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鹇决吹填土快速脱盐与绿化问题,研究了区域改造配合微区调控方法对吹填土快速脱盐、培肥及绿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吹填土采用区域改造配合微区调控技术后,当年土壤脱盐率可达90%以上,土壤容重降低13.73%,有机质增加72.31%,碱解氮提高28。62%,有效磷增加27.90%,白蜡成活率可达到87%。采用区域改造配合微区调控方法,吹填土可达到当年改造当年绿化,实现快速绿化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鲢鱼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新途径,降低益生菌培养基氮源成本,以氮回收率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指标,研究3种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鲢鱼加工副产物不同时间(0.25、0.5、1、2、3和4 h)得到的水解物性质的差异;以鼠李糖乳杆菌L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和嗜酸乳杆菌NCFM(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CFM)的生长曲线、比生长速率和菌落总数为指标,研究鲢鱼加工副产物水解物替代MRS(deMan,Rogosa,Sharpe)培养基氮源对益生菌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木瓜蛋白酶对鲢鱼加工副产物具有更好的水解效果,具体表现为木瓜蛋白酶水解物的氮回收率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水解物(P<0.05),且木瓜蛋白酶2、3和4 h水解物中相对分子质量<1 000的小分子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解物(P<0.05);2)中性蛋白酶1和4 h水解物,碱性蛋白酶2 h水解物,木瓜蛋白酶1和4 h水解物替代MRS培养基75%氮源时,鼠李糖乳杆菌LGG的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RS培养基)(P<0.05);3)木瓜蛋白酶1 h水解物替代MRS培养基75%氮源时,嗜酸乳杆菌NCFM的生长曲线、比生长速率、在600 nm的最大吸光度和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RS培养基)(P<0.05)。综上,鲢鱼加工副产物经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后有望用于替代益生菌培养基氮源,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实现其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甾醇提取工艺的特点,建立了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并对其试验条件进行优化。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粉末状活性炭用量为2.0%,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20min。此工艺硫酸钠的收率为80%~85%,经离子交换脱盐,真空浓缩后甘油含量89.3%,甘油的回收率89.1%。该工艺处理后的水可以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1 育苗技术 1.1 种子选择用于育苗的种子应为新采、有光泽、鲜亮、饱满、无病虫、无霉变,并经过精选使其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5%以上,发芽率达60%以上的优质种子。 1.2 育苗地选择及处理 1.2.1 育苗地应选择有排灌条件,地势平坦,土壤结构疏松,脱盐彻底,养分  相似文献   

5.
谷秆两用稻稻草作为香菇培养料的氮素转化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比较谷秆两用水稻201与特优63水稻在氮吸收规律上的差异,探讨利用其稻草替代麦麸或米糠栽培香菇,氮素被菌丝吸收转化为子实体蛋白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01稻草含氮量,^15N回收率分别比特优63稻草提高47.07%和175.33%,而两个品种的稻谷含氮量、^15N回收率没有明显差异,用201稻草和米糠栽培香菇的含氮量、^15N回收率没有明显,差异含量分别为1.23%和1.08%(菌丝)、3.161%和3.526%(子实体),^15N回收率分别为5.64%和6.13%(菌丝)17.939%和19.998%(子实体),均显著高于特优63稻草处理。说明谷秆两用稻稻草具有高效率的氮吸收能力,且其氮素能较好地被香薅转化利用,可作为麦麸或米糠栽培香菇的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6.
1.原料处理。榄胚脱盐.因为想突出甘草风味,脱盐时不可留下太多的盐分,一般稍有咸味便可,脱盐后沥干水分或烘制半干备用。 2.甘草液制备。采用5%甘草液,即50千克榄胚用2.5千克甘草,加入50千克清水,熬煮成20-25千克甘草液,过滤备用。 3.其他添加剂。向甘草液加人2%甜蜜素,0.5%柠檬酸,3%食盐,0.1%苯甲酸钠及万分之一的柠檬黄色素,溶解混合均匀后,加人半干状态榄胚,一起加热,不断搅拌,务使榄胚充分吸收料液,前后需要2-3天时间。或者在甘草液中不加入其他添加剂,只是加入食盐,  相似文献   

