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推进苹果优良新品种‘烟富7’在老劣品种果园改造中的快速推广应用,我们针对目前栽培中着色不好的‘富士’‘嘎拉’及‘藤牧一’进行多点高接试验,嫁接方法是单芽切腹接。对嫁接亲和性、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烟富7’嫁接在各品种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综合表现都达到较好水平。因此,3个品种高接母树‘富士’‘嘎拉’‘藤牧一’均适合高接‘烟富7’,该品种可以在苹果老劣品种改造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苹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1品种我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着色系富士进行栽培,已有20多年栽培历史,从生产管理经营中看,这个品系已安全适宜在我县栽培,而且表现非常良好。因此,目前发展的品种仍然要以着色系富士为第一主栽品系,(长富2号、秋富1号、寿红、烟富1号、烟富3号、烟富6号)适宜引进的品种有金富、美八、嘎拉苹果、柱状苹果、王林苹果、津轻苹果、北斗苹果、大红荣苹果等优良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3.
苹果郁闭园改造,对于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促进苹果着色,提高果实品质,提升苹果种植效益,促进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苹果郁闭园改造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栽植密度、立地条件、品种、砧木类型、树龄、树形、枝组类型、枝条长势等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改造树形对富士苹果产量和效益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冬季和2005年春季,我们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树形改造工作,改造面积达66.7hm^2,为探讨树形改造对富士苹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我们做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5.
苹果生产由于前些年强调早果高产,近年来又忽视了树形管理,当前生产上大部分果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郁闭现象,密树密枝密不透风的状况,致使生产的苹果果个小、着色差、风味淡、病虫多。对这样果园开展树形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一、改造对象与目标 树形改造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程,应当根据果园形成郁闭的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烟富3号’是烟台地区自主选育出的优良着色系富士芽变品种,具有果形端正、着色好、上色快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山东、河北、陕西、甘肃等苹果主产区主推的富士系品种.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分院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将该品种进行了脱毒处理,培育出脱毒‘烟富3号’苹果苗木,成为近年来最畅销的苹果苗木.现将脱毒‘烟富3号’品种的主要特点及其脱毒苗木的栽培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树形改造的垂枝修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进  薛桂红  徐勤美 《中国果树》2013,(1):24-26,188
在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树形改造中采用垂枝修剪技术,充分利用了苹果树长枝缓放后易成花、果台副梢连续结果能力强的特点,增加结果部位,改善果实着色环境,有利于提高郁闭园改造后的产量、果实品质和收益,是郁闭园树形改造的良好配套措施。该项技术简便易行,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苹果郁闭果园通常存在枝叶密集重叠,光照恶化,管理不便,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郁闭果园的改造是各苹果产区的普遍性问题。近几年,我们通过郁闭果园改造,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使苹果的优质果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辽宁省葫芦岛市红富士苹果郁闭园情况和改造的效果,着重介绍了红富士苹果郁闭园的主要改造措施:间伐、树形改造、加强花果管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是选用易着色品种。红富士苹果着色难易主要由品种遗传基因决定,因此,要选易着色红富士品系,如礼泉短富、烟富6号、岩富10号、烟富8号、烟富3号等。二是科学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合理喷肥。偏施氮肥不利于果实着色,应采取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羊粪、鸡粪和人粪为主),实行果园行间生  相似文献   

11.
1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于1999年在本区进行,树龄为8~10年生,品种有新红星、金冠、乔纳金等,行株距为4m×3m,高接品种为宫藤富士.原树形结构主要是纺锤形和小冠疏层形.树形改造时应隔1株,改造1株,待相邻树体郁闭后间伐.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苹果开心树形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省中南部苹果乔化果园近年来逐渐出现的树冠郁闭问题,在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市昌平区中日友好果园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先后在我省运城市、临汾市、晋中市针对性地进行了苹果树树形改造试验。在树形改造过程中,我们以果园光能合理利用为基础,以减少枝量、提高品质为目的,初步确立了苹果小冠开心树形的技术模式;同时,还根据我省各地果园的树形特点,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目标树形,对我省现有苹果园的树形改造起到了推动作用。如临猗县、万荣县、平陆县、隰县、临汾尧都区等地,经过几年示范推广,已经…  相似文献   

13.
洛宁县上戈镇位于豫西山区,从1994年-1996年栽植红富士苹果0.2万hm2,由于栽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果园郁闭,产量低,品质劣,经济效益差。从2005年开始,我们采取了以树形改造为主的一系列综  相似文献   

14.
苹果郁闭果园通常存在枝叶密集重叠,光照恶化,管理不便,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郁闭果园的改造是各苹果产区的普遍性问题。近几年,我们通过郁闭果园改造,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使苹果的优质果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5.
短枝富士品种是富士苹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芽变类型,具有易成花、结果早等突出特点,本试验研究了套袋条件下“烟富6号”“烟富7号”2个短枝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品种均为酯香型品种,“烟富7号”品种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琥珀酸、草酸、柠檬酸以及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均高于“烟富6号”;2个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存在差异,“烟富6号”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己酯和2-甲基丁酸己酯,“烟富7号”主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己酯和丙酸己酯;套袋果实摘袋后,“烟富6号”先条纹状着色再变为片红,而“烟富7号”为片状着色。  相似文献   

16.
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省苹果园郁闭现象较为严重的生产现状,2009年秋到2013年春,在全省18个县组织实施了苹果郁闭园改造项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的果园群体结构得到优化,透光率提高7%~13%;果实品质明显提高,果面着色70%以上的果实所占比例最高提高49%,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增加1.1个百分点;平均每666.7m2减少人工费用257元,收益提高93%以上.项目实施带动了全省各苹果主产区的苹果郁闭园的改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富士苹果在故道地区表现优质丰产,与国光相比较,抗裂果、品质优、早结果、早丰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适期采收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措施。本试验是探讨富士苹果在故道地区的适宜采收期。一、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年在丰县大沙河果园五分场进行。该园1962年定植,1978年高接普通富士。选择生长一致的试验树4株,于9月15  相似文献   

18.
从2008年开始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郁闭低效红富士苹果园实施了高光效树形改造试验示范。主要措施为提干、压冠,改造中注意保护好剪锯口,忌大拉大砍,冬夏修剪相结合,大小年区别对待。针对示范园为山旱地的现状,在配套栽培技术环节,总结出了秋季黑膜垄沟覆盖和行间覆草、生草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降低地面蒸发。通过3年高光效树形改造关键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综合运用,使试验示范园通透条件和树体结构明显改善,每667 m2平均产量2 000 kg左右;单果重、商品果率均有明显提升;2010年每667 m2平均产值11 603.2元,较对照增加6 005.4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葫芦岛地区苹果园改造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辽宁省葫芦岛市位于我国环渤海苹果产区,苹果面积约3.5万hm2,主栽品种‘红富士’,但大部分果园单产低、果实品质差、价格低。主要原因是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加之常年清耕,很少施或不施农家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果实着色面积不足80%。  相似文献   

20.
洛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是红富士苹果的适宜区,现有红富士苹果面积30万亩,其中1992年-1996年栽植的20万亩中有60%的果园,由于栽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果园郁闭,产量低,品质劣,经济效益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02年开始,在洛宁县上戈镇采取了以树形改造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进行红富士低产园改造,经过5年的努力,平均产量达到了2000kg/667m2左右,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