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烤烟生长及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四川泸州烟区典型田、地烟生产条件,分析不同耕地利用方式(水旱轮作、旱地轮作)对烤烟生长速率、农艺性状及化学物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株高、茎围生长速率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水旱轮作田大于旱地轮作地;伸根、团棵期(49 d以前)旱地轮作烤烟叶片长、叶宽大于水旱轮作,进入旺长期后水旱轮作烤烟叶片生长加速,逐渐超过旱地轮作。水旱轮作烤烟成熟期农艺性状及物理性状表现整体优于旱地轮作。相比水旱轮作,旱地轮作明显提高了烤烟的还原糖、烟碱、钾、氯等化学指标。水田、旱地烤烟生长及品质特征在不同生育期有较大差异,可为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条件下,不同生育期栽培措施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方鲜食樱桃番茄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轮作可有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土壤板结、养分失调、病害严重等情况,使生产效益大幅度地提高。介绍了田阳田东地区水旱轮作栽培的茬口安排、晚稻和番茄的高产栽培技术、晚稻田结合禾花鱼生态高效养殖,为生产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把几大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使水旱轮作生产周年生产技术高效化、规模化,实现对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7月20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朱红业表示,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的高效高质正是得益于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推广应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牵头组织滇、川、渝等相关单位,针对西南水旱轮作区生态类型复杂、轮作模式多样、种植的水稻品种及作物类型丰富、耕地周年生产效率不高,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旱轮作是不同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轮换种植的生产方式,可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并能做到绿色环保。实践表明,水旱轮作是稳定和发展疏菜生产的科学的土壤耕作方式,是克服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是提高地力的可持续种植方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蔬菜安全和品质、提高蔬菜复种指数。本文从水旱轮作基地要求、轮作原则、轮作模式等方面总结了设施蔬菜水旱轮作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和调节设施内环境、培育专用品种和建立配套技术、提高生产者的专业技术水平等措施,以期为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8月22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长沙市召开全省水旱轮作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大力推广"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关键技术,将适合各生态区的优质水稻、油菜品种及绿色、高质、高效、轻简、机械化生产技术融合应用到"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中,推进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目标。一是开好"三沟"。及时准备好田块,组织机械旋耕分厢,开好"三沟",确保田间无渍水。  相似文献   

7.
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水旱轮作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结束后种植水生蔬菜,实现蔬菜的水旱轮作,避免了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由于水生蔬菜取代原有水稻的水旱轮作生产模式,667 m2增效2 000元以上,此模式在江南地区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大棚蔬菜-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季大棚蔬菜生产结束后种植水生蔬菜,实现蔬菜的水旱轮作,避免了大棚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水生蔬菜荸荠取代原有的水稻进行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可以增效1000元/667m^2以上。此模式在江南地区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辣椒—水稻—红菜薹水旱轮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理运用轮作技术,对蔬菜地栽培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总结出辣椒—水稻—红菜薹水旱轮作模式及栽培技术,达到恢复地力、改善土壤生产条件的目的,促进了蔬菜和粮食可持续发展。介绍了辣椒—水稻—红菜薹水旱轮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旱轮作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养分失调、肥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的问题,从而达到少施肥、少用农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水旱轮作栽培的茬口安排、早稻和秋番茄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生产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的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在长期棉麦套种耕作下,旱地土壤的板结加重,肥效减低,杂草与病虫害加剧,有碍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成本。长期肥稻稻的水田土壤发生滞水,有的则产生潜育化危害,致使肥效下降,产量难以提高。在总积农民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曾进行过水旱轮作(即稻棉轮作)的试验,无论棉田种稻,或是稻田植棉,只要经过水旱轮作,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双三制的稻田上,实行水旱轮作,还收到了改善土壤渗透性的效果。一九八四年以来,在研究水旱轮作  相似文献   

12.
水旱轮作是克服水稻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稻田水旱轮作对水稻增产效应、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生物学特性、病虫害生态调控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效应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旱轮作生态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我国稻田水旱轮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水旱轮作的模式特点提出,可以通过协调土壤养分,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精准施肥;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改进农业管理措施,探索应用生物炭技术;多种农作技术综合应用,在发展高效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加以改进,并对水旱轮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中作物高产和环境友好的目标提供科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是困扰蔬菜生产发展的难题。本试验从作物栽培方向入手,以旱作蔬菜白菜和青菜,水作蔬菜水空心菜和慈姑为材料,研究白菜-水空心菜,青菜-慈姑的水旱轮作对缓解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旱轮作对改善我国北方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效果明显,通过水旱轮作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效益,降低蔬菜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水旱轮作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旱轮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种植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营养元素锰为例,针对水旱轮作中出现的土壤肥力及植物营养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大棚茄子的连作障碍,在椒江区进行水旱轮作栽培试验示范。在不拆除大棚的前提下,从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机械应用、田间管理等环节介绍大棚茄子-水稻水旱轮作的技术要点,并从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该技术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是中国水旱轮作发源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水旱轮作两熟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样化的水旱轮作和旱作模式。[目的]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方法]运用DEA-Tobit 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郫都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旱轮作对土壤和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轮作作为我国重要的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水旱轮作的应用推广,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旱轮作及相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和酶的相关变化来反映水旱轮作对土壤的影响,并总结了水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西兰花生产基地探索水稻-西兰花水旱轮作种植模式,2013年笔者在西兰花生产基地杜桥镇和桃渚镇开展了水稻-西兰花种植模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西兰花水旱轮作种植每公顷水稻产量实现8 418 kg,西兰花产值43 416元;较传统非轮作种植模式每公顷水稻提高产量2 148 kg,西兰花提高经济效益710.4元,对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稳粮增效和农作模式创新推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实际出发,介绍稻菜水旱轮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及技术要点,为推广稻—菜—菜轮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旱轮作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旱轮作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全磷含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水旱轮作水稻、玉米研究发现:轮作区田块在夏作成熟期细菌数量均高于连作,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低于连作。而针对水稻、棉花水旱轮作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土壤生物活性角度研究水旱轮作,以期为解决棉田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