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苗期抗旱相关形态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苗期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筛选有效的抗旱性指标,使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8份小麦品种苗期干旱胁迫下的苗高、最长根长、根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鲜重、根干重、叶片数、根冠比等9个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程度,并以所得加权抗旱系数对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度依次为:叶片数(0.817)>苗高(0.766)>地上部干重(0.746)>地上部鲜重(0.729)>根数(0.699)>根干重(0.688)>根鲜重(0.681)>根冠比(0.645)>最长根长(0.399).研究还表明,9个形态指标可分为叶片相关因子、地上部生物量因子和根部生物量因子三大类,地上部生物量因子的关联度大于根部生物量因子;不能只通过差异显著度检验来判断某一指标是否可以用作抗旱性鉴定;聚类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小麦品种的地域分布.因此,进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时,应加强对地上部形态指标的选择和鉴定,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盆栽法在苗期和花期对5个芝麻品种进行10d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苗期胁迫处理后17个生长相关性状指标和苗期、花期胁迫处理后的13个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芝麻植株生长速率减缓,根系发育缓慢,叶片数量减少,叶片变小,株高变矮,生物量降低,严重影响芝麻的生长发育;(2)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后除千粒重之外的其他产量性状指标值均低于苗期处理,花期干旱胁迫对芝麻的影响大于苗期,苗期处理对芝麻株高、蒴果数和蒴果大小等性状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种子干重等影响较大,而花期处理对芝麻株高、蒴果大小、每蒴粒数、单株种子干重和根系干重等性状影响较大;(3)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相结合通过43个单项指标抗旱系数对5个芝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芝麻抗旱性鉴定提供了参考方法,并认为苗期干旱胁迫及胁迫后的生长相关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芝麻抗旱性鉴定的简单方法和抗旱性评价的简易指标;(5)获得黑芝09-1和金黄麻为抗旱性较强的芝麻品种。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大豆种质耐荫性综合评价及相关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豆耐荫胁迫评价方法,筛选鉴定大豆耐荫性状指标,建立科学可靠的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采用盆栽的方法,设遮光和自然光照2个处理,成熟期考种测量株高(X_1)、主茎节数(X_2)、节间长度(X_3)、分枝数(X_4)、单株荚数(X_5)、单株生物量(X_6)、单株产量(X_7)、表观收获指数(X_8)及百粒重(X_9),对82份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进行耐荫性评价,并根据耐荫性数学评价模型确定合理高效的耐荫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55%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进行聚类分析,将82份国内外大豆种质按照耐荫性的强弱划分强耐荫、中度耐荫和弱耐荫3种类型,筛选出14个强耐荫型大豆种质;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D=0.024+0.148X_2-0.094X_3-0.088X_5+0.408X_7+0.236X_9(R~2=0.997),并筛选出5个鉴定指标,分别是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综合聚类和逐步回归结果发现,强耐荫型大豆种质在遮光处理条件下具有较多的主茎节数,较短的节间长度和较高的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19个福建茶树资源的苗期生物产量、单株叶干重、单株叶面积、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呼吸强度。分析被测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茶树资源个体间差异显著;茶树苗期生物产量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单株叶干重,单株叶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r=0.6497,r=0.8372,r=0.7891;茶树苗期生物产量与蒸腾速率、气孔异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呼吸强度等无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认为,以单株叶干重、单叶净光合速率与苗期生物产量的二元回归方程:Y=-0.1353+0.5903X_1+1.5510X_6可进行茶树苗期单株产量的预测,二元相关系数为R=0.9249。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套作复光后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评价方法,比较不同大豆品系补偿生长能力差异,本研究以136个大豆品系为材料,在田间设置2个处理,即不遮荫和遮荫+光照恢复。于取消遮阳网当日和取消后30d共测定了14项形态指标,成熟期调查每个大豆品种(系)的单株产量。根据遮荫+光照恢复处理和不遮荫处理计算各品种各单项指标的补偿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的补偿生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4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计算补偿能力综合得分(D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36份大豆品种按照补偿生长能力强弱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Ⅵ类群(10个材料)补偿生长能力较强,产量较高。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评价数学模型,D=-1.314+1.110 X_4+0.623 X_7+0.831 X_1+0.642 X_9,R~2=0.990,并筛选出光照恢复后地上部总干重、叶面积、SPAD、中间节粗作为套作大豆补偿生长能力的主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在苗期可通过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对氮高效小麦品种进行鉴别,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在正常氮(5mmol·L~(-1))和高氮(45mmol·L~(-1))处理下,研究了黄淮平原区18个主栽小麦品种苗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关系;通过干物重和氮积累量与根系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供试小麦品种植株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不同氮效率类型。结果发现,在两种氮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干重、根氮含量、茎叶氮含量、单株氮含量、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可作为氮效率评价指标。小麦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育种早期筛选高氮效率材料的指标。不同氮效率类型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均表现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幼苗植株氮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在91.91%以上。小麦不同氮效率类型间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单株根尖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可根据小麦苗期根系的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判断其氮效率高低。  相似文献   

