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S)、蒙脱石(MMT)及其互作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和肠黏膜养分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随机试验设计,主效应分别为BS(0、0.5 g/kg)、MMT(0、0.5 g/kg)及二者互作。选择360只29周龄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5 g/kg BS(BS组)、基础饲粮+0.5 g/kg M M T(M M T组)、基础饲粮+0.5 g/kg M M T+0.5 g/kg BS(M M T+BS组)。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产蛋鸡产蛋率均显著提高(P0.05);MMT组和MMT+BS组日产蛋量显著提高(P0.05);MMT+BS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BS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脂肪、能量和粗蛋白质的表观利用率(P0.05);BS组和MMT+BS组能量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产蛋鸡空肠黏膜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 m 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BS和M M T互作对产蛋鸡空肠黏膜易化葡萄糖转运载体2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m RNA表达量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单独添加BS和M M T及二者联用均能够提高产蛋鸡的产蛋率和日产蛋量;饲粮中添加BS能够提高产蛋鸡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利用率;饲粮中单独添加BS和MMT及二者联用均能够上调产蛋鸡肠黏膜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蒙脱石(MMT)和枯草芽孢杆菌(BS)对产蛋鸡盲肠菌群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采用2×2双因子随机设计,选择360只29周龄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5 g/kg MMT(MMT组)、基础饲粮+5×108CFU/kg BS(BS组)、基础饲粮+0. 5 g/kg MMT+5×108CFU/kg BS(MMT+BS组)。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 BS组测序获得的有效序列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测序获得的优质序列较对照组均有一定增加(P>0.05)。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MMT组梭杆菌门相对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72),MMT+BS组迷踪菌门相对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53)。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MMT组梭杆菌属相对含量有降低的趋势(P=0.072),BS组乳杆菌属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BS组和MMT+BS组巨单胞菌属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MMT+BS组梭菌属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BS显著降低了产蛋鸡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和内毒素含量(P<0.05),有降低血浆D-乳酸含量的趋势(P=0.051)。可见,MMT、BS及其联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蛋鸡盲肠菌群的物种丰度,添加BS降低了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264只1日龄雌性科宝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P)组、复方组和复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复方+CP)组。对照组和CP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组和复方+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复合植物活性成分,CP组和复方+CP组肉鸡于第17~23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悬浮液(1×10~8CFU/mL),每只鸡每天接种1 mL。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在0~16日龄和24~30日龄各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且显著降低23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30日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显著提高了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和3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降低了23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通过肠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下调了23日龄肉鸡空肠和回肠Claudin-2和TFF-2的相对表达量(P0.05),上调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及回肠TFF-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但降低了回肠Claudin-2水平。此外,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空肠Occludin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可改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缓解肉鸡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中维生素A(VA)添加水平对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VA沉积等影响,以探讨黄羽肉种鸡VA需要量及VA影响繁殖性能的可能作用机制。试验选取528只46周龄"岭南黄"肉种母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种鸡,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400、10800、21600IU/kg VA,试验9周,试验第7周开始,每个重复收集60枚种蛋孵化。试验发现,饲粮添加VA显著提高产蛋率、蛋料比和雏鸡初生重(P0.05),随饲粮VA添加水平的增加,肉种鸡与出生雏鸡肝脏中视黄酸棕榈酯含量随之提高(P0.05)。添加VA显著提高卵巢基质和黄色卵泡壁中IGF-I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白色和黄色卵泡壁的FSHR(促卵泡激素受体)及黄色卵泡壁LHR(促黄体生成素受体)和GHR(生长激素受体)m RNA表达水平(P0.05)。随着饲粮VA水平的提高,卵巢基质和白色、黄色卵巢壁中Caspase-3、FasmR 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添加5400 IU/kg VA显著上调白色卵泡壁RDH10mR NA表达水平(P0.05),添加21600 IU/kg VA显著上调卵巢基质和白色卵泡壁CYP26A1 mR NA表达水平(P0.05)。添加VA显著提高卵巢基质RARɑ和黄色卵泡壁RXRɑmR NA表达水平(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VA可以提高肉种鸡繁殖性能和肝脏VA储存,其影响繁殖性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是:VA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RA,提高核受体表达,上调激素受体表达,下调凋亡因子表达,减少卵泡闭锁,促进卵泡成熟排卵。46-54周龄黄羽肉种鸡饲粮中VA的适应添加量为10800 IU/kg。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育雏期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EF)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育雏育成期蛋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528只1日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EF组(基础饲粮+200 mg/kg EF,4×105CFU/g)、BS组(基础饲粮+200mg/kgBS,6×106CFU/g)、EF+BS组(基础饲粮+200 mg/kg EF+200 mg/kg BS)。