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2 g左右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G0组)黄颡鱼饲喂基础饲料,G1、G2、G3、G4组分别以15%、30%、45%、60%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试验期8 w。结果显示,与G0组相比,G3、G4组黄颡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与G0组相比,G3、G4组黄颡鱼血清的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3和G4组黄颡鱼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鱼肉中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组氨酸、缬氨酸和总呈味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G4组鱼肉中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使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的含量为30%时对黄颡鱼的养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鲈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5.2 g的鲈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含28.00%的鱼粉,鱼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67.50%)中0(G0,作为对照)、10%(G10)、20%(G20)、30%(G30)、40%(G40)、50%(G50)鱼粉的6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为39.9%)等能(总能为17.9 MJ/kg)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鲈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以及存活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各组鲈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G50组的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G0组(P0.05)。全鱼粗蛋白质、粗灰分、水分、钙、总磷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G50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除G20组鲈鱼幼鱼血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外,其他血浆生化指标各替代组(G10~G50组)与G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肝脏组织出现胞浆疏松、溶解或空泡状,部分或较多胞核消失;各替代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均低于G0组,且G0组与G10和G40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除G20组外,其他替代组的肌层厚度与G0组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黑水虻幼虫粉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7.8%,占饲料蛋白质的23.7%)对鲈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高替代比例会使鱼体脂肪沉积增加,肝脏组织出现病变,肠道结构发育受损。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2.02 g的黄颡鱼9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6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的6种等氮(39.5%)等能(16.8 MJ/kg)试验饲料,并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G100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除G20组外,各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与对照组(G0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G80组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钙、总磷含量和血浆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G60~G80组血浆葡萄糖、G40~G100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G80~G100组血浆总蛋白、G20~G100组血浆胆固醇、G20~G80组血浆甘油三酯和G60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蝇蛆粉替代鱼粉比例超过20%时会显著影响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浆生化指标;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黄颡鱼幼鱼饲料中蝇蛆粉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大豆浓缩蛋白质(SPC)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6组等氮等脂饲料,SPC替代鱼粉水平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重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桶)放养30尾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投喂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脏体比、肠脂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中SPC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20%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当替代水平提高到30%以上时,这2个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SPC替代鱼粉水平对黄颡鱼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灰分,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和30%时,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从10%升高至20%以上时,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30%时达到最大值;随SPC替代鱼粉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总胆固醇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4)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SPC替代30%组达到最大值,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小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各组间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SPC替代鱼粉水平对胃淀粉酶、前肠淀粉酶及肝脏淀粉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当SPC替代鱼粉水平为10%时,胃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前肠淀粉酶活性为最小值,肝脏淀粉酶活性在SPC替代鱼粉水平为40%时为到最小值。本试验结果表明,SPC替代20%鱼粉(饲料中SPC的添加量为10.72%)对黄颡鱼生长性能以及消化酶、抗氧化酶活性等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45.00%,粗脂肪7.00%),饲料中晶体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0.60%、0.90%、1.20%和1.5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58%、1.89%、2.15%、2.41%、2.67%和2.90%。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0 g左右的黄颡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58%组黄颡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赖氨酸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赖氨酸水平为2.41%时具有最大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以1.58%组最低,显著低于除2.1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脂肪含量以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均以2.41%组最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2.41%组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全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总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线性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2.61%(相当于饲料蛋白质的5.80%)。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干虫、虫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体重为(6.87±0.62)g的乌鳢幼鱼13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用黑水虻幼虫干虫(BSF,粗蛋白33.30%、粗脂肪39.20%)、黑水虻幼虫虫粉(DBSF,粗蛋白53.00%、粗脂肪11.80%)替代基础饲料(鱼粉含量40%)50%的鱼粉。试验包括鱼粉组(D0组)、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三种硬颗粒缓沉性饲料,开展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50%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鱼粉组(D0组)相比,黑水虻干虫对乌鳢的摄食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黑水虻干虫和虫粉替代试验饲料50%鱼粉对鱼体和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干虫组(D1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脂肪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替代50%鱼粉后干虫组(D1组)和虫粉组(D2组)肌肉部分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将960尾初始体质量约2.02 g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鱼粉的等氮等能饲料,其替代比例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60 d。