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光照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发育和存活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该文研究了不同光质(红光、橙光、白光、蓝光、绿光和黑暗环境)和光照起始阶段(分别从受精卵,担轮幼虫,眼点幼虫)对皱纹盘鲍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蓝、绿光以及黑暗环境下,幼虫的孵化率都超过80%,与红、橙、白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红、橙、白光下,幼虫的畸形率则均较高,且与其他光质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红光下,幼虫的畸形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超过10%。蓝光下,从担轮幼虫阶段起始光照,幼虫的变态率显著高于其他光质组。红、橙光和黑暗环境下,不同光照起始阶段幼虫的变态率均较低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受精卵阶段起始光照,蓝光下幼虫的变态率显著高于其他光质组(P0.05),绿光和白光下幼虫的变态率也较高且二者间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受精卵阶段起始光照,蓝、绿光和黑暗环境下担轮幼虫的规格显著大于白、红光组(P0.05),且3种光质间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蓝、绿光下,从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起始光照,幼虫形成次生壳和变态时的规格显著大于从受精卵阶段起始光照组(P0.05),但从眼点幼虫阶段起始光照组,幼虫所需的变态时间显著长于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阶段起始光照组(P0.05)。因此,在皱纹盘鲍的幼虫培育过程中,选择蓝、绿光并且从担轮幼虫期起始光照对提高苗种孵化效率、增加单位水体产量和促进鲍育苗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羧肽酶A (EC 3.4.16)是一类水解蛋白和多肽底物C端芳香族氨基酸或脂肪族氨基酸残基的消化酶.在草鱼生长相关的功能基因上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生长的相关性可为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根据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EST-SNP库的羧肽酶A1基因(CPA1)重叠群的2个Contig扩增该基因的序列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经过序列比对,共筛到2个颠换SNP位点:C+412A和A36C,分别位于CPA 1基因外显子5的34bp和内含子3的36 bp处,前者为错义突变.然后用一个群体的296尾草鱼对这2个位点用SnaPshot的方法进行检测和分型,统计基因型频率:A36C位点的AA基因型占26.7%,AC基因型占52.0%,CC基因型占21.3%.C+412A位点的AA基因型占15.5%,AC基因型占40.5%,CC基因型占43.9%.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2个SNP位点与草鱼体质量、体长等重要生长性状的关系.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36A位点不同基因型在体质量、眼间距均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在体质量、体长、体宽和眼间距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各项指标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C+412A位点在体质量等生长性状上差异不显著(P>0.05),该位点和生长不相关,但是CC基因型和AC基因型在体重和肛前距上差异显著(P<0.05),该位点CC基因型的6个生长性状均值都高于AA基因型.由两个位点组成的5种双倍型在体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双倍型D3和D5在体质量上存在差异显著(P<0.05).双倍型D3和D8在体质量、体宽、体长、体长/头长等生长性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D3的各项指标均值最高,D8的各项指标均值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可以考虑将草鱼CPA1基因作为候选基因,用于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内分泌激素,为了探讨外源生长激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骨骼肌纤维增生以及肥大的影响,本实验对同一批次尼罗罗非鱼幼鱼进行为期7周的外源重组人生长激素(hGH)肌肉注射,并设置了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对照组,每周注射1次,测量体重、体长等表型生长指标,同时,隔两周采集背部肌肉,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骨骼肌背侧第一肌节中肌纤维数目与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1)注射后第1周起,实验组鱼的体重、体长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第5周起,实验组鱼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鱼(P<0.05),第7周起,实验组鱼体长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鱼(P<0.01).(2)注射后第1周起,实验组鱼肌纤维数目、总面积均高于对照组鱼,差异不显著(P>0.05);第5周起,实验组鱼肌纤维的外源性增生和肥大现象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生长激素对尼罗罗非鱼的表型生长、骨骼肌肌纤维的增生与肥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肌肉生长中以肥大生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配制蛋白质水平20%~50% 的7种等能半精制实验饲料,饲养平均初始体重为1.26±0.02 g 的7组3重复的刺鲃(Barbudes caldwell)幼鱼8周,研究刺鲃对饲料蛋白的需求量。结果显示,饲料蛋白水平对实验鱼的成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等均无显著影响(P >0.05),而对鱼体终重有显著影响(P <0.05);鱼体增重和生长比速均随饲料蛋白水平从20%升高到35%而不断提高,但饲料蛋白水平进一步提高,则鱼体增重和生长比速均无显著差异(P >0.05)。饲料蛋白水平30%~50%的5个实验组的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但均显著高于饲料蛋白为20%和25%的2个实验组(P <0.05)。蛋白质效率(PER)与饲料蛋白水平(x)呈负相关(PER= 3.006-0.03251x, R =0.9366)。饲料蛋白水平对鱼体的胴体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胴体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水平(x)的升高而不断降低(L=8.2169-0.0458x,R =0.8551)。实验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则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肠蛋白酶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逐渐升高,且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肠淀粉酶活性(IAA)与饲料蛋白水平(x)呈负相关关系(IAA = 84.625-0.9147x, R =0.8463,)。以鱼体增重为指标(y),与饲料蛋白水平(x)拟合折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估算出饲料蛋白质适宜水平为占干饲料的34%。