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敖翔  周建川  周婷  何健 《养猪》2019,(1):5-8
为研究低营养水平饲粮添加单一或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47.5±1.3)kg的2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低营养水平饲粮,单一酶制剂组饲喂负对照组饲粮+500 g/t甘露聚糖酶,复合酶制剂组饲喂负对照组饲粮+500 g/t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主要为甘露聚糖酶和半乳糖苷酶)。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单一酶制剂组和复合酶制剂组显著提高了末重、日增重,并显著降低了料重比;2)35 d时,正对照组和单一酶制剂组对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P<0.05);3)35 d时,正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对氮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和单一酶制剂组(P<0.05);4)各处理组对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低营养水平饲粮降低了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而在生长肥育猪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添加单一或复合非淀粉多糖酶都可以部分提高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且对猪肉品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磷的全肠道消化率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分别为27.2、59.1、103.1kg的生长育肥猪各16头,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低磷饲粮组和高磷饲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低磷饲粮为无磷酸氢钙(DCP)的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总磷浓度为3.3 g/kg,在低磷饲粮中添加14.5g/kgDCP构成总磷浓度为5.9 g/kg的高磷饲粮。采用全收粪法测定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采用差量法计算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试验共12 d,包括5 d适应期和7 d粪样收集期。结果表明:高磷饲粮组的可消化磷含量和总磷的ATTD均显著高于低磷饲粮组(P<0.05);饲喂高磷饲粮时,不同生长阶段猪磷的ATTD无显著差异(P>0.1);饲喂低磷饲粮时,育肥猪磷的ATTD显著高于生长猪和生长育肥猪(P<0.05);虽然饲粮总磷的ATTD受生长阶段影响(P<0.05),但生长阶段对D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P>0.1)。由此可见,猪的生长阶段显著影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磷的消化利用率,但对DCP中磷的消化利用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选用(60±3)日龄雄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90、890、1 390 mg/kg的复合酶制剂Ⅰ,E组、F组和G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30、830、1 330 mg/kg的复合酶制剂Ⅱ,H组和I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90、990 mg/kg的复合酶制剂Ⅲ。预试期13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组的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B组、C组、E组和F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的脂肪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食入氮和尿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B组水貂的氮沉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和H组(P<0.05);B组和C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组(P<0.05),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适宜配伍和水平的复合酶制剂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长性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890 mg/kg复合酶制剂Ⅰ(25.7%淀粉酶+25.6%酸性蛋白酶+20.5%阿拉伯木聚糖酶+12.8%果胶酶+2.6%甘露聚糖酶+12.8%植酸酶)的饲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敖翔  周建川  周婷  何健 《养猪》2019,(3):9-12
为研究棕榈仁粕饲粮添加碳水化合物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50.45±1.91)kg的21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棕榈仁粕饲粮,复合酶制剂组饲喂负对照组饲粮+1 kg/t碳水化合物酶(主要为α-半乳糖苷酶、蛋白酶和β-甘露聚糖酶)。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末重和日增重,但与复合酶制剂组差异不显著(P>0.05);2)负对照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复合酶制剂组和正对照组;3)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氮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4)负对照组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复合酶制剂组;5)负对照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低于正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5%的棕榈仁粕饲粮降低了生长肥育猪的末重和日增重,增加了料重比,而添加1 kg/t碳水化合物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分消化率,改善了生长性能,且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复合酶制剂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氮、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头7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根据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2阶段饲养(生长期和育肥期).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在生长期和育肥期饲料中分别用10%和15%的玉米DDGS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其中试验2组和试验3组添加200 g/t的复合酶制剂,试验3组的饲粮能量水平较前3组降低0.209 MJ/kg.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玉米DDGS,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粪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氮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而粪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复合酶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磷消化率(P>0.05),能量降低则显著提高了氮消化率(P<0.05).由此可知,适量添加玉米DDGS对生产性能没有负面影响,降低了饲料氮利用率,但提高了磷利用率.而辅以复合酶制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对玉米DDGS的利用效率,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磷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选用体重约2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猪108头,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比为1:1。采用2×3试验设计研究了日粮中不同谷物组成和不同复合酶的添加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谷物组成显著影响生长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营养物质消化率(P<0.05)。随着日粮中谷物组成的小麦比例的增多,生长猪的日增重会降低而料肉比会相应提高,能量、干物质、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会显著降低;(2)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能量、干物质、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从而提高生长猪的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随着复合酶添加量的增加,生长猪的日增重和养分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而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但复合酶的两个添加水平(0.025%和0.05%)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小麦占日粮谷物组成的38%和添加0.025%复合酶的饲粮与玉米豆粕型日粮相比,生长猪的日增重与能量、干物质、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P>0.05),粗纤维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而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猪日粮中小麦占谷物的的比例以38%左右较为适宜,复合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25%。  相似文献   

7.
