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在渭北高原以长放修剪为对照,研究了更新修剪对盛果末期苹果树不同枝条的数量及比例、不同年份的单果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减少苹果隔年结果的发生几率及程度。结果表明:更新修剪显著提高了徒长枝、长枝、中枝的数量及比例,显著降低了短枝、叶丛枝的数量及比例;大年时更新修剪显著降低了营养枝的数量及比例,显著提高了结果枝的数量及比例;小年时显著提高了营养枝的数量及比例,显著降低了结果枝的数量及比例;更新修剪不同年份的单果质量、产量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变化幅度较小,而长放修剪的变化幅度较大且显著高于更新修剪;更新修剪可有效减少隔年结果发生的几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2.
广西草莓引种表现、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广西亚热带草莓的引种情况及栽培表现,分析现有栽培模式及优缺点,同时分析了广西发展草莓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以及资源化的再利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概述了农业废弃物,分析了促进农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的紧迫性,探讨了农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如何促进农业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杨梅保鲜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杨梅采摘后的保鲜方法及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及生物保鲜技术的优缺点、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空气凤梨的特征特性及北方地区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吕梁段大枣裂果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枣在成熟期遇雨普遍发生裂果现象,该文从大枣裂果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入手,全面分析了成熟期间果实结构、组织水势、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双向化调技术在大枣果实避灾及抗裂果试验中的实施方案,并对利用无性繁殖及转基因技术培育大枣避灾及抗裂果新品种的可能性作了分析,旨在为吕梁及沿黄地区枣林田间栽培与管理、选种与种植及枣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众所周知,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实践性相对较强。与此同时,园林施工是一项短期工程,园林养护管理是一项周期性工程。本文简要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针对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提高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质量水平的措施,旨在更好的发展园林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有机稻栽培示范的实践效果及有机稻发展优势,分析了有机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有机稻栽培对产地环境质量、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加工技术环节的特殊要求,提出了有机稻生产加工的相应的栽培技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苹果生产中有害生物防控观念、科技及措施的变化,提出了一些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钙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病害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钙在植物组织中的存在形式、功能及代谢方式进行了分析,进而综述了钙对果实生理病害,果实成熟及衰老,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创造CC染色体组附加A染色体组的单体异附加系,以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CCA)为材料,采用人工杂交、形态和细胞学鉴定及核型分析等方法,比较了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与其亲本芥蓝(CC)正、反交的结实性,分析了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及频率分布,并对筛选出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CA×CC和CC×CCA的结籽率分别为0.28%和0.63%;在鉴定的88个CC×CCA的子代中,全部为2n=18的整倍体植株;在鉴定的156个CCA×CC的子代中,(2n+1)~(2n+9)等各类非整倍体均有存在,其中附加1条染色体的1个、附加2条染色体的16个;形态学标记鉴定和核型分析显示附加1条染色体的那个子代植株为单体异附加系CC+A9;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A9染色体常与一对C组的染色体发生局部联会,两者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n+1雌、雄配子均有一定传递率,分别为18.75%和9.82%;单体异附加系CC+A9自交获得了1株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12.
以大白菜-结球甘蓝系列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研究了不同浓度NAA对单体异附加系试管苗生根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AA+C1、AA+C2、AA+C3、AA+C4、AA+C5和AA+C6的试管苗生根较好,移栽成活率高,AA+C7、AA+C8和AA+C9的试管苗不易生根,移栽成活率低;1/2MS培养基附加1.5 mg?mL-1 NAA能有效诱导试管苗生根,提高试管苗生根质量和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结球甘蓝—大白菜异源三倍体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创建结球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 以大白菜二倍体(AA, 2n=2x=20) 与结球甘蓝四倍体(CCCC, 2n=4x=36) 杂交获得的8个异源三倍体(ACC, 2n=3x=28) 单株系为试材, 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 获得再生植株, 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性状调查。结果表明, 异源三倍体(ACC) 的小孢子诱导成胚的能力低于双亲; 在NLN中添加15%的蔗糖和0.1 mg·L-1 6-BA、0.2 mg·L-1 2, 4-D、0.05 mg·L-1 KT的培养基上小孢子胚胎发生最高为0.0250个·蕾-1, 8个株系间有差异, 平均为0.0100个·蕾-1; 胚胎再生率只有33.3%。小孢子再生植株染色体数在14~27条之间, 田间性状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14.