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素,不加处理的排放将带来环境污染,通过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可以保护环境,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该文研究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与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处理大西洋鲑(Salmo salar)养殖废水的适宜养殖密度与数量配比。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1)龙须菜试验。探讨不同龙须菜养殖密度(0.8、1.6、2.4和3.2 g/L)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氮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龙须菜湿质量为2.4 g时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有较好处理效果,其中TAN、NO2-N、NO3-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9.20%、62.16%和21.77%。2)牡蛎和龙须菜混养试验。试验中牡蛎(软体部湿质量)、龙须菜(湿质量)密度均为1.6、2.4、3.2 g/L。结果表明,牡蛎2.4 g/L、龙须菜2.4 g/L组合对废水中的NO2-N去除率达40.29%;牡蛎、龙须菜对TAN的去除存在交互作用,且龙须菜影响效应较大,2.4 g/L龙须菜对TAN去除率最高达74.44%;牡蛎2.4 g/L、龙须菜1.6 g/L时对NO3-N去除效果好,但与龙须菜密度2.4 g/L时无显著性差异。综合分析确定二者密度均为2.4 g/L,即牡蛎与龙须菜密度比为1:1时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螃蟹活动对湿地土壤活性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对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潮滩螃蟹干扰下的土壤DOC、MBC、NH_4~+-N、NO_3~--N、Fe及其价态含量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螃蟹组土壤DOC和MBC含量分别为95.98,11.13mg/kg,对照组含量分别为106.99,7.54mg/kg,螃蟹组土壤DOC含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螃蟹组土壤MB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含量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且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螃蟹组土壤NH_4~+-N和土壤NO_3~--N含量分别为22.45,1.08mg/kg,对照组含量分别为23.65,1.44mg/kg,螃蟹组土壤NH_4~+-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螃蟹组土壤NO_3~--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季节,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螃蟹组土壤总铁含量略高于对照组(P0.05);螃蟹组土壤F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螃蟹组和对照组土壤Fe3+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季节,土壤总Fe、Fe~(2+)和Fe~(3+)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养分对寒地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分是影响黄芪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N、P、K对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寒地黄芪营养调控提供基础支撑。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N、P、K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分析1年生膜荚黄芪在不同因子水平及多因子配施下植株表观生长量和根系药用成分含量变化。1)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株高差异不显著;根长N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茎粗、10 cm处根粗(R1)N2和N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1和CK;地下鲜重各氮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地上鲜重N3与N1、N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CK(P 0.05)。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N2与N1、N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CK(P0.05);毛蕊异黄酮差异不显著;多糖N2与N1差异不显著,但与N3、CK差异显著;在不同磷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根长表现P3和P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P1和CK(P0.05);根粗(R1)P1和P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P3和CK(P0.05)。P1处理的膜荚黄芪根系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含量最高(P0.05),而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在不同钾素水平下,膜荚黄芪株高、1 cm处根粗(R0)、地下鲜重、地上地下鲜重比值均表现为K2、K3和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1(P0.05)。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含量K2处理与K1、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3(P0.05);毛蕊异黄酮含量K3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多糖含量各处理差异显著,含量高低顺序为CKK3K2K1。2)N、P、K配施条件下,K元素对膜荚黄芪影响较大,株高、茎粗、根粗(R1)、地上鲜重及地下鲜重达显著水平(P0.05),N、P对膜荚黄芪影响较小。膜荚黄芪毛蕊异黄酮苷和多糖受N、P、K元素影响大小为KNP,刺芒柄花苷含量受N、K元素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毛蕊异黄酮含量在各处理差异不显著。N、K元素的增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及多糖的积累,N、P、K元素对膜荚黄芪影响效果为KNP;单元素施肥时,氮肥(20 g/m~2)、磷肥(15 g/m~2)、钾肥(20 g/m~2)对膜荚植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氮肥(20 g/m~2)、磷肥(7.5 g/m~2)、钾肥(20 g/m~2)对药用成分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三元素配施时,N2P2K3处理(N 20 g/m~2,P 15 g/m~2,K 30 g/m~2)有利于膜荚黄芪植株生长及根系多糖积累,而N1P2K2处理(N 10 g/m~2,P 15 g/m~2,K 20 g/m~2)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建议种植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向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8.
