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溶藻弧菌(攻毒组)、免疫多糖(免疫组)、免疫多糖+溶藻弧菌(免疫攻毒组)后,再测定4组肝胰腺及肌肉中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探讨免疫多糖对日本蟳抗溶藻弧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蟳肝胰腺中LZM和SOD的酶活均高于肌肉中的酶活,且免疫多糖对肝胰腺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肌肉;免疫组肝胰腺和肌肉中LZM酶活,在注射后24h时显著升高至峰值(P<0.05),分别为(11.2±2.78)U/mg和(3.75±1.05)U/mg,肝胰腺和肌肉中的SOD酶活也在24h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2倍和1.4倍;免疫攻毒组在72h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LZM酶活分别高出攻毒组62.8%和75.2%,两组织中SOD酶活同样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是攻毒组的3.5倍和4.2倍。由此可见,免疫多糖能提高日本蟳抗溶藻弧菌能力,且在72h达到最佳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将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随机分为 4 组, 分别以普通饲料、黄芪多糖添加量为 500 mg/kg、1000 mg/kg、 1500 mg/kg 的饲料进行投喂, 42 d 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淇河鲫的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 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可显著(P<0.05)增加淇河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黄芪多糖添加后淇河鲫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无变化, 仅 1000 mg/kg 黄芪多糖添加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淇河鲫肝脏 SOD、 CAT 和 GPx 活性, 降低肝脏 MDA 含量(P<0.05); 不同剂量黄芪多糖添加后均可提高淇河鲫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存活率, 且 1000 mg/kg 添加组抗菌效果最好, 96 h 后淇河鲫存活率为 75%。上述结果表明, 黄芪多糖可促进淇河鲫生长, 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从而提高其抵御细菌感染的抗病力。综合分析和评估, 在水产养殖淇河鲫幼鱼饲料中黄芪多糖适宜添加量为 1000 mg/kg, 可有效防控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水温对糙海参(Holothuriascabra)幼参生长、抗氧化酶及免疫酶活力影响,选择体重为(1.70±0.24)g的糙海参幼参,在低温组(23℃)、对照组(28℃)和高温组(33℃)温度控制养殖箱中养殖30 d,每10 d测定其特定生长率(SGR),体壁、体腔液、肠道及呼吸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1) 30 d时对照组幼参SGR显著高于高温组和低温组(P<0.05),且高温组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说明长期低温对幼参影响大于长期高温。(2)在低温组, 0 d时幼参体腔液中SOD、AKP、LZM活力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30 d时SOD、CAT以及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 d时体壁中SOD、CAT、LZM活力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30 d时SOD、CAT活力以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0 d时肠道中除MDA含量外,所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0 d...  相似文献   

5.
以添加不同量银耳菌丝体多糖(0.1%、0.12%、0.15%),酵母细胞壁多糖(0.005%、0.01%、0.02%),黄芩苷(0.01%、0.02%、0.04%)的饲料投喂初体质量为0.227g±0.017g的青虾60d,研究其对青虾的生长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各组青虾肝胰脏中SOD活力均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0.1%添加量的银耳菌丝体多糖对青虾肝胰脏中的ACP活力的提高最明显;0.02%添加量的酵母细胞壁多糖组对虾肝胰脏中的AKP活力的提高最明显;0.005%添加量的酵母细胞壁多糖组对虾肝胰脏中的POD活力的提高最明显;银耳菌丝体多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各添加量组对青虾生长有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当剂量的银耳菌丝体多糖和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促进青虾的生长及增强青虾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明确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于理解低氧环境下鱼类对病原类似物的应激反应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择体质量为(23±2)g,体长为(11±1)cm的健康淇河鲫,不同溶解氧含量[(1.0±0.2)、(2.0±0.2)、(4.0±0.2)和(6.0±0.2)mg/L)]下饲养7 d后,实验组每尾鱼腹腔注射2 mg/m L poly I:C 100μL,对照组每尾注射0.75%Na Cl溶液100μL,分别在注射后12、24、48、96和168 h时测定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析Cu/ZnSOD、Mn-SOD、CAT和GPx基因的m RNA表达变化,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低氧暴露7 d后,亚低氧水平(DO 4 mg/L)时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溶氧组6 mg/L,说明在亚低氧条件下,淇河鲫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氧的不利影响。低氧(DO 1和2 mg/L)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6 mg/L,显示低氧条件下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防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着溶解氧含量的降低而升高。低氧环境下利用poly I:C刺激鱼体,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在48、96和16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进一步加剧了鱼体抗氧化防护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胁迫。注射poly I:C后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氧条件下注射poly I:C加剧了淇河鲫肝胰脏氧化应激程度。研究表明,低氧环境下鱼类抗氧化防护能力下降,产生氧化应激胁迫;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可加剧鱼体抗氧化防护水平的下降,从而减弱对外界病原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50、100和150 mg/kg磺胺二甲嘧啶连续投喂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5 d,于给药期间第1、2、3、4、5天及停止投喂药物的第1、2、3、4、5、7、10天取样,测定中国明对虾免疫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和酚氧化酶(PO)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磺胺二甲嘧啶不同给药剂量对酶活性的作用效果不同,投喂渔药期间(0–5 d),低浓度组SOD和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KP活性于投药第2、3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升高,于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ZM活性于投药第3、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第5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浓度组SOD活性在前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药3、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活性于第5天活性最高,为对照组的1.14倍;LZM活性在3、4、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O活性在投喂药物前期1–3 d呈上升趋势,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于第3天达到最高值。