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生物学特性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在世界上已定名记录的有30余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螺旋藻有二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螺旋藻是一种繁殖快、高光效、适应性强的藻类。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细胞或丝体顶部不关细、横壁常不明显,不收缩或有收缩,顶端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多数种的藻丝由短圆柱形细胞组成,丝长50~250μm,宽3~8μm,细胞内有气泡,上浮性好,便于收采。繁殖方式以细胞不断横分裂或藻丝断裂而增加藻丝长度和数量。3~5天内…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属于低等的藻类植物,属于兰藻门(Cyanophyta)、兰藻纲(Cyyanophyceae)、纽子目(Hormogonales)、颤藻科(Oscillatoridae)、螺旋藻属(Spirulina Turp)。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细胞或丝体顶部常不尖细、横壁常不明显,不收缩或有收缩,顶端细胞圆形,外壁不增厚。  相似文献   

3.
1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螺旋藻为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和巨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藻作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状弯曲。多数种的藻丝由短圆柱形细胞组成,丝长50~250微米,宽3~8微米,细胞内有气泡,上浮性好,便于收采。繁殖方式以细胞不断横分裂或藻丝断裂而增加藻丝长度和数量。3~4天内生物量增加一倍。该藻适宜盐碱水域及淡水、海水、稻田、沼泽、温泉等水域。适宜生长水温为28~35C,其最高与最低生长温度为40C和15C。PH值为85~10,适宜光照强度…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水生的丝状藻类,属蓝藻门、颤藻科。藻体由于含藻蓝素而呈深青色,显微镜观察呈细丝状螺旋形。  相似文献   

5.
一、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 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属于原核生物,在世界上已命名并有记载的有30多种,目前最有开发价值的有两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 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细胞内富含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具有繁殖快、光效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藻体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体。无鞘、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是蓝藻门(Cganophyta)颤藻目(Oscilatorides)颤藻科(Oscilaloriaceac)的一个属。该属全世界已知共有36种,多数为淡水种类,仅有4个种分布在海洋中。现在国内外人工培养的螺旋藻有两种,一是墨西哥产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二是非洲乍得湖产的钝顶螺旋藻(Splatens)。这两种螺旋藻形态相似,我国人工培养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  相似文献   

7.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Geiler)是蓝藻门、蓝藻纲、段殖体目、颤藻科、螺旋藻属内的一个种。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已引起了国际上生物学家和生物技术开发商的关注。这种藻类蛋白质含量达58.5%~71%,蛋白质消化率高达75%,生物学价值68%,光能转化率高达18%,以实验培养的中等产量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Spirulina),隶属蓝藻门、颤藻目,是一种多细胞螺旋体状的浮游自养原核生物,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0多亿年。其体内富含藻篮素、叶绿素α和β胡萝卜素,藻体通常呈淡蓝绿色。其繁殖方式为直接分裂,无藻殖段。通常所说的螺旋藻指的是螺旋藻属中个体较大的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maxima)。螺旋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区和内陆的淡、咸水湖中,喜欢在微碱性水域中大量生长。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8.5-71%,同时还含有人类和动物各种必需氨基酸及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螺旋藻作为添加剂添加于饲料中或直接投喂,…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低等的水生植物,属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或节旋藻属,原产于非洲和北美洲。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而被联合国食品协会誉为“明天最理想的食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21世纪最好的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将螺旋藻成为“人类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  相似文献   

10.
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在广东珠海地区对低盐度养殖虾池水体的浮游微藻进行全程周期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5门31属49种,其中绿藻13属22种,蓝藻9属16种,硅藻6属8种,裸藻2属2种,隐藻1属1种.优势种有13种,主要是蓝藻,有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圆胞束球藻( Coelosphaerium naegelianum )、卷曲螺旋藻( Spirulina spirulinoides )、假鱼腥藻( Pseudoanabaena sp . )、绿色颤藻( Oscillatoria chlorine )、拟短形颤藻( Oscillatoria subbrevis )、粘连色球藻( Chroococcus cohaerens )、点状平裂藻( Merismopedia punctata )和针状蓝纤维藻( 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有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 pyrenoidosa )、多粒衣藻( Chlamydomonas.multgranulis )、角毛藻( Chaetoceros sp . )和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低盐度虾池养殖周期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0.1×10 7~209.2×10 7 ind·L -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3.2.浮游藻类的种类数、数量及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嘉兴市某温室甲鱼养殖场废水储存池中分离出1株螺旋藻JXSC-S1。通过与典型钝顶螺旋藻品系进行比较,确定该藻种的藻丝颜色、形状、螺距、螺宽、细胞大小等符合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形态特征。在Zarrouk培养基中,JXSC-S1的生长速率为1.64/d,生长代时为13.96 h,与典型钝顶螺旋藻种S6、S2相似,高于Ns-90020。在温室甲鱼废水中,JXSC-S1的生长速率、外观颜色和藻丝特征都与在Zarrouk培养基中相差不大,远高于S6(0.33/d),而Ns-90020基本不长,S2死亡。上述结果表明,该本地藻种JXSC-S1可以在温室甲鱼废水中快速生长,在用温室甲鱼废水代替昂贵的Zarrouk培养基高效规模生产优质饲料蛋白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螺旋藻在河蟹育苗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螺旋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藻种 ,属兰藻门颤藻目 ,是一种多细胞螺旋体状的浮游自养原核生物。通常所讲螺旋藻是螺旋藻属中个体较大的钝顶螺旋藻 (S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 (S .maxima) ,其富含蛋白质高达 6 0 %- 70 % ,仅藻类蛋白占干重的 1 5 % ,是螺旋藻含量最高的成分 ,还含有 1 5 % - 2 0 %的多糖 ,1 2 5 % - 1 6 6 %的脂类 ,其中的 40 %是糖脂 ,试管实验证明藻的糖脂具有抗AIDs病毒的特性 ,能够抑制AIDs病毒的生长 ,螺旋藻还是γ -亚麻酸 (GLA)的一种浓缩型天然原料 ,大约占比重的 1 % - 1 5 % ,作为保…  相似文献   