蒸汽爆破发酵棉秆饲喂绵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与微生物发酵联合处理的棉秆对育肥期绵羊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的巴音布鲁克公羊30只,依据体质量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棉秆组和玉米青贮组,每组10只。试验期40 d。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在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的日增质量比棉秆组高49.21%(P0.05);玉米青贮组的日增质量比棉秆组高44.45%,具有显著趋势(0.05P0.1);料肉比棉秆组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玉米青贮组。玉米青贮组的血液球蛋白质量浓度比蒸汽爆破棉秆组和棉秆组低17.02%和20.01%,差异显著(P0.05)。玉米青贮组的血液总蛋白质量浓度比棉秆组低11.90%(P0.01),比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低7.86%(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比玉米青贮组低18.68%(P0.05)。棉秆组的谷丙转氨酶比玉米青贮组和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高69.80%和77.67%,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青贮组的血液胆固醇摩尔浓度比棉秆组低36.13%(P0.05)。低密度脂蛋白摩尔浓度玉米青贮组比棉秆组低50.00%(P0.05)。试验结果说明:棉秆经蒸汽爆破发酵后,其饲喂品质高于棉秆而低于玉米青贮,对育肥羊的安全性要优于粉碎棉秆,能减轻对绵羊机体的伤害;育肥羊的增重效果高于棉秆而接近玉米青贮,料肉比高于玉米青贮而低于棉秆。在棉花种植区,利用蒸汽爆破和微生物发酵技术联合处理棉花秸秆,可能有助于棉花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亏缺灌溉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析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水分亏缺的响应,探讨不同品种对水分需求量的差异,该研究在大田遮雨棚滴灌下,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大西洋’为材料,参考西北区和本试验区的年平均降雨量,设置5个水分处理,将参考试验区年平均降雨量的值划分为正常灌水(A),逐级调亏灌水量的值划分为轻度(B)、中度(C)、重度(D)和特重度(E)亏缺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对不同品种马铃薯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与分配、叶片相对含水量、产量与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灌水下,‘青薯9号’株高增长速度大于‘大西洋’,且测定期内持续增高,但‘大西洋’叶面积快速扩增期的扩增速度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各器官干质量变化趋势不一致,‘大西洋’各器官干质量呈增长趋势,‘青薯9号’茎叶和根干质量呈前期增长后期下降、块茎干质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青薯9号’块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值为57.96%,仅是‘大西洋’最高值的67.43%;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大西洋’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公顷产量、商品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青薯9号’仅商品薯率和大薯率高于或显著高于亏缺灌溉(P0.05),其他指标则显著低于轻度亏缺灌溉(P0.05),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分别为152.62kg/(hm~2·mm)和130.70%。亏缺灌溉下,随水分亏缺度加重,‘大西洋’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扩增的抑制大于‘青薯9号’,2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生物量积累的增速和绝对值降低、产量和大薯率显著下降(P0.05),且‘青薯9号’上述指标的降幅小于‘大西洋’,其中轻度亏缺灌溉下,‘青薯9号’单株结薯数和公顷产量具有补偿效应,较正常灌水分别增加22.79%和1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48%、灌水效率提高60.05%,抗旱系数为1.12。因此,‘青薯9号’轻度亏缺灌溉,可控制其地上部旺盛生长,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大西洋’应保证充足水分供给,不宜亏缺灌溉。  相似文献   

10.
