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沙棘种子检验幼苗率与质量分级试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种子进行幼苗率检验试验,将结果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Ⅰ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率对比差平均为5%,幼苗率≥75%;Ⅱ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率对比差为6.4%,幼苗率65%~74%;Ⅲ级沙棘种子发芽率与幼苗率对比差为7.35%,幼苗率54%~63%.  相似文献   

2.
为了与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相接轨,对沙棘种子幼苗率检验与等级划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幼苗率与芽率之间具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并可提高检验精度。以幼苗率检验沙棘种子质量的测定时间为20d;Ⅰ级沙棘种子的幼苗率≥75%,Ⅱ级沙棘种子的幼苗率64%~74%,Ⅲ级沙棘种子幼苗率53%~63%。  相似文献   

3.
沙棘新品种引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哲盟库伦旗引种俄罗斯丰产型大果无剌沙棘——乌兰格木,并进行了种子育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无刺沙棘种子育苗的生产操作方法和关键性技术措施,为今后同类地区发展优质沙棘资源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福森  苑增武 《沙棘》1996,9(3):5-11
试验研究证明:(1)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2)生长性状变异里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3)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度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4)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5)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三个种群为: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保持温度、光照、基质等适宜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土壤湿度分别为5%、10%、15%、20%的不同处理对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沙棘种子的萌发指标明显不同,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土壤湿度为5%~20%范围内随土壤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0%~15%的处理其值较大。平均发芽时间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土壤湿度为5%~20%的范围内,随土壤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沙棘种子的活力指数先减小后增加,10%~15%的处理其值较小。从而得出,沙棘种子发芽的适宜湿度范围10%~1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情况,掌握温度处理对破除其休眠状态的影响,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以暴马丁香、柠条锦鸡儿、俄罗斯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浸种温度(0℃、40℃、50℃),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芽数、胚根、胚芽生长量。通过计算种子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初始发芽天数),得出结果:40℃、50℃浸种条件对暴马丁香和中国沙棘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其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柠条锦鸡儿只在0℃时萌发;温水对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起促进作用。通过结果分析发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水浸催芽播种时,暴马丁香、柠条锦鸡儿和中国沙棘浸种温度不宜过高,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用50℃温水浸种可促进种子萌发并提前其初始发芽天数。  相似文献   

7.
杨茂生  高国雄 《沙棘》2007,20(1):31-39
母树林和种子   1.什么是沙棘母树林?它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建立?   沙棘采种母树林简称为沙棘母树林,又叫沙棘种子林.它的任务主要是生产品质优良的沙棘种子,供沙棘造林、育苗用.……  相似文献   

8.
四种沙棘种子可溶性蛋白谱带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马瑞君  李常宝 《沙棘》1997,10(3):4-9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中国沙棘、肋果沙棘、西藏沙棘和棱果沙棘的三个种下类型进行了种子蛋白谱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棱果沙棘的三个种下类型之间谱带相似性很高,为近缘类群;而西藏沙棘则亲缘关系较远。棱果沙棘的三个种下类型之间,虽尚无种的特有带,但其不相似值最低,而且整个谱带颜色较浅谈,细小谱带数目较多,其二维排序的结果显示棱果沙棘三个种下类型正好位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之间,表明其进化水平比较一致,也充分说明棱果沙棘是一个独立的种。棱果沙棘中虽有许多谱带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谱带互补,但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的种子蛋白质谱带中各有一条带不出现在棱果沙棘的带谱之中,另外,还有6条带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叠加性质,这似乎表明棱果沙棘由杂交起源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9.
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旺  魏彩云 《沙棘》1994,7(4):24-27
综合分析沙棘果汁油、沙棘果渣油和沙棘种子油在理化指标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发现,沙棘果汁油与沙棘果渣油的生化成分基本相同。在理化指标(除碘价外)方面三者差异不大,沙棘种子油的碘价明显偏高。在生化成分方面,抄棘果渣油和沙棘果汁油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沙棘种子油,三者V—E的含量近似,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沙棘果汁油和沙棘果渣油主要是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沙棘种子油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不皂化物方面,果汁油中含有豆甾醇类和谷甾醇类化合物,种子油中不含谷甾醇,仅含一种豆甾醇。  相似文献   

10.
单金友 《沙棘》2004,17(2):4-6
利用不同的雄株对沙棘雌株品种进行授粉 ,结果发现不同的沙棘授粉雄株对沙棘品种种子千粒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参试授粉雄株较对照雄株 ,其品种种子千粒重大 ,除 1号雄株外 ,其它雄株表现非常明显 ,其种子千粒重由大到小的雄株顺序为 2号 ,4号 ,5号 ,1号 ,CK;授粉雄株不同 ,对每个品种的影响也不同 ,2号授粉雄株对楚伊沙棘、丰产沙棘 ,4号授粉雄株对巨人沙棘种子千粒重影响十分明显 ;在参试授粉雄株相同的条件下 ,楚伊沙棘、巨人沙棘种子千粒重都明显地高于丰产沙棘 ,种子千粒重最大的处理组合为巨人沙棘× 4号 ,楚伊沙棘× 2号。  相似文献   

