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洋葱染色体核型的FIS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泓  O.Schrader  R.Ahne 《园艺学报》2003,30(4):463-464
 挑选洋葱(Allium cepa L.) (2n=2x=16,CC)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以洋葱卫星DNA序列(AC—SAT-DNA)为探针,DIG-1 1-dUTP为标记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观察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并进行洋葱的核型分析。6号染色体为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在其长臂末端有一个卫星DNA序列的主要位点。其余每条染色体在其长、短臂的末端都各具有一个主要位点。差异表现在各染色体上卫星DNA序列的次要位点分布不同。根据洋葱8对染色体各自具有的独特的卫星DNA分布位点,可将洋葱8对染色体全部分开。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洋葱卫星DNA在染色体上分布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泳技术及其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脉冲电泳是一种可用于分离20Kb到10Mb大分子量DNA的新型凝胶电泳技术,已应用于双孢蘑菇,香菇、侧耳、草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核型分析及核型多态性的研究。本文介绍了真菌电泳核型分析的基本操作程序和主要影响因素,并阐述了脉冲电泳在食用菌种群特异性鉴定、染色体作图和遗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45S rDNA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研究了45S rDNA在蒿属(Artemisia)5个物种染色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中亚苦蒿(A. absinthum Linn.)有1对染色体出现杂交信号;大籽蒿(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和黄花蒿(A. annua Linn.)各有两对染色体上出现信号;欧亚艾蒿(A. abrotanum Linn.)和牡蒿(A. japonica Thumb.)各有4对染色体出现杂交信号。信号位点除了分布在随体上,主要分布在非随体染色体的端部,而在欧亚艾蒿中发现1对信号位点分布在近端部,而且信号间的强弱也不尽相同。基于FISH技术的核型分析,不仅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细胞学标记,而且进一步丰富了染色体分析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由60 000 个克隆组成的芥菜无偏倚Fosmid 文库,该文库外源片段插入率为100%,外源DNA 平均插入长度为32 kb,文库覆盖率约为芥菜基因组的1.8 倍。利用不同来源的分子标记筛选文库,得到的阳性单克隆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鉴定后,获得两类B 基因组细胞学标记,一类在所有染色体上都有信号,另一类仅在一对染色体上有信号。  相似文献   

5.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了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和5S rDNA在果树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以及rDNA特异序列在果树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在果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果树的45S rDNA位点一般为1~4对,在染色体上多定位于随体处(即核仁组织区,NORs),也常分布于短臂和着丝粒区;5S rDNA为1~3对,在染色体上没有固定的分布模式,且与45S rDNA独立分布。rDNA定位已经用于识别果树染色体,校正传统核型以及研究基因组的进化模式。ITS序列是目前果树系统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序列之一,但应用时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假基因,未来的关注点应是综合运用多种DNA序列。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以萝卜基因组特异序列pURsN 作探针,分别与19 份菜薹与萝卜附加系回交后代BC4A3d 进行杂交,检测回交后代中外源萝卜染色体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只有1 份材料BC4A3d-45 没有杂交信号,其他18 份材料均得到1 个杂交信号,表明除了BC4A3d-45 没有附加外源萝卜染色体之外,其余18 份材料均含有1 条外源萝卜染色体;该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吕晶  刘凡  宗梅  韩硕  王幼平  王桂香 《园艺学报》2014,41(3):456-468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和荧光原 位杂交(FISH)等群体分析技术,在16 份高代回交及自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花椰菜类型渐渗系材料12 份,偏花椰菜类型异附加系材料4 份。形态学调查及FISH 分析表明:12 份渐渗系材料除茎、叶等营养器 官特征与花椰菜近似外,已具有较正常的花球形成,染色体数为18 条,均来源于花椰菜;植株花粉母细 胞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SSR 和AFLP 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渐渗系材料除扩增到数量不等的黑芥多态 性位点外,还扩增到埃塞俄比亚芥特异的多态性位点和少量新位点,另外发现渐渗系材料有丢失亲本花 椰菜多态性位点的现象。FISH 分析4 份异附加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结果显示:PFCN29BC2S1-4 为9 条 花椰菜染色体附加8 条黑芥染色体;PFCN15-2S1BC5-6-2 和PFCN29BC4-37-7 为16 条花椰菜染色体分别 附加7 条和14 条黑芥染色体;PFCN29BC4-38-5 为花椰菜染色体附加了5 ~ 7 条黑芥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国际马铃薯和番茄基因组测序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俊  张忠华  李颖  杜永臣  屈冬玉  黄三文 《园艺学报》2008,35(10):1545-1549
 国际番茄基因组项目计划精细测定220 Mb的常染色质区域,马铃薯基因组项目计划测定全基因组840 Mb的DNA序列。中国是两个项目的参与国,负责番茄染色体III,XI和马铃薯染色体X,XI的测序工作。基于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在二者染色体XI的测序的同时运用了比较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晶  盛慧  蒲国锋 《蔬菜》2012,(5):46-47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阐述了染色体失活、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记等表观遗传现象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果菜》2014,(2):9-9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破译了人工栽培草莓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看、更好吃并能抵抗虫害的新品种草莓。位于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上总DNA研究所将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DNA研究》杂志上,研究人员将人工栽培草莓品种“丽红”的染色体DNA序列分成片段,分析碱基对的排列,并与4种野生草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砂梨ACC氧化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砂梨ACO3(GenBank Accession No.AB042107)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引物,以砂梨品种若光(Wakahikari)叶片总DNA为模板,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回收该片段并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后去除接头和基因编码序列。得到1段长715bp的上游序列,登陆PLACE数据库在线进行植物DNA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并分析,起始位点的上游89bp处有1个TATA-Box核心启动子元件。另外序列还存在多个特异调控基因表达的元件,初步判断为砂梨果实中ACC氧化酶基因的诱导型启动子。  相似文献   