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选择蓄水保墒的覆盖材料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传统无覆盖平作为对照(CK),设置秸秆覆盖量SW1(1 500kg/hm2),SW2(3 000kg/hm2),SW3(4 500kg/hm2),全膜覆土穴播(FT),全膜垄作(RT),共6个处理。[结果]与CK相比,RT能提早小麦出苗时间,缩短生育期时间(103d),而SW3推迟小麦出苗,延缓了生殖生长(生育期124d);小麦苗期FT,RT处理对0—5cm土层增温效果显著,以RT处理增温显著,较CK增温3.97℃,拔节至成熟期FT,RT处理增温效果逐渐减弱,SW1,SW2及SW3处理在小麦苗期对0—5cm土层具有降温作用,拔节至成熟期表现为增温效应,SW3增温效果最好;小麦苗期FT,RT处理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SW1,SW2及SW3处理,小麦拔节至成熟期SW1,SW2及SW3处理0—100cm土层土壤含水分量高于其他处理,以SW3处理最高;FT,SW3处理增产效果最佳(FT,SW3SW2SW1RTCK),比CK增产46.23%,且SW3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生育期耗水量(18.53%),改善水分利用效率(67.67%)。[结论]秸秆覆盖SW3(4 500kg/hm2)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减少小麦耗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小麦产量,与全膜覆土穴播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相比,适宜在旱作小麦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低换水量的对虾养殖生产方式,该研究构建了一种简易式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试验组利用自行研发的蛋白分离器和新型集污盘去除系统总悬浮颗粒物和老化微藻,对照组不设置蛋白分离器和集污盘,进行对虾养殖和水质调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总氨氮浓度、平均亚硝氮浓度、平均TSS(Total Suspended Solids)浓度、平均副溶血弧菌数量分别为(0.4±0.16)、(0.53±0.23)、(68.33±39.72)mg/L和(140±113.83)cfu/mL,显著低于对照组(0.96±0.62)、(1.17±0.59)、(147.14±94.18)mg/L和(661.34±473.96)cfu/mL(P0.05);试验组成活率及单位产量分别为82.62%±5.64%和(3.44±0.85)kg/m~3,显著高于对照组18.29%±4.63%和(1.09±0.23)kg/m~3(P0.05)。该研究构建的简易式循环水工厂化系统,设置蛋白分离器流量10 m~3/h且不间断运行,养殖前45 d不换水、后55 d利用集污盘进行强排污保持日换水量5%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调控对虾养殖水质。  相似文献   

12.
鲍放养密度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及生物滤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循环水养殖的排放水体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循环系统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比较了鲍(壳长为(38.34±1.63)mm,体质量(7.97±0.42)g)在高(500个/m~2)、中(300个/m~2)、低(100个/m~2)密度下养殖水环境的变化特点,并综合评价了移动床曝气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放养密度对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总氮(TN)、总磷(TP)、磷酸盐(PO_4~(3–)-P)浓度和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依次表现为高密度组中等密度组低密度组。中、高密度组硝酸盐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弧菌总数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现行工况下(水循环率、温度、水力负荷等),生物滤器对TAN、NO_2~–-N、NO_3~–-N、TN、PO_4~(3–)-P、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40%、15.81%、2.93%、12.22%、2.91%、6.48%、9.47%。该生物滤器对养殖排放水中能够对鲍产生明显毒害作用的TAN、NO_2~–-N处理效果较好,使其均维持在安全的浓度范围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但对NO_3~–-N、TN的脱除以及低浓度PO_4~(3–)-P和COD的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因此,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该试验的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将皱纹盘鲍的密度设定为500个/m~2时是较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孵化前期高浓度CO2调控对蛋鸡种蛋孵化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京红1号蛋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孵化前期(0~10 d)处理组通过补充CO2的方式保持1%浓度,处理组在(0~10 d)期间通过CO2调控系统实时补充CO2;对照组CO2浓度小于0.25%,对比研究了1%浓度CO2处理对种蛋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天和第12天CO2处理组的胚胎质量和相对胚胎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第6天和第9天CO2处理组的蛋白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1天,CO2处理组和对照组尿囊绒毛膜(CAM,Chorioallantoic Membrane)血管发育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0天、第6天、第12天两组的蛋壳和胚胎钙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蛋鸡种蛋孵化前期(0~10 d)保持1%浓度的CO2,降低了蛋白pH值,加速了胚胎发育,但未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14.
日粮阴阳离子和纤维素酶对绵羊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体重为38kg左右的永久瘤胃瘘管羊5只,采用5×5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水平阴阳离子和纤维素酶对绵羊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1为纤维素酶组(日粮的0.2%),处理组2为DCAB(20mEq/100g DM),处理组3为纤维素酶(日粮的0.2%)+DCAB(20mEq/100g DM),处理组4为纤维素酶(日粮的0.2%)+DCAB(40mEq/100g DM)。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阴阳离子和纤维素酶对T3、T4的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浓度对照组与处理组2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纤维素酶和DCAB值为0~40mEq/100g DM的阴阳离子没有损害绵羊各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15.
