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中高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研究人工脱叶休眠处理和带叶休眠处理对休眠解除期间芽体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相比,带叶休眠处理明显促进芽的休眠解除。带叶休眠处理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芽在休眠解除期间的呼吸速率和途径变化趋势相似,但带叶休眠处理芽呼吸速率和途径发生显著变化的时间明显早于人工脱叶休眠处理,并且总呼吸速率和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和容量及剩余呼吸比例都高于人工脱叶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中需冷量葡萄品种‘夏黑’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借助氧电极,研究破眠剂1号解除葡萄冬芽自然休眠及促进萌芽过程中芽呼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破眠剂1号处理葡萄休眠冬芽比对照萌发早、整齐,且萌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休眠解除期)暂时抑制葡萄冬芽的总呼吸速率,后期(萌芽准备期)促进葡萄冬芽总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破眠剂1号处理前期暂时抑制葡萄休眠冬芽的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激活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从而促进自然休眠的解除;处理后期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和交替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三羧酸循环和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活性,促进葡萄冬芽的萌发。综上所述,破眠剂1号可代替葡萄冬芽的部分需冷量,使其自然休眠解除并促进萌芽,冷量不足则阻碍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7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冰冻处理对解除油桃芽休眠的作用.结果表明,11月30日以-4℃和-7℃冰冻处理者,油桃萌芽级数变化不明显.自-10℃、0.5小时后的其余低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呈正调控效应,其萌发率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低温而死亡,但对解除存活芽休眠效应明显增强.12月10日和20日处理的效果与11月30日类似,处理时期越晚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7a生曙光油桃为试材,通过冰冻低温处理枝条,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对桃芽的存活率、萌芽级数和活性氧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短时间冰冻低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因处理时期、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3个不同采样时期,短时间冰冻处理中,-4℃和-7℃处理对油桃芽休眠解除的效应不明显,桃芽中H2O2(过氧化氢)含量、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OH(羟基自由基)产生速率及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大;但-10℃、-13℃、-16℃、-19℃和-21℃各处理对油桃芽休眠解除呈正调控效应,桃芽内除SOD活性显著降低外其它指标都明显升高;但是采样时期越晚,调控效应越明显。H2O2含量、O·2和·OH产生速率的显著增加表明短时间冰冻处理可有效解除芽自然休眠,并且活性氧的迅速增加可能是短时间冰冻处理解除芽自然休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及油用植物,其种子、芽和试管苗都具有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高效的解除牡丹休眠是加速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牡丹休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手段上,但对于试管苗休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对近年来牡丹休眠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牡丹种子和芽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探讨了该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后期一方面应着重于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牡丹组培苗休眠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解除牡丹休眠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6年生曙光油桃/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 研究40℃、45℃、50℃高温短时间处理对油桃芽总酚含量、活性氧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和自然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 40℃高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具有负调控效应(11月30日) 或效应不明显( 12月10日) , 其萌芽级数、·OH (羟基自由基)和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产生速率、H2O2 (过氧化氢) 含量及POD (过氧化物酶) 、CAT (过氧化氢酶) 、PPO (多酚氧化酶) 活性均低于对照(11月30日) 或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12月10日) , 而总酚含量和PAL (苯丙氨酸解氨酶)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高于对照(11月30日) 或与对照差异不明显(12月10日) ; 45℃和50℃高温处理对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呈正调控效应, 其萌芽级数、·OH和O2· 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POD、CAT、PPO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 而总酚含量和PAL、SOD活性显著降低,虽然部分花芽和叶芽因高温处理而死亡, 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总酚含量的降低和活性氧的迅速增加可能是高温解除自然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外源GA4解除果梅花芽休眠的生理效应,以高需冷量果梅品种"丰后"为试材,于果梅树体自然休眠期多次采集枝条,研究不同浓度GA4处理和质量分数为1%的外源H2O2处理对人工气候室内水培枝条萌芽率和H2O2及抗氧化相关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4200μM处理的萌芽率明显高于质量分数为1%的H2O2处理和对照,1%H2O2对休眠解除效果不明显;GA4处理的最佳浓度为200μM,最佳处理时期为元旦前后;在GA4处理促进果梅在休眠解除期间,其花芽内的H2O2和相关抗氧化酶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H2O2含量在果梅花芽休眠解除时达到峰值,并且,促进H2O2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在此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清除H2O2的作用,二者的活性分别在H2O2含量到达峰值之前和到达峰值之时受到抑制。