12.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技术,COI序列已成功应用于动物的鉴定,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找到一个通用序列能鉴定所有植物物种。本文主要综述了兰科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及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LU Xu  LUO Rui-min  GAO Feng 《园艺学报》2008,35(7):1081-1084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 ~ 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 + 4M2 + 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 + 4sm (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的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染色体上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45S rDNA在不同倍性沙田柚中期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材料的NOR位点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和杂合性, 即二倍体具4个45S rDNA位点, 四倍体单株t1和t2 则分别具有10个和8个位点。位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短臂末端、着丝粒区域、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着丝粒至长臂区域、长臂末端共5种不同类型。不同材料中包含的位置类型不完全相同。不同位置类型的位点数也不相同, 以着丝粒及着丝粒至短臂区域的类型位点数最多, 其次是短臂末端。同源四倍体和相应的二倍体相比, 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对用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柑橘染色体制片方法和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同源四倍体和相应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分析、重复序列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用于染色体识别和物种演化研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 个二倍体蔷薇野生种:多苞蔷薇(Rosa multibracteata Helm. et Wils.)、川滇蔷薇(R. soulieana Crép.)和金樱子(R. laevigata Michx.)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 了45S rDNA 和5S rDNA 物理定位。结果表明:45S rDNA 在这3 种蔷薇的染色体上的数量和分布模式较 一致,都有1 对位点,均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点异形同源染色体的短臂上。5S rDNA 在多苞蔷薇上有1 对位点,在川滇蔷薇和金樱子上各有2 对位点,都分布于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点处。这3 种蔷薇各自的 rDNA 位点数量、所在染色体和信号强弱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识别3 种蔷薇各自的染色体提供了明确 有效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7.
三倍体狗牙根染色体数变异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倍体狗牙根‘矮生百慕大’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细胞内染色体数存在非整倍性变异,变化范围为2n=27~30。进一步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45S rDNA为探针进行鉴定,发现在三倍体狗牙根‘矮生百慕大’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含有45S rDNA,并且都位于着丝粒部位。这3条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强弱不一,两个染色体在45S rDNA区杂交信号较强,且易伸长呈线状结构,杂交信号较弱的一条染色体可能由于45S rDNA含量比较少,所以这一区域染色体很易在分裂中"拉长"并断裂,形成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8.
 以欧洲山杨( Populus tremula) 根尖细胞为材料, 采用玻璃针分离法, 通过显微操作器成功地分离出一号染色体。将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去蛋白、Sau3A酶切, 并在染色体DNA片段两端加上Sau3A人工接头, 进行两轮PCR扩增, 得到了200~3 000 bp的DNA扩增片段。以DIG2dUTP标记的欧洲山杨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 结果表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扩增片段与欧洲山杨基因组DNA同源,从而证明一号染色体DNA确实已被成功地扩增。以一号染色体第2轮PCR产物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荧光信号较密集的分布于一号染色体, 但同时荧光信号也出现在其它染色体的着丝粒及端粒区域。对第2轮PCR产物进行克隆, 构建单条染色体DNA文库, 经分析, 该微克隆文库包含约3 ×105 个重组子。随机挑选160个重组子进行鉴定, 证明该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介于230~2 200 bp之间, 平均800 bp。该文库的构建为欧洲山杨1号染色体特异探针的筛选、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克隆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区分百合回交一代的不同基因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树军 《园艺学报》2003,30(4):485-486
 利用东方百合(Oriental Lily)基因组DNA作荧光原位杂交的探针,用鲱鱼精子DNA或亚洲百合(Asiatic Lily)基因组DNA作封阻DNA,对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杂种的回交一代(Bc )的中期染色体进行了荧光染色。该方法将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的两个基因组在其回交一代中清楚地区分开来。表明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既能有效地鉴定杂交的成败,又能科学地分析基因组之间染色体的交换和重组。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20.
人胰岛素基因的人工合成及转化银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PCR法合成人胰岛素基因,克隆到pUC18载体上,经测序证实其碱基序列与人胰岛素基因的序列完全一致。本实验还构建了银耳表达载体,由限制性内切酶介导(Restriction enzy me-mediated DNA Integration,REMI)转化银耳芽孢。随机挑取21个抗性菌落,转管繁殖2代后检测其GUS活性,实验结果:18个菌株阳性,3个菌株阴性。从这21个菌株中选取10个菌株,提取染色体DNA,用人胰岛素基因、GUS基因和Tnos序列的特异引物进行PCR,结果表明,这10菌株都能扩增出相应长度的特异片段,证明了它们是人胰岛素基因转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