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迟眼蕈蚊诱集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室内和田间4种栽培模式:温室大棚、简易大棚+小拱棚、小拱棚、露地条件下黄板、糖醋酒液和清水3种方法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并研究了黄板尺寸、高度、方向对引诱效果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且持效期长,其次是糖醋酒液,清水最差。其中黄板水平放置的诱虫效果好于竖直放置。田间试验结果和室内结果一致,黄板尺寸、高度和数量对引诱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390cm2的黄板诱集效果优于其他尺寸,黄板平放于地面时的诱集效果好于离地面10cm和20cm的诱集效果。利用黄板诱杀后对下一代幼虫发生无影响,因此黄板可用于田间监测,不推荐用于防治。  相似文献   

2.
水稻害虫危害严重,长期化学防控导致米质下降、环境污染。为有效减少水稻田害虫虫口密度,提高稻米品质,减轻环境污染,本试验于2020年在荆州水稻田内以水稻抽穗期为参照物设置0 cm、10 cm、20 cm、30 cm、50 cm共5个不同高度的黄板来探究不同高度黄板对水稻田害虫的诱集效应。结果显示,黄板诱集的主要水稻田害虫为大青叶蝉、二化螟、白背飞虱,其中0 cm、10 cm是诱集大青叶蝉的最佳选择高度;20 cm是诱集白背飞虱的最佳选择高度;但5种不同高度对二化螟诱集效果无差异。研究表明,黄板的不同设置高度对水稻田害虫的诱集效果有一定影响,为发展水稻田害虫黄板防治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蓝、黄板2种色板对油菜露尾甲的诱集效果,本试验在油菜显蕾前期至终花期结束,使用蓝、黄两种色板设置不同悬挂高度对油菜露尾甲进行诱集。结果表明,蓝板下端高于油菜顶部10 cm悬挂时,对油菜露尾甲诱集效果最好,悬挂期间总诱虫量为2 162头/板;同一悬挂高度,蓝板诱集油菜露尾甲效果极显著优于黄板;色板下端距离油菜顶部10 cm挂板高度的蓝、黄色板对油菜露尾甲的诱虫量极显著高于距油菜顶部20 cm和30 cm挂板高度时的诱虫量。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内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光温室黄瓜田内,就黄板对烟粉虱的诱杀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内,黄板悬置高度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黄板以下沿在黄瓜平均生长点-20 cm处的诱杀效果最佳,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平均诱虫量分别是-10 、0 cm 和10 cm处理的1.9、6.1倍和7.0倍;黄板的悬置方向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也有明显影响,其中以东北/西南方向悬挂的黄板诱集效果最好,诱虫量分别是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北3个方向处理的9.24、15.64倍和9.61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蔬菜大棚对粉虱型(GE)、斑潜蝇型(SE)和复合型(CE)3种植物诱源黄板及不合植物诱源的普通黄板进行了诱虫(粘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含植物诱源的黄板诱杀害虫,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粉虱型植物诱源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其在黄瓜、茄子、番茄和甜椒上的诱虫效果与普通型黄板间差异显著,诱虫数量分别是普通黄板的3.25,2.75,3.36和2.89倍.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性诱剂在稻田的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进行二化螟性诱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悬挂高度50、75、100、125和150cm的诱蛾效果差异不显著;水盆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两者明显好于黄板的诱集效果;一个诱捕器放置2支、1支、0.5支诱芯,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同型诱芯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同。因此,在稻田应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7.
在柬埔寨简易避雨大棚内进行黄板诱虫试验,初步掌握了网纹甜瓜田间昆虫的种群结构是以烟粉虱、斑潜蝇、果蝇、蓟马、绒茧蜂等为主。分析了黄板不同悬挂方位对主要昆虫诱虫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黄板悬挂在瓜架上部或下部比悬挂在中部诱虫效果明显,且对几种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而悬挂方向对诱虫数量没有差异显著性。本试验对吊蔓栽培作物如何合理利用黄板开展害虫预测预报与防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糖醋酒液诱集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机制,比较了4种糖醋酒液配方对该虫的田间诱杀效果,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及触角电位仪联用技术(GC-EAD)测定了最优配比对该虫的电生理反应。绵白糖、乙酸、无水乙醇及自来水的比例为3∶3∶1∶80的糖醋酒液A为最优配比,该配比与其它各处理诱虫效果差异显著(P〈0.05)。糖醋酒液A的挥发物有33种,其中酮类化合物7种、醛类化合物8种、醇类化合物2种、烷烃类化合物12种、酯类化合物3种、酚类化合物1种,但4种配比液的挥发性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糖醋酒液A挥发物中的对乙基苯乙酮(16.119%)和1,4-二乙酰苯(4.996%)能引起韭菜迟眼蕈蚊的电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9.
