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野生型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为材料,克隆岷江百合蛋白激酶基因lilyABC1,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为百合抗逆育种提供候选基因。结果表明:lilyABC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2 333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2 007 bp。该基因编码668个氨基酸,预测lilyABC1蛋白分子量为74.84 kD,等电点为5.46,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STYKc。lilyABC1基因在岷江百合的叶片、鳞片、花蕾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依次为叶 > 花蕾 > 鳞片,其中不同时期的花蕾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lilyABC1的表达受到NaCl、低温、高温以及黑暗胁迫的诱导,对PEG-6000的模拟干旱处理不敏感,表明lilyABC1基因可能对岷江百合适应高盐、低温和黑暗等非生物胁迫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S-甲基苯基(1,2,3)噻二唑-7-硫代羧酸酯(benzothiodiazole,BTH)诱导西瓜对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与甜瓜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抗病效果,分别在接种ZYMV、WMV、CMV前喷施BTH。结果表明:在接种ZYMV、WMV、CMV前3d用25μg/mLBTH处理西、甜瓜,4周后植株的病情指数减少,相对防效分别为55.6%、56.8%、78.2%;进一步研究发现,经BTH处理后,诱导时间的长短对病情指数有一定的影响;BTH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优于病毒A、病毒K、宁南霉素、芸薹素内酯。  相似文献   

3.
 以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久香’叶片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 方 法,克隆FaNBS20 全长cDNA 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外源SA 处理协同草莓炭疽病病 原菌侵染对FaNBS20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FaNBS20 的开放阅读框为3 573 bp,编码1 190 个氨基酸, 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4.5861 kD,含有1 个TIR 结构域、1 个NB-ARC 结构域和1 个亮氨酸的富集区, 与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 subsp. vesca)抗烟草花叶病毒蛋白(XP_004292718)同源性高达99%。接种 草莓炭疽病菌对草莓抗炭疽病品种‘甜查理’FaNBS20 的表达影响显著,易感病品种‘久香’FaNBS20 的表达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表明该基因可能与对炭疽病的抗性相关。两个草莓品种在SA 处理后对草莓 炭疽病的抗性均明显增强,且持续期可以达到10 d 以上。在SA 和草莓炭疽菌协同诱导下,FaNBS20 基 因的表达量在抗性品种‘甜查理’和易感品种‘久香’中分别达到接种前的38 倍和7.2 倍。以上结果表 明,水杨酸能提高草莓对炭疽菌浸染的抗性,表达水平和炭疽病抗性水平相关的FaNBS20 基因可能是水 杨酸参与的对炭疽病抗性响应途径中一个重要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抗病毒病四倍体西瓜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外壳蛋白(CP)基因、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复制酶(NIb)基因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复制酶基因构建三价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四倍体西瓜植株,经分子检测证明目的基因成功地导入西瓜植株,并在后代中稳定遗传。经温室及大田接种鉴定,T3代转基因西瓜抗病毒性达中抗水平,为抗病毒无籽西瓜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辣椒CMV广州分离物的鉴定及辣椒材料抗病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RT-PCR方法从黄瓜花叶病毒广州分离物CMV-GZ中扩增出外壳蛋白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证明该分离物归属于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对45份辣(甜)椒材料进行室内苗期人工接种抗CMV鉴定,结果表明,4份辣椒材料对CMV表现为抗病,21份辣椒材料表现为中抗。结合农艺性状调查结果,筛选出5份抗CMV且农艺性状优良的辣椒材料。  相似文献   

6.
百合三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基因库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 LS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通过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CMV、LMoV和LS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带有CMV、LMoV和LSV的样品中同时扩增出3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57 bp (CMV) 、428 bp(LMoV)、171 bp (LSV)的特异性多重RT-PCR扩增带。扩增产物测序表明,CMV、LMoV和LSV 3种病毒与GenBank中登录的亚洲和荷兰多数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在90%以上,地域差异不明显,外壳蛋白序列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7.