7.
研究室内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配施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和氮素转化的影响。84mgN/kg标记硫铵和4.5g/kg稻草粉配施淹水培养,结果表明,有25.8%的肥料氮在培养63d时成为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5N。整个培养过程中生物量-15N无净再矿化现象。将稻草粉换成葡萄糖淹水培养,葡萄糖在培养7d时消耗贻尽,此时生物量-15N达最大值43.1mgN/kg,相当于施入肥料氮的51.3%。在此条件下,生物量-15N有明显净再矿化现象,且净矿化出来的氮遭受损失。稻草粉处理好气培养结果表明,新形成的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15N较淹水培养处理高得多,达47.0mgN/kg,相当于施入肥料氮的46.3%。在此条件下,生物量-15N亦无明显净再矿化现象。比较不同处理的氮素回收率,可以看出施入稻草粉可以减少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关于卤虫卵壳作为保水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卤虫卵壳作为材料研究了其保水特点。结果表明:原始的卤虫卵壳pH值为6.5~7.0,含盐量为3.38%;要将原始卤虫卵壳开发为保水剂,关键在于降低其含盐量,实验表明脱盐过程卤虫卵壳与水以1:80的重量比,分两次等量冲洗处理可将其含盐量降低到无盐害状态。脱盐处理后的卤虫卵壳的容积吸水比为0.95:1;经脱盐处理后的卵壳与土壤等体积配比保水性好。  相似文献   

9.
还原铁粉反应柱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还原铁粉反应柱初步研究了对影响硝酸盐氮去除的反应因素,讨论了初始pH值和溶解氧对反应的影响,并研究了柱子的运行周期和对实际地下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酸度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初始pH为2时,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溶解氧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没有太大影响。该反应柱处理实际地下水也达到了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腐酸与氮磷配合对春小麦苗期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μgg ̄(-1)的黄腐酸溶液与不同浓度的氮磷配合,对春小麦苗期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黄腐酸在氮缺乏的情况下能提高植株对氮的吸收能力,比不施黄腐酸的相应处理每盆植株地上部的吸氮量高20%以上,并极显著地增长了植株高度;在磷素适量的条件下施用黄腐酸对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有极显著的作用,还可增加植株的根长和根数,使根的烘干重量增加10%以上;在氮磷比值较大的营养条件下,施用黄腐酸后可使植株体内磷的含量及每盆植株磷的吸收量分别提高44%和54%。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发酵剂及豆蛋白添加量对成熟干酪蛋白质分解情况的影响,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理化成分、水溶性氮(W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可溶性磷钨酸氮(PTA-SN)的变化,并使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10%豆乳的添加使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脂肪降低4%,同时对干酪的水分和pH都有影响。随着干酪的成熟WSN、TCA-SN、PTA-SN的质量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成熟6个月后,达到34.25%、17.26%和5.35%;对电泳中αs-CN、β-CN和β-伴球蛋白降解率分析得出筛选发酵剂对豆蛋白及酪蛋白都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Soybean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a source of edible and the deoiled meal is seen as a source of protein in animal feed.In recent years.However,more interest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 using soy meal as a protein souce for human consumption.Extrusion-expelling of soybea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in this direction.The main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to maximize the oil recovery from extruded soybean processed using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extrudates and processing conditions.These extruded samples were later pressed uniaxially in a specifically designed test-cell and the oil recovery was recorded over time.The effects of process variables,including applied pressure,pressing temperature and sample height,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over 90% of the available oil could be recovered from pressing of extruded soy samples.The information generated is likedly to be useful in interpreting the effect of precess variables and extruding equipment for pretreatment of soybean for subsequent mechanical oi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交联改性前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NaHSO3改性处理工艺对大豆蛋白基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0.5 h、加入4% NaHSO3处理大豆蛋白,再经交联剂改性制备的大豆蛋白基胶黏剂胶合板干、湿强度满足GB/T 9846.3-2004中有关I类胶合板的强度要求。动态热机械性能( DMA)分析结果表明, NaHSO3改性处理后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固化起始温度略降低。差示扫描量热( 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 FTIR)分析表明,经NaHSO3处理后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有明显的断裂,且有明显的DSC固化放热峰。交联改性前,大豆蛋白通过NaHSO3改性处理,可以降低大豆蛋白基胶黏剂的交联剂使用量,从而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制作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黑豆代替部分黄豆为原料生产酿造酱油的工艺,利用黑豆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来提高酱油的营养价值,为开发酿造酱油的新品种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对制曲物料配比、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当原料中黑豆、黄豆、麸皮的配比为75∶55∶10时,在黑豆酱油理化指标中,无盐固形物为20.130 g/ml,氨基态氮为0.815 g/ml,总氮为1.719 g/ml,出品率为5.3%;低盐固态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为43℃时,黑豆酱油中总氮为1.794 g/ml,氨基态氮为0.826 g/ml,糖分为3.760g/ml,波美度为22.7,pH值为4.6。[结论]低盐固态发酵生产黑豆酱油时,最佳的制曲物料的配比为黑豆∶黄豆∶麸皮=75∶55∶10,最佳发酵温度为43℃。  相似文献   