试验期20周,育雏期(1~8周)饲喂试验饲料,育成期(9~20周)饲喂基础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S组育成期蛋鸡体重提高(P<0.05),试验全期耗料增重比降低(P<0.05),EF组、EF+BS组对蛋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EF组、EF+BS组育成期血清中雌二醇、促卵泡素和孕酮含量提高(P<0.05),EF组、BS组血清中抗缪勒管激素含量提高(P<0.05);EF组育雏期和育成期血清中IgM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浆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55周龄如皋黄鸡蛋鸡19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4周。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死亡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鸡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其他蛋品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血浆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浆卵泡刺激素(F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其他血浆激素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60 mg/kg大豆黄酮能改善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浆激素指标。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厚朴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影响。将264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为23 d。对照组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厚朴提取物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厚朴提取物。于18~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口服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 mL(1×108cfu/mL,每天1次),对照组和厚朴提取物组肉鸡灌服等量的灭菌培养基。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肉鸡小肠黏膜损伤,提高了23日龄回肠损伤评分(P<0.05)和血清二胺氧化酶活力,并降低了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及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而日粮中添加厚朴提取物有降低1~17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P=0.05),降低了23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P<0.05),提高了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下调了空肠occludin、claudin-2及回肠mucin5ac、occludi...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调整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旨在研究其对浙东白鹅母鹅繁殖性能、血液生殖激素浓度和生殖轴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择138只月龄相近的浙东白鹅种母鹅,按体重相近原则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试验期150 d,测定繁殖性能(平均产蛋数、平均蛋重、受精率和孵化率)、血液生殖激素[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4)、雌二醇(E2)、催乳素(PRL)]浓度和生殖轴相关基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β(FSHβ)、雌激素受体1(ESR1)、雌激素受体2(ESR2)、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催乳素(PRL)、催乳素受体(PRLR)]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可显著提高浙东白鹅母鹅第1产蛋周期平均蛋重和受精率(P<0.05);提高第2产蛋周期内血液FSH和P4的浓度,降低LH浓度,改变E2、P4和PRL浓度波动(P<0.05);下调下丘脑PRLR、垂体PRL和卵巢PRL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上调卵巢ESR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调整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可显著提高浙东白鹅母鹅第2产蛋周期平均蛋重(P<0.05);提高浙东白鹅第2产蛋周期内血液LH浓度,降低FSH浓度,改变E2和P4浓度波动(P<0.05);上调下丘脑GnRH、垂体PRL和PRL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下调卵巢FSH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得出,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调整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可通过影响产蛋周期内部分血液生殖激素浓度和波动,局部调节生殖轴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改善浙东白鹅母鹅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20只400日龄的罗曼蛋鸡,根据试验开始前各栏蛋鸡产蛋率情况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试验组蛋鸡平均日产蛋重(P0.05),并降低破蛋率(P0.05);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产蛋率的趋势(P=0.086);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合格蛋率、降低不合格蛋率的趋势(P=0.058);但两组之间存活率、平均日采食量、蛋均重、料蛋比、软蛋率、脏蛋率和畸形蛋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蛋鸡试验第21 d蛋黄颜色的趋势(P=0.069)。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蛋鸡试验第42 d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P0.05);但对蛋壳颜色、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和蛋黄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蛋鸡试验第42 d血清中磷含量的趋势(P=0.059),但对血清中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蛋鸡试验第42 d血清中球蛋白含量的趋势(P=0.095),但对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108CFU/kg丁酸梭菌可以改善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病变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312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产气荚膜梭菌分为无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和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组,日粮中凝结芽孢杆菌水平分别为0和400mg/kg。试验期35d。结果表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15~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28日龄肠道病变严重(P0.01),35日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15~35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能缓解感染导致的肠道损伤(P0.05),28日龄肉鸡胸腺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35日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肠道病变结果分析表明,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与感染产气荚膜梭菌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感染产气荚膜梭菌肉鸡生长性能及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动物免疫能力,并能缓解由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而导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巴马香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及血浆代谢物和繁殖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3~7胎次巴马香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甜菜碱盐酸盐。