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DNA-A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TYLCV各中国分离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TYLCV全序列及CP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以色列病毒(TYLCV-IL)各分离物所侵染,而西部和西南部内陆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中国病毒(TYLCCNV)各分离物所侵染。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TYLCV在进化上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但核苷酸突变位点(Pi)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却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因此针对TYLCV的严格保守区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以多重PCR技术为基础的快速、高效、特异性检测TYLCV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大量下部叶片褪绿黄化,顶叶卷曲畸形的番茄植株。将叶片采集带回实验室,采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774和400 bp的目标条带,测序比对发现其与ToCV的KR184676.1和TYLCV的FJ012359.1序列相似度均为99%,确认这两条带对应的两种病毒分别为ToCV和TYLCV,明确该番茄植株被ToCV和TYLCV复合侵染。同时发现云南地区有B型和Q型两种烟粉虱存在,且Q型的比例高于B型,二者均可携带ToCV和TYLCV。ToCV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其由沿海向内陆蔓延的过程中与TYLCV的复合侵染已蔓延至西南地区,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3.
根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基因组序列的复制酶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JC1,对石家庄具有典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症状的番茄样品进行检测,经PCR扩增得到626 bp的片段,序列分析比对表明其为TYLCV的一部分。根据上述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QC,通过PCR分离石家庄的TYLCV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已报道的DNA-B的通用引物CR01/CR02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石家庄分离物只含有DNA-A组分,全长为2 781 bp(GenBank登录号:KF612971),命名为TYLCV-Shijiazhuang。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TYLCV-Israel株系相似性为99.0%。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石家庄病毒分离物与北京分离物TYLCV-Beijing3(GenBank登录号:GU983859)、山东分离物TYLCV-SDSG-XC(GenBank登录号:KC999851)序列相似性很高,均属于TYLCV-Israel分支。  相似文献   

4.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或PCR 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 个省份番茄ToCV 和TYLCV 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 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 以上,ToCV CP 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 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 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通过转录组研究发现1 个NBS-LRR 类抗病基因(Solyc05g009760.1)在抗TYLCV 番茄材料‘CLN2777A’中上调表达,推测可能参与抵抗TYLCV 侵染的防卫反应的基础上,以‘CLN2777A’ 番茄为材料,通过RT-PCR 克隆该基因全长cDNA 序列,命名为ClNLR。荧光定量PCR 发现ClNLR 在番 茄‘CLN2777A’的根和叶片中高水平表达。ClNLR 在本氏烟叶片上的瞬时表达诱导了过敏性反应。病毒 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抑制ClNLR 基因在抗病番茄‘CLN2777A’中表达后,接种TYLCV,检测叶片 带毒量,发现VIGS 处理的番茄植株体内的TYLCV 积累量与其ClNLR 基因表达水平成反比。这些研究结 果表明ClNLR 可能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杨凌番茄生产基地感病(TYLCV 症状)番茄植株为材料,分离得到杨凌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分离物,命名为TYLCV-Yl(GenBank 序列号:KC293824,未公布);克隆该病毒外壳蛋白全基因序
列CP 及其核心序列tCP;分析核心序列tCP 的特征、 进化特征;运用DNAMAN 多重比较了该病毒外壳蛋
白序列与其他18 个TYLCV-CP 核苷酸序列并且构建了基于CP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进化树。结果表明:获
得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Yl)分离物,确定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源;获得TYLCV-Yl CP 全
基因序列核心序列tCP,为基于CP 抗TYLCV 奠定基础;tCP 核心序列非常保守,长度为 419 bp,编码
137 个氨基酸,其中在79~97 个氨基酸之间具有1 个跨膜结构;基于CP 基因构建的进化树可将番茄黄
化曲叶病毒分为3 个亚组:TYLCV 亚组Ⅰ,TYLCV 亚组Ⅱ,TYLCV 亚组Ⅲ,其中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YLCV-Yl)属于TYLCV 亚组Ⅰ。  相似文献   

7.
2013 年秋季,在山东寿光设施番茄植株上采集到叶片脉间褪绿黄化、叶片边缘卷曲、叶片皱缩,后期叶片变厚、变
脆,并伴随着植株矮化的疑似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样本。分别利用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外壳蛋白基因(CP)序列引物CP-F/CP-R 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特异
引物TY1-R/TY1-F、TY2-R/TY2-F、TY3-R/TY3-F 对其进行检测、扩增,分别得到774 bp(GenBank 登录号KC709510)
和2 781 bp(GenBank 登录号KJ546418)的核苷酸序列。经序列测序后表明,KC709510 与GenBank 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
ToCV-BJ (KC311375)分离物相似性为99.6%,KJ546418 与GenBank 已登录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SDWF-L7(KC999850)
分离物相似性为99.6%。  相似文献   

