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灌溉排水领域中,对于输水渠道,目前仅有考核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指标,而无考核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的指标.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渠系水头效率指标;建立了既包括水量损失又包括水头损失的渠系输水效率指标;给出渠系水头效率和渠系输水效率的计算方法.成果对于研究并提高渠系输水效率、降低输水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渠系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渠系输水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准确推算,对于评估灌区渠系状况和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皂火干渠人民支渠控制范围为研究区,通过现场勘测渠系分布状况,采用以考斯加科夫渠道渗漏经验公式法为基础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测算软件对研究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推算。根据可能存在的衬砌状况、渠道流量、地下水埋深设置了不同的情景,计算各情景的渠系水利用系数。结果表明:该区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28;若渠道不采取防渗措施,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567;若全部渠道均设有混凝土衬砌,渠系水利用系数可高达0.934。分析表明,如果对渠道进行部分衬砌,优先选择渠道上游位置衬砌,可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在衬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输水流量较大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渠系水利用系数也较高。上述结果对于选择衬砌方案和渠道的运行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渠道防渗损失是衡量灌渠输水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输水损失的估算,对于评估渠道状况和输水利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论述了对有防渗层渠道渗漏、无防渗层渠道渗漏两种情况下的输水渗漏损失计算方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渠道防渗作用,并据此计算,适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渗技术措施,达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灌区水的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工程技术状况和灌溉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普遍偏低。北方较好的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5~0.65,差的仪为0.24~0.32。陕西各大型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60左右。灌区水的利用系数不高的原因,是由于水量损失过大。而水量损失的途径,主要为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管理损失和水面蒸发损失等。其中渗漏损失占绝大部分,其次是管理损失,蒸发损失量极小。据河南人民胜利渠小冀支渠1957年实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排灌装置水头损失的原因,论述了安装减少排灌装置水头损失的措施,对提高排灌装置的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和耕地利用率,灌区末级渠系普遍采取硬质化建设,又因受到渠道规模和防渗要求的约束,生态化改造相对匮乏。为解决灌溉渠道造成的稻作区两栖动物生境破碎化问题,结合灌区末级渠系输配水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弯道水力特性应用于灌溉渠道生物通道研究,通过建立硬质化农渠弯道的三维水流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试验,模拟了不同弯道处于稳定输水条件下的水力特性,分析了水流结构对渠内蛙类运动轨迹的影响,提出了弯段生物通道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水流数值模拟和水头损失计算,评估了设置蛙道对蛙类逃脱效果和渠道输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弯道出弯断面的纵向流速分布和横向环流结构有助于黑斑蛙利用水动力条件逃脱,并由此提出蛙道位置和结构形式的设计方法;结构变化对水流流态和输水效率并无明显影响,水流结构有利于渠内蛙类逃脱,最大沿程水头损失约为3.83×10-4 m,能够同时保证蛙类迁移效率和水流安全通畅。研究成果可为灌溉渠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灌区渠系优化配水研究对灌区从用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天牛须搜索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际,而在渠系优化配水方面的应用较少.为探究天牛须搜索算法在渠系优化配水领域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大功灌区西一干渠干支2级渠系输水过程中渗漏量为优化目标,渠道运行时间及输水流量为决策变量,构建渠系配水模型,并采用天牛须搜索算法进行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表明,天牛须搜索算法求解结果中配水时间较传统配水时间缩短7 d,配水效率提高35%.渠系渗漏量为34.99万m3,占总配水量6.69%,干支2级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为0.704.天牛须搜索算法在解决高维渠系优化配水问题上表现良好,能够贴近渠系实际运行情况并合理进行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及其所造成的泵站机组损失功率,了解水面蒸发对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适用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了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的水面蒸发量,分析了工程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积分,计算了水面蒸发造成的各梯级泵站的流量损失和输入功率损失,求解并分析了水面蒸发对整个江苏段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沿线水面年蒸发量自南向北、西北方向逐渐递增;蒸发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全线平均水面年蒸发量为862.2 mm.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和输水河道蒸发损失水量分别占总蒸发损失水量的77.7%,13.3%,3.6%和5.4%,蒸发损失水量约占源头泵站抽水量的17.46%,使工程平均调水效率降低10.33%.调水工程可以考虑采用管道输水,从而避免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境内工程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水面蒸发损失水量,及其所造成的泵站机组损失功率,了解水面蒸发对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适用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水面蒸发量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计算了工程沿线输水河道和调蓄湖库的水面蒸发量,分析了工程水面蒸发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积分,计算了水面蒸发造成的各梯级泵站的流量损失和输入功率损失,求解并分析了水面蒸发对整个江苏段工程调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沿线水面年蒸发量自南向北、西北方向逐渐递增;蒸发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全线平均水面年蒸发量为862.2 mm.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和输水河道蒸发损失水量分别占总蒸发损失水量的77.7%,13.3%,3.6%和5.4%,蒸发损失水量约占源头泵站抽水量的17.46%,使工程平均调水效率降低10.33%.调水工程可以考虑采用管道输水,从而避免蒸发损失.  相似文献   