7.
为给强筋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和抗旱指标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麦区种植的8个强筋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正常供水(对照)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测定了萌发期11个抗旱相关指标、幼苗期20个抗旱相关指标,计算各指标的抗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求得综合抗旱能力评价值(D值),基于D值评价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性;在旱棚池栽条件下,测定了2种水分处理下(适时一次灌溉、雨养)籽粒产量,基于产量抗旱系数评价全生育期抗旱性。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下,8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等10个抗旱指标显著低于对照,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幼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13个抗旱指标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胞间CO2浓度、SOD活性等7个抗旱指标显著高于对照。(2)与适时一次灌溉相比,雨养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降低,降幅18.70%~28.66%,产量抗旱系数为0.713~0.813。(3)8个强筋小麦品种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抗旱等级不尽相同。藁8901在2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抗旱性;科大1026、郑麦7698和丰德存麦5号在幼苗期表现出抗...  相似文献   

8.
60Co-γ辐射小麦M3代种子和幼苗抗旱性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利用物理诱变技术创制小麦抗旱种质资源的可行性,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小麦品种涡9722,用3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227个M3代株行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生长试验,测定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叶数、根数、主根长、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冠比、根含水率、苗含水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等15个指标在M3代株行间差异极显著.以综合抗旱系数评价抗旱性,M3群体株行抗旱性的变异倾向于正偏态分布,抗旱性低于亲本的株行占61.2%,高于亲本的株行占38.8%.以超过M3群体株行综合抗旱系数均值±2×标准差筛选变异株行,有9个株行发生正向变异,其中株行1 76的综合抗旱性表现突出,抗旱萌发和抗旱生长的能力均较好.用类平均法对227个M3代株行进行聚类,当遗传距离为1.59时,M3代株行的抗旱性变异类型可分为6大类.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期抗旱性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壮  许文娟  薛兵东  曹萍 《玉米科学》2004,12(2):073-075
对辽宁省推广的5个抗旱性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测定了与抗旱性有关的芽率、芽势和叶面积等16项鉴定指标.以种子萌发抗旱指数与幼苗反复干旱抗旱指数的乘积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参考数列,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各指标与苗期抗旱性的关系,从中筛选出关联度较大的10个指标,然后通过隶属函数法对这10项指标进行分析,定量地评价5个玉米品种苗期的抗旱。  相似文献   