11.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作为薪炭林、经济林和绿篱树种用。沙棘根系发达,不仅防风固沙,改土作用强,而且花、叶、果实和种子都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沙棘适应能力强,繁殖容易、在华北、西北丘陵和风沙地区已广泛用于荒山保土固沙。但在泰山周围却少有栽培。目前,我们引进了一批沙棘种子,进行繁育栽培,试验表明,其基本适应在泰山周围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12.
沙棘饲料价值评价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建忠  闫晓玲 《沙棘》2000,13(4):21-25
通过沙棘与其它15种常规饲料的对比分析,发现沙棘叶片、种子的综合营养价值仅低于大豆、蚕豆、豌豆和槐叶粉,而高于其它优良饲料;而高于其它优良饲料;沙棘叶片、种子、果渣用作畜禽配合饲料的基本原料,其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可以满足要求,钙、磷略显不足,需要添加石粉、蛋壳、贝壳、骨粉等。沙棘配合饲料开发要重视配料选取、饲养试验、生产及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杨茂生  高国雄 《沙棘》2004,17(2):40-46
沙棘种子可能混有沙棘病害的真菌、虫害的卵等,若不消毒播种,沙棘苗木易遭病虫侵害,为避免苗木被病虫害侵害,故要对种子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3种4亚种沙棘果肉及种子油中的生理活性成份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于果肉油,果肉油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种子油。以新疆产的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品质为佳。  相似文献   

15.
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了3种4亚种沙棘果肉及种子油中的生理活性成分胡萝卜素和V—E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油的V—E含量高于果肉油,果肉油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种子油。以新疆产的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品质为佳。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沙棘育种中种子萌发率较低的问题,以2个沙棘品种(大果沙棘和中国沙棘),通过不同水温(0、40、50℃)和硫酸浓度(0、1.0%、3.0%、5.0%)浸种处理后,分别置于培养皿和土壤中在培养温度为25℃和35℃的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并测定其种子萌发率、种子活力指数、发芽势和初始发芽天数,以探明不同种子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并筛选沙棘种子萌发的最佳预处理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显示:(1)不同水温浸种后,2个沙棘品种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培养皿中,而培养皿中的种子活力指数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且种子的初始发芽天数减少。在土壤中,除了50℃浸种、35℃培养条件外,其余处理随浸种水温的升高,大果沙棘的发芽率显著提高,而中国沙棘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升高的培养温度对于提高其发芽率效果不明显。当浸种水温度为50℃、培养温度为25℃时,大果沙棘在土壤中的发芽率最高(45%)。(2)大果沙棘品种经由不同浓度的硫酸处理后,在25℃的培养箱内发芽率显著高于35℃,且在培养皿中的发芽率显著高于在土壤中;中国沙棘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由1%的硫酸处理后,在培养皿中25℃培养下的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种子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中国沙棘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特征值明显低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绥棱试验点供试的11个引进品种千粒质量及种子特征值均比磴口试验点高;根据种子长宽比及形状,对中国沙棘与大果沙棘进行了初步的划分.(2)大部分品种种子的宽度及长度在遗传和对环境适应上具有紧密相关性,种子厚度的遗传比较稳定,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3)种子特征指标,如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3个指标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特别是种子长度;千粒质量与百果质量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4)发芽初期,中国沙棘的发芽率较引进品种高;发芽第14天时,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率均达到了最大,发芽率高的品种有乌兰格木、丰产、巨人、绥棘1号、卡图尼礼品,发芽率≥67%.(5)不同大果沙棘种子的总黄酮、维生素E含量均具明显差异;引进品种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中国沙棘;不同大果沙棘品种的饱和脂肪酸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水浸种温度、过氧化氢浸种、不同温度处理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热水浸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2.69%、18.18%,且发芽时间最短。过氧化氢浓度为9%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0.93%、18.67%。中国沙棘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25℃。  相似文献   

19.
保水剂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保水剂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室内种子发芽试验,将一定比例的保水剂水凝胶与土壤均匀混合,然后将处理后的中国沙棘种子播种,观测并分析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混施保水剂水凝胶对中国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萌发指数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佳的施入量为6‰(干保水剂与土壤的质量比)。  相似文献   

20.
危害沙棘种子的新象虫—沙棘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润志  陈孝达 《林业科学》1992,28(5):412-414
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的害虫——沙棘象,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象虫属(Curculio Linnaeus)为一新种。分布于陕北、渭北、关山等地,严重影响沙棘种子产量和果实利用价值。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