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无风的日子里,我们慢慢地骑自行车前行,感觉不到空气的阻力;而快速骑自行车时,我们就会感到空气的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猜想】小明由生活经验猜想到: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且运动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设计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一天,爱动脑筋的小明发现,妈妈在给冻肉解冻时用的是冷水,难道冰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熔化得更快吗?小明带着这个疑问,想和自己的小组成员通过实验来验证。【提出问题】冰在冷水中还是热水中熔化快?【猜想假设】猜想一:冰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熔化快,因为温差大,热传递快,放出的热量多;猜想二:冰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熔化快,因为生活中常用冷水来  相似文献   

3.
正周末,练习书法的贝贝给钢笔吸水时,不禁问道:"为什么又推又抽才能把墨水吸进钢笔呢?"妈妈说:"因为有空气啊!"【问题一】空气真的存在吗?怎样证明空气存在呢?【做出猜想】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实际存在的。【设计并进行实验】1.取一个空玻璃杯,把一张纸巾揉成一团,塞进空杯的底部;2.将杯口朝下垂直插入深水  相似文献   

4.
<正>【提出问题】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在承载大船时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猜想】小常猜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如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早上我在使用微波炉时遇到一件怪事,启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微波炉中有火花冒出,关掉微波炉重新启动,还是有火花冒出。怎么回事呢?【做出猜想】猜想1:微波炉坏了;猜想2:加热的食物有问题。【实验探究】探究1:把微波炉直接接在家庭电路里,启动微波炉,微波炉正常工作,再试一次,微波炉还是能正常工作,说明微波炉没有问题,微波炉里的火花另有原因。探究2:将早上加热的食物(用  相似文献   

6.
【问题提出】夏天的阳光照到人身上,使人感到炎热难熬;可是到了冬天,人们却尽可能地想着多晒太阳。可见光不仅使人看到不同的物体,而且给人类带来大量的"热能",那么组成白光的七色光的热效果相同吗?【猜想与假设】1.热效果相同;2.热效果不同且红光最好;3.热效果不同且紫光最好。【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器材手电筒、平面镜、温度计、光栏、水槽。2.三棱镜的设计用平面镜和水制成较大三棱镜。  相似文献   

7.
正暑假里,小明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观,一个名为"大象牙膏"的魔术让他惊讶不已——将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与肥皂混合起来,加上一些碘化钾,瞬间一股黄色泡沫状物质像喷泉一样从容器中喷涌而出。【问题一】过氧化氢与肥皂混合能够稳定存在,是因为和碘化钾发生反应才有这样的现象的吗?【查阅资料】在这个魔术中,肥皂是发泡剂,碘化钾是催化剂,过氧化氢在有碘化钾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成水和氧气,即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现问题小明发现妈妈用热水泡的菊花茶中的块状冰糖溶解得很慢,便问妈妈怎样才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妈妈说可以用筷子搅拌一下,小明边搅拌边观察,看到冰糖确实逐渐变小了。但小明想知道,除了搅拌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冰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呢?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做出猜想小明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经过老师的指导,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相似文献   

9.
妙答     
《农家科技》2012,(1):40
<正>老师:"同学们,火箭为什么能上天?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很久没人回答。刚打完瞌睡的小明醒来后,一问旁边的同学,就站了起来:"老师,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老师感到意外:"那就请你就回答吧!"老师,你想火箭的屁股都着火了,它能不蹦上天吗?"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来源与对问题的猜想物理课上,老师讲到声音的利用时,展示了一个超声雾化器,并解释说:这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小明马上意识到两个问题:超声雾化器是不是把水烧热后,产生了水蒸气?产生的雾和水烧开后产生的雾有什么不同?针对这两个问题,小明作出了以下猜想:  相似文献   

11.
正周末,贝贝去了乡下外婆家。外婆做饭时,把打破的鸡蛋壳随手丢到院子里,院中的几只母鸡争相啄食。看到这个,贝贝疑惑地问:"母鸡吃蛋壳好不好?"外婆说:"好着呢,能补钙!"【问题提出】人吃鸡蛋壳能补钙吗?【查阅资料】贝贝上网查询得知: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 CO),含量达到390%,人吃了鸡蛋壳,蛋壳中的碳酸钙会和胃酸(主要成分盐酸)反应:Ca CO3+2HCl=Ca Cl2+CO2↑+H2O,生成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相似文献   

13.
正在吃小火锅时,臻臻和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决定从网上买来固体酒精一探究竟。【提出问题一】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查阅资料】酒精,化学名称为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结论及解释】臻臻同学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因为酒精的熔点为-114.1℃,在常温下不可能为固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野山杏总黄酮对LPS诱导鸡肝炎的影响。【方法】给予鸡腹腔注射5 mg/kg LPS制备急性肝损伤(ALI)模型,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组和野山杏总黄酮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为试验组,测定鸡体温、体重的变化和血液学参数及血液生化指标,观察鸡肝脏病理,分析野山杏总黄酮对鸡肝炎的影响。【结果】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LPS导致的体温升高;缓解了炎症造成的体重减轻;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逆转LPS导致的炎性细胞增加,其中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对白细胞数的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对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中间细胞不呈现剂量依赖性;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均可抑制炎症条件下ALT、AST的水平;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LPS引起的鸡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恢复炎症导致的体温升高,对鸡体重有促进作用,能减少炎性细胞的数量,抑制ALT、AST含量升高,改善LPS致鸡肝炎的病理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肝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出问题】观察图1和图2,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进行猜想】可能不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实验探究】(1)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洛川县苹果果园施肥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洛川县苹果施肥现状。【方法】2016年7~8月,通过科技小院对当地进行苹果种植与施肥情况调查。【结果】不重视秋施基肥,追肥"一炮轰";中微量元素投入不合理;为追求产量,盲目提高施肥量。【建议】重视秋季基肥的施用,合理调控苹果关键生育期的养分调控;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根据产量,合理投入氮磷钾。  相似文献   

17.
走进双氧水     
正小明患了中耳炎,耳朵里流出黄色的脓液,疼痛难忍。医生给了一个"偏方":双氧水和消炎液。每次先用双氧水清洗耳道以消毒,然后再滴消炎液,一日三到四次。小明按照医生的要求把双氧水滴进耳道,耳朵里立刻就像开了锅一样,剧烈地沸腾着,感觉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反应停止后倒出液体,然后滴加消炎液。一天以后,症状明显减轻。两天以后,再滴入双氧水时,已经感觉不到那么多的气泡冒出了。小明的耳朵很  相似文献   

18.
<正>图1是教材上"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装置图。我们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但是化学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定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这是为什么呢?【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大家认真回忆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交流,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装置漏气,冷却后有空气进入集气瓶;(2)红磷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打开  相似文献   

19.
蜡烛变身记     
正过生日的时候,小红闭着眼睛,对着蛋糕上燃着的蜡烛许愿。睁开眼,看到蜡烛变短了许多。【问题一】蜡烛哪儿去了?【查阅资料】蜡烛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做出猜想】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实验验证】1.将一截短蜡烛用蜡油粘在硬纸片上,点燃,用干燥的广口瓶将其罩住。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干燥的广口瓶内壁上出现水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试验研究陕北地区东部黄河沿岸区玉米的不同密度的产量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和进行随机排列,设置了8个不同密度的处理,并设对照(CK),试验过程中进行一系列跟踪观察与记载;【结果】试验结束后,对试验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了密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榆单9号"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产量在随之提高,其中以4 200株·667 m~(-2)的密度产量最高,这一试验效果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