳  何自福    佘小漫  蓝国兵  邓铭光 《园艺学报》2018,45(11):2209-2216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是引起广东辣椒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明确侵染为害广东辣椒的ChiVMV分子特征,采用分段RT-PCR和RACE扩增方法克隆了ChiVMV广东分离物(ChiVMV-GD)的基因组全序列,结果表明,除poly(A)尾外,ChiVMV-GD基因组大小为9 721 nt,编码一个大小350.44 kD多聚蛋白(位于167 ~ 9 436 nt),5′–非编码区(5′-UTR)和3′–非编码区(3′-UTR)分别含有166和285 nt,5′–末端结合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3′–末端含有poly(A)尾。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ChiVMV-GD与ChiVMV其他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同源率为79.1% ~ 96.9%,其中与来自中国海南分离物(登录号:GQ981316.1)的同源率最高(96.9%)。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ChiVMV-GD与海南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说明与海南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5.
牡丹查耳酮合酶基因Ps-CHS1的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琳  王雁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10,37(8):1295-1302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彩绘’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获得了一个牡丹查耳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s-CHS1,GenBank登录号为GQ48351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s-CHS1全长1 475 bp,包含82 bp的5′非编码区、208 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 185 bp编码39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CHS家族保守存在的所有功能活性位点和特征多肽序列。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s-CHS1与杨柳科、锦葵科、蔷薇科等植物的CHS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达90%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CHS1在花瓣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萼片,再次是叶片和雄蕊,在心皮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纽荷尔脐橙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西北中亚热带红壤地区,采集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Newhall’],50个果园(范围N25°3′27″ ~ N27°8′、海拔160 ~ 660 m),100个单株的叶片、土壤和果实样品,研究果实品质及株产等级与26个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果实品质受叶片矿质元素的影响依次为:可溶性固形物(36.5%,贡献率,下同)> 粗纤维(27.1%)> 可滴定酸(20.0%)> 单果质量(16.1%);叶片矿质元素对品质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K(15.8%)> Cu(11.3%)> Ca(11.2 %)> N(10.5%)> Ni、B(8.7%)> Cd(7.8%)> P(7.4%)> Mg(7.3%),累计贡献88.7%。②叶片矿质元素对株产等级影响的标准回归系数排序为:La(–0.553)> Ni(–0.405)> Zn(+ 0.395)> Cu(–0.377)。③推荐16项叶片矿质元素诊断标准“元素(< 缺乏;适宜下限 ~ 适宜上限;> 过量)”:N(2.7% ~ 3.2%)、P(0.13% ~ 0.20%)、K(1.2% ~ 1.9%;> 2.2%)、Ca(2.5% ~ 4.0%)、Mg(< 0.20%;0.22% ~ 0.45%)、Cu(5.0 ~ 25 mg · kg-1;> 60 mg · kg-1)、Zn(20 ~ 50 mg · kg-1)、Fe(50 ~ 200 mg · kg-1)、Mn(20 ~ 150 mg · kg-1)、B(< 20 mg · kg-1;35 ~ 150 mg · kg-1)、Mo(0.05 ~ 1.0 mg · kg-1)、S(0.28% ~ 0.40%)、Cl(< 0.2%;> 0.5%);限量元素Ni(≤ 3.0 mg · kg-1)、Cd(≤ 0.3 mg · kg-1)、La(≤ 12 mg · 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