结果显示,G20~G100黄颡鱼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0(P0.05),但各组间肝胰脏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相比,G60~G100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60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黄颡鱼胃淀粉酶活性不受蝇蛆粉替代鱼粉的影响(P0.05)。与G0相比,G20~G100前肠蛋白酶和淀粉酶、G40~G80肝胰脏脂肪酶、G40~G60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0和G60~G100胃蛋白酶、G20~G100胃脂肪酶和肝胰脏蛋白酶、G60~G80前肠脂肪酶、G20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100前肠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纹状缘脱落、固有膜结缔组织疏松;G20~G100肝胰脏脂肪沉积逐步加重,G60肝细胞出血坏死。结果表明,当蝇蛆替代鱼粉水平超过20%时,除肝胰脏MDA含量和胃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外,显著影响黄颡鱼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损伤前肠、肝胰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玉米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高筋粉为糖源,鱼油、豆油和磷脂为脂肪源配制基础饲料。以南极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R0、R10、R20、R30、R40和R50),饲喂初始体重为(38.16±0.11)g的圆斑星鲽幼鱼5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结果表明:1)R30、R40组圆斑星鲽幼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R50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对圆斑星鲽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2)R10和R30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对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以及肝脏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R40、R50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R40组肝脏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较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R50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显著提高圆斑星鲽幼鱼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综合来看,南极磷虾粉替代10%~30%的鱼粉可以提高圆斑星鲽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对鱼体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黄颡鱼幼鱼抗氧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49±0.04)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试验鱼分别饲喂谷氨酰胺添加量为0(对照)、0.1%、0.2%、0.4%的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各组黄颡鱼幼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0.1%的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提高黄颡鱼幼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随着饲料中谷氨酰胺添加量的增加,头肾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呈升高趋势,且0.2%和0.4%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0.2%和0.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1%~0.2%的谷氨酰胺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0. 98±0.03) 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250、500、1 000、2 000 mg/kg NCG的5种等氮等脂(42%粗蛋白质和7%脂肪)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应用氯化铵进行72 h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在250 mg/kg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0 mg/kg组相比,NCG添加量达到2 000 mg/kg时黄颡鱼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2) 500、1 000和2 000 mg/kg组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0 mg/kg组(P0.05)。黄颡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及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低,血清尿素含量在2 000 mg/kg组达到最高。饲料中添加NCG对黄颡鱼肥满度,全鱼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黄颡鱼氨氮应激24、48、72 h的累积死亡率随饲料NCG添加量增加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250 mg/kg组累积死亡率达到最低。综上所述,饲料添加250 mg/kg NCG能够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氨氮应激能力,添加2 000 mg/kg NCG降低黄颡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和存活率。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计算出黄颡鱼幼鱼饲料中NCG的适宜添加量为217.98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棕榈油替代大豆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8.80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棕榈油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25%、50%、75%、100%大豆油的5种等氮(31.60%)等脂(9.30%)饲料,分别记为G0、G25、G50、G75、G100。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棕榈油替代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对罗非鱼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G0组相比,各棕榈油组(G25、G50、G75、G100组)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G5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100组(P0.05)。3)棕榈油替代不同比例的大豆油对罗非鱼幼鱼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50、G10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G25、G5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G50、G75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的大豆油可全部被棕榈油替代;棕榈油替代大豆油比例超过50%时,显著影响吉富罗非鱼幼鱼肌肉粗脂肪含量、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加州鲈配合饲料中,利用磷虾粉等量替代鱼粉,比较不同试验饲料对加州鲈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在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中分别用磷虾粉等量替代0%(L1)、10%(L2)、20%(L3)、30%(L4)、40%(L5)、50%(L6)、60%(L7)鱼粉,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鱼初始均重为(95.32±0.77)g/尾,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1)随着磷虾粉替代鱼粉水平的上升,加州鲈的增重率随之降低,其中60%磷虾粉替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30%磷虾粉替代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磷虾粉替代组(P0.05),肥满度以20%、30%磷虾粉替代组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20%、30%磷虾粉替代组的SOD、POD和GOT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GPT活力以及MD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肝脏中粗脂肪和肝糖原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加州鲈鱼体肌肉中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粗蛋白质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20%磷虾粉替代组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10%磷虾粉替代组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必需氨基酸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L2与L5组肌肉中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磷虾粉是优质的蛋白源,适量替代鱼粉可以提高加州鲈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以及肌肉口感风味,建议加州鲈配合饲料中磷虾粉的添加量为10%~30%。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18):59-64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对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使用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在基础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5.59%)中,用黑水虻餐厨虫沙分别替代0(G0组)、10%(G10组)、20%(G20组)、30%(G30组)、40%(G40组)和50%(G50组)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840尾初始体重为2.02 g左右的罗非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53 d。结果显示:黑水虻餐厨虫沙替代豆粕提高了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其中G1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组饲料系数和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罗非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腹脂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G20组和G40组幼鱼的脏体比显著低于G0、G10组和G50组(P<0.05)。