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施用海藻酸复合肥料的双季稻产量和氮磷肥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大田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普通复合肥、海藻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和80%海藻复合肥,研究海藻复合肥减施条件下对双季稻产量、肥效、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残留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晚稻海藻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有效穗增加14.5%,早稻稻谷增产7.6%,晚稻增产5.1%,均达显著水平;而80%海藻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无差异。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与常量施肥相比,减量施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1~8.5 kg/kg和15.2~21.4 kg/kg,氮和磷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3~19.7和12.0~19.8个百分点,均以80%海藻复合肥处理最高。减量施肥显著降低20~40 cm土壤硝态氮的含量。海藻复合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综合得分为80%海藻复合肥>海藻复合肥>普通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CK。在华南双季稻种植条件下,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海藻复合肥减肥20%具有较好的稳产效应,但是周年氮磷养分平衡表现为亏缺,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目标产量制订减肥措施,以保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新型小麦专用肥应用效果,以13种小麦新型专用肥为材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施肥(常规复合肥一次性基施)和推荐施肥(常规复合肥基施+拔节追尿素),施用新型专用肥后小麦分别增产-24.34%~2.72%和-11.82%~19.72%。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新型专用肥的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比传统施肥增加-9.97%~38.44%,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率分别提高-17.99%~19.67%、-18.96%~33.81%和-25.79%~69.04%。经主成分分析,总养分含量为48%的控失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复合肥、活性尿素BB肥和控失增效二铵BB肥等5种新型专用肥的丰产增效综合效果较佳,可替代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3.
平衡施肥技术是增加作物产量、提升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举措。本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任何肥料(CK)、常规施肥(F)、常规施肥无氮(FN0)、常规施肥无磷(FP0)、常规施肥无钾(FK0)、平衡施肥(B)、平衡施肥无氮(BN0)、平衡施肥无磷(BP0)、平衡施肥无钾(BK0)。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缺素条件下的小麦生长状况以及平衡施肥与常规施肥在小麦生长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各缺素处理中,缺氮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缺磷,缺钾对小麦影响最小;相比常规施肥,平衡施肥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提升了2.98%、3.55%、5.39%;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衡施肥处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N、P、K吸收总量分别提升了5.00%、14.66%、5.03%,氮肥利用率、磷肥利用率、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52%、2.32%、24.20%,肥料利用率平均提升11.68%,经济效益增加87.15元/667 m2。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各按常规施肥量的50%混合施用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44.7%,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32.2%,与其它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瘤数平均比不施肥多16.7个,比常规施肥多8.4个。有机肥高量(150%、200%)施用,与有机肥100%施用相比产量增产不明显。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加大,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呈增加趋势,且有机肥100%施用后,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最高,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比不施肥增加0.46%,比常规施肥增加0.28%。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复合肥及调节剂对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根袋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吸磷量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和有机无机复合肥能增加玉米植株吸磷量,与施氮磷钾肥料处理相比,植株吸磷量增加幅度为13.7%~41.5%;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和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加了玉米产量,提高了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置不同施肥方式,研究吾尔利微生物生态肥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品质、抗病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施用吾尔利微生物生态肥1350 kg/hm2)效果最好,棉花生育进程快于常规复合肥处理,可有效地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增强棉株抗病力、减少蕾铃脱落、增加结铃、提高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7.
木薯种植中的不合理施肥容易引起徒长、产量下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4个处理,以探明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时期对木薯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木薯产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木薯的株高、茎粗及生物量;减量施肥、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木薯块根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常规施肥与不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量施肥木薯鲜重依次增加28.15%、32.73%,减量同步施肥依次增加15.46%、19.57%;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减量施用能提高木薯块根的收获指数;施肥能够提高木薯的淀粉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不会导致木薯块根淀粉含量的下降;化肥减施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减量施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52、5.01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两者相近,减量同步施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65、8.09、6.26个百分点,对肥料利用率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2个化肥减施的处理块根产量分别为44.93 t/hm2及40.08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2.58 t/hm2,肥料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减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效、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受施肥处理影响较大.不同施肥方法处理对植株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大.施胶膜复合肥处理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别比习惯施肥、普通复合肥及不施肥处理增加3.2~10.4个,增幅为7.5%~29%,分枝有效角果数分别增加11.3~28.7个,增幅为12.9%~40.8%.在每公顷施用胶膜复合肥450~900 kg的范围内,施肥量的增加均能有效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  相似文献   

10.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复合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了棉花专用缓控释复合肥对棉花的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棉株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复合肥的施用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却有效地促进了棉花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前期棉铃的铃重,提高了子棉产量。其中以一基一追或一基多喷最适宜,可以提高单株果节数及单株节枝比。在花铃期少量施用氮肥可以增加中下部果枝及内围果节成铃率,提高单株成铃率。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  相似文献   

