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防治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猎物的捕食作用作为生物防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捕食效果评价不可或缺.定性或定量评价捕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是生物防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捕食性定量方法研究大都局限于室内开展,与田间昆虫天敌的实际捕食量有所出入.昆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昆虫定量评价提供了支持,本文全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综合防治的开展,保护天敌,控制虫害,在黔阳县获得成效。1979~1982年,据20多个乡(镇)系统调查,经鉴定:水稻害虫天敌有144种,隶属于7个目36科。 寄生性天敌 寄生性昆虫83种,分属2目19科;还有寄生性线虫和白僵菌,共85种。其中:卯寄生天敌9种;幼虫寄生天敌38种;蛹寄生天敌19种;成、若虫期寄生天敌7种;重寄生昆虫10种。 捕食性天敌 有59种,分属5目17科。其中:捕食蚜虫的天敌14种;捕食稻飞虱、叶蝉的天敌6种;稻田蜘蛛26种;捕食多种害虫的天敌有13种。(害虫、天敌名录从略)  相似文献   

3.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乃农田常见的一种捕食性天敌,是害虫综合防治中可资保护利用的天敌种类。关于青翅蚁形隐翅虫对害虫的捕食作用,G.V.Manley(1977)对西马来西亚水稻叶蝉作过研究。国内祝长青(1984)进行了对玉米、豆、棉、蔬菜、甘薯等害虫的捕食量观察。湖北、湖南、浙江等省资料,零星涉及捕食的对象和捕食量。我们于1980年以来在福建省观察青翅蚁形隐翅虫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详细阐述了应用杀虫剂、真菌杀虫成分、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激素、病原微生物防治食用菌害虫的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为当地山银花病虫害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2008年-2010年系统调查了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及主要病虫天敌发生情况,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广西忻城县山银花害虫有35种,病害11种,天敌昆虫28种,其中主要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有24种,寄生性天敌2种,取食白粉菌的瓢虫有2种.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广西忻城县山银花主要病虫害‘三虫一病’的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是在阿维菌素B1a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抗生素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有极高活性.蜘蛛作为稻田害虫最大的捕食性天敌群落,数量变化直接影响稻田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也影响到综合防治害虫中农药的施用效果.为了更好的掌握甲维盐的使用技术,保护稻田天敌资源,笔者于2008年在湖南省湘阴县进行了甲维盐对稻田蜘蛛群落影响的系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50年以来,中国的害虫生物防治这门科学技术稳步地发展起来。在利用寄生及性捕食性节肢动物方面,30多年来我国侧重于本地天敌的利用,如赤眼蜂,平腹小蜂,金小蜂,草蛉,七星瓢虫,纽氏植绥螨及其他。利用方法包括大量繁殖结合田间散放,引进与助迁及田间散放等。从国外引进寄生性及捕食性节肢动物的工作,过去做得不够多,但近年来受到了重视。不少引进的天敌,在防治害虫方面已具效能,如澳洲瓢虫、萍果蚜小蜂、粉虱匀鞭蚜小蜂、智利小植绥螨、西方盲走螨及其他种类。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害虫的微生物防治,已较多应用;苏云金杆菌及白僵菌制剂已用于防治多种害虫。近年来,汤普森多毛菌及杀虫素(一种抗生素)已用防治果园的害虫。1980年以来,一些核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制剂已在实验室或试验工厂制成。线虫也成功地用于田间治虫的试验。在中国北方保护和招引益鸟防治果园害虫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棉田种植诱集作物对天敌的保护及增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987—1988年在河北省邯郸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棉田种植油菜及高粱诱集带,棉花主要害虫发生期内捕食性天敌数量比对照田增加25—51%;当棉田施用化学农药时,诱集带对保护天敌、促使捕食性天敌数量回升的效果明显。两种诱集作物综合种植的相互衔接,对保护、增殖天敌和控制害虫作用明显优于单一种植高粱诱集带。  相似文献   

9.
黄邦侃 《植物保护》1985,11(5):27-28
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里,世界各地应用天敌昆虫最多的是赤眼蜂,其次就是瓢虫。经济作物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在螨、蚧、蚜、木虱和粉虱的捕食性天敌中,许多瓢虫具有最大的效能。 引进天敌瓢虫控制害虫,国内外有许多实例。H.L.Sweetman(1958)在《生物防治原理》书中称,世界各国利用瓢虫防治  相似文献   