粟芒蝇即双毛芒蝇(Atherigona bisetaKarl)是我国北方谷子的重要害虫。作者用腐鱼等五种不同诱剂的饵料,对粟芒蝇成虫的趋性进行测定,结果筛选出最佳饵料,并在测报实际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材料与方法饵料种类1.鱼—市售淡水鱼或海鱼2.蚕蛹—承德丝绸厂提供3.死虫—黑光灯下诱集的死虫4.鱼骨粉—饲料公司销售5.糖醋酒液—用红糖、食醋、白酒和水按3:4:1:2的比例配成糖醋酒液诱蝇器—为33×33×82.5立方厘米规格  相似文献   

10.
蔬菜大棚植物诱源黄板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蔬菜大棚对粉虱型(GE)、斑潜蝇型(SE)和复合型(CE)3种植物诱源黄板及不含植物诱源的普通黄板进行了诱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含植物诱源的黄板诱杀害虫,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粉虱型植物诱源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其在黄瓜、茄子、番茄和甜椒上的诱虫效果与普通型黄板间差异显著,诱虫数量分别是普通黄板的3.25倍、2.75倍、3.36倍和2.89倍。  相似文献   

11.
诱杀球对橘大实蝇诱捕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一种新型的橘大实蝇诱捕器,研究了不同颜色、直径的诱杀球和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橘大实蝇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绿色诱杀球的诱杀数量显著大于黄色和黄绿色诱杀球(P0.05);诱杀球上橘大实蝇的诱集数量,随诱杀球直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但在直径7cm以上时,诱杀球的诱集数量增速变缓,其中以直径7cm的绿色诱杀球生产成本和诱集效果最佳;诱杀球能显著提高黄板对橘大实蝇的诱集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2.
丽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种颜色粘虫色板对丽花蓟马进行诱杀试验,从中筛选出诱杀效果较佳的4种颜色粘虫板,然后,设置不同高度粘虫板对丽花蓟马进行田间诱杀效果的对比试验,探索丽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以及不同高度粘虫色板对丽花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丽花蓟马对7种颜色粘虫板的正趋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蓝色>黄色>白色>浅蓝色>粉红色>青色>深红色;丽花蓟马对蓝色、黄色、白色和浅蓝色粘虫板具有较强的正趋性,这4种颜色粘虫板最佳挂放高度分别为高于山银花花蕾顶端10~30、10~20、20~40cm和20~30cm,其中高于花蕾顶端10~30cm的蓝色粘虫板诱杀丽花蓟马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3.