8.
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目前番茄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造成番茄的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其中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危害最为严重,二者的复合侵染还会对烟粉虱的取食、获毒以及传毒等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给番茄病毒病的防治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明确在To CV和TYLCV复合侵染条件下,烟粉虱取食带毒番茄对其体内解毒酶以及生理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变化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对烟粉虱进行防治,通过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粉虱取食To CV、TYLCV单独侵染及To CV+TYLCV复合侵染番茄48h后其体内解毒酶变化,并以健康番茄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除取食To CV单独侵染番茄的烟粉虱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T)活性较取食健康番茄烟粉虱下降,烟粉虱带毒后GST、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河南省番茄主产区是否受到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侵染型褪绿病毒的复合侵染,采集叶片边缘卷曲、叶片皱缩、叶脉间黄化褪绿、植株矮化的疑似烟粉虱传播的3种病毒病的番茄植株样品,分别用TYLCV、ToCV和TICV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TYLCV和ToCV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得到约780 bp和46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该条带与TYLCV和ToCV阳性对照大小一致,且与这2种病毒郑州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9%以上;TICV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说明河南主栽区番茄受到烟粉虱传播的番茄褪绿病毒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河南省部分地区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于2019年10月采集16份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均被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侵染,31.75%的样品被TYLCV和ToCV(Tomato chlorosis virus)复合侵染;DNA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供试样品中分离的TYLCV河南菌株与TYLCV-Is等地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4%以上,其中TYLCV-HN-AY-1分离物与TYLCV-Almeria(NC004005.1)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5%;对供试样品TYLCV抗病基因分子检测发现,部分番茄样品含有Ty-1、Ty-2、Ty-3/Ty-3a,表明部分TYLCV株系已突破Ty-1、Ty-2、Ty-3/Ty-3a的抗性。该结果对指导河南省番茄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桉属的13个样本(11个种、1个人工杂交种和1个优良无性系) 的trnH-psbA基因间隔区 的序列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13个桉属样本的trnH-psbA长度范围为538~576 bp, 序列排序的一致性长度为590 bp。共检测出了52个变异性状, 其中46个变异性状为碱基置换, 6个性状为插入或缺失。同时, 对桉属11个样本的rpl2-trnH基因间隔区(大单拷贝与反向重复接头) 区域进行了序列分析, 分析表明, 11个桉属样本的rpl2-trnH长度范围为79~149 bp, 序列排序的一致性长度为154 bp。共检测出了19个变异性状, 其中4个性状为插入或缺失, 15个变异性状为碱基置换。尾叶桉优良无性系的trnH-psbA和rpl2-trnH序列与尾叶桉仅1个位点的碱基置换; 与巨尾桉、巨桉进行比较, 尾叶桉优良无性系的trnH-psbA序列有27 bp 的插入, 以上4 个近缘样本在rpl2-trnH 区域的序列差异为12 个碱基置换。研究表明, 通过两个cpDNA基因位点序列不仅可以将桉属不同种进行区分, 而且也可以区分尾叶桉优良无性系与尾叶桉。因此, 本研究涉及的两个叶绿体基因组位点序列在建立桉树植物种间鉴定的DNA条形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 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楸子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对叶绿体DNA引物扩增49份楸子[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种质资源的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trnH-psbA、trnS-trnG spacer + 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序列,基于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的序列变异,从母系遗传的角度评价楸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序列经测序、拼接、比对和合并之后的片段长度为3 790 bp,共有173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其中包含2个单一突变位点、20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51个插入/缺失位点。在49份楸子种质中,trnH-psbA、trnS-trnG spacer + 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区域的变异位点的数量分别为26个、25个、120个和2个,单倍型数量分别为9个、7个、8个和3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DNA片段的单倍型有14个。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均为trnH-psbA(Hd = 0.775,Pi = 0.02143),最低的为5′trnL-trnF(Hd = 0.481,Pi = 0.00072)。49份楸子种质4个叶绿体DNA区域合并后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d = 0.854,Pi = 0.00949)。Tajima’s D检验中,4个叶绿体DNA区域在P > 0.10水平上均不显著,楸子的4个叶绿体DNA区域在进化上遵循中性进化模型。楸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不同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多数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少,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3.
草坪土壤异养硝化菌的分离筛选及硝化产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三女  许天月  刘英  王晓红  白龙 《园艺学报》2018,45(7):1338-1346
从早熟禾草坪土壤中分离出两株异养硝化菌,将菌株16S rDNA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对比确定菌种,用无机氮源(NH4+-N和NO3--N)在适宜条件下测定两个菌株的硝化能力,分析中间产物、反硝化作用和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分离到的异养硝化菌属于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两个菌株的16S rDNA片段长度分别为1 448和1 460 bp,命名为Pseudomonas sp. BJ和Pseudomonas sp. DJ,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F001078和MF001079;两个菌株对无机氮的氧化能力很强,培养24 h内BJ和DJ菌株对铵态氮的总硝化率分别为96.61%和97.06%,最大硝化速率分别为21.97和18.90 mg ? L-1 ? h-1。但两个菌株的反硝化能力不强,最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0.99和1.00 mg ? L-1 ? h-1;两个菌株的代谢途径是NH4+ → NH2OH → NO2- →NO3-,DJ菌株的最终产物以NO3--N为主,积累量高于BJ菌株(P < 0.05)。BJ菌株的N2O排放量显著高于DJ菌株(P < 0.05)。  相似文献   

