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已经克隆的‘津田’芜菁和‘赤丸’芜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的基础上,通过染色体步移法从两种芜菁基因组中克隆了BrDFR1BrDFR2基因上游1 296和1 297 bp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启动子片段中包含TATA box、CAAT box、光调控元件、ABA应答元件、伤害应答元件、低温应答元件、防御与胁迫应答元件、MeJA应答元件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BrDFR1PBrDFR2P仅在1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差异。将BrDFR1PBrDFR2P分别连接到pCAMBIA1301植物表达载体上,构建Promoter::GUS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明,BrDFR1PBrDFR2P均能驱动GUS基因表达。构建BrDFR1PBrDFR2P的一系列缺失体,融合GUS基因后遗传转化烟草。染色结果表明,BrDFR1PBrDFR2P缺失片段均具有相应的起始下游基因转录的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露地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品种‘神韵’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再生芽的影响,以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露地菊‘神韵’在含NAA 1.0 mg · L-1 + BA 1.0 mg · L-1的MS培养基上获得了最高的再生芽分化率。利用已经克隆的‘津田’芜菁BrDFR基因构建非抗生素筛选的表达载体。以露地菊‘神韵’的无菌苗叶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BrDFR基因的遗传转化。以载体的PMI基因为筛选标记,通过甘露糖筛选获得了‘神韵’的遗传转化再生植株。经过PCR验证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BrDFR基因已经整合到‘神韵’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RT-PCR和RACE的方法得到了编码‘津田’芜菁(Brassica rapa L. ssp. rapifera‘Tsuda’)BrCOP1的cDNA序列,长2 034 bp,编码677个氨基酸,与拟南芥同源性达94%,命名为BrCOP1,GeneBank收录号为JF738111。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BrCOP1的表达没有组织特异性,而在整株幼苗及成熟植株肉质根表皮中受长波紫外线(UV-A)诱导表达,但成熟植株的直根表皮中表达量不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这暗示BrCOP1作为光控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可能在UV-A诱导‘津田’芜菁花青素合成及光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南    谭晓风  张琳  张靖国  胡红菊 《园艺学报》2015,42(12):2341-2352
利用东方梨中已鉴定的52个S等位基因HV区cDNA序列作为靶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制备梨S基因cDNA检测芯片,每张芯片上含有240个位点55个cDNA探针,包含所有序列完善的S基因HV区特异的cDNA序列。以被检测品种雌蕊cDNA为模板,采用Cy3荧光修饰引物经S基因特异PCR扩增标记被检测品种的cDNA序列,并与芯片杂交以检测不同品种的S基因型。结果表明:利用cDNA检测芯片与‘丽江黄酸梨’、‘秀玉’、‘弥渡玉梨’、‘白面梨’和‘德胜香’等已知S基因型品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与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信号一致,与各品种已知S基因型相符合。利用cDNA芯片和进一步完善的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并行检测鉴定了‘文山红梨’等24个未知S基因型的砂梨品种,获得各品种的S基因型。梨S基因cDNA芯片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梨S基因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5.
 EGL3(Enhancer of Glabra3)蛋白是一种bHLH类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为阐释BrEGL3在‘津田’芜菁(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rapifera‘Tsuda’)花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根据拟南芥EGL3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兼并引物,克隆获得了‘津田’芜菁EGL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BrEGL3,其GenBank登录号为HM208589。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rEGL3全长1 794 bp,包含编码597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分子量约为66.8 kD。氨基酸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DNA结合域,该结合属于螺旋—环—螺旋家族。氨基酸对比分析表明,BrEGL3与萝卜EGL3蛋白相似性最高,其次为拟南芥中的EGL3。荧光定量PCR检测BrEGL3在芜菁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有花青素合成的红色芜菁根皮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刘炳臣  王茜  王跃进  张朝红 《园艺学报》2016,43(12):2293-2303
在植物赤霉素合成代谢中,GA3ox可将几种非活性赤霉素转化为具生理活性的赤霉素。以葡萄有核品种‘黑比诺’和无核品种‘无核白’为材料,克隆葡萄的VvGA3ox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基因结构、进行染色体定位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检测其组织器官表达特性和在胚珠(幼种子)发育过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葡萄基因组VvGA3ox家族有3个成员,cDNA长度分别为1 313、1 225和1 480 bp,都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结构。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VvGA3ox1在胚珠中的表达很低,在根中高表达;VvGA3ox2VvGA3ox3在花和胚珠中的表达较高。在受精后胚珠(幼种子)发育过程中,VvGA3ox家族基因的表达趋势存在差异,其中VvGA3ox1在‘黑比诺’与‘无核白’中均是在盛花后30 d时上调之后下降;VvGA3ox2在‘黑比诺’中20 ~ 30 d极速上调之后下降,相应地‘无核白’中是先缓慢下降之后上升;VvGA3ox3在‘黑比诺’中逐渐下降,对应地‘无核白’中是在10 ~ 15 d先上升后在20 ~ 45 d呈下降趋势并逐渐与‘黑比诺’中的表达持平。