敖翔  周建川  张立泰  何健 《养猪》2019,(3):54-56
为研究大豆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粪便有害气体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54.6±2.0)kg的2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5%大豆皮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含有5%大豆皮的饲粮,10%大豆皮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含有10%大豆皮的饲粮,15%大豆皮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含有15%大豆皮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生长猪末重、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15%大豆皮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0.12(P<0.05);3)10%和15%大豆皮组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10%和15%大豆皮组均显著降低了粪便中氨气排放(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猪饲粮中添加5%大豆皮在不影响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情况下,降低了粪便中氨气的排放,但添加15%大豆皮则会增加料重比,降低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因此,生长猪饲粮中大豆皮的适宜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8.
植酸酶和磷酸氢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体重75 kg的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阉公猪5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常磷日粮、低磷日粮、常磷加植酸酶日粮和低磷加植酸酶日粮。每个处理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研究杂粕型日粮添加植酸酶(750 U/kg)和不添加磷酸氢钙对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组比常磷组的采食量降低了5.04%(P<0.05),料重比增加了17.94%(P<0.01),日增重降低了19.80%(P<0.01),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了17.20%(P<0.01),磷表观消化率降低了10.16%(P<0.01),钙表观消化率降低了8.56%(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常磷加酶组比常磷组的采食量增加了2.97%(P>0.05),料重比增加了3.53%(P>0.05),日增重降低了1.70%(P>0.05),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了4.12%(P>0.05),磷表观消化率降低了3.46%(P>0.05),钙表观消化率降低了4.40%(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低磷加酶组比低磷组的采食量增加了7.50%(P<0.01),料重比降低了13.47%(P<0.01),日增重增加了24.30%(P<0.01),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13.60%(P<0.01),磷表观消化率提高了42.09%(P<0.01),钙表观消化率提高了11.18%(P<0.01),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低磷加酶组(即无磷酸氢钙日粮加酶组)与常磷组相比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均差异不显著(P>0.05),磷表观消化率提高了27.66%(P<0.05),钙表观消化率提高了1.68%(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低磷日粮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猪生长性能,提高钙磷表观消化率,但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常磷日粮添加植酸酶对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不添加磷酸氢钙会降低猪的生长性能和钙磷的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9.
选择体重(35.92±4.84)kg的长白X大约克二元杂种阉公猪5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常磷不加植酸酶饲粮、低磷不加植酸酶饲粮、常磷加植酸酶饲粮和低磷加植酸酶饲粮,每个处理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研究饲粮添加植酸酶(750 IU/kg饲料)和不添加磷酸氢钙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不加植酸酶组与常磷不加植酸酶组相比,采食量降低1.23%(P>0.05),料重比增加13.82%(P<0.01),日增重降低18.52%(P<0.01),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增加13.50%(P<0.01),磷表观消化率降低13.83%(P<0.01),钙表观消化率降低4.21%(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降低2.55%(P>0.05);常磷加植酸酶组与常磷不加植酸酶组相比,采食量增加2.06%(P>0.05),料重比降低4.73%(P<0.01),日增重增加7.33%(P<0.01),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4.70%(P<0.01),磷表观消化率提高12.45%(P<0.05),钙表观消化率提高5.63%(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提高4.00%(P>0.05);低磷加植酸酶组与低磷不加植酸酶组相比,采食量增加5.00%(P>0.05),料重比降低12.14%(P<0.01),日增重增加27.67%(P<0.01),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12.07%(P<0.01),磷表观消化率提高39.59%(P<0.01),钙表观消化率提高7.94%(P<0.0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低磷加植酸酶组与常磷不加植酸酶组相比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和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均差异不显著,磷表观消化率提高20.28%(P<0.01),钙表观消化率提高3.39%(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添加植酸酶(常磷加植酸酶组与常磷不加植酸酶组比,低磷加植酸酶组与低磷不加植酸酶组比)能够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和钙、磷的表观消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对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2)不添加磷酸氢钙(低磷加植酸酶组与常磷加植酸酶组比,低磷不加植酸酶组与常磷不加植酸酶组比)会降低生长猪生长性能,但对钙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3)低磷加植酸酶组与常磷加植酸酶组相比,猪的生长性能和钙、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但磷的消化率大大提高了,有利于环境保护;4)低磷加植酸酶饲粮有利于猪的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为最佳饲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21±0.60)kg的9周龄健康雄性蓝狐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6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基础饲粮(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Ⅰ组)、0.2%(Ⅱ组)、0.4%(Ⅲ组)、0.6%(Ⅳ组)、0.8%(Ⅴ组)和1.0%(Ⅵ组)蛋氨酸的试验试粮。对照组(Ⅶ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基础饲粮(适宜蛋白质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Ⅴ组与Ⅵ组的末重(第45天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16~30天的平均日增重,Ⅳ组、Ⅴ组、Ⅵ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31~45天的平均日增重,Ⅴ组、Ⅵ组极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1),且Ⅴ组还显著高于Ⅵ组和对照组(P<0.05)。Ⅴ组、Ⅵ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Ⅵ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的脂肪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组和Ⅵ组的胱氨酸排出量极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对照组(P<0.01);Ⅵ组的胱氨酸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的胱氨酸消化率与Ⅴ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提高,蓝狐的蛋氨酸消化率相应增高,Ⅵ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Ⅴ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总氮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Ⅴ组的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试验的各项测定指标,在蛋白质水平为30%的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0.8%的蛋氨酸即饲粮中蛋氨酸水平为1.14%时能够满足育成期蓝狐对蛋氨酸的需要量,此时蓝狐的生长性能、蛋白质消化率和氮沉积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1例贵宾犬出现呕吐、食欲不振、可视黏膜黄染和明显腹痛;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和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清生化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升高,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胰腺特异性脂肪酶异常;B超显示胆囊和总胆管扩张,胆囊及总胆管内有胆结石。