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攀西野生山茶属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攀西地区山荼属野生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调查结果为该地区目前有山荼属植物24种7变种(张宏达的分类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拔600~2730m的阔叶林中或云南松林下;根据调查了解到该地区野生山茶属植物资源面临严重的破坏,提出了山茶属植物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学林  廉永善 《沙棘》1996,9(2):15-21
从植物类型、分布地域和生趣分布角度分别论述了沙棘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指出沙棘属在植物区系地理上,属旧世界温带分布区类型;在区系成分上,是森林--草原过渡带的成员,横断山及其毗邻的喜马拉雅地区,是该属植物的类群分布中心、类群分化中心和原始类群中心。对类群分布的地理替代现象,该属植物成林的丛片性特征以及果实中植物化组成分与类群分布,类群进化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论述。并对该属植物分布区格局的形成与该属  相似文献   

3.
对塞罕坝地区植物资源调查的结果,共记录86料,304属,642种。其中1个新种,1个新变种,2个新变型,1个河北新记录科,2个河北新记录属,45个河北新记录秆。并对该地区植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茂兰保护区是贵州省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较丰富的地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种,隶属16科2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0种。本文论述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并就这些植物的保护及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三尖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分析了云南地区三尖杉属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热条件特别是极端最高温、年均降水量、最高月均温和年均温是云南三尖杉属植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它们的异质性可能就是造成该属植物在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差异性;三尖杉属植物对土壤因子的要求较低,是一类喜欢水湿而耐荫蔽的,广布而狭生境的珍贵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西藏色季拉山区蕴藏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西藏花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对西藏色季拉山凤仙花属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凤仙花属植物共10种,1变种,占西藏该属植物种数的30%。并在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观赏特性做出评价,得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10种,占该山该属种数的91%,并对其园林应用前景做出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7.
保靖白云山地区植物属我国华中植物区系的武陵山、巫山植物亚区;有木本植物99科,284属,631种,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丰富性、古老性、过渡性和地带特有性的特点.其起源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基础上发育而来.因地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白云山植物有明显的石灰岩山地特有种和一定数量的华南植物区系成分.该地区木本植物很有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南尖峰岭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丰富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按照计数法、线样调查法、样地调查法等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其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55种,隶属34科48属,其中根据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31种,其余为珍贵稀有的植物。在这55种植物中,属于可能绝迹类的占20%,濒危类的占15%,渐危类的占18%,稀有类的占20%,另外27%的植物目前在尖峰岭地区仍有一定的数量。最后对该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山北麓是野生双峰驼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该地区野生双峰驼的生境内设立样线样方,对野生双峰驼生境内沙漠植被组成、地理区系和群落多样性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沙漠植物较为稀少,有9科17属17种植物,植物区系倾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和单种属内,优势科属的组成较少;该地区植物科的地理分布型有3种,属有5种地理分布型和2个变型,总体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较为明显,并呈现了与古地中海成分的相关性;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稀少,结构单一,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这与荒漠植物生境的严酷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石家庄井陉山区石包垴种子植物的调查发现,该地区被子植物包含54科、111属、133种(其中双子叶植物45科、97属、114种,单子叶植物9科、15属、19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1科-蔷薇科(Rosaceae),中国特有植物1种。通过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表明,种子植物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共计38属、48种,占总属数的33.63%,总种数的35.56%),其次是东亚分布成分,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1.
锦鸡儿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鸡儿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基因鉴定与克隆、遗传改良与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综述文献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属的研究主要为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等少数种;遗传多样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多,传统育种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无性繁殖还处于研究阶段;抗性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培育和筛选高抗逆性锦鸡儿品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油脂相关基因的研究是锦鸡儿属植物生物柴油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良种选育和杂交育种将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小叶锦鸡儿花棒固沙林生物生产力及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固定沙地小叶锦鸡儿、花棒固沙林生物量的调查,初步确定了2个树种的生产力范围及适宜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在嫩江沙地12年生小叶锦鸡儿林分最佳营林配置方式为带状,带距6m,穴距2.0m,花棒林分的稳定性远不如小叶锦鸡儿林分,在固定流沙方面,最好采用小叶锦鸡儿作为主栽树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上10个科16种灌木树种进行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地径等指标的调查,结合各树种定性的生长表现,初步筛选出11种灌木。又连续2年对这11种灌木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进一步筛选出7种灌木,分别是蒙桑(Morus mongolica)、黄柳(Salix gordejevii)、欧李(Cerasus humilis)、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树锦鸡儿(Caragana arborescen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这7种灌木可以在沙地上健康而稳定地生长,没有回枝现象,4年生苗木树高可达1m以上,地径可达1cm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科尔沁沙地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Lam.)、灌木状经营的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4种常见饲料灌木开展造林试验,并对各树种的叶水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桃叶卫矛的造林成活率最高,最低的是小叶锦鸡儿,桃叶卫矛和小叶锦鸡儿越冬表现较好,但胡枝子和紫穗槐存在较严重的回枝现象;桃叶卫矛的适口性最好;4种树种在各生长季水势变化规律不同,胡枝子的水势在整个生长季节变化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5.
民勤绿洲治沙造林以梭梭、柠条、沙拐枣为主要树种,经多年定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柠条、沙拐枣在民勤地区均能实现一定量的自然更新,更新量与当年降水量及降水的理想分布呈正相关;梭梭更新一般发生在春季,但春夏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秋季也有少量更新,而柠条、沙拐枣的更新以秋季为主,翌年春季也有更新;3树种自然更新对林木盖度增加几无影响,6年间梭梭、柠条、沙拐枣每hm2株数分别增加了16.7%、8.0%、37.2%;3树种自然更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个例调查,沙拐枣良好更新具有普遍性,柠条次之,而梭梭只能为个例;更新能力沙拐枣柠条梭梭。  相似文献   

16.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植物个体死亡情况趋于严重;植物个体生物量随造林年限的增加而增加;10年后个体生长缓慢,年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造林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对衰弱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要进行人为干预,促进林分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7.
陕北柠条的种群分类及其与水土保持和固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柠条居群的分类、生态、地理特征与造林固沙关系的研究,提出该居群的造林固沙区划。即:长城附近及其以北的沙地,应以小柠条和大柠条相结合;志丹──清涧以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黄土区,应以小柠条为主;志丹──清涧以南至整个渭北高原以秦晋锦鸡儿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刀具前角与切削量对柠条材切削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灌木资源十分丰富,柠条、沙柳等灌木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同时又是生产人造板的优质原料,但在削片加工过程中存在木片质量不稳定、树皮切不断等问题。从刀具前角和切削量对柠条材切削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柠条材最佳切削参数,以改进削片机性能,提高柠条材削片质量,为新型沙生灌木削片机的设计与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林木耗水量和环境供水量相平衡是干旱区造林的基本依据,林木耗水研究对了解其生理特性和造林规划有重要意义。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采用热脉冲植物茎流计和快速称质量法测定了主要造林树种山桃、山杏、柠条和沙棘的耗水量。结果表明:山桃、山杏、沙棘、柠条年耗水量分别为594.19、271.13、24.88和20.82 kg,日耗水量分别为3.30、1.51、0.14和0.12 kg;不同树种蒸腾耗水过程具有相似的变化过程,即正午是日蒸腾最强的时间,7、8月是耗水量最大的月份。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省西部的特点,论述了发展和种植柠条是我省西部造林的先锋树种,并介绍了柠条栽培技术的方法和生态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