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以夏蜡梅属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美国蜡梅变种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oblongifolius)为试验材料进行属间杂交,通过荧光镜检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萌发以及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杂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杂交障碍机制。结果表明:不论正反交,花粉均能在柱头上粘附36 h到达胚囊,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杂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均可以实现双受精,但结实率极低,说明属间杂交存在受精后障碍,且正反交杂交障碍机制有所不同:当以夏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受精后杂种胚早期的不正常解体造成;而当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母本雌蕊较高比例的发育异常和杂种胚的早期败育共同引起。 、萌发并生长到达胚囊;以夏蜡梅为母本时父本花粉管生长进程较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更加一致,大部分花粉管在授粉后  相似文献   

2.
‘红运’是以夏蜡梅为母本,美国蜡梅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的属间杂种。该杂种结合双亲优良 性状,花形偏母本,花被片2轮螺旋排列,花的大小偏向母本,花朵较大,而花色红艳,似父本。  相似文献   

3.
以夏蜡梅属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和美国蜡梅属美国蜡梅变种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oblongifolius)为试验材料进行属间杂交,通过荧光镜检观察花粉在柱头上的附着和萌发以及利用石蜡切片观察杂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杂交障碍机制。结果表明:不论正反交,花粉均能在柱头上粘附、萌发并生长到达胚囊;以夏蜡梅为母本时父本花粉管生长进程较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更加一致,大部分花粉管在授粉后 36 h 到达胚囊,表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阶段不存在杂交障碍。杂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无论正反交均可以实现双受精,但结实率极低,说明属间杂交存在受精后障碍,且正反交杂交障碍机制有所不同:当以夏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受精后杂种胚早期的不正常解体造成;而当以光叶红蜡梅为母本时,杂交障碍主要由母本雌蕊较高比例的发育异常和杂种胚的早期败育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4.
以原产地浙江临安大明山的蜡梅科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sis Cheng et S.Y.Chang)为材料,进行种子萌发试验,探索环境因素对其萌发的影响,为扩繁夏蜡梅资源、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优良树种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1)夏蜡梅种子无休眠期;(2)温度是影响夏蜡梅种子发芽的第一环境要素;(3)不同培养基质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李万方  杨勤槐 《花卉》2009,(12):27-27
蜡悔(Chimonanthus praecox)原产我国秦岭和以神农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蜡梅科蜡梅属的落叶灌木,  相似文献   

6.
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为落叶灌木,花为黄色,于寒冬腊月开放,花期可长达2~3个月,因其花瓣如蜡质,故名蜡梅。蜡梅原产我国中部,湖北、河南、陕西、江苏、四川、安徽等地都有分布,鄢陵蜡梅盆景发展较具特色,而武汉东湖梅园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目前已初步建成蜡梅园,并收集蜡梅品种一百多个,在蜡梅的种植栽培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春接夏蜡梅     
为保护国家珍稀二级濒危植物夏蜡梅,探索多繁、速繁的一些方法,去年笔者以狗牙梅非砧嫩枝嫁接夏蜡梅获得成功,详见笔者拙文《狗牙梅非砧嫩枝腹接夏蜡梅初探》(《花木盆景》2007年1期A版)。去年继续做实验,采取春季嫁接,使其适宜生长期延长,以观察夏蜡梅从南方转移向北方北纬35度零3分(山东临沂地区)其适应气候环境生长状况,经初步观察,在本地3月10号左右,气温在室外温5℃~10℃时,夏蜡梅芽开始萌动;  相似文献   

8.
蜡梅是我国独特的冬季开花芳香型园林植物,是我国应用极为广泛和悠久的园林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园林植物造景、切花、制药和提炼芳香精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介绍重庆市北碚区(特别是“中国蜡梅之乡”静观镇)蜡梅产业现状和发展优势,分析蜡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蜡梅枝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蜡梅的腋芽为复芽,由主芽和副芽上下叠生构成,副芽由枝隙薄壁细胞群经反分化形成的芽原基发育而来,可形成多级副芽,副芽一般为叶芽,多处于休眠状态,枝的更新有赖于副芽,蜡梅具有顶梢自枯习性,假二叉分枝,枝条一年多次生长,春梢加长生长主要在四月(扬州),时间短,速度快。花芽分化与新梢生长密切相关,春梢加长生长减缓时正是春梢花芽集中开始分化期。蜡梅的雏梢和未木质化枝条、花(果)梗截面为四棱形,是由于形成层和其外侧4个具有有限分生能力维管束活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蜡梅传粉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南京地区引种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进行传粉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 蜡梅同朵花内的雌雄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花期不遇的趋势。蜡梅P /O比值为2 847.3 ±1 125.0, OCI值为3, 不同处理下的结实率表明蜡梅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型, 虽有一定自交比例, 但需传粉者。传粉昆虫出现的时间一般在晴天, 1天内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访花频率和效率受温度影响大。在南京地区蜡梅的主要访问昆虫是膜翅目的东方蜜蜂中华亚种(Apis cerana cerana) 和双翅目的黑带食蚜蝇( Epistrophe balteata) 、黑边家蝇(Musca hervei) 、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 。蜡梅品种之间的访问昆虫种类和访问频率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蜡梅一般在隆冬时节开花,然而蜡梅家族中有一个特殊的成员——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其花期与大多数成员不同,到每年5月中、下旬的初夏季节才开放花朵。夏蜡梅为我国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数量稀少,原产于浙江西北部昌化和天台等地,由郑万均和章绍尧两位先生于1964年命名并发表。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络游戏QQ农场也将美丽、稀有的夏蜡梅作为少数高级作物,使夏蜡梅赢得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Y.Chang)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特产于浙江临安、昌化、天台,是蜡梅科唯一夏季开花的植物,但种源数量稀少,自然生境恶化,处于濒危状态。夏蜡梅通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但结实率低,生长和繁殖速度极慢。目前尚无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夏蜡梅进行快速繁殖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调查与系统诊断的方法,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现有蜡梅进行了品种调查与分类,以期摸清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蜡梅品种情况。结果表明:北京鹫峰目前栽培的蜡梅品种有13个,按照内被片紫纹的多少分为3个品种群,分别为素心蜡梅品种群(Ch.praecoxConcolor Group)、乔种蜡梅品种群(Ch.praecoxIntermedius Group)和红心蜡梅品种群(Ch.praecoxPatens Group),并分别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同时,蜡梅在北京各类园林中的应用已日趋多样。  相似文献   

