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茶树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可以利用的两种结合态氮NO_3~-和NH_4~+对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有不同的效应。硝酸还原酶是植物体内硝酸盐同化过程中的限速酶,在植物氮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硝酸还原酶活性作为作物栽培、育种指标已有许多研究,由于茶树体内多酚类物质对硝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给离体测定其活性带来困难,作者对常规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修改,用成功的改进方法试着对茶树硝酸还  相似文献   

2.
自然生长茶树的“对夹”或休眠周期看来是由一种内在的生长节律所致,但采摘茶树在有利的生长条件下,顶端优势是引起休眠的原因。周期性的同步萌发导致了顶端新梢(顶芽活跃)和旁枝新梢(顶芽休眠)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何首林 《茶叶科学》1988,8(1):43-48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期,用~(14)C 标记的对-氯苯氧乙酸(P_(51)),对四年生福丁大毫茶树成熟叶片进行定位定量一次性涂布处理,显微放射自显影图象结果表明:P_(51)进入茶树各器官比较迅速,处理后8小时,在茎、叶、顶芽和腋芽中即可见到~(14)C-P_(51)的踪迹。茎、叶主脉维管束是 P_(51)在茶树体内得以进行反复运转的主要通道,而且这种运输表现为多向性。通过叶片的渗入和茎、叶脉、叶柄维管束的运转,进入茶树体内的 P_(51),最终主要是分布和积累在茎的形成层、叶肉栅栏和海绵组织、顶芽和腋芽的分  相似文献   

4.
皖南茶桕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澜  丁瑞兴 《茶叶科学》1989,9(2):109-116
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水平比普通茶园有明显提高,主要反映在土壤三相组成、有机质含量与质量、水解酶系活性和有效养分库容量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认为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值得在皖南以至江南丘陵茶区试行和推广。此外,还对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及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茶籽直播苗在二、三足龄内,顶端优势比较强,顶芽生长快,分枝少而短,这与茶树丰产树冠的形成极不相称。为了改变茶树早期生长的单轴分枝特性及尽早尽快地朝合轴分枝的方向发展,形成理想的树冠结构,对茶树实生幼苗进行了早期摘顶试验,并以不摘顶的茶苗为对照。茶苗长相见照片。试验在半年生的茶树幼苗上进行,茶籽于当年元月播种,平均苗高为7.1厘米,具有4~5片真叶时(7月4日),用手摘除幼苗顶芽的  相似文献   

6.
pH值对茶树生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汉 《茶叶科学》1987,7(1):15-22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硝态氮源茶树的适宜pH值为4.5—6.0,最适pH值为6.0;氨态氮源茶树的适宜pH值为4.5—6.5,最适pH值为5.5。硝态氮茶苗比氨态氮生长好,但叶色发黄。在适宜pH范围内,茶树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多,水分代谢旺盛,光合效率高,呼吸作用随pH升高而增强;在适宜pH范围外,茶树的生理活动明显受到抑制,生长不良和伤害致死。在水培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向酸性方向变化,表现了茶树的喜酸性特性,但在适宜pH范围内向酸性变化小,范围外变化大,氨态氮源较硝态氮源变化大。  相似文献   

7.
茶树茎杆裂伤型冻害是发生在内陆温暖地区,常常是10~12月初霜到来后茶树耐寒性还处于较弱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冻害,它的特点是茎杆的皮层纵向裂开而发生损伤,多发生在幼龄茶树和成龄茶树的徒长枝上,其原因是,(1)幼龄茶树根系还不发达、不深,当土壤冻结后,供水困难,茶树遭受干冻;(2)幼龄茶树叶层薄,茎杆部分温度低,近地表部分的茎杆温度特别低而容易受冻;(3)幼龄茶树秋梢生长量大,停止生长迟。比成龄茶树耐寒性弱,就植物本身两言,茎杆形成层活性较高,秋梢老化过程中,茎杆形成层的活性是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接近根颈部的茎杆,其耐寒性获得往往最迟,遇到初霜或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水处理对茶树冻害胁迫的效应,以中茶108为材料,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冬季冻害的发生,测定茶树叶片中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受低温胁迫诱导,开始降温时,除丙二醛含量下降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低温—冻害—低温”胁迫过程中,浇水处理的茶树叶片中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不浇水处理,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CAT活性无显著差异。浇水处理有利于茶树多个抗寒生理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梢是由枝条上各类营养芽萌发而成的。探明各季茶的芽类组成,茶芽形态结构与其新梢伸育强度的关系,对于科学栽培茶树,实现茶叶高产优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曾以福鼎白毫、毛蟹、政和白毫生产茶园为对象,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几年来的研究结果初报如下。茶树年生育周期中形成各季茶的营养芽,主要是顶芽和侧芽两大类。前者由有鳞片包裹的顶芽和由嫩叶包裹的裸芽(展叶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光泽县去冬茶树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冻害的影响,全县3.2万亩茶树受到冻害的袭击,致使今年春茶减产40%,茶农减收。表现出:茶树树冠枝梢大部分遭受冻伤,残叶受冻为赭色,顶芽和上部腋芽变为暗褐色。受冻害的程度足有二级以上。更为严  相似文献   