杨德翠  张玉喜  郑国生 《园艺学报》2013,40(8):1583-1590
 以牡丹柱枝孢叶斑病病原菌Cylindrocladium canadense处理的牡丹‘鲁菏红’叶片为材料,根据已发表植物PR1的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的cDNA,命名为PsPR1。该序列全长为744 bp,5′和3′非翻译区分别有42 bp和225 bp。该基因有47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58个氨基酸,成熟蛋白分子量14.8 kD,等电点(pI)6.19,具有典型的SCP_PR1_like保守结构域。通过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多种植物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该基因在牡丹萼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在正常生长的叶片中最少。该基因受病原菌C. canadense和信号物质SA的显著诱导,分别在处理的24 h和12 h达到最高峰,说明PsPR1可能参与了牡丹的抗病防御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Yali’)为试材,研究外源水杨酸处理后梨叶片中内源水杨酸(S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的变化特点以及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PR1)对水杨酸的早期应答反应。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梨叶片中内源SA含量升高,其中游离态SA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结合态SA随处理增大而逐渐降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SOD、PPO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水杨酸处理后酶谱带表达量增强。接种病菌试验表明,0.200 mmol · L-1 SA可以诱导梨增强对轮纹病的抗性,且诱导处理过的叶片受到病菌侵染时SOD、PPO酶活性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0.200 mmol · L-1 SA诱导后梨叶片中NPR1表达量明显升高,但NPR1在茎中的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能够诱导瓠瓜产生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病抗性的化学诱抗剂,在瓠瓜幼苗上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2,1,3-苯并噻二唑(2,1,3-Benzothiodiazole,BTH)、芸薹素内酯(Brassinolide,BL)、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TS)、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后,人工摩擦接种CGMMV,评价它们的相对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3 d用0.050 g·L-1 BTH、5.0×10-5 g·L-1 BL、1.0 g·L-1 CTS、0.138 g·L-1 SA处理均可使瓠瓜CGMMV的病情指数降低,其中5.0×10-5 g·L-1 BL防效最佳,达70.38%。进一步研究表明,BL、CTS、SA以喷药后3 d为最佳诱导时间,而BTH为喷药后1 d。4种化学物质均能诱导瓠瓜对CGMMV产生抗性,其抗性差异与诱抗剂种类、浓度及诱导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明确抗病无性系参与抗病反应的关键蛋白。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被百合尖孢镰刀菌诱导0、24、48和72 h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鉴定了25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鉴定为未知功能的蛋白,其余15个依据其相关功能分为4类,即防御反应相关蛋白、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糖类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热激蛋白。其中参与防御反应的病程相关蛋白(推定的抗病蛋白RPS2、推定的抗晚疫病同族蛋白R1C-3、过氧化物酶Q、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NBS-LRR类似蛋白)可能是百合抗病无性系介入抗病防御反应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四省15 种野生百合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欣  张延龙  牛立新 《园艺学报》2013,40(7):1389-1398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西部陕西、四川、甘肃和云南等4 省15 种野生百合花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除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为钝四角形四合花粉外,其它14 种野生百合均为具单萌发沟的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单粒花粉,但外壁纹饰差异较大;(2)聚类分析表明,野百合(Lilium brownii)、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紫脊百合(Lilium leucanthum var. centifolium)、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卷丹(Lilium lancifolium)聚为第1 类群;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山丹(Lilium pumilum)、紫斑百合(Lilium nepalense)、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和兰州百合(Lilium danidii var. unicolor)聚为第2 类群;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为第3 类群,聚类结果总体上支持形态学分类结果;(3)玫红百合(L. amoenum)具四合花粉,明显区别于其它野生百合种,综合形态学、地理分布、孢粉学资料及聚类分析结果,建议将其重新建立成为百合属钟花组中的一个亚组。  相似文献   

12.
岷江百合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的7个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株高、花瓣长、叶片数、花朵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岷江百合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6个性状群体间的F值为4.878~34.915,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群体内只有叶片长和叶片宽达极显著水平,其他4个性状均不显著。6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61.5%,群体间变异(26.2%)大于群体内变异(20.0%),说明群体间变异是百合表型性状的主要变异来源。岷江百合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花朵数和叶宽与纬度成显著正相关,而其它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岷江百合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两类,说明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  相似文献   

13.