高浓度组SOD和LZM活性在投药期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活性于投药期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O活性于1、2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停止投喂药物阶段(6–15 d),3个浓度组各免疫相关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低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明对虾的免疫机能具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明对虾的免疫机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抑菌或杀菌的同时,要综合考虑所选择给药剂量对对虾生理机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饥饿及恢复生长对方斑东风螺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5.8±1.7)℃条件下,测定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不同饥饿期(7d、15d、25d、40d)后再投喂(30d)过程中足肌、肝胰脏的抗氧化体系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分别饥饿25d和40d时幼螺两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饥饿25d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较对照组逐渐增强,当禁食达40d时却显著减弱;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饥饿状态下先略上升后下降,肝胰脏、足肌中分别于饥饿25d和40d时显著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禁食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恢复生长后,除饥饿40d组GR活力及肝胰脏MDA水平较对照呈差异显著外,该组其余指标及其他各处理组相应指标均恢复至或接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螺体抗氧化体系虽被激活,但仍处于一定的氧化应激状态,提示幼螺养成中禁食时间不宜超过25d,且SOD、CAT与GPx活性可作为螺体饥饿胁迫状态的指示参数。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豆油、菜油、混合油(豆油:菜油=1:1)作为脂肪源,制成3种试验饲料,饲养体重为(27.64±2.29)g的鲫57 d,对试验鱼生长、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综合评价豆油和菜油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菜油组和豆油组终末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饲料系数、增重率、绝对生长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内脏指数菜油组和豆油组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混合油组(P<0.05);菜油组的含肉率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两者与豆油组差异不显著;菜油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两者与豆油组差异不显著;菜油组的肠体比和豆油组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混合油组(P<0.05);肠长比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菜油组的肥满度最高,混合油组最低,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豆油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菜油组(P<0.05),与混合油组间差异不显著;混合油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菜油组(P<0.05),与豆油组含差异显著;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肝胰脏脂肪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豆油、菜油单独作为脂肪源对鲫生长、血清牛化性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豆油能够改善鲫的体形,提高鲫的肌肉粗蛋白含量,而2种油脂混合使用则抑制鲫的生长,其原因可能与鲫的消化道发育受到抑制有关.建议生产中使用豆油为鲫的脂肪源,并避免同时使用豆油和菜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鲤(Cyprinus carpio)幼鱼肝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0±1.2)g的健康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放养在15个规格相同的白色水箱中,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30%、30.5%、31%、31.5%和32%的饲料(分别记作Diet 1、Diet 2、Diet 3、Diet 4和Diet5),饲养实验时间为8周,每隔4周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养殖第4和第8周时,31%蛋白水平组血清和肝胰脏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肝胰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ZM)活性升高(P0.05),丙二醛(MDA)浓度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从饲料配制的成本考虑,31%蛋白水平饲料能够达到维持鲤幼鱼机体正常的抗氧化能力以及保护肝功能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将金鱼幼鱼置于质量浓度为0、0.2、1、5、10μg/L的Hg2+溶液中,分别在汞暴露1、7、15d时取样,测定不同质量浓度Hg2+暴露下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在较长的暴露时间及较高质量浓度Hg2+胁迫下的诱导效应,丙二醛含量也因Hg2+暴露而明显积累。金鱼幼鱼为了减弱汞胁迫带来的损害,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增强的趋势,同时丙二醛含量也因汞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而逐渐积累。  相似文献   

12.
13.
中华绒螯蟹亲蟹渗透压调节和抗氧化系统对盐度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了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离子和渗透压对盐度的响应以及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盐度的关系.设立4个盐度组(盐度6、12、18、24)和1个淡水对照组,检测第4天和第20天时中华绒螯蟹亲蟹血清中Na+、K+、Cl-浓度、渗透压以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氧酶(CA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转vp28蓝藻(Anabaena sp.PCC7120)口服剂对凡纳滨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及其相应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此口服剂免疫幼虾7 d,再分别通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测定其存活率及相应的免疫指标。投喂攻毒和浸泡攻毒的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78.8%和83.19%,表明该口服剂能显著增强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能力。蓝藻口服剂免疫对虾的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免疫后2 h均有上升趋势,且在48或96 h达到最高值,这表明该口服剂能引起对虾体内酶活性变化。投喂攻毒的对虾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SOD活性分别比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空载体组显著提高42.10%、32.26%和16.04%,且攻毒后的肌肉SOD活性分别比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略微提高17.70%、11.50%、15.00%以及10.00%。实验组攻毒后的对虾肝胰腺PO、CAT和AKP活性比阳性对照组分别提高12.17%、88.80%和240.07%,比野生型组分别提高21.49%、30.90%和100%;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阴性对照组略微提高,而在肌肉中各组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浸泡攻毒组结果与投喂攻毒组具有类似的趋势。浸泡攻毒的实验组CAT和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且CAT活性比投喂攻毒更为显著。浸泡攻毒的实验组肝胰腺PO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野生型组和空载体组,而各组肌肉ACP活性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转vp28蓝藻口服剂能够增强凡纳滨对虾抗病能力并延缓对虾死亡。转vp28蓝藻PCC7120本身可作为幼虾饵料直接投喂,无需提取纯化,有望大规模应用于对虾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5.