11.
在茶树生长期,植株必定经过生长与休眠的交替过程。这种现象通常叫做“阶段生长”或“生长周期性”。 Bond(1942,1945)在斯里兰卡进行的研究中,认为茶梢的周期性休眠是由于最接近顶芽下端的嫩茎中维管组织面积减少。为了证实茶树周期性生长是否是由于在迅速生长的茶梢中维管组织缓慢发育而引起的,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O,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 mmol/L时茶树鲜叶APX活性最高;茶树鲜叶APX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福建7个主要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的APX活性最高,铁观音的APX活性最低;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变化趋势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老叶>嫩茎.  相似文献   

13.
对5个品系茶树春梢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梢中SOD 活性安农35号>合肥种>白山大叶种>宁国种>英德大叶种。5个品系茶树春梢SOD 同工酶谱带亦不相同。安农35号春梢不同叶位中第2叶 SOD 活性最强,带3叶,第  相似文献   

14.
茶树新梢形态发生及理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新梢形态发生研究1)研究了茶梢的分化过程。茶树营养梢顶端较平,一般有二层原套,有时三层,叶原基由第二层原套通过平周分裂分化而来。通常生长活跃的嫩梢顶芽有6个原叶,从嫩到老依次编为 P_1—P_6。在 P_2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15.
茶树谷氨酸合酶的提取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谷氨酸脱氢酶(GDH)途径是氮素同化的主要途径,但1974年谷氨酸合酶(glutamatesynthase,GOGAT)的发现证明高等植物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GS)/GOGAT途径进行氮的同化,GOGAT在这一途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茶树是一种叶用作物,对氮素的需要量比较大,同时茶树也是喜铵作物,因此茶树体内催化氮素还原、同化的酶的活性与其氮素利用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伍炳华等(1991)和笔者(2003)的研究表明,硝酸还原酶(NR)和GS/GOGAT的活性与茶树的氮素利用率密切相关.因此,监测茶树体内这几种酶的活性可以对茶树的氮素利用率进行预测.茶树NR和GS的提取和活性测定前人已有研究,而GOGAT尚未见研究报道.笔者在研究不同品种茶树氮素利用率差异时,对GOGAT的提取与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就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在30天树令黄化茶树幼苗在根系中PAL活性最高。此时,地上部的黄烷类含量虽比根系中高5倍,但PAL的活性却只有根系中的1/3。45天的幼苗根中PAL活性下降,但地上部却增加2.5倍,并且无色花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盆栽沙培法,研究了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黄旦等6个基因型茶树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表明:(1)在低氮胁迫下茶树株高、根干重、地上部重、叶片SPAD值等显著降低;茶树根重、根冠比与茶树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不同基因型茶树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福鼎大白茶、春闺属低氮高效基因型。(3)低氮胁迫下,茶树根冠比显著增加,铁观音根冠比的变异幅度最大,为20.97%;基因型对茶树根冠比具有决定作用,不同基因型茶树根冠比的差异很大,如铁观音仅为0.71,春闺为1.81。(4)在低氮条件下,根冠比与叶片SPAD值可作为筛选耐低氮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矿质元素对茶树生长的影响(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钙、镁、硫、铁、铜、锰、锌、硼、钼、氟、铝、硅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这十二种元素的营养诊断作者已有报导,现就其对茶树生长及生理活动的影响作一论述。这十二种元素中既有大量元素(钙、镁、硫),也有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钼、硼),以及功能未明的氟、铝、硅。从表4看,茶树缺乏必需元素时影响相当严重。缺钙时,植株鲜重、根系体积、叶面积等只有全液苗的4/5左右,缺钙对根系的影响更为严重。缺钙苗根系体积只有全液苗的69%,顶芽枯焦。嫩叶焦黄,叶缘叶尖焦而脆都是由于缺钙造成胞壁松脆、机械组织不坚固而引起的。缺钙对生殖生长影响不严重,仍有少数花蕾形成。缺镁对茶树的影响比缺钙严重,植株鲜重、根系体积、叶面积只有全液苗的50%左右,也无花蕾形成,叶子脉间缺绿严重,顶芽虽不枯死,但长期处于  相似文献   

19.
茶树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对茶产品的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但至今未见体外表达茶树PPO的报道。笔者在原核中表达纯化获得具有催化活性宜红早PPO的基础上,成功表达纯化获得切除转移肽的宜红早PPO成熟蛋白,该蛋白的比活力比全蛋白高约3倍,并发现转移肽对PPO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这为茶树高活性PPO工程蛋白在体外大量制备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茶树硝酸还原酶活性与产量性状及氮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还原酶(NR,E.C.1.6.6.1)是植物体内硝酸盐同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了硝态氮同化成有机氮化合物的速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植物对土壤中无机氮的吸收和利用。近几年来,在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许多作物上,已证实 NR与品种耐肥性,体内氮素营养状态及一些产量性状等方面有密切关系。而对于茶树 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