与G0组相比,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G30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与G0组相比,试验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显著差异(P>0.05),但G30组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虫沙替代豆粕的水平可达50%,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替代10%水平的豆粕时生长性能最佳(P<0.05),并且当替代水平达20%时,罗非鱼全鱼粗灰分、钙、总磷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研究烁生肽@(SourceR peptide,SP)替代日粮中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效率、体组成成分以及脂肪和蛋白质保留效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3~4 g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基础日粮中用烁生肽R等氮替代日粮中0%(DO)、25%(D1)、50%(D2)、75%(D3)、100%(D4)的鱼粉,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日粮.每组随机分配1种日粮,每天按体重的3%~5%投饲率分别在09:00和16:00两次投喂,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D1组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2、D0、D3、D4组依次降低;脂肪保留效率以D1、D2、DO、D3、D4的顺序逐渐降低,其中D3、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D1组蛋白质保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O、D2、D3、D4组依次降低,D3、D4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烁生肽R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内脏比、肝体比、体蛋白质含量、体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鱼体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性不同.由结果可知,烁生肽@替代适宜比例(25%、50%)鱼粉可以促进黄颡鱼幼鱼生长,并提高饲料、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将大小均一、初始体重为(2.49±0.04)g的黄颡鱼幼鱼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1%、0.2%和0.4%红藻糖苷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0.1%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除0.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存活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红藻糖苷添加量为0.1%时,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较高,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最低,且球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红藻糖苷对黄颡鱼幼鱼的全血血红蛋白含量及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1%的红藻糖苷可以促进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并改善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鱼粉质量以及原料鱼加工方式对黄颡鱼生产性能、鱼体健康的影响,以30.5%的高灰分、高组胺鳀鱼粉(FM)为对照,按相同鱼粉蛋白质水平计算低灰分、高组胺的金枪鱼粉(TFM)和高灰分、低组胺的鳕鱼鱼排粉(CFM)在饲料中的用量;按鱼粉蛋白质含量的35%,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酶解鳀鱼浆(FPH);共设计4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黄颡鱼[初始体质量(30.08±0.35)g]60 d。结果显示:FM组黄颡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最高,其次为FPH组,TFM和CFM组比FM组低11.4%、14.9%,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FRR)也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CFM组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最高,HSI显著高于TFM(P0.05)。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L)、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L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TFM组相比,FPH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分别降低42.0%、37.0%、35.0%,变化显著(P0.05)。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黄颡鱼摄食较高组胺水平的饲料(FM、TFM组)后,胃部黏膜结构出现损伤,上皮细胞破损明显。研究表明: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12%的酶解鱼浆(干物质),其生产性能与30%鱼粉具有一定的等效性;鱼粉蛋白质用量相同时,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不受鱼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但饲料组胺水平较高时,其胃黏膜上皮细胞会出现损伤。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替代饲料中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体组成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首先配制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鱼粉组,作为对照组),然后分别将10%的江蓠、浒苔、藻渣、菌渣与植物蛋白质(谷朊粉、玉米蛋白粉和豆粕)配合后替代基础饲料中35%的鱼粉,投喂初始体重为(16.00±0.11)g的大菱鲆幼鱼77 d。结果表明:1)江蓠、藻渣和菌渣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浒苔组则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江蓠和鱼粉组的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鱼粉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浒苔、藻渣、菌渣组(P0.05),与江蓠组无显著差异(P0.05)。2)江蓠、浒苔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藻渣、菌渣组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江蓠、浒苔、藻渣和菌渣组肌肉中组氨酸和牛磺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浒苔和藻渣组肌肉中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鱼粉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江蓠和菌渣组(P0.05),与浒苔和藻渣组无显著差异(P0.05)。3)菌渣组的前肠和中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藻渣组的前肠皱襞高度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各组前肠和中肠微绒毛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将10%江蓠、藻渣和菌渣与植物蛋白质配合后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并且藻渣和菌渣对大菱鲆幼鱼的肠道组织结构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不同脂肪水平的颗粒饲料饲喂幼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3.5%、5%、6.5%的豆油,配制成5组颗粒饲料分别饲喂5组黄颡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①3、4、5组黄颡鱼幼鱼增重率显著高于1、2组(P0.05);②各试验组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饲料有较大的相关性及差异性,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各组鱼体肌肉与各组饲料中的SFA和MUFA相对含量迅速降低,C182n6、C205n3、PUFA和HUFA则均迅速提升;各组鱼体肌肉组织中的SFA、MUFA相对含量高于相应饲料中同类脂肪酸,而PUFA及n-6 PUFA则低于相应饲料;③C182n6相对含量以5组最高(14.36%);1组鱼体肌肉C205n3(0.77%)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生长指标,4、5组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较好;鱼体中还可能存在C181n9向C161n7和C181n7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氨氮应激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2±0.01)g的黄颡鱼8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中添加100、300、500、700 mg/kg谷胱甘肽的试验饲料。饲养56 d后,利用氯化铵进行氨氮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谷胱甘肽添加量的增加,黄颡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且100~500 mg/k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肥满度和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0~700 mg/kg组全鱼粗蛋白质和100~700 mg/kg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3)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黄颡鱼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氨氮应激后,试验组黄颡鱼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迟,96 h时,各试验组黄颡鱼累积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00和300 mg/kg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可以提高黄颡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全鱼体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抗氨氮应激能力。利用二次回归方程拟合特定生长率和谷胱甘肽添加量,得出谷胱甘肽在黄颡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57.69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