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的深刻内涵入手,阐述了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互促共进的关系。指出发展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将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必将推动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开发,并提出福建省加快发展沼气工程及综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中南地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实际出发,将生态农业工程分成7种基本类型,统计分析了不同区域生态农业工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南地区各试点县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的平均项目数为9.5项,平均工程类型覆盖度为77.9%,农田种植业为主的工程所占的比重最大,乡镇企业工程所占比重最小。并以不同类型生态农业工程所占的比重为聚类指标,将该地区11个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分为6种类别,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别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区域分布特点,提出了各区域生态农业工程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赣州市生态农业建设限制因素的分析,依据赣州生态农业市建设的目标,提出将赣州市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建设8项生态农业工程及其保障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赣州市生态农业建设限制因素的分析,依据赣州生态农业市建设的目标,提出将赣州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区,建设8项生态农业工程及其保障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洼县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发展优势及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工程、效益分析 ,阐述了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改善 ,并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指出生态农业是改善大洼县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 ,今后应更加完善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农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黑龙江省绥化市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实施的主要生态农业工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生态位显著提高,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依据系统综合生态位发展曲线,目前农业资源和经济效益是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协调产业与资源关系,有望进一步推动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惠市生态农业建设与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吉林省德惠市5年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工程措施,优化生产模式,在分析其经济、生态和 社会效益的同时,进行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并提出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技术含量的实质、技术含量提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技术含量的测定方法。并结合生态农业建设项目注重生态环境的特点,对生态农业技术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套生态农业技术含量的测定方法,并用此法对山西省闻喜县生态农业建设技术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吉林省德惠市5年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工程措施,优化生产模式,在分析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进行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并提出了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工程的本质特征入手,根据农业工程客体的特点,论述了农业工程的性质和特征。农业工程与土木、机械、化工、电力等传统工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创造和改良的工程客体是含有有生命物体与无生命物体的复杂系统,这个物质系统与周围环境有密切联系。因此,农业工程应该特别注意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农业生物和环境与各种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作者还对“农业工程是工程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业工程学科是介于传统工程学科与农业生物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等说法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括了农村改革以来,浙江省农业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制定一个省区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方法和基本思路,并对农业工程学内涵和农业工程分层分类理论提出了见解;认为应该把系统工程原理融合到农业工程学和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理论中去。制定农业工程发展规划不仅要突出系统性、层次性、综合性,还要综合运用发展农业的政策、科技、投入和工程措施。文章还概述了浙江省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和推进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论述了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方向拓展的趋势和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的必要性,描述了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主要研究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预期就业前景。认为设立生物系统工程二级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国际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前沿方向,将有利于拓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空间,加强工程技术和生命科学知识的交叉渗透,促进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向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界定与可蚀性因子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USLE模型应用于工程堆积体侵蚀预报时结果偏差较大,这是因为其标准小区与土壤可蚀性因子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工程堆积体侵蚀预报。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对我国6大水蚀类型区工程堆积体参数的调查、统计、分析,界定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的坡度、坡长;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堆积体可蚀性因子的改进办法,并引用相关数据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6大区域工程堆积体坡度、坡长及坡面物质组成均与USLE中规定的标准小区相差较大;为了尽量消除误差,建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坡度采取众数35°,坡长采取平均值5m;堆积体可蚀性因子更名为土石质因子Tr,并将单位体积土石混合体中石砾总表面积Cs,作为石砾因素指标纳入堆积体土石质因子Tr中,与堆积体物质中土壤可蚀性因子K共同构建工程堆积体土石质因子函数。验证结果表明,堆积体可蚀性因子改进办法是可行的。工程堆积体坡度、坡长的界定及可蚀性因子的改进,对提高基于USLE模型的堆积体侵蚀预报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过程中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田景观生态工程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将农田景观生态工程归纳为5种类型,即农田防护生态工程、生物栖息地保护工程、自然景观生态工程、污染隔离带工程和景观美化生态工程,并提出了其具体的建设内容和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农田景观生态工程的关键指标控制标准,有利于有效维护农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对当前工程管理中组织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工程要素分离化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工程建设中的各个要素相分离形成不同的实体,直接进行管理,在工程建设时根据项目需要再把各工程要素灵活组合,来寻求工程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工程发展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经济概况;农、林、牧不同经济类型区农业工程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农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工程、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村能源工程的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项目;工程投资效益估算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工程的新发展(英)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和谐、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在新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为农业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新的挑战。该文作者以农业工程下属的7个子方向即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信息工程、农业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利用工程分别阐述各自的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从宏观上为农业工程今后的发展绘制了一幅蓝图。论文作者认为,随着农业工程各个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它将在中国建立和谐、富裕社会,以及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是贯彻落实农业工程建设目标的技术手段,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农业工程建设和标准制修订以及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该文在分析中国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认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应遵循统筹兼顾、逐项突破等原则,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可用层次结构和三维坐标来表示,从而为指导农业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long been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consumers' science literacy in genetic engineering is poor. Teacher knowledge, time, and resources are lacking in science curriculums on genetic engineering. Through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six high school agriculture teachers we show how a new online resource, The Journey of a Gene, addresses these barriers to help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and increase time spent on genetic engineering. The positive outcomes support funding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education. Education is key to help consumers make informed purchasing decisions and societal decisions about advancing genetic engineering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