14.
选取城市内常见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与夏蜡梅进行人工配置,初步确定其配置原则和当地适配树种,为夏蜡梅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城市绿化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爱蜡梅,因为在寒冬腊月里.众芳凋尽,唯蜡梅迎霜斗雪、傲寒而放,整个冬天花开不断。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蜡梅原产地在中国,是名贵花木,为蜡梅科蜡梅属,是观赏用落叶大灌木。蜡梅本非梅(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蜡梅花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又因其花开在农历腊月,故有写成腊梅,是同花异名。中国蜡梅品系最多,在我国也栽培最广,其主要品种应分为两大品系,我对中国蜡梅两大品系中的有些品种有所栽培。1、虎蹄品系(亦称荤心蜡梅)花的主要特征是外层圆周花瓣均为黄色,而内层花瓣则会有深浅不一的颜色,从紫黑色、黑色、红色、粉红色等,主要品种有虎蹄梅、十月素、大黑香等品种。2、素心蜡梅,其特征是花内外层花瓣及花蕊均呈黄色、有深黄、淡黄、浅绿黄等,主要品种有荷花蜡梅、杨洲黄等。  相似文献   

17.
蜡梅的花色和色素组成及其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蜡梅的4个变种为材料,对其在开花过程中的花色、花色素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花色测定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分光色差计,色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各蜡梅变种的花色呈明显变化。黄色外瓣和红色内瓣彩度C* 值均变小,黄色外瓣色相角h增大,由黄色向浅黄方向变化,而红色内瓣色相角h变小,由红色向深红方向变化。在蜡梅红色内瓣中检测到2种花青苷和3种黄酮醇,在黄色外瓣中检测到与红色内瓣相同的3种黄酮醇。其中花青苷为:矢车菊素 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 3-O-芸香糖苷;黄酮醇为:槲皮素 3-O-芸香糖苷、山奈酚 3-O-芸香糖苷和槲皮素苷元。首次检测出蜡梅花瓣中含有矢车菊素 3-O-芸香糖苷。蜡梅各变种间及每个变种的各开花阶段,色素种类没有差异,但色素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蕾期到初花期,黄色外瓣和红色内瓣的总黄酮醇(TF)含量迅速减少,花朵开放后变化平稳。红色内瓣的总花青苷(TA)含量在开花过程中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沈植国  孙萌  袁德义  程建明  丁鑫  尚忠海 《园艺学报》2020,47(12):2349-236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对蜡梅科6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共有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药用价值较高的山蜡梅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蜡梅‘鸿运’(Chimonanthus praecox‘Hongyun’)、‘金玉’(Ch. praecox ‘Jinyu’)和‘鄢陵素心’(Ch. praecox‘Yanlingsuxin’),山蜡梅(Ch. nitens)、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及美国蜡梅(Ca. floridus)嫩梢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47、48、44、44、48和46种,共包含141种成分;蜡梅科6种植物共有挥发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物质为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与山蜡梅共有挥发成分分别为15、18、10、14和20种;PCA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单独为一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为一类,山蜡梅和美国蜡梅为一类;‘鸿运’‘金玉’‘鄢陵素心’蜡梅、夏蜡梅和美国蜡梅与山蜡梅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表明:桉叶油醇、对薄荷–1(7),3–二烯为主要差异成分。以上结果表明,6个蜡梅科植物资源嫩梢挥发性成分组成丰富,但种(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均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将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第3组LEA蛋白基因CpLE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发现CpLEA重组蛋白在体外低温胁迫下能够保护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且转CpLEA大肠杆菌的抗寒性有所提高;该基因在拟南芥中超表达,拟南芥的抗寒性和抗旱性均有所提高,且抗性的提高程度与基因过表达的积累量正相关,证实该基因能够参与植物的抗逆过程,在低温和渗透胁迫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通过qRT-PCR进一步分析花蕾期和露瓣期蜡梅瓶插花在低温(4℃)胁迫后CpLEA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22℃)相比,花蕾期CpLEA表达量在低温胁迫后逐渐升高,48 h达到峰值,约为未处理表达量的28倍,随后表达量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露瓣期时该基因表达量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72 h后达到最高,约为未处理表达量的9倍。室温下蜡梅瓶插花中CpLEA的表达量基本恒定,而低温处理则可诱导该基因在蜡梅花发育早期表达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湖北保康野生蜡梅自然群落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保康县8个野生蜡梅群落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以蜡梅为主要建群种,蜡梅在多度(88)、重要值(29.82)和频度(100%)方面均为蜡梅群落灌木层中最高者,蜡梅在群落中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刺滩沟蜡梅群落的丰富度指数(28)、Simpson指数(0.84)和Shannon-Wiener指数(1.06)为8个群落最大者。蜡梅群落灌木类植物物种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出较为相似的特征,即物种多样性高,均匀度也较高。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