14.
以感染胡葱黄条病毒(Shallot yellow stripe virus,SYSV)的大葱为材料,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获得包含SYSV-CP全部编码序列、NIb蛋白基因5′端的部分序列和3′UTR的2个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SYSV-CP1和SYSV-CP2,它们的编码区碱基数均为774 bp,均编码258个氨基酸|在该编码区内存在2个碱基的差异,编码的蛋白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YSV分离物可以区分为两个主要群体,SYSV-CP1和SYSV-CP2位于第Ⅱ组内,它们与来自浙江的SYSV的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3'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技术对草莓植株中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SMYEV) 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扩增, 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为SMYEV的特异片段。建立了稳定的SMYEV的RT2PCR检测体系, 并对19个草莓品种和2种野生草莓进行检测, 其中12个品种和五叶草莓带有SMYEV。从SMYEV 的沈阳分离物SY01上扩增出了932 bp的基因组3'末端区域, 其核酸序列与国外分离物的序列同源性为86% ~96%。系统进化树显示SMYEV分为3个组群, 沈阳分离物SY01与欧美分离物位于同一组群内, 但独立形成1个小的分支。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SMYEV基因组3'末端形成3个茎环结构, 不同分离物的序列变化并未引起茎环结构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来自北京地区甘蓝和芥菜上的TuMV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两者CP基因序列长度均为867个核苷酸,编码288个氨基酸,它们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2%,氨基酸同源性为97.6%;两者与GenBank中的部分CP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7.8%~97.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1.7%~99.0%之间;分子进化树分析两者可归属World-B组。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山东地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侵染茄子的情况,采用RT-PCR分子检测鉴定疑似感染To CV的茄子叶片样品及发病茄子植株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To CV的带毒情况。结果表明:10份茄子叶片样品中有6份扩增得到约463 bp的特异条带,经测序与Gen Bank中To CV序列相似性达到99.0%以上,To CV检出率为6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东寿光地区To CV茄子分离物cp-1与北京番茄分离物BJ亲缘关系最近。温室内发病茄子植株上的烟粉虱体内携带To CV,带毒率为70%。  相似文献   

18.
陕西杨凌地区番茄斑萎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十大病毒之一,为了确定陕西杨凌地区的番茄感染TSWV 情况,采集该地区4 份疑似感染TSWV 的番茄样品,通过表型观察以及PCR 分子鉴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 份材料扩增出234 bp 的特异性条带,表明样品感染了TSWV。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杨凌地区757 bp TSWV 的外壳蛋白基因(CP),其与西班牙TSWV 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为99%,而与昆明的TSWV 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红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PCR 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 和ITS4 扩增红掌根腐病菌转录间隔区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 比较,设计了1 对红掌根腐病菌的特异引物SF1/SR2,对30 个红掌根腐病病原菌、8 种其它真菌和2 种 细菌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结果表明,只有红掌根腐病菌获得572 bp 的特异带。使用引物SF1/SR2 对华丽腐霉进行PCR 扩增,其检测灵敏度在DNA 水平上可达1 pg。运用设计的引物从红掌根腐病菌基 因组DNA 以及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的红掌植株中扩增到572 bp 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对红掌根腐病菌的快 速可靠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