总之,基于对H2O2可能在休眠解除期间作为信号物质的认识,根据这些酶的含量变化推测GA4打破果梅花芽休眠可能通过抗氧化酶系统调控H2O2含量的变化来对休眠解除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 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正相关趋势; (3 ±1) ℃处理不少于92 d可完全解除休眠, 而5~12℃、(20 ±1) ℃处理均不能完全解除休眠。(2) 贮藏31 d后, (3 ±1) ℃和5~12℃处理的GA3 和ZT含量上升, ABA含量下降, 其中( 3 ±1) ℃处理的上升和下降幅度更大, 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更短; 而(20 ±1) ℃处理在鳞茎干枯腐烂前GA3 和ZT含量下降, ABA含量上升, 更新芽不能萌发。(3)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3个阶段, 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ABA和IAA含量居中; 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 和ZT含量较低, ABA含量较高, IAA含量较高或居中; 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含量达最大值, IAA含量略有增加, ABA含量降至最小值。(4) 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可能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3、ABA的含量水平和GA3 /ABA比值, 当GA3 / IAA比值大于16.59 ±3.90时, 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 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6年生曙光油桃、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研究40℃、45℃、50℃短时间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短时间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因处理时期、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11月30日短时间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具有负调控效应,并且调控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5℃和5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的解除呈正调控效应,调控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虽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部分桃芽死亡,但是在存活芽中短时间高温对桃芽休眠解除作用明显增强。12月10日高温处理中,40℃高温处理对桃芽自然休眠解除的调控效应不明显,45℃和50℃高温处理和11月30日高温处理相同,只是前者的调控效果优于后者。不同高温处理桃芽的萌芽级数和总酚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的降低可能是高温解除休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多年生单子叶植物具有特殊的地下芽、地面芽和地下器官,其越冬休眠特性明显有别于双子叶植物。汇总了环境、激素、碳水化合物调控多年生单子叶植物越冬休眠的机制,比较了多年生单、双子叶植物越冬休眠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多年生单子叶植物越冬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源ABA和GA3对欧洲甜樱桃花芽自然休眠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8年生欧洲甜樱桃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自然休眠期间花芽内源GA3,和ABA含量变化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间,花芽AB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1月上句达顶峰。GA3含量变化与其相反,休眠初期急剧下降,11月下旬达最低谷,休眠解除期间含量不断上升。ABA/GA3随休眠加深而升高,随休眠解除而不断降低。低温5℃显著增加了GA3含量,降低了ABA含量,使ABA降低和GA3升高的时间提前,较对照提早解除休眠。高温(20℃)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变温(5/20℃)处理对休眠解除有一定作用,但由于高温(20℃)对休眠解除的抵消作用,其破眠效果不如持续低温(50℃)处理明显。落叶前遮荫处理使GA3 含量稍有降低,但对ABA影响不大。长光周期处理促进了GA3的合成,抑制了ABA的生成,从而抑制了休眠,而短光周期处理显著提高了ABA的含量,降低了GA3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5,106(2):170-176
One-year-old, ‘Granny Smith’ apple (Malus × domestica Borkh.) shoot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commercial orchards in 1999 and 2003, cold stored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1 and 13 °C for varied periods, following a 12/12 h freezing temperature pre-treatment of −1/13 °C (supposedly non-chilling temperatures) for 1 or 2 weeks. The rate of budburst, determined after forcing at 25 °C, was used to follow the progression of bud dormancy. The freezing pre-treatment clearly enhanced (deepened) bud dormancy in all experiments. Clearly definable influenc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eaves during the pre-treatment were not observed on shoots cold stored at chilling temperatures. Trees were defoliated before leaf drop in late summer/autum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by hand (2001) and using a spray containing 3% urea and 1.8% zinc sulphate in 2003. In 2001 the first two hand defoliation dat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dormancy, while in 2003 chemical defoliation had no effect.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leaves are not clearly involved in the perception of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dormancy induction. As with dormancy release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perception of induction factors, i.e. low temperatures, and as shown in these data, freezing temperatures, occurs within the bud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3.