10.
鞍形花蟹蛛对苹果园害虫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鞍形花蟹株(Xysticusephippiutus)是果园树上蜘蛛种群的优势种,它对苹果鳞翅目幼虫一尺蠖(Apochemiasp.)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鞍形花蟹蛛对该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曲线,由于蜘蛛个体大,活动力强,所以个体间相互干扰作用也较强,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蜘蛛是捕食性天敌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蜘蛛对果园害虫持续性综合治理有重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异色瓢虫对三种杀虫剂的抗性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洪  袁瑞  张帆 《植物保护学报》2011,38(5):479-480
培育天敌抗药性品系,可以促进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运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是应用广泛的新型杀虫剂,适用于防治粮食、果树、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害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多种蚜虫的捕食性天敌,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棉田害虫捕食性天敌昆虫、蜘蛛多达24科80种以上。瓢虫和蜘蛛类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85%,对棉铃虫种群有重要控制作用。试验表明,棉田实行免耕栽培法,前作茎秆留存,因地制宜开展棉花与大豆、西瓜、玉米、甜叶菊、无架豆角等作物间套作,改进用药模式,选用生物农药和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能有效保护天敌。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生育期长,害虫多样。为提高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效果,需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无害的高选择性农药,提高协同控害作用。国内开展了许多不同化学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瓢虫、捕食蝽)和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的风险评价,但化学农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早在合成有机杀虫剂问世之前,植物抗虫性以及害虫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线虫、病原菌等)作为防治害虫的方法已应用很久了。1791年,就有发现小麦品种能抗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的报道;而后,美国利用抗虫小麦品种成功地防治了黑森瘿蚊:法国则利用抗虫砧木防治了葡萄根瘤蚜(Phylloxera vitifoliae),拯救了即将倒闭的酿酒工业。我国是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最  相似文献   

15.
捕食性瓢虫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瓢虫在生物防治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Coppel和Martins(1977)在《害虫生物抑制》一书中,把1888年作为害虫防治早期历史与中期历史的分界。这是由于18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澳大利亚移殖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获得成功,使引进天敌防治害虫成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害虫防治研究中更加重视天敌的作用,推动着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介绍了捕食性瓢虫的种类及区系分布,捕食性瓢虫的输引情况,总结了瓢虫人工繁殖以及捕食性瓢虫的利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稻田中性昆虫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稻作区为试验基地 ,用吸虫器法采样 ,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的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与害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整个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中 ,稻田中性昆虫物种丰富度的比例 ,在早稻和晚稻分别为 1 6 .98%和 6 .82 % ;而其数量比例为 :早稻 73.6 1 %、晚稻 37.94 %。稻田中捕食性天敌亚群落的发生与重建比水稻害虫亚群落发展快 ,前者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主要依赖于稻田中的中性昆虫重建其亚群落  相似文献   

17.
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与群落的重建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对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和群落的重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害虫防治史、植被覆盖度、环境复杂性和气候因子等对种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种库的结构决定了群落的重建。重建群落的优势种、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与种库呈正相关关系。生产上可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天敌群落的种库,促进天敌群落的迅速重建,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甘蔗害虫天敌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文凤  黄应昆 《昆虫天敌》2004,26(4):156-162
本文简述了云南蔗区甘蔗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云南蔗田内 ,控制甘蔗害虫发生的生物因子主要的可分为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合理保护利用天敌 ,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 ,这对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蔗田生态平衡 ,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 ,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血清学方法研究稻田蜘蛛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蜘蛛是较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类群,对控制水稻害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外,血清学方法已被应用于研究天敌与害虫的捕食关系(Boreham等,1978;Dempsterl960)。Kin等(1975)以血清学方法检验了几种取食松针(?)蚊Thecodiplosis japonensis幼虫的捕食性蜘蛛种类。Rothschild(1970,1971)用血清学方法研究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和稻斑腹蛛缘蝽Leptocorisa oratorius与其捕食天敌的关系。为了探明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我们从1981年开始也参考Dempster的血清学方法,研究蜘蛛与几种水稻害虫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深圳、东莞和福建厦门的荔枝、龙眼果园系统调查了荔蝽的主要天敌类群组成,发现卵期有卵跳小蜂和平腹小蜂两种寄生性天敌;荔蝽各虫态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是蜘蛛类,其次为捕食性昆虫。还发现了荔蝽的1种新寄生性真菌——淡紫拟青霉。提出并讨论了这些天敌的保护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