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胡桃楸1年生苗高生长变异进行了分析。胡桃楸种源间和种源内部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6.0%~32.7%之间,平均值为28.7%。3个种源间苗高差异极显著,其中,铁力种源高生长较快;穆棱种源高生长最差;最优种源与最差种源高生长相差25%。127个家系问苗高差异极显著,苗高前10名家系中有铁力种源9个家系、穆棱种源1个家系,前后10名家系高生长相差138%,种源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11.7%~48.2%之间。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樟子松2年生苗木的高生长变异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问种源内都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21.1%~22.9%之间,平均值为22.3%。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古莲种源高生长较快,十八站种源高生长最差。各种源家系闻家系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2.8%~30.1%之间,平均值为19.38%;不同种源生长较快的前3个家系平均值为27.9cm,生长较慢的后3个家系平均值为19.8cm,前者高生长比后者快41%。  相似文献   

3.
秃杉种源苗期试验研究表明,云南、贵州、湖北等8~12个秃杉种源,70个单株子代,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强於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於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种子千粒重是湖北种源的1.62倍,种源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冠幅宽而长,根系发达。据对秃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发育,生物量测定10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参照分布区生态特点,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变异、区划与选择为秃杉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侧柏自然分布区范围内23个种源在甘肃两个试验点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幼林期的生长量、结实期及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种源与立地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种源的高生长与年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源的生长量基本趋于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生长逐渐〔漫的规律。根据种源生长速度、适应性和形态特征等性状的变异表明:西北部种源适应性强,生长慢,侧枚密生,树形美观,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和城市绿化;东、南部种源生长快,树冠较窄,主干明显,宜营造用材林。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理种源的麻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漳州与永安开展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分析地理种源出笋物候期、秆高生长、枝叶生长的变异规律,及高生长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漳州点以中带种源适应能力最强,笋期长,笋量分散,成竹率高.永安点则北带种源笋期长,以飞鸾种源尤为突出.各种源幼竹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较高.种源枝叶生长的变异以北带种源南移种植后,上抽时间提早,生长期延长.影响秆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旬降雨量.中带种源在漳州点受气象因子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8.
在13个不同种源的80个家系苗期和5年生幼林调查的基础上,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适应性等规律。结果表明,幼林表现贵州雷山、榕江、剑河种源树高大于云南、湖北种源,其中好的大于差的25.9%。秃杉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变异中的树高生长量随经度增大而加大,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有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于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据此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9.
兴凯湖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兴凯湖松1年生高生长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兴凯湖松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2.5%~24.9%之间,平均值为23.5%;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鸡东、密山种源高生长较快,鸡西种源高生长最差,鸡东种源生长量较鸡西种源快10.4%。49个家系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密山3号家系同生长最慢的鸡西18号家系相比快62.0%。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3.7%~34.3%之间,平均值为20.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秃杉种源苗期变异与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秃杉种源苗期试验研究表明,云南,贵州,湖北等8~12个秃杉种源,70个单株子代,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强於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於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经度偏东的贵州种源种子千粒重是湖北种源的1.62倍,种源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冠幅度而长,根系发达,据对秃杉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发育,生物量测定10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参照分布区生态特点,将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的结果,揭示了长白落叶松的地理变异规律与模式。主要特点是:呈现纬向为主,经向为辅,经纬双重正向的渐变模式。影响长白落叶松地理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温度,其次为水份。利用长白落叶松种源生长与其环境因子线性相关显著的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将长白落叶松划分成四大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大石头种源区编号(Ⅲ)、和白河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遗传改良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落叶松遗传改良的可能性及其潜力。其主要论点是:(1)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遗传力较高;(2)落叶松个体选择效果明显.12~13年生的子代测定表明,家系间差异显著,遗传力很高,按家系选择可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3)落叶松种间杂交优势明显、稳定,在F_2代申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油松局分布区种源地理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生态型中的24个种源或林分的种子在本溪、兴城、北票3个试验地研究油松避分布区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油松是遗传性具有较大地理变异的树种、各生态型间和生态型内部种源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生态型间的地理变异要比生态型内部种源间的地理变异大得多,多种源的生长量指数和稳定性指数与其原生地的经续度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高相关不紧密。  相似文献   

14.
红松不同种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年生红松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综合指数选择等方法,证明红松不同地理种源间的差异是极显著的。文章还通过采用9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了11个种源在纬度或经度上的一维地理变异趋势。经二维多项高次趋势分析,将红松11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渐变群。  相似文献   

15.
樱桃圆柏不同种源苗期高生长与物候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定植于库布齐沙漠东北缘的7个樱桃圆柏种源的苗高生长与物候节律连续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7个种源的苗期高生长节律差异显著;种源间在春季萌动率、停止生长率和叶变色率等物候期亦存在显著差异;TY7种源萌动期和展叶期最早,展叶最晚的种源为TY4,北部种源(TY6、TY7)比南部种源(TY2、TY4)提早5~10 d展叶。...  相似文献   

16.
马占相思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21个马占相思种源在我国广东、海南两省五个试验点上树高和胸径4年生长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不同,呈较强的遗传变异。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分别在0.30和0.40以上,种源方差分量均超过了总表型方差的50%;种源间在不同立地上的生长具有相对稳定性;优良种源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claudie河流域和17.5°S以南低海拔地区。通过优良种源选择可使林分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获得相当于总体平均值8.54%、9.18%和16.81%以上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
木荷种源苗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差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8个木荷种源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源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木荷苗期单株及其根、茎、叶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种源区间和种源区内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区内种源间,其次是来源于不同种源区间。木荷苗期单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典型的纬向渐变模式,即南部种源区>中部种源区>北缘种源区,而与经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发现,不同种源区间木荷干物质积累量在地下和地上部分的分配比例(即根冠比)遗传分化较小,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区内种源间,木荷种源根冠比表现为随机变异的地理模式,自然分布区内降雨量丰富,较少干旱胁迫可能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山东省省选12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古树的38株无性系苗木资料,利用Fuzzy关系方程对苗高生长与7个形态性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叶片长与苗高生长关系最密切。提出了应用形态性状估测苗高生长的GM(0,N)模型。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讲,只有了解和掌握林木群体的遗传变异模式和规律,才能充分发掘其遗传潜力,制定合理的育种策略,从而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乃是我国南方各省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遗传变异极为丰富,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众多的性状(包括生长、形态、物候、开花结实性和适应性等)都存在着丰富的地理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是我国重要的制浆造纸原料,分布广泛,生长迅速,数量众多,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由于我国造纸原料中木浆所占比重低(22%),纸浆和纸张质量较低劣,难以满足今日社会发展之需求,因此对马尾松制浆材的开发利用和材性改良的研究近来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