几种化学药剂对破除葡萄与桃自然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桃、葡萄为试材,探讨多种化学药剂和外源生长调节剂打破休眠的效应。结果表明:CaCN2打破葡萄的休眠效果稳定,可使萌芽提早6~17d,并提高萌芽率,其破眠效果随需冷量的增加而显著;几种化学药剂在桃树上应用,其打破休眠的效果差异较大,CaCN2、NH4NO3对打破桃休眠无效,硫脲的破眠效果最明显,可使叶芽萌发提前9~12d、花芽6d,并提高萌芽率;KNO3对破除休眠亦有一定效果。外源生长调节剂对休眠的调节作用因调节剂种类、浓度和使用时间而异:Ze(50mg/L)+GA3(100mg/L)可完全打破叶芽的休眠,100mg/L6-BA对尚未完成自然休眠的花芽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IAA和2,4-D却对芽的萌发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化学脱叶对桃自然休眠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年生曙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化学物质的脱叶效果和打破休眠的效应,结果表明:8%NH4NO3的脱叶效果最好,但对树体有严重药害,综合考虑以8%尿素为优选脱叶试剂;化学脱叶使萌芽提早6~8d,但仅使花期提前2~4d日对叶芽的作用效果显著;化学脱叶明显降低了花芽碳水化合物含量、自然坐果率和花粉生活力,使花期延长,但对完全花比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芳  王家艳  周蕴薇 《园艺学报》2014,41(7):1476-1483
 为了验证百合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性,以细叶百合休眠鳞茎和休眠解除鳞 茎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了百合鳞茎休眠及解除正、反向抑制消减文库。文库富集了差异 基因,消减效率符合要求,插入片段集中于250 ~ 1 000 bp 之间。对正、反向文库随机挑选阳性克隆测序, 各获得100 个表达序列标签(EST),在NCBI 上进行BLASTx 分析,并用KOBAS 系统将获得的unigene 定位到Pathways 中。分析结果表明,休眠文库ESTs 功能主要涉及胁迫响应方面,如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等与休眠有关。休眠解除文库在糖代谢、激素响应及信号转导方面表达量 较高,如亚油酸代谢途径、淀粉及蔗糖代谢途径等参与了休眠解除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GA_4处理的果梅休眠芽和转PmRGL2基因杨树叶片为材料,通过测定H_2O_2含量、抗氧化酶类活性及其编码基因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分析了H_2O_2在外源GA_4解除果梅休眠中的信号作用。结果表明:GA_4处理的果梅花芽的萌芽率显著高于对照,且H_2O_2含量在休眠解除时达到峰值,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发生规律性变化;‘桃形梅’和‘丰后’的需冷量分别为574 CH(低温小时数Chilling hours)和1 108 CH,休眠解除前后,两品种叶芽中的H_2O_2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需冷量低的‘桃形梅’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类活性;转Pm RGL2杨树中NADPHoxi下调表达,有利于使H_2O_2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对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而抗氧化酶类活性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上升。推测GA_4通过调控抗氧化酶类活性而影响H_2O_2含量的变化,并引起上下游多种信号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最终对休眠解除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地区野生草地早熟禾夏季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份草地早熟禾在亚热带地区的夏季休眠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生长速度、生物量、草坪质量等方面综合判断,不同草地早熟禾在夏季进入休眠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其中P07和PCK进入了完全休眠,休眠时间分别在7月27日和8月6日;P03仅进行了半休眠,时间为9月5日;P06在整个夏季都未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草地早熟禾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几乎停滞,生物量出现较大幅度程度的降低,草坪质量下降严重,并且出现较大的枯黄率;相关分析表明,生长速度、生物量、草坪质量是判断草地早熟禾夏季休眠的有效指标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19 cultivars representing 4 species of Capsicum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dormancy in seed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Differences in dormancy were found among cultivars. Fruit age was shown to affect dormancy. Warm, dry storage shortened the length of dormancy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a high level of emergence.  相似文献   

19.
In Malawi, over 80 % of the tea yield is harvested during the five months of the hot, wet, tropical summer. Characteristics of shoot growth were examined to define the nature of the fall in yield during the subsequent winter months of May to August. Slower shoot extension and more apical bud dormancy reduced the rate at which shoots reached harvestable size in winter. No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shoot growth such as individual shoot weight, shoot death or dormancy of the axillary buds in their initial state. During the winter there was a stimulation of root growth and the low yield was possibly related in part to a redistribution of assimilate. Altering the photoperiod had little effect on yield but maintenance of warm night temperatures (20°C) during parts of the cold season accelerated the rate of shoot growth to a level as high as that of the hot, wet season.  相似文献   

20.
不同熟性洋葱休眠期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早、中、晚熟3个洋葱品种休眠期呼吸速率以及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SOD、POD和内源激素IAA及AB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晚熟品种港葱841生理休眠期最长, 达70 d左右, 早熟品种阳春黄最短, 约40 d。呼吸速率、可溶性蛋白、SOD、POD在生理休眠期结束前都有一个快速升高再降低的过程,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休眠期结束后急速下降; IAA和ABA的表现相反, 休眠前期, ABA含量最高, 而IAA含量极低, 在生理休眠结束前, ABA含量急剧下降而IAA含量急剧上升。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分布看, 均为内层>中层>外层。洋葱收获后, 高水平的ABA、低水平的IAA、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休眠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