试验期为母猪配种后第3天至分娩后第21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仔猪死亡率(P<0.05),增加断奶仔猪数(P=0.087);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增加初乳中乳蛋白和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妊娠第75天血浆总蛋白(TP)含量(P<0.05),显著降低妊娠第105天血浆TP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增加妊娠第75天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产后第7天血浆AST和ALP活性(P<0.05),且妊娠第105天血浆ALP活性呈增加趋势(P=0.073);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妊娠第45天血浆催乳素(PRL)、孕酮(PROG)、促卵泡素(FSH)和雌二醇(E2)含量以及妊娠第75天血浆PRL和PROG含量(P<0.05),且妊娠第75天血浆E2含量(P=0.061)和妊娠第105天血浆FSH含量(P=0.062)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甜菜碱可改善初乳成分和血浆代谢物含量,降低血浆繁殖激素含量,进而增加断奶仔猪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270只70周龄产蛋率接近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10~8 CFU/kg、5×10~8 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7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显著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P0.05),但对蛋鸡的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及破软蛋率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的平均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及蛋黄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蛋鸡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回肠的绒隐比及十二指肠、回肠的肠壁厚度(P0.05),且饲粮中添加2.5×10~8 CFU/kg丁酸梭菌能够显著提高蛋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P0.05)。由此可见,在该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改善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公鸡192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CFU/kg丁酸梭菌的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增加了21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P0.05),但对42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且有增加42日龄肉鸡腿肌脂蛋白脂酶活性的趋势(0.05P0.10)。3)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P0.05)。4)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mRNA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通过改变21日龄肉鸡腿肌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来增加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酵母硒和苜草素联用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756只69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酵母硒+500 mg/kg苜草素、0.2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0.6 mg/kg酵母硒+500 mg/kg苜草素、0.6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1.0 mg/kg酵母硒+500 mg/kg苜草素和1.0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试验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可显著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有提高鸡蛋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的趋势。2)饲粮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肝脏GSH-Px活性以及肝脏GSH-P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降低蛋鸡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mRNA表达量(P0.01);极显著提高蛋黄硒含量(P0.01)。3)添加0.6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可极显著提高蛋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1),极显著降低蛋鸡血浆丙二醛含量(P0.01),极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肝脏胆固醇含量(P0.01)。综上,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和苜草素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及胆固醇代谢功能,以0.6 mg/kg酵母硒+1 000 mg/kg苜草素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叶酸(FA)添加水平对山麻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生殖器官及血浆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以确定产蛋期(18~32周龄)山麻鸭FA的需要量。试验选用16周龄的山麻鸭36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单笼饲养。试验蛋鸭饲喂不添加FA的基础饲粮2周后,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1.0、2.0、4.0、8.0 mg/kg F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5周。结果表明:1)饲粮FA添加水平对产蛋初期、产蛋高峰期和试验全期的蛋鸭产蛋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先升高后下降,1.0 mg/kg FA添加组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优势卵泡重、优势卵泡重/卵巢重先升高后降低,饲粮FA添加水平对优势卵泡重和优势卵泡重/卵巢重有显著影响(P0.05),以4.0mg/kg FA添加组最高。4)随着饲粮FA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浆孕酮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其中2.0 mg/kg FA添加组血浆孕酮浓度最高;8.0 mg/kg FA添加组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F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优势卵泡的发育,但未能显著影响山麻鸭的产蛋性能。仅考虑产蛋性能,玉米-豆粕型饲粮中不需添加FA;以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为评价指标,建议玉米-豆粕型饲粮FA适宜添加水平为1.0 mg/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肥育猪血浆生化和免疫指标及粪便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头平均体重为(62.90±2.37)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和200mg/kgBS。预试期7d,正试期63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B、C组肥育猪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B组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2)C组肥育猪血浆免疫球蛋白A含量和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P<0.01);3)饲粮中添加BS对肥育猪血浆和肌肉中内毒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B、C组粪便中双歧杆菌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B组粪便中巨大芽孢杆菌相对含量显著提高(P<0.05),C组粪便中产气荚膜梭菌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BS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肥育猪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优化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与牛磺酸(Tau)对公猪精液品质、血清激素指标、精浆蛋白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8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大约克公猪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2%NCG(NCG组)、基础饲粮+0.6%牛磺酸(Tau组)、基础饲粮+0.2%NCG+0.6%牛磺酸(NCG+Tau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试验56~100 d,与对照组比较,饲粮中添加NCG、Tau及NCG+Tau公猪射精反应时间极显著降低(P0.01),射精持续时间极显著提高(P0.01)。