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隐性感染率极高,此病不仅在应激反应时会暴发,而且会与其他疾病并发,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药物较多,但疗效都不相同。笔者在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进行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选用贝尼尔、磷酸伯胺喹啉、土霉素3种药物,对30头附红细胞体阳性奶牛进行治疗试验比较,以便筛选出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奶牛附红细胞体附着于奶牛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通过8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病例,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该病做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3.
许英民 《动物保健》2009,(11):60-60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以高烧、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奶牛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许英民 《兽医导刊》2009,(11):60-60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以高烧、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奶牛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机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黄疸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但奶牛感染此病的报道实为少见。2003年我们在诊疗中遇到多例奶牛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例。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州镇一猪场发生了1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病例,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新生仔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通过对母猪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奶牛养殖大省,现存栏奶牛110多万头。2002年附红细胞体病曾一度波及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致使部分奶牛在高温季节出现体温升高、贫血、黄疸和产奶量下降等病症,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为摸清附红细胞体病对黑龙江省奶牛污染状况,提供制定防治措施的科学依据,2003年3月选择黑龙江省南部、西南部和西部地区的13个奶牛重点养殖市县(农场)进行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污染率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与奶牛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附红细胞体病能否引起奶牛流产的文献报道,有的认为能够引起孕牛流产,有的认为可能会引起孕牛流产。笔者通过工作积累和对两者关系的调查,认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能够引起孕牛流产,特别是高温季节较长的南方地区。广州某奶牛场由于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奶牛流产率高达15%以上。现将附红细胞体病与奶牛流产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28年发现类球状附红细体以来,人们对附红细胞体病已有一定的研究。根据国内外附红细胞体病最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本文就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研究概况作一综述,并提出了附红细胞体病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附红细胞体病研究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对奶牛养殖影响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疫病隐性感染率高,在应激反应时会呈现暴发流行,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会与其他疾病并发,对奶牛造成一定的损伤,养殖效益也会随之下降。当前,治疗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较多,但疗效都不十分的确实,故笔者选用贝尼尔、土霉素和磷酸伯胺喹啉3种药物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管理局地区60头附红细胞体阳性奶牛进行比较治疗试验,以便筛选该地区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奶牛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和产奶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病程一般为3~7d。2006年以来,笔者共诊治该病56例,由于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及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方法 为调查汝南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选取748 头奶牛采用现场调查、询问和实验室诊断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汝南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为10.03%,其中,泌乳牛阳性率最高,为13.02%,青年牛次之,为10.20%,犊牛最低,为5.91%,7、8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分别为14.55%、14.28%,1月发病率最低,为6.67%。结论 调查为汝南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奶牛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对奶牛牛犊危害尤为严重。本文主要阐述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使用3种不同药物,分别为三氮脒、咪唑苯脲和由三氮脒、强力霉素和伊维菌素组成的复合药物,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临床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使用三氮脒、强力霉素和伊维菌素组成的复合药物治愈率最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市胶南某猪场的部分猪只出现高热、贫血、黄疸、便秘等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根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被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探讨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特约记者王银钱)由河北省畜牧站承担的河北省畜牧兽医局资助项目《中药制剂“附红散”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经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河北省的石家庄、邯郸、邢台、承德、保定、秦皇岛等11个地市实施,超额完成了设计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已经过河北省畜牧兽医局专家组验收,整体水平达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是专性血液寄生物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家畜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常为隐性感染。我国1982年在河北省高热病猪中发现猪附红细胞体,1993年后国内多个省份报道。青海省西宁市郊某养殖基地从2000年发生以贫血死亡为主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可视黏膜和皮肤呈现不同程度的苍白,百姓称为“白病”。经青霉素、磺胺类药、退烧药等治疗效果不佳,采用补铁、补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治愈;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17.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中,引起发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中国,继江苏省首先发现本病后,浙江、上海、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江苏等20多个省市相继发生了本病,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的隐性感染率极高,隐性感染的人、畜不仅在应激反应时会暴发,而且会与其他疾病并发,给诊疗带来困难,甚至死亡。本文系统观察不同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病奶牛红细胞的影响,为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提供部分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病可造成家畜体质和繁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2007年6—8月间,哈尔滨市个别牛场开始发现此病,应用一般抗生素效果不好,反复率比较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哈尔滨市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有效地控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对哈尔滨市3个奶牛场的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流行隋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9.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州某奶牛场奶牛流产率,从1998年的7.79%上升到2001年的16.4%。2001年4月,以发热、贫血、消瘦、黄疸为主要病症的奶牛数量增加,青霉素治疗无效,后期容易伴发或继发奶牛乳房炎、肢蹄病、消化功能紊乱等疾病,造成部分奶牛淘汰或死亡,给养牛业及生产效益带来很大损失。经研究,最终诊断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病)。现将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莉辉  方芳 《中国猪业》2007,(12):42-43
本文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几个方面.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治疗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