岷江百合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颗粒细小、结构松散的乳白色愈伤组织为起始材料,接种在MS(NH4NO3含量减半)+ 2.0 mg · L-1 picloram + 30 g · L-1蔗糖液体培养基上,在25 ℃黑暗条件下振荡(100 r · min-1)培养10 ~ 20 d,建立分散性好、均匀、生长迅速的悬浮细胞系。在悬浮细胞系培养过程中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 mL培养液中接种量为0.5 g(鲜样质量),18 d继代1次,继代时保留1/3体积的旧培养液有利于其细胞增殖。将悬浮细胞转移到1/2MS + 30 g · L-1蔗糖的再生培养基上成功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4.
百合部分种及品种系统进化关系的EST-SSR 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开发的百合EST-SSR标记引物中筛选了19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百合22个原生种和74个品种进行了标记分析,依据各样品间的Jaccard’s遗传距离,用MEGA 5.05构建系统树,并用主坐标分析对试验样品进行类群划分。系统树显示:原产中国的原生种首先分化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括卷丹(Lilium lancifolium)、渥丹(L. concolor)、毛百合(L. dauricum)、川百合(L. davidii)、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大花百合(L. concolor var. megalanthum)、淡黄花百合(L. sulphureum)、山丹(L. pumilum)、百合(L. brownii var. viridulum)、兰州百合(L. davidi var. unicdor)等,其中一些为亚洲百合杂种系的起源亲本及麝香百合杂种系的亲本,推测由这些种杂交衍生出亚洲百合杂种系、麝香百合杂种系及LA系;类群Ⅱ包括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湖北百合(L. henryi)、岷江百合(L. regale)等喇叭百合杂种系及东方百合杂种系的亲本,分别衍生出喇叭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及OT系,与已有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用NTSYS-pc 2.11a作主坐标分析,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OT系、LA系、原生种等类群,与已知分类关系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类番茄茄(Solanum lycopersicoides)高抗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通过4次独立试验,对来自类番茄茄LA2951的渐渗系(Introgression Line,IL)采用摩擦接种法,人工接种CMV亚组Ⅱ进行了筛选,定位了8个抗CMV的QTL,它们分别位于番茄第2、7、8、9、10、11和12染色体上,均可显著降低植株的病情指数,与前人已鉴定的来自多毛番茄(S. habrochaites)LA1777和智利番茄(S. chilense)LA0458的抗CMV位点不同位,为抗CMV新位点。通过对抗CMV的IL初步分析发现,这些IL包含的QTL呈现不完全显性遗传效应,QTL聚合为完全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耐盐碱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和对盐碱敏感的东方百合‘索邦’(‘Sorbonne’)在不同浓度的碱性盐NaHCO3胁迫下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清除物质、离子调节物质(Na+、K+)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百合耐盐碱的生理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百合叶片中各种物质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整体上岷江百合的各种物质含量或者活性均高于‘索邦’。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两种百合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GR的活性和AsA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PX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无明显变化,高浓度胁迫时显著下降;‘索邦’Na+主要积累在成熟叶和新生叶中,岷江百合则主要积累在茎和成熟叶中,且能维持根、成熟叶和新生叶中较高水平的K+/Na+值;岷江百合中的草酸、乳酸和乙酸含量都一直增加或高于对照,‘索邦’中的苹果酸和乙酸含量一直增加。与‘索邦’相比,岷江百合在低浓度NaHCO3胁迫下提高SOD活性和AsA含量,高浓度NaHCO3胁迫下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保持可溶性糖的稳定性,是其耐盐碱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蔬菜中黄瓜花叶病毒的RT-LAMP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黄瓜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复制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感病组织和健康组织总RNA为模板,CMV质粒作为RT-PCR反应的阳性对照,进行cDNA合成和PCR扩增.对2002-2003年采集的98份黄瓜病毒病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从感病组织中扩增出与预期的767bp大小一致的目标片段,而健康组织无此扩增产物.结果表明98份材料中96.94%检测到C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