12.
为探求旱地冬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覆盖栽培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适宜比例,于2020—2021年在甘肃定西布设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了单施化肥(CK)、1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OR15)、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OR30)、4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OR45)处理下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效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适宜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有效调节冬小麦生长发育,优化干物质积累和耗水过程,提高籽粒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处理的花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低于CK,而OR15和OR30处理的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0.22%和5.39%,OR45处理则降低21.84%;与CK相比,OR15处理增产6.15%,OR30和OR45处理分别减产2.87%和10.43%;OR15和OR3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了7.76%和3.78%,OR45处理降低了1.89%;OR15、OR30和OR45处理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较CK低1.53%、6.43%和8.67%,而花后耗水量分别高7.46%、1.82%和0.80%;相比于CK,适宜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提高籽粒产量;有机肥替代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化肥氮偏生产力,且分别平均较CK提高了10.36%、4.46%和42.16%;OR15处理的籽粒氮积累量较CK增加了7.81%,OR30和OR45处理分别降低了8.63%和20.35%。通过综合分析,有机肥氮15%替代化肥氮可作为陇中旱地冬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覆盖栽培条件下实现小麦稳产增产及提质增效的氮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活性腐殖酸缓释肥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活性腐殖酸缓释肥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上高基地,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活性腐殖酸缓释肥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活性腐殖酸缓释肥和普通复合肥均能有效促进花生生长发育,增加单株结果数,有利于荚果充实,进而提高荚果和籽仁产量;施用活性腐殖酸缓释肥比施用普通复合肥花生生长更稳健,增产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帅  姚凯  陈殿元  王楠  张殿锡  孙鑫  吕赢 《玉米科学》2018,26(1):149-153
腐殖酸富含亲水基团,以此为核心成分的保水剂施入土壤后会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挥较好的保肥效应。以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研究不同腐殖酸保水剂用量(33、44、55、66 kg/hm~2)对白浆土养分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3~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助于玉米生育性状(玉米出苗率、灌浆期展开叶片数、株高、单叶叶面积、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与不施保水剂相比,施用44~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利于白浆土酸化过程的缓解。与拔节期相比,施用55 kg/hm~2保水剂能够使玉米历经生育期仍能确保全氮含量的增加;施用腐殖酸保水剂33 kg/hm~2能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的消耗程度达到最大,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保水剂用量可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的培肥作用及增产效果,以1979-2019年在甘肃省陇东旱塬黑垆上土进行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不施肥料(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磷肥为隔年施用,施磷年份该处理记为SNP,不施磷年份记为SN)4种措施对作物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隔年施磷(SN)的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分别较CK增加151.4%和159.2%,较长期施磷处理(SNP)增加8.6%和6.9%;SN的春玉米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低于N和NP处理,而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均优于N和NP处理;SN处理显著提高了耕层土壤综合肥力(IFI),其耕层土壤IFI值分别较CK、N和NP处理高25.5%、21.3%和6.1%,年际间变异强度高于CK和N处理。说明,在陇东旱塬黑垆土春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下,采用秸秆还田+氮磷配施隔年施磷技术,既在减少50%化学磷肥投入的情况下仍能保证作物产量稳定和持续,并能有效提高耕层土壤综合肥力。  相似文献   

16.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新冬42号为材料,进行了常规化肥减量25%配施有机肥(CF+M25)、常规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CF+M50)、常规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CF+M75)、常规化肥(CF)、空白对照(CK)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小麦生长、光合相关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CF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变化,CF+M25处理小麦叶片的比叶重显著增加,增加幅度3.7%,CF+M50处理使小麦叶片单株分蘖数增加了7.89%;有机肥配施处理对冬小麦SPAD和光合参数有一定影响,但与CF处理比较规律性不明显;CF+M50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常规化肥减量25%和减量50%配施有机肥能促进小麦增产且有效降低化肥施用量,可作为新疆伊犁地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推荐用量。  相似文献   

17.
施用缓释肥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225 kg、K2O 225 kg);T1(等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225 kg、K2O 225 kg);T2(减20%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240 kg、P2O5 180 kg、K2O 180 kg)。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和缓释肥处理在萌芽率、分蘖率、茎径和有效茎数上没有显著差异;而T1株高显著高于CK1;伸长期CK1的干物质净积累比例高于T1及T2;成熟期则相反,T1及T2高于CK1;成熟期T1叶的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K1;T1处理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最高,分别比CK1高11.0%和10.8%;T1和T2处理的两年氮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1,其中T2两年平均比CK1提高9%。在减少1次施肥的基础上,施用与常规化肥等养分的缓释肥能显著增加株高、甘蔗产量及糖产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施用减20%养分的缓释肥能提高氮素利用率,甘蔗产量和糖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土壤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大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麦花22为试材,研究不同有机肥品种对大麦生长、茎蘖动态、成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不施有机肥,常规施氮)相比,3种配施生物有机肥(联业生物肥、通微腐殖酸肥、温兴蚯蚓肥)处理,大麦分蘖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等均明显提高,而每穗粒数、穗长、株高等有所降低。腐植酸肥与常规施氮组合处理下的大麦产量最高,比仅常规施氮处理的增产8.54%。减氮10%并配施生物有机肥(腐殖酸肥或蚯蚓肥)处理的分别比常规施氮处理的增产0.22%和1.43%。本结果说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促进氮肥的减量化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具有促进生长、提高肥效、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及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稻米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展望了腐植酸今后的应用研究,如与化肥适宜的配施比例、施用浓度等,以期为水稻优质、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锌肥施用方式对制种玉米生长、产量及子粒含锌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NC242为供试材料,201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开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锌肥(DF)、滴灌冲施锌肥(DS)、底施锌肥(AF)、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SF)和不施锌肥(CK)5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子粒含锌量变化。结果表明,锌肥不同施用方式能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最佳;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产量最高(8 507.38 kg/hm2),其次为叶面喷施锌肥(8 200.64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16.38%和12.18%;不同锌肥施用方式下SF处理子粒锌含量最高,较CK提高25.56%。因此,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方式是本试验锌肥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