16.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沼液难以农田消纳的问题,探索化学方法回收沼液中氮磷的工艺条件和优化参数。本研究选择猪场沼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鸟粪石沉淀法,进行单因素影响试验,选取p H、镁氮比、磷氮比为自变量,以氮磷回收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猪场沼液氮磷回收的最佳工艺为:p H 10,镁氮比为1.1,磷氮比为0.6,氨氮回收率为65.21%,磷酸盐回收率为89.47%,实际值氨氮回收率为65.01%,磷酸盐回收率为90.81%,差值分别为0.20%、1.34%,回归模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耐热丝氨酸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提高其分散性。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加酶量、底物浓度、pH值和酶解温度为实验因素,以分散度指标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优化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加酶量为4 070 U·g-1、底物浓度6.0%、反应温度71℃、pH 9.0,该条件下得到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分散度为12.78,与未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分散度相比提高了2.09倍。  相似文献   

18.
为基于脱脂豆粉原料的大豆基胶黏剂研究指明方向,分析了脱脂豆粉的制备工艺,指出低温脱脂豆粕粉碎后的脱脂豆粉适合作为制备大豆基胶黏剂的原料;脱脂豆粉含有约50%的大豆蛋白、40%的碳水化合物和其它微量成分,用脱脂豆粉制备大豆基胶黏剂主要是对其中的大豆蛋白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酶改性,各种改性方法对提高大豆基胶黏剂耐水性和质量的贡献不同;根据最新研究,着重介绍了对脱脂豆粉中碳水化合物的衍生化改性,使其与改性大豆蛋白协同,进一步提高大豆基胶黏剂的耐水性;指出制胶过程中实现脱脂豆粉组分的全利用、降低胶黏剂成本与粘度、提高固含量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改良酱油生产的传统工艺,生产出添加北虫草的营养丰富的特色酱油。[方法]在酱油生产工艺不同时期内添加北虫草培养基,经过淋油后继续发酵10 d,对所制得的酱油半成品进行还原性糖、总酸、氨基酸态氮以及虫草多糖的测定。[结果]北虫草培养基添加量为10 g,米曲霉按0.3%接种到发酵基料中,盐分浓度为16%时,发酵生产北虫草特色酱油比较适宜。北虫草培养基与发酵基料共同发酵时的工艺4比前3个酱油发酵工艺营养物质含量多,此时所测得的总酸含量2.23 g/ml、氨基酸态氮含量0.89%、还原糖含量3.11%、虫草多糖含量为260 mg/ml。[结论]研究提出了北虫草特色酱油的总的发酵工艺,为实际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酱渣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缓释肥包膜材料的来源。【方法】采用酱渣废油经过一定程度环氧化改性之后制备包膜氮肥,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包膜层的结构,同时通过玉米盆栽试验进行肥效验证。【结果】酱渣废油改性后结构发生了改变,更利于成膜,且膜层出现致密的网状结构;玉米盆栽试验表明,包膜肥组(T1)与普通化肥组(CK2)相比,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差异不明显,但叶面积、茎周长和株高第60天测量T1与无施肥组(CK0)、单施磷钾肥组(CK1)差异显著,比CK2分别提高了9.5%、4.3%和7.3%;单株玉米鲜质量T1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单株玉米干质量T1与CK2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2组差异均显著,T1比CK0和CK1组分别提高了14.2%和5.2%。【结论】包膜氮肥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的生长,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