选取体重15.0±1.0kg、健康的瘦肉型三元杂交 (杜×长×大)仔猪30头,按体重、遗传背景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单笼个体饲养。每天早8:00-10:00分别对各组猪进行静脉注射,Ⅰ(对照)、Ⅱ、Ⅲ、Ⅳ、Ⅴ组分别注射0、8、200、400和800μg Cr /d的53Cr标记吡啶甲酸铬,试验期14d。检测指标为肝肾中示踪剂铬、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结果表明,吡啶甲酸铬在肝、肾中的蓄积量随着静脉注射吡啶甲酸铬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在200?g以上达到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仔猪的血清、肝、肾中MDA都无显著升高(P>0.05),除血清SOD和肾脏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外,其他抗氧化酶也无显著变化(P>0.05)。但肾脏中, 800μg组MDA水平显著高于8μg组(P<0.05)。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本试验剂量范围内(800μgCr/d,14d),吡啶甲酸铬在仔猪肝脏、肾脏内显著沉积,肾脏中沉积量高于肝脏;肾脏脂质过氧化与肾中铬浓度之间存在显著量效关系;静脉注射不同水平吡啶甲酸铬未引起机体DNA氧化损伤和肝脏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6.
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试验在距离太湖湖岸带约1 km的小麦种植区对2种杨麦间作密度(其株距均为2 m,行距分别为5 m(AS1)和15 m(AS2))削减土壤氮流失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主要集中于4-10月,AS1间作密度下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幅度达8.6%~44.5%。由于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导致的径流量AS1R(去除枯落物:Remove litter)处理显著低于AS2R和MSL0(单作麦地中未铺设枯落物处理)处理(P0.05)。在整个小麦生长季,AS1S(有枯落物覆盖:Save litter)处理径流中TN、NO3--N平均浓度、流失量均显著低于MSL0(P0.05)。60 cm土层AS1S平均淋溶水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与AS2S、MSL0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杨树落叶期,AS1系统有枯落物覆盖下地表径流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均显著低于无枯落物处理(P0.05)。而AS2系统有无枯落物覆盖之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在去除冠层及枯落物影响后,AS1R处理60 cm土层淋溶水量、TN和NO3--N淋溶流失量均显著低于20cm土层(P0.05),而MSL0系统下20、40、60 cm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株行距为2 m×5 m的杨麦间作密度对地表径流、淋溶及氮流失的削减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吊挂时间对蛋鸡与肉鸡宰后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国内禽类清真屠宰企业提供数据指导和帮助,该文采用两因素可重复裂区试验设计,以淘汰蛋鸡和AA肉鸡(arbor acre broiler,AA broiler)2个鸡种为主区,5个吊挂时间(0、30、60、90、120 s)为裂区,研究吊挂时间对淘汰蛋鸡与AA肉鸡宰后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吊挂时间的延长,AA肉鸡在吊挂90 s时,体温变化、宰后24 h pH值、红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显著增大,自由水含量、肌酐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含量显著减小(P<0.05);当吊挂120 s时,淘汰蛋鸡宰后24 h pH值、红度值、蒸煮损失显著增大,IMP含量显著减小(P<0.05).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鸡种对体温变化、亮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结合水含量、不易流动水含量、自由水含量、IMP含量影响显著(P<0.05),吊挂时间对体温变化、红度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自由水含量、IMP含量影响显著(P<0.05),鸡种与吊挂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红度值、滴水损失、自由水含量、IMP含量影响显著(P<0.05).根据研究结果,建议AA肉鸡适宜的吊挂时间为12~60 s,淘汰蛋鸡适宜的吊挂时间为12~90 s,研究结果为提高宰后鸡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沼液施用量对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沼液资源化利用,化肥减施的问题,该文以沼液替代化肥来研究相同氮磷钾含量肥料施用的前提下,不同沼液用量与化肥配合施用(N_1P_1K_1Z_1—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25%,N_2P_2K_2Z_2—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50%,N_3P_3K_3Z_3—沼液全氮替代化肥施氮总量的75%)对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竹林固碳增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化肥或者化肥与沼液配合施用对毛竹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沼液与化肥配合施用(特别是N_3P_3K_3Z_3—高量沼液)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的幅度较为显著(单施化肥处理除外)(P0.05)。单独施用化肥或化肥与沼液配施显著降低了放线菌的比例(单施化肥处理除外),却显著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的比例(P0.05)。与不施肥对照CK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增幅为24.51%;而沼液与化肥配施则与CK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化肥与沼液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P0.05),各施肥处理均以N_3P_3K_3Z_3提高的幅度最大。此外,单独施用化肥或者化肥与沼液配施均能显著提高I度竹、II度竹和林分的平均胸径以及I度竹和林分的碳储量(P0.05),各施肥处理仍以N_3P_3K_3Z_3处理增加的幅度最大。可见,施用沼液替代化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促进毛竹生长,尤其是新竹的生长和固碳增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