确诊为胆结石并继发慢性胆囊炎、肝外总胆管阻塞、急性胰腺炎、肝损伤,采用胆囊摘除术及总胆管切开术将结石取出,术后该犬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信公众号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也开通了相应的公众号平台。本文通过对5个典型的特种经济动物类科技期刊公众号的系列比较和分析,总结出该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一般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和乳酸菌对青年鸽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与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80日龄左右的雌性青年鸽384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其中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CFU/kg丁酸梭菌、5×10^9CFU/kg乳酸菌和5×10^9CFU/kg乳酸菌+1×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d,试验期28d。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2.0%、32.0%和22.0%,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与A组相比,D组青年鸽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4)与A组相比,B、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C和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 AOC)显著提高(P<0.05),D组青年鸽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A组相比,C和D组青年鸽卵巢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乳酸菌能够提高青年鸽肝脏抗氧化功能并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青年鸽的生长性能,对青年鸽的繁殖潜力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许多发酵乳制品的生产构成了主要威胁。随着乳品发酵中的嗜热链球菌噬菌体不断被分离发现,其生理特性、感染机制等信息正在逐渐被完善。了解这类噬菌体的生物多样性,并确定嗜热链球菌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以为防治乳制品工业环境中的噬菌体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分类、噬菌体感染宿主的分子机制、吸附受体和受体结合蛋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他乳酸菌噬菌体的研究和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在猪群中传播,提示呼吸道粘膜也许可以作为疫苗免疫接种的位点。PEDV通过表面的纤突蛋白S识别受体并侵入宿主细胞,该蛋白质S1区(1~735 aa)是PEDV主要的中和位点以及受体结合域,参与病毒吸附入侵宿主细胞。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BmN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S1-eGFP并展示于病毒表面,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50 kD。以重组杆状病毒为免疫原雾化免疫BALB/c小鼠,结果表明免疫16 d后小鼠血清中S1特异性IgG抗体效价可达1∶3 200,血清和肺气管润洗液中都能检测到高水平的S1特异性sIgA,说明引起了较强的黏膜免疫反应;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进一步表明重组杆状病毒雾化免疫可以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表面展示S1的重组杆状病毒可以作为PEDV黏膜免疫候选疫苗,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维持鱼类健康并为养殖生产带来更好的效益,通常在养殖鱼类饲料中使用免疫增强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和疾病抵抗力。对多种鱼类的研究发现,饲喂β-葡聚糖能提高其免疫应答、对细菌与病毒的感染和环境压力的抵御力。因此,β-葡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集约化养殖的今天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β-葡聚糖调节鱼类免疫的机制以及影响β-葡聚糖生物活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甚至死亡的关键诱因,而安全高效的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卵黄抗体具有降低仔猪腹泻率、死亡率等优点已应用于生猪养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为卵黄抗体在防治猪流行性腹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伊犁鹅产蛋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处于产蛋期的3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公母比例1∶4)。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1.20%,试验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86%、15.20%、16.48%的试验饲粮,其余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产蛋期伊犁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及合格蛋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3.86%、15.20%及16.48%粗蛋白质组显著或极显著改善了伊犁鹅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及料蛋比(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15.20%及16.48%粗蛋白质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伊犁鹅种蛋的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P<0.05或P<0.01)。各组间伊犁鹅的健雏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3.86%粗蛋白质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15.20%粗蛋白质组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16.48%粗蛋白质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20%时,产蛋期伊犁鹅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18年国内外蜂王浆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对公开发表的65篇中英文文献及专利的地域分布和研究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述,并重点介绍了蜂王浆在化学组分、质量控制、生物学活性等领域的研究新进展。与2017年相比,2018年蜂王浆的研究热度回升,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检测引起猪猝死的病原,本研究针对临床引起猪猝死症的4种疾病病原(猪尼帕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猪产气荚膜梭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别设计特异性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这4种病原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探针之间没有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不同病原核酸的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40拷贝μ/L~370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应用该MLPA方法对129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且该方法检测猪产气荚膜梭菌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到100%,Kappa值均为1。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或行业标准PCR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且克服了后者无法同时进行多重检测的缺点,最多可以同时检测45种病原,对于复杂症候群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方法可推广到其它多重病原体的检测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