粘虫板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黄色、深蓝色、浅蓝色和银灰色4种颜色粘虫板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集效果,于大蒜田葱地种蝇成虫发生期,在田间摆放上述不同颜色的粘虫板,每日检查粘虫板诱集成虫的数量,比较不同颜色、不同摆放方式和喷布诱集物质粘虫板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4种颜色粘虫板对成虫的诱集效果以深蓝色最好,浅蓝色次之,黄色和银灰色效果差.粘虫板在大蒜行间高立放和低立放的诱杀效果均好,且差异不显著,而平放的单面诱集效果优于立放的单面诱集效果.在蓝色粘虫板上喷布10%蜂蜜水能显著增加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香蕉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辉  钟义海  刘奎  梁晓维  彭帅 《植物保护》2011,37(2):145-147
香蕉花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在香蕉园中普遍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比较香蕉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反应、指导田间色板诱虫,本文采用10种不同颜色的黏虫卡研究香蕉花蓟马成虫对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虫效果。结果表明,黄色对香蕉花蓟马成虫引诱效果最强,显著高于其他颜色;浅蓝色、白色和粉红色对香蕉花蓟马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剩余6种颜色。黄色黏板的诱虫量变化与香蕉花蓟马田间自然种群数量变化一致,两者相关系数为0.98。色板悬挂高度对香蕉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有显著影响,色板悬挂高于花蕾时的诱虫数量显著少于色板悬挂于花蕾中部和顶部时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昆虫病原线虫与色板配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7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蛆3龄幼虫的致病力,盆栽法研究斯氏线虫属3品系线虫的保苗和防治效果;并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比较10种颜色粘板和3个粘板高度对迟眼蕈蚊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线虫与黑色粘板配合使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F-SN品系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致病力最高,LD50为60.0条/头,施用线虫剂量为200、400条/头时,其保苗和防治效果高低依次为SF-SN、All、NC116,其中施用SF-SN品系5 d,保苗效果达62.74%,防治效果达60.26%;黑色粘板诱集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色板,且下部(色板下缘离地面1 cm处)诱集成虫量最多,与中部(15 cm)、上部(30 cm)之间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SF-SN品系线虫主要用于防治幼虫,黑色粘板主要诱杀成虫,二者配合使用防治效果可达97.60%,能够极大地降低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的槟榔园粘虫板种类, 选择了3种粘板和4种添加物在槟榔园开展了粘虫板对害虫诱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黄、蓝、黄蓝混合粘虫板均可诱集到一定量槟榔园害虫, 其中以黄板诱虫效果最佳, 总诱虫量及对蓟马、黑刺粉虱和叶蝉等3种监测害虫的诱集效果均优于蓝板和黄蓝混合板。4种添加物对黄板增效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诱虫烯可显著提高诱虫总量, 添加诱虫烯或蜂蜜水可显著提高对蓟马的诱集量, 添加蜂蜜水可提高叶蝉诱虫量, 各添加物均对黄板诱集黑刺粉虱无增效作用。对蓝板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供试的4种添加物均可增加蓝板诱虫总量, 其中以诱虫烯和蜂蜜水的效果较好, 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各添加物中, 仅糖醋液对蓝板诱集叶蝉起到增效作用, 其余添加物对蓝板诱集蓟马、黑刺粉虱及叶蝉无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梨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选用黄色、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梨园内昆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害虫种类8科10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7科7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半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诱集数量最多,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黄板和绿板对梨园天敌有一定影响,在梨园使用时应适时适量选择性使用。本研究为利用粘虫板在梨园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14种植物挥发物对烟粉虱成虫Bemisia tataci EMD隐种的作用。结果表明,10%的1,8-桉树脑、丁香酚、月桂烯、苎烯和肉桂醛引诱作用较强,其中1,8-桉树脑和月桂烯效果最好(P<0.001)。而顺-3-已烯-醇蒎烯和戊烯为趋避作用,其中顺-3-已烯-醇蒎烯趋避性最强;1%的1,8-桉树脑、丁香酚、月桂烯、烟酸乙酯和橙花醇引诱作用显著,其中1,8-桉树脑和丁香酚的效果最好(P<0.01)。顺-3-已烯-醇蒎烯和戊烯为趋避作用,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将有引诱作用的单体复配后,仅1,8-桉树脑+丁香酚(1:1)和1,8-桉树脑+月桂烯(1:1)有引诱作用;10%的1,8-桉树脑涂抹黄板显著提高了黄板诱杀力。因此,植物挥发物对烟粉虱有趋避或引诱作用,其作用因浓度而发生改变,趋性一致的复配后不一定能发挥原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Greenhouse whiteflies,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are notorious pests that,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crop yields and excretion of honeydew, cause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for swee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grower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s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forms of whitefly management in greenhouses. Consequently,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inadequate control have rejuvenated interest in alternative tactics. In the present study, whitefly responses to trap crops (eggplant and squash) and yellow sticky traps were compar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most effective traps for dispersing and resident adults. RESUL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ellow sticky traps were most effective at trapping adult whiteflies. Significantly more dispersing whiteflies were recorded on eggplant than on squash trap crops. None of the trap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dult populations on the main crops (pepper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However, yellow sticky traps did significantly reduce oviposition on peppers. CONCLUSIONS: Adult whiteflies were most effectively trapped on yellow sticky traps followed by eggplant trap crops. Further study of whitefly trapping using visual cues may enhance trapping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research combining yellow sticky traps with other control strategies is recommended.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