13.
王凡 《内陆水产》2007,32(10):31-32
螺旋藻属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当前螺旋藻产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通过对螺旋藻养殖技术的不断更新,生产成本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为水产养殖和水产饵  相似文献   

14.
<正>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Geitler)是一种多细胞丝状体蓝藻,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据国外报道,这种藻作为动物饲料和人的营养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无不良影响。鱼苗是鱼类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比较脆弱的时期,开食饵料是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作者在1985年夏天,对该藻作为鱼苗的开食饵料作了初步的观察,其结果初报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藻种来源本场培养的钝顶螺旋藻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进,原产于非洲乍得湖。 (二)鱼苗的饲养试验用鲢、银鲫、草鱼鱼苗是从本场人工繁殖的鱼苗中,选择发育正常,游动活跃,膘后室充气,进入混合营养期后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海洋微藻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藻类,简称微藻,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群,有2万多种,且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许多微藻具重要经济价值,微藻对太阳能利用效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螺旋藻(Spirulina),其营养价值早被人类认识到,现在它可作为蛋白质、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物化学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短期增强UV-B辐射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794光合色素、丙二醛(MDA)、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过UV-B辐射处理的藻细胞相比,增强的UV-B(240μW/cm2)辐射可导致藻细胞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以及藻胆蛋白含量下降,以及MDA含量显著变化(P<0.05),表明螺旋藻对UV-B辐射敏感,UV-B辐射对藻细胞光合色素具有抑制和破坏作用,对螺旋藻的膜系统也产生重要影响。而UV-B辐射可导致MAAs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说明增强UV-B辐照能诱导藻细胞屏蔽色素合成以及抗逆物质脯氨酸的累积,这可能是螺旋藻对UV-B胁迫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040611 在养虾池中用螺旋藻控制水质= Water quality control using Spirulina plat- ensis in shrimp culture tanks[刊,英]/ Chuntapa B,Powtongsook S,Menasvata P ∥Aquac..-2003,220(1/4).-355- 366 将螺旋藻与斑节对虾共养以控制水质。旨在探讨:(1)3种螺旋藻试验条件对一个放虾密度下的无机氮浓度的影响,这3种试验条件包括:不放藻,不收获藻和半连续收获。(2)在放养藻和不放养藻条件下两种放养虾密度对无机氮浓度的影响,在一个放虾  相似文献   

18.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郑进春 《海洋与渔业》2010,(4):49-49,38
骨条藻是渔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浮游藻类之一,学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属于硅藻门、中心纲、圆筛藻目、骨条藻科、骨条藻属。细胞呈透镜形或圆柱形,直径为6—7微米,与邻细胞的对应刺相接组成链状群体。骨条藻是一种广温、广盐的近岸性硅藻,在盐度7~50‰、水温10~34℃中均能生长繁殖,具有营养丰富,易培养等特点,是对虾育苗初期理想的生物饵料。近几年,随着牡蛎工厂化育苗的发展,逐步被应用为牡蛎幼体中后期的生物饵料,解决了夏秋季节南方地区单胞藻培养青黄不接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正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水网藻、双星藻、转板藻等绿藻以及微囊藻、囊球藻等蓝藻的通称,是一种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它的形成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无性生殖是受到机械损伤后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再长成青苔。有性生殖首先为两条水绵丝并行靠近,在两条丝的细胞相对的一侧各产生1个突起。"突起"伸长,顶端接触、接合。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形成1个配子,配子运动到接合管中与另外一条丝的配子融合,形成接合孢子发育成青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