10.
船行灌区现行的渠系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干渠流量不稳定和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的问题。以西干渠输水系统为例,考虑不同时刻上级渠道配水流量波动最小和渠系渗漏损失最小这2个目标,以灌水连续性、配水量、流量以及灌溉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非线性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模型适用于解决灌区渠系工作制度优化的问题,实行优化后的渠系工作制度可有效减少渠系渗漏损失、运行时间和流量波动。  相似文献   

11.
船行灌区现行的渠系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干渠流量不稳定和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的问题.以西干渠输水系统为例,考虑不同时刻上级渠道配水流量波动最小和渠系渗漏损失最小这2个目标,以灌水连续性、配水量、流量以及灌溉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非线性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模型适用于解决灌区渠系工作制度优化的问题,实行优化后的渠系工作制度可有效减少渠系渗漏损失、运行时间和流量波动.  相似文献   

12.
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确定方法,研究中设计了一套测试微喷带流量与压力的试验装置,提出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适合评价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指标,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了更加科学的微喷带沿程水头损失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渠道流量损失及渠系水利用系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渠道流量损失及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经验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渠道流量损失过程是渠道水在流动过程中的动态过程,推导出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与经验公式进行分析比较。在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中,考虑渠道衬砌类型、渠床土质渗流过程的不同,采用了“加权平均法”。  相似文献   

14.
长距离有压输水工程一般通过设置阻力环的水头损失替代法进行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依托深圳市北坑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对不同雷诺数、环数和布置方式下阻力环的水头损失替代效果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雷诺数Re>0.32×105后,几乎不会造成阻力环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与阻力环后旋涡区长度变化;孔径比d/D减小或距径比L/D增大会增强阻力环的水头损失替代效果;当d/D=0.8,L/D=0.5,环数n>2时,阻力环平均局部水头损失系数Kd随环数n增加而减小,当环数n>20后Kd不再随环数变化。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环数影响系数ε随环数n的变化规律及其拟合曲线,以及阻力替代段总局部水头损失和替代管道长度计算公式。通过分析环数对漩涡区长度的影响,阻力替代段后需设置不小于2.5D的过渡段才能保证水流流态恢复至未替代状态。  相似文献   

15.
减少拦污栅水头损失是提高电排站装置效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就电排站拦污栅水头损失的成因及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拦污栅水头损失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中石门水库灌区是汉中平原大型灌区,通过水平衡测试分析典型灌区用水效率、研究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对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经验与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灌区开展点、线、面式的水平衡测试,掌握了灌区水量分配、输水、用水设施运行情况、用水总量和各区域用水之间的定量关系。从测试数据入手,计算灌溉用水效率,结合灌区地貌、作物分布、渠道衬砌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研究提高措施。结果表明,灌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与低级渠道输水渗漏是灌区用水损失较大的因素,为灌区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水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灌区渠系水量调配工作,是实施计划用水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和保证灌区均衡受益、全面增产的重要措施,尤其在我国北方水源不足、自然条件多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渠系水量调配工作就更为重要。因此,认真地探索和总结科学的渠系水量调配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渠系水量调配工作,是根据渠系用水计划的安排,科学地从水源引水、渠道输水和  相似文献   

18.
Y型筛网式过滤器是灌溉系统中常用的过滤器之一,其水头损失是影响系统灌水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以Y型筛网式过滤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无堵塞和堵塞情况下进行了水力性能实验,得出泥沙粒径与筛网的关系,水头损失与流量、堵塞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过滤器的水头损失会随着流量、堵塞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筛网堵塞面积大于60%时,水头损失增幅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稻田节水工程技术中,明渠输水、管道输水是目前比较主要的节水工程技术措施,较土渠输水速度快,防渗效果好,能够较有效地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水利用效率。通过选择杭嘉湖平原河网区典型水稻灌区,利用静水法和首尾法,分别针对灌区内明渠和暗管进行输水效率对比试验,基于试验成果,分析评价平原河网区不同节水工程技术对灌区输水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灌区量水设施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国内外灌区量水设施进行了综述,比较了各种量水设施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从骨干渠系的水工建筑牧师是水、灌溉渠系水量流量自动化实时调控技术、低水头损失多功能量水设备技术及田间配不系统量水设施的装配式和标准化等方面,研究了量水设施及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适合我国灌区研究推广量水设施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