为创建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以大白菜—结球甘蓝2号单体异附加系(AC_2)为试材,对其花蕾辐射后获得的M_2植株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利用与结球甘蓝2号染色体对应的26个InDel标记对小孢子植株进行鉴定,结合细胞学观察,确认获得了6株添加甘蓝2号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植株。通过对InDel标记的加密设计,明确了6个大白菜易位系植株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片段大小为788.3 kb。选择两个来自不同M2单株的大白菜易位系‘AT2-1’和‘AT2-2’进行自交、回交及与大白菜高代自交系杂交,利用结球甘蓝特异的InDel标记对其后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大白菜易位系的85份自交后代、82份回交后代及188份杂交后代中均含有甘蓝特异标记C09-4和C09-4-52,说明这些易位系中的甘蓝染色体片段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异附加系鉴定和相应连锁群In Del标记筛选的基础上,利用In Del标记和细胞学方法对大白菜—结球甘蓝1号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自交后代46个单株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结球甘蓝C03连锁群相对于大白菜特异的67个In Del标记,均至少在1份后代单株中扩增出了甘蓝的特异条带;在46个后代单株中,3个单株为染色体数22条的二体异附加系,6个单株为染色体数21条的单体异附加系,1个单株为染色体数20条的大白菜二体代换系,28个单株为染色体数20条的附加了结球甘蓝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易位系,还有3个单株染色体数为22条,2个单株染色体数为21条,推断其分别为易位了结球甘蓝染色体片段的大白菜非整倍体易位系,还有3个单株没有检测到甘蓝特异条带。本研究结果为这些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回交导入系群体构建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汪骞  和江明  林良斌  庄木  王艳  王晓武  武剑 《园艺学报》2009,36(9):1305-1310
 利用大白菜栽培品种的DH系Z16和白菜型油菜自交系L144杂交的F1获得包括119个株系的DH群体。用相同亲本的F1与Z16进行独立回交, 利用25个独立回交的BC2分别得到这些株系的DH系,选择每个BC2的4~6个DH系构建121个株系的BIL群体。进一步利用SSR和SRAP标记构建了DH群体遗传图谱, 由10个连锁群组成, 包括245个分子标记, 总长度714 cM, 平均遗传图距2.9 cM。再以此图谱为参照, 用锚定在染色体上的97个SSR标记研究供体亲本L144的染色体片段在B IL群体中覆盖基因组比率。在BIL群体中来源于L144的基因组片段占0.84% ~35.00% , 平均为11.31% , 接近理论遗传预期值12.50%。在25个BC2的BIL株系中供体亲本L144等位位点占1.69% ~27.36% , 平均为11.03%。  相似文献   

17.
吕晶  刘凡  宗梅  韩硕  王幼平  王桂香 《园艺学报》2014,41(3):456-468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标记和荧光原 位杂交(FISH)等群体分析技术,在16 份高代回交及自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花椰菜类型渐渗系材料12 份,偏花椰菜类型异附加系材料4 份。形态学调查及FISH 分析表明:12 份渐渗系材料除茎、叶等营养器 官特征与花椰菜近似外,已具有较正常的花球形成,染色体数为18 条,均来源于花椰菜;植株花粉母细 胞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SSR 和AFLP 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渐渗系材料除扩增到数量不等的黑芥多态 性位点外,还扩增到埃塞俄比亚芥特异的多态性位点和少量新位点,另外发现渐渗系材料有丢失亲本花 椰菜多态性位点的现象。FISH 分析4 份异附加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结果显示:PFCN29BC2S1-4 为9 条 花椰菜染色体附加8 条黑芥染色体;PFCN15-2S1BC5-6-2 和PFCN29BC4-37-7 为16 条花椰菜染色体分别 附加7 条和14 条黑芥染色体;PFCN29BC4-38-5 为花椰菜染色体附加了5 ~ 7 条黑芥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未来作物改良的最大希望在于有用外源基因的导入,远缘杂交是导入外源有用基因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笔者近年来在甜瓜属(Cucumis)种间杂交所取得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甜瓜属种间杂交双二倍体、异源三倍体、单体异附加系和异源易位系的合成、鉴定和定性研究,以及对外源有用基因,包括抗病、抗逆性的转导利用情况,并展望了这些特异种质资源在甜瓜属作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上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茎瘤芥不育系JL154-5A为不育源,宽柄芥优良自交系为转育父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选育出4个具有代表性、不育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宽柄芥胞质雄性不育系DJA、K6A、HK-1A、K46A,对不育系的主要特征和农艺性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并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观察鉴定,确证是一批可以利用的宽柄芥优良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20.
在获得耐抽薹大白菜-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单体异附加系AC4的基础上,以其为母本分别与不同基因型的2个耐抽薹大白菜自交系和2个易抽薹自交系杂交,利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结合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相对于大白菜的特异分子标记鉴定,对杂交后代进行筛选,在每个杂交组合后代中分别获得了2个2n = 21和2个2n = 20植株。抽薹现蕾时间鉴定结果表明每个杂交组合后代中2n = 21的植株均较2n = 20的植株抽薹现蕾时间推迟。对杂交后代及其父本植株中BrFLCs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rFLCs基因表达量不是影响大白菜抽薹现蕾的唯一主要因素,基因组背景对抽薹现蕾时间效应大于BrFLCs基因,同时外源结球甘蓝4号染色体的添加对BrFLCs基因表达的效应受大白菜基因组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