VvGA3ox在有核和无核葡萄品种中表现较大差异表达,与葡萄无核性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蒋爽  骆军  孙永旺  蔡丹英  滕元文 《园艺学报》2016,43(8):1577-1584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砀山酥梨’基因组中Ty1-copia类型的GAG开放阅读框进行预测,共获得315条GAG序列。通过系统聚类,梨基因组中GAG序列可分为7个支系,第一和第三支系成员较多且保守性高。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支系GAG序列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在‘美人酥’梨的套袋和摘袋后的果皮中发现了34个gag成员,其中有6个(Ppgag16Ppgag19Ppgag23Ppgag27Ppgag29Ppgag30)为高丰度表达成员。遮光条件下,‘美人酥’果皮中有部分gag成员发生表达,说明copia类反转座子不仅仅受光照影响发生表达。在摘袋后,‘美人酥’果皮中有2个成员(Ppgag5Ppgag23)发生明显上调表达,说明梨中部分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受到光照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靖江香沙芋’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克隆获得‘靖江香沙芋’淀粉合成酶AGPase的基因,序列全长为1 596 bp,命名为CeApS1(NCBI:Colocasia KU288757,未公布)。该基因编码532个氨基酸,蛋白含有1个NTP_transf_3结构域(Gly104 ~ Pro306)和1个PbH1结构域(Gly473 ~ Ser515),编码产生AGPase小亚基,等电点和分子量分别为6.73和57.6 kD。ApS1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广泛存在,CeApS1与紫萍(AIZ00992.1)中相应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为83.4%,与草莓(AAS00541.1)、苜蓿(XP_003617925.1)、水稻(AAK27313.1)和小麦(CAA46879.1)等植物中相应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远。CeApS1在‘靖江香沙芋’的母芋和子孙芋中表达量较高,在叶片、叶柄和根中低表达。芋球茎中的CeApS1表达水平与球茎发育密切相关,在播种160 d后达到最大值。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球茎淀粉含量的积累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菲  颜培玲  张文娥  潘学军 《园艺学报》2016,43(12):2304-2314
从野生毛葡萄组织中克隆了9个质膜水通道蛋白基因(VhPIP)的cDNA全长序列,并研究了其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组织特异性表达。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9个VhPIP分为PIP1PIP2两类;均含有MIP蛋白家族保守的信号序列SGGHINPAVT和两个NPA(Asn-Pro-Ala)单元,均为稳定性蛋白、疏水性蛋白,且每个VhPIP均含有6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这9个VhPIP在抗旱的毛葡萄‘花溪–9’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其中VhPIP1;1VhPIP1;2VhPIP1;4VhPIP2;1VhPIP2;2VhPIP2;4在其根中的表达量最多,可能与根部水分运输的调节密切相关;VhPIP1;5VhPIP2;3在其叶中的表达量最多,可能主要参与叶片的水分运输,与叶片的蒸腾作用密切相关;VhPIP1;3在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其他基因的表达,VhPIP1;1VhPIP2;4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这两个基因可能在水分运输过程中起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香玲’核桃(Juglans regia L.‘Xiangling’)叶片中克隆了1个脱水素基因JrDHN(GenBank 登录号KC503061.1),其全长1 056 bp,具有52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具有LEA家族成员的特征多肽序列,属于典型的Y2SK2型脱水素。以核桃18S基因为内参,对‘香玲’核桃JrDHN在4 ℃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诱导下叶片中JrDHN的表达增加,4 ℃处理4 h后达到最大值;自然越冬条件下,花芽中JrDHN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2月份表达量最高,推测JrDHN在核桃对低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香玲’JrDHN在雌花中表达量高,其次是叶片和树皮,在花芽中最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rDHN序列中有30个SNPs位点和11个Indels;单倍型分析显示12份核桃材料可分为1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697。  相似文献   

11.
香石竹切花水孔蛋白基因DcPIP2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叶片中获得质膜内在蛋白(plasma 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PIP)类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DcPIP2,GenBank登录号为GU989036。该cDNA全序列长983 bp,包含有858 bp的完整阅读框(ORF),编码28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6 kD。克隆相应的DcPIP2基因组全长序列得知,该基因长2 635 bp(GenBank登录号为JF706350?),包含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的编码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DcPIP2氨基酸序列与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PIP2;3(ACB42440)、麻疯树(Jatropha curcas)AQP(ABM54183)和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PIP2(ACV6698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9%、88%和87%。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表明,DcPIP2基因在香石竹切花的叶片、茎颈部、花瓣、雌蕊、雄蕊和萼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为雌蕊 > 花瓣 > 雄蕊 > 萼片 > 茎颈部 > 叶片。  相似文献   

12.