10.
骆耀平  须海荣 《茶叶》1993,19(2):15-18
以19个茶树推广良种(国家级)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苗期生物产量、单株叶干重、单株叶面积、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 CO_2浓度、呼吸强度等。结果表明:良种之间各性状差异显著,茶树良种苗期生物产量与单叶净光合速率、单株叶干重、单株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_1=0.6801~(**),r_6=0.8324~(**),r_7=0.7806~(**),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 CO_2浓度,呼吸强度等无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认为,以茶树苗期单株叶干重,单叶净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的二元回归方程:(?)=-0.1579 0.5576X_1 1.6937X_2可进行茶树良种苗期单株产量的预测;不同茶树类型的苗期生物产量与光合特性的相关程度不同,中叶类型及新选育茶树良种净光合速率与生物产量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11.
玉米抗(耐)旱性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玉米抗旱节水研究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玉米抗旱相关性状的QTL研究、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玉米抗旱性的功能基因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模拟干旱条件下玉米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PEG-6000模拟中度干旱胁迫对41份玉米品种的萌发期进行抗旱性试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UPGMA聚类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胚根数和干物质重6个性状,干旱胁迫处理比对照均值分别下降了50.8%、65.6%、81.4%、57.9%、42.1%和70.0%,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隶属函数法计算D值表明,其与发芽率、胚芽鞘长等各指标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金海5号、粟玉6号等13个抗旱品种。UPGMA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在遗传距离为6.91处分为2大类,进一步可分为高度抗旱、中度抗旱、抗旱、敏感、高度敏感共5个亚群,玉米萌发期较强抗旱品种为粟玉6号、京农科728等13个品种。两种方法筛选出的玉米萌发期抗旱品种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3种评价方法对34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评价,在鉴评抗旱性评价方法的同时筛选抗旱玉米种质资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方法要优于单一指标评价,即数学分析法与耐旱性分级法均优于总抗性评价法。玉米株高、穗位高、穗上叶夹角、穗粒数、单株产量可以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筛选出抗旱性极强的自交系陇M0302和冀资H634。  相似文献   

14.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抗旱育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吴子恺 《玉米科学》1994,2(1):006-009
干旱是世界、也是我国许多玉米种植区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培育抗旱玉米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在玉米抗旱育种中,正确选定目标性状是十分重要的.CIMMYT在玉米抗旱育种中以ASI(Anthesis-silking Interval)作为选择性状之一进行群体改良,并已育出一批抗旱玉米群体.描述了抗旱玉米的理想型,并讨论了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于玉米抗旱育种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胁迫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水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并诱导特定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生理生化变化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少了水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带来的伤害。在此,简要概述了干旱对水稻的影响、水稻的抗旱生理生化机制、水稻抗旱相关基因研究及抗旱育种方面的一些研究现状,为提高水稻抗旱性和抗旱育种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大麦抗旱新种质及成株期抗旱性指标,以100份大麦种质为材料,连续2年在大麦生长期降水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试验站种植,试验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通过测定100份大麦种质材料的株高(PH)、穗长(SL)、穗粒数(GNS)、分蘖数(TN)、有效分蘖(ET)、单株生物量(IB)、千粒重(TGW)和产量(Y),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鉴定了100份大麦种质的抗旱性,并进行了抗旱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大麦成株期株高、穗长、单株生物量、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通过对大麦成株期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发现D值与WDC值相结合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大麦成株期的抗旱性;单株生物量、穗粒数、分蘖数、有效分蘖和株高可作为评价大麦成株期抗旱性的指标;成株期抗旱性较强的种质有S-130、BNOC168、LL-53、资源160-早熟3号、IL-18、Z16、沾益红毛大麦和资源21-6B98-9339。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旱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特殊生态的高寒山区,海拔457~2 900 m,相对高差2 443 m,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3.2 ℃,年降雨量1 100 mm左右,每年70%的降雨量集中在5~9月.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10月下旬播种,次年5月底6月初收获.  相似文献   

19.
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重要限制因素,进行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研究,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是有效解决干旱胁迫的最有效途径.在调动C3作物大豆内在C4途径来提高光合效率的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基础上,提出了大豆抗旱性遗传改良的两条技术路线,即转抗旱内源或外源基因的转基凶育种技术路线和高光效育种及回交转育的技术路线,并指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着重论述了大豆品种抗旱性与丰产性关系,耐光氧化特性与抗旱性关系,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概况及QTL标记辅助选择抗旱育种的方法.旨在为大豆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木薯抗旱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4种栽培措施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综合抗旱效果。木薯苗期干旱胁迫7 d后,测定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木薯的干物率、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对上述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3项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可反映原信息量的87.47%,不同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为:2%石灰水浸种(0.773)施用保水剂(0.687)种茎蜡封(0.477)CK(0.2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