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菜豆象菜豆象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的仓储害虫,属鞘翅目豆象科,以幼虫在豆粒中蛀食,危害菜豆属的植物,也危害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蚕豆和豌豆等.主要借助被侵染的豆类种子通过贸易和引种进行传播,卵、幼虫、蛹和成虫都可能被携带传播.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温度30℃、相对湿度70%条件下,以绿豆、小豆、豌豆、蚕豆、鹰嘴豆、大豆、多花菜豆和普通菜豆为食料,研究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卵、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成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结果表明,四纹豆象在供试的8种豆类上均能产卵,但仅在绿豆、小豆、豌豆、蚕豆、鹰嘴豆上能完成其生活史。其中,在蚕豆上卵历期最长,为(5.80±0.85)d,且与在其他豆类上的卵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小豆为食料的四纹豆象卵孵化率最高,为(73.61±5.24)%,在绿豆上卵孵化率次之,为(72.92±2.08)%,且与豌豆、蚕豆、鹰嘴豆上差异显著;卵孵化后,幼虫仅在绿豆、小豆、豌豆、蚕豆和鹰嘴豆上蛀入为害,在蚕豆上四纹豆象世代发育历期最长,为(47.75±3.50)d,且与在绿豆、小豆、鹰嘴豆上差异显著;四纹豆象在小豆上世代存活率最高,为(59.03±9.39)%,且与绿豆、豌豆、蚕豆和鹰嘴豆4种豆类差异显著,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也均较大,分别为0.029 3和1.029 7。  相似文献   

3.
四纹豆象在乐清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乐清市植检站从乐成和的虹桥市场买回的绿豆中,发现有怀疑对象——四纹豆象,即送浙江省植检站鉴定,经杭州动植物检疫局及省植检站专家鉴定,确认为四纹豆象。该虫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为了摸清它在我市豆类生产及豆类仓储中的危害情况,笔者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瘤背豆象属4种检疫性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鹰嘴豆象、灰豆象、四纹豆象、绿豆象等4种具有检疫性害虫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检疫地位、生活习性作了描述,根据雄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编制检索表,对该类害虫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灰豆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性害虫,同时也是我省省内补充检疫对象.我市于1998年11月在市内某医院药库首先查获,据省科技情报所检索,这次查获在国内检疫系统也属首次.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检疫防治对策,控制杜绝该虫的传染危害,几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灰豆象危害规律、生物学习性及防治对策调查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 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 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刊辑)  相似文献   