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56~100 d,饲粮中添加NCG可显著提高采精量(P0.05),饲粮中添加Tau或Tau+NCG可显著提高精子活力(P0.05),饲粮中添加NCG可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P0.05);2)试验56~100 d,与对照组比较,饲粮中添加NCG或NCG+Tau可极显著提高血清促卵泡素(FSH)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NCG+Tau可极显著提高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含量(P0.01)。3)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NCG后精浆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Tau后精浆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56~100 d,饲粮中添加NCG可显著提高精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NCG或Tau后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合分析,饲粮中添加NCG与Tau可调控公猪血清激素分泌水平,提升性欲,提高精浆蛋白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长时期饲喂杂粕型饲粮对蛋鸭产蛋性能、生殖器官及卵巢激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蛋鸭生产中合理应用杂粕提供参考。试验选用19周龄龙岩麻鸭3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豆粕组饲喂豆粕型饲粮,杂粕组饲喂不同杂粕型饲粮[含有9%棉籽粕、9%菜籽粕、9%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10%木薯干],试验期12个月。结果表明:1)饲喂杂粕饲粮的蛋鸭平均产蛋率显著低于豆粕组(P 0.05),尤其在换羽期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2)饲喂杂粕长达12个月可造成蛋鸭生殖器官(卵巢和输卵管)损伤,并破坏优势卵泡完整性,卵泡变形破裂,局部退化萎缩。3)长时期饲喂杂粕型饲粮后棉酚主要在蛋鸭肝脏中残留,其次是肾脏、卵巢、输卵管和小肠。4)杂粕组蛋鸭卵巢中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豆粕组(P0.05),雌激素受体(ER1)mRNA相对表达量有下降趋势(P=0.08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杂粕型饲粮12个月可导致蛋鸭生殖器官损伤,产蛋性能下降。因此,生产中蛋鸭不宜长时期饲喂杂粕型饲粮。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是否有改善作用。选取70周龄左右的海兰褐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15 mg/kg大豆异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大豆异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对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孕酮分泌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5 mg/kg添加组显著提高了雌二醇、β-内啡肽和卵黄蛋白原分泌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对等级卵泡、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数量以及各级卵泡的闭锁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显著提高各卵泡数量(P0.05),且极显著提高大白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次级卵泡的闭锁率(P0.01)。3)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提高血浆和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改善卵巢机能,其原理可能与提高雌二醇和β-内啡肽的分泌量和机体抗氧化性相关。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作用效果不一样,本研究中以15 mg/kg效果优于10 mg/kg。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与脂代谢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69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43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含0.2 mg/kg亚硒酸钠,以硒计),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2、0.6、1.0 mg/kg(以硒计)酵母硒,预试期2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0.6和1.0 mg/kg的酵母硒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并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酵母硒显著增加了平均日采食量(P0.05)。此外,0.6 mg/kg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0.2和1.0 mg/kg组(P 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2 mg/kg的酵母硒显著增加了第14天的蛋黄颜色(P0.05);饲粮中添加0.6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第42天的蛋壳强度(P0.01),显著增加了第42天的蛋壳厚度(P0.05);饲粮中添加1.0 mg/kg的酵母硒显著提高了第14天的蛋白高度和第42天的蛋壳强度,显著增加了第42天的蛋壳厚度(P 0. 05)。随着饲粮中酵母硒添加量的增加,蛋黄硒含量极显著提高(P 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 2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 0. 01),显著降低了血浆丙二醛(MDA)含量(P 0. 05);饲粮中添加0.6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肝脏GSH-Px活性(P0.01),显著降低了血浆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0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血浆GSH-Px、T-SOD及肝脏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了血浆T-AOC(P0.05),并极显著降低了血浆MDA的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和1.0 mg/kg的酵母硒显著降低了肝脏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 0 mg/kg的酵母硒还极显著降低了肝脏甘油三酯含量(P 0. 01)。0. 6和1.0 mg/kg组的肝脏胆固醇和蛋黄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0.2 mg/kg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 mg/kg的酵母硒极显著提高了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Trxr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酶1c(SREBP-1c) mRNA的相对表达量(P 0.01),极显著降低了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 CR)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对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酵母硒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壳强度、蛋黄硒含量,改善机体抗氧化性能和胆固醇代谢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饲粮(含0.20 mg/kg亚硒酸钠形式的硒)中添加0.60~0.77 mg/kg酵母硒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