以大头芥(红叶大头芥)为试材,研究模拟干旱、低温和强光等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含量及其与花青素合成途径中CHI、DFR和ANS等结构基因表达的关系。首先通过同源克隆法在红叶大头芥中克隆了CHI、DFR和ANS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分别为759、1 157、1 004 bp,分别编码253、385、334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环境胁迫下,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的积累和结构基因的大量表达需要一定处理时间的诱导。CHI基因在强光、低温和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且表达量极低|而DFR和ANS基因在低温、强光胁迫下的转录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对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的合成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且强光胁迫下DFR和ANS的表达量约为低温胁迫的两倍,推测低温和强光胁迫可能诱导了红叶大头芥中花青素合成途径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孙翠慧  刘道凤  张帅  李娜  马男  薛璟祺  高俊平 《园艺学报》2012,39(10):1975-1982
 利用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拟南芥AtRTE1基因序列,从构建的月季花朵乙烯响应EST数据库中筛选得到一个RTE1同源片段,结合RACE技术,从月季切花品种‘Samantha’花瓣中克隆得到全长为1 233 bp的RTE1同源基因。该基因包含一个732 bp的开放阅读框、339 bp的5′非翻译区和162 bp的3′非翻译区,编码一个243 aa的肽链,其理论分子量为27.6 kD,等电点为6.87。该基因推定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RTE1同源性较高,属于RTE家族中的第1组别基因,命名为RhRTE1。该基因在月季花朵自然开放中表达逐步增强,并能够被外源乙烯和切伤处理所显著诱导。将35S::GFP-RhRTE1融合蛋白转入拟南芥,发现RhRTE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并且转化植株降低了对乙烯的敏感性。以上结果说明RhRTE1可能参与了乙烯介导的月季花朵开放过程,并可能参与了花朵响应伤害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4.
柿果实扩张蛋白基因cDNA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晓晓  饶景萍  刘乐 《园艺学报》2010,37(7):1139-1146
以‘富平尖柿’(Diospyros kaki L.‘Fuping Jianshi’)果实不同发育时期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扩增得到5个扩张蛋白基因:成熟期CDK-Exp3(1 168 bp),转色期CDK-Exp4(1 120 bp)和CDK-Exp5(1 018 bp),膨大期CDK-Exp6(1 129 bp)和CDK-Exp7(1 121 bp);5个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均为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构建了CDK-Exp3原核表达载体pET-CDK-Exp3,并转化于E.coli BL21(DE3),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了一个约43 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SgUGT4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授粉后70 d的罗汉果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一个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命名为SgUGT4。该基因cDNA全长1 726 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构建pET32a-SgUGT4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setta-gami(DE3),经IPTG诱导获得分子量约65 kD的目的基因融合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gUGT4与具有罗汉果苷合成活性的拟南芥和甜叶菊葡萄糖基转移酶AtUGT73C3、AtUGT73C5、AtUGT73C6、SrUGT73E1聚在一个亚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SgUGT4在罗汉果甜苷Ⅴ主要积累部位果肉的表达量高于茎、叶、花和果皮,在根和种子中几乎不表达;果实发育40 ~ 50 d,甜苷Ⅴ开始积累,SgUGT4表达量则逐渐升高,50 d时急剧上升;甜苷Ⅴ含量越高的品种,SgUGT4表达量也越高。SgUGT4可能在罗汉果甜苷Ⅴ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岩娇  张鲁刚  何琼  张明科  石姜超 《园艺学报》2012,39(11):2159-2167
 利用徒手切片法、pH差计法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观察和测定紫心大白菜与同源非紫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花青素在叶片中的分布和总含量变化,比较叶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及其转录调控因子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紫心大白菜花青素不均匀分布于叶片中,尤以叶表皮细胞及临近表皮的叶肉细胞内最为丰富,并且内层球叶含量高于外层球叶。紫心大白菜心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79 mg · g-1 FW,对照09S17混合样的叶片中花青素总含量为0.01 mg · g-1 FW。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酶基因CHS、CHI、F3H、F3′H及下游修饰基因UFGT、转运酶基因GST与转录因子MYB0在紫色大白菜心叶中上调表达,下游关键酶基因DFR、ANS、LDOX与转录因子MYB2、MYB4、MYB12和MYB111的表达在整个紫心大白菜中大幅上调,推测这可能是紫心大白菜花青素积累的重要原因,其中MYB2和MYB4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