8.
采用形态学观察与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口岸截获的可疑菜豆象和四纹豆象幼虫和成虫进行快速鉴定。采用异硫氰酸胍方法提取昆虫基因组DNA,并根据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截获的可疑菜豆象幼虫和成虫中均扩增得到192 bp的特异性条带,从截获的可疑四纹豆象幼虫和成虫中均扩增得到181 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比对,扩增产物序列与菜豆象和四纹豆象Cyt b目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由此证实可疑样本即为菜豆象和四纹豆象的幼虫和成虫。该方法缩短了鉴定周期,6 h内即可快速准确鉴定未成熟的虫态,为口岸检验检疫及快速通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朱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12-78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解剖图对比、解剖镜观察等方法,对菜豆象、四纹豆象、鹰嘴豆象、绿豆象4种豆象进行了区别鉴定,从外形特征和雄性生殖器等4个方面绘制了识别表,并对该类豆象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32 ℃、 75% RH下, 以绿豆、黄豆、饭豆、黑豆、豌豆和爬山豆为食料, 研究四纹豆象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 结果表明: 6种供试豆类对四纹豆象卵期、豆内潜伏期及未成熟期各虫态存活率、每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影响显著, 而对产卵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砂豆象Callosobruchus phaseoli(Chevrolate)。隶属鞘翅目、豆象科、瘤背豆象属。原产于亚洲和非洲,现已分布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日本、美国、夏威夷、古巴、巴西、欧洲及苏联。1984年6月昆明动植物检疫所从来自澳大丽亚的牧草种子汉卧斯扁豆Loblabpur.pureus cv.Highworth中首次检疫获该虫。1986年5月以来畹町、瑞丽动植物检疫所多次从来到缅甸的白扁豆和白茶豆中检获灰豆象。利水平和邓福珍(1984)对灰豆象的形态学进行了初步观察、试验、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32℃、75%RH下,以绿豆、黄豆、饭豆、黑豆、豌豆和爬山豆为食料,研究四纹豆象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结果表明:6种供试豆类对四纹豆象卵期、豆内潜伏期及未成熟期各虫态存活率、每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影响显著,而对产卵期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菜豆象在吉林省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象是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蔓延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强。菜豆象在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均有分布。朝鲜的咸镜北道,慈江道,两江道都有此虫发生。上述发生区与吉林省接壤,地理纬度及温度等与我省接近。本文从此虫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了菜豆象传入我省的危险性以及传入后生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植物检疫,在边境地区定期开展疫情调查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4.
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stschulsky)属鞘翅目豆象科,细足豆象亚科,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主要危害柠条等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紫穗槐豆象在林间、仓库内以幼虫危害紫穗槐种子,取食种仁,受害种子内部充满粉末或被蛀食一空,种子被害率达5%~65%,丧失发芽率,失去利用价值。紫穗槐豆象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种子的调运。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可采用营林技术措施、检疫措施、检验处理、药剂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枝叶油对四纹豆象成虫的产卵趋避及熏蒸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传忠  章玉苹  曾玲  曾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02-13803
[目的]探讨桉叶油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es(Fabricius)]成虫的产卵趋避及熏蒸作用。[方法]采用简化后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了桉叶油对四纹豆象成虫的产卵趋避作用,并采用药纸熏蒸法测定了桉叶油及其主要成分1,8-桉叶素对四纹豆象成虫的熏蒸毒杀作用。[结果]桉叶油对四纹豆象成虫具有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在800μg/cm2的剂量下24 h的产卵IIPC达0.204 5。桉叶油及1,8-桉叶素对四纹豆象成虫均具有强烈的熏蒸毒杀作用,24 h的LC50分别为3.28和3.30 mg/L,而72 h的LC50仅分别为1.83和2.08 mg/L。[结论]为非嗜食性植物次生物质在害虫控制中的利用研究以及对植物次生物质作为粮食保护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线虫属于园虫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线虫目,异皮线虫科,根结线虫属。是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花生根结线虫病,群众称为地黄病、黄身病、矮黄病。它危害大,损失严重,一般发生年份减产四成左右,重的减产八成以上,严重田块收不够种子,地上部茎叶损失50%以上。该病症状特点是地上部棵小叶黄,根系紊乱,其上生成串的小米粒至绿豆大的不规则形虫结,整块地出现成片高低不平的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豆象是危害豇豆最主要的仓储害虫。发掘豇豆抗豆象基因为抗性品种的选育,以及减少豆象对豇豆生产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以中豇1号(感)和Pant-lobia-1(抗)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株系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法分别对282个株系接种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进行抗豆象表型鉴定,并利用两亲本对3 992个来源于绿豆、小豆和豇豆的SSR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然后利用筛选到的多态性标记对282个株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后结合RIL群体各株系抗豆象表型鉴定数据和基因型分型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进行抗豆象QTL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豇豆抗豆象基因。【结果】中豇1号和F1籽粒的被害率均为100%,Pant-lobia-1籽粒的被害率分别为22.5%和42.5%。推测Pant-lobia-1对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的抗性均为隐性遗传;筛选到182个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 065.23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5.85 cM;经2种豆象处理,分别在连锁群1和连锁群5上检测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暂定名为vubr1-1vubr5-1,其中vubr1-1位于标记XD11-44和HAAS_VR_2274之间,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7.6 cM,在2种豆象处理中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7.16%和6.92%;vubr5-1位于标记XD1-14和CP185之间,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2.90 cM,在2种豆象处理中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96%和6.37%。【结论】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182个多态性标记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2个与抗豆象相关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19.
1985—1992年搜集、整理、种植观察后初步查明,新疆的食用豆类资源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中的两个族,其中菜豆族包括4个属7个栽培种,即大豆属一个种(大豆),菜豆属两个种(芸豆、多花菜豆),豇豆属三个种(绿豆、小豆、豇豆),扁豆属一个种(扁豆);野豌豆族包括5个属5个栽培种,即豌豆属一个种(豌豆),野豌豆属一个种(蚕豆),小扁豆属一个种(小扁豆),鹰嘴豆属一个种(鹰嘴豆),山黧豆属一个种(山黧豆)。它们各具特点,各有用途,栽培面积不一。  相似文献   

20.
李瑾 《云南农业》2004,(11):13-14
一、植物检疫对象概念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中所提的“植物检疫对象”是专指那些经国家及有关检疫部门科学审定 ,并明文规定要采取检疫措施禁止传入的植物病、虫、杂草等。二、植物检疫对象的制订机构《植物检疫条例》(以下称《条例》)第四条及《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