以裙带菜凝集素(Undaria pinnatifida Lectin)作为免疫增强剂,来研究其对鲫免疫活性的诱导作用。用裙带菜凝集素对鲫(Camssius auratus)进行投喂和灌喂,9d后测定鲫血清的血凝活性、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提高。其中投喂裙带菜凝集素组比投喂对照组依次提高2.0倍,3.1倍,1.2倍,1.7倍;灌喂裙带菜凝集素组比灌喂对照组依次提高4.0倍,3.2倍,1.9倍,1.6倍。这说明凝集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血凝活力、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来:凝集素可以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激活鲫的免疫系统,对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按照等能量不等蛋白的原则,配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0%、24%、28%、32%、36%、40%的6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0.35±0.07)g的红螯螯虾幼虾60 d,然后测定各相关指标。存活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8%时,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红螯螯虾胃中的蛋白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力先升高后下降,32%组活性最大。肝胰腺中的淀粉酶、谷草转氨酶(GO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腮Na+-K+ATP酶则相反(P<0.05)。36%组和40%组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其次为20%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低,28%即可满足其要求。豆粕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金鱼(Carassius auratus)胚胎为研究对象,于受精卵发育24 h时开始取样,以后每隔24 h分别取正常发育胚胎作为实验样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金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溶菌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在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受精后96 h胚胎中LSZ活性降至最低点,为(0.450±0.064) U/mg; 96 h和以后的120 h、144 h胚胎LSZ活性均显著低于24 h胚胎LSZ活性(P<0.05).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96 h、120 h和144 h胚胎CAT活性显著低于24 h胚胎CAT活性(P<0.05).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胚胎发育中呈逐渐增多的趋势,96 h后明显增多,120 h和144 h胚胎MDA含量显著高于24 h胚胎MDA含量(P.<0.05).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LSZ和CAT活性逐渐降低是由于这两种母源性的酶在胚胎发育中逐步消耗,而自身酶合成系统尚未形成所致.CAT活性降低导致活性氧自由基增多和MDA逐渐积累,说明胚胎发育后期细胞内已发生一定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对象,探讨不同浓度的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健康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不同浓度PHB(0、0.5%、1.0%、2.5%、5.0%、10.0%)的饲料,分别对应对照组C和实验组E0.5、E1.0、E2.5、E5.0、E10.0组,饲喂6周,统计每组中国明对虾的死亡率和相对免疫保护率,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种酶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与时间、PHB浓度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随PHB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1.0组为最高值,并且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PHB浓度的增加,免疫酶活力整体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在时间分布上,饲喂2-3周时,酶活力呈现高水平表达,其中,T-AOC在血清(E1.0、E2.5组)、肝胰腺(E1.0组);ACP在血清(E1.0、E2.5组)、肝胰腺(E1.0组);CAT在血清(E0.5、E1.0、E2.5组)、肝胰腺(E0.5、E1.0、E10.0组);POD在血清和肝胰腺(E0.5、E1.0、E2.5组);SOD在血清和肝胰腺(E1.0组)以及MDA在血清(E1.0组)、肝胰腺(E0.5,E1.0组)较其他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PHB添加剂对中国明对虾免疫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各组和各时间段免疫酶的变化,E1.0为最适浓度组,投喂2-3周时其免疫酶总体具有高水平活力值.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0.90、1.70、3.20和6.00 mg/L)和对照组(0.05 mg/L),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00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部分浓度组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血清中的免疫相关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0 mg/L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0、0.90和1.70 mg/L浓度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CAT和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90 mg/L浓度组的肝胰腺和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除0.50 m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的mn-sod和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各浓度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均受到明显的阻遏作用。在盐度为5条件下,为确保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0.50 mg/L以内。  相似文献   

20.
将药用真菌灵芝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固体发酵, 得到药性菌质, 并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 分别按0. 5%、1. 0%、2. 0%的比例添加到鲫基础日粮中, 通过检测鲫肝、肠中溶菌酶含量和养殖水体的pH、氨氮、溶氧等指标以及称其体重, 以研究其对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促生长的影响和药性菌质对养殖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药用真菌发酵产物都能够提高鲫肝、肠溶菌酶活性水平, 其中以在日粮中添加比例为0. 5%的肝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而添加1. 0%的肠中溶菌酶活性最高(P < 0. 05); 添加1. 0%的鲫体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2. 9%, 而不同比例的药性菌质对水质的pH 高于对照组, 水中氨氮浓度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溶氧 量变化甚小, 试验组各项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 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 0.05)。药性菌质可改善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其生长、增强鱼体代谢, 但对养殖水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