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春尺蠖越冬蛹羽化特性及幼虫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us Erschoff越冬蛹羽化特性及幼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春尺蠖越冬蛹羽化高峰期在3月10—12日,羽化与气温密切相关,羽化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环境温度为13℃时羽化数最多,但当达到最大羽化数后,温度的变化对羽化数的影响不甚明显;羽化初期雌虫多于雄虫,以后雄虫增多,羽化后期雄虫数明显减少;春尺蠖幼虫聚集在树冠底层和中层的东面和南面。  相似文献   

2.
芽梢斑螟幼虫危害特点及其密度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锦年  黄辉 《林业科学》1997,33(3):247-251
芽梢斑螟是马尾松二年生球果的重要害虫。根据种子园雄花发生特点,研究了芽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危害及其在树冠和林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7轮生枝的马尾松树冠上,芽梢斑螟越冬幼虫集中侵害第六、七轮生枝上的二年生球果,球果被害率达53.6%,幼虫数量占总数的58.8%。种子园内不同无性系有少雄(花)、中雄和多雄树之别,芽梢斑螟越冬幼虫转移后的危害率及其数量分布,随马尾松雄梢率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危害率(y1)和幼虫数量(y2)与雄梢率(X)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1=0.660+0.473X,y2=-0.829+0.303X  相似文献   

3.
枣尺蠖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危害特点 枣尺蠖又名枣步曲,弓腰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除危害枣树、酸枣外,还危害苹果、梨等果树,其幼虫暴食性强,可取食枣树的嫩芽、叶片、花蕾、枣吊等所有绿色组织,发生严重时可将枣叶和枣芽全部吃光.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4.
刺槐尺蠖属尺蠖蛾科,一年一代,以幼虫危害刺槐林,茧蛹在被害树根际表土层越夏和越冬。翌年三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多于傍晚活动,在树干上交尾后雌蛾多爬上树冠,围绕1~2年生嫩枝产卵,每头雌蛾产卵400~700粒,四月初孵化幼虫。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习性,可借风力传播,蔓延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5.
关中东部枣叶瘿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叶瘿蚊(DasineuradatifoliaJiang)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dae),俗称枣蛆、卷叶蛆、枣芽蛆。该虫广泛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等各个枣区。1 发生危害该虫在陕西关中东部每年发生5~6代,以幼虫危害尚未完全展开的幼叶嫩芽。受害嫩叶呈浅红色或紫红色肿皱的筒状,不能伸展,质硬而脆,最后变黑枯萎脱落,一卷叶内常有数头甚至10余头幼虫。此虫第1代发生时正值枣树发芽展叶期,危害严重时,则影响结果枝抽生、展叶和开花结果。一般幼树、矮树和苗龄较大树、高树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6.
草履蚧在陕西1 年发生1 代,一般情况下越冬卵孵化盛期为2 月中下旬,若虫2 月中旬至3月下旬上树危害,雌成虫4 月下旬至6 月中旬下树,下树雌虫在树干周围的地面杂物下、土缝、疏松土层内产卵越夏和过冬。蚧虫卵在树冠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分布量与距树干的距离远近有关,集中分布于距离树干60 cm 范围内地面以下0~5、6~10 cm 的土层中。以土壤中草履蚧的卵量作为该虫的防治指标时,指标值确定为树冠下在离树干60 cm 范围内、0~15 cm 土层中100 cm 2 面积下有卵(8~10)±2 粒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回归分析法和常见的几种聚集度指数法,对豫东平原泡桐林区大袋蛾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袋蛾越冬幼虫的分布呈聚集型,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犬袋蛾幼虫多分布于树冠的外围当年生新枝梢上,雌虫比率以上、中部为高。同时对树冠不同层次幼虫分布的相关关系和抽样技术进行了和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蓝墨天牛是恩施州板栗发生最严重的蛀干害虫,在该区域板栗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虫株率20%~79%采取定点定时观察表明,发生于恩施州的蓝墨天牛2a 1代,以3龄和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世代重叠明显。其危害程度在一定区域内随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虫口数量在树干上的分布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在人工林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属于聚集分布型。采用树干涂白、人工杀虫和清理虫道注药封杀幼虫的综合防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枣树非常适于同农作物(包括园艺作物、药用植物)复合种植,枣粮间作是中国特色的、古老而优秀的混农林业制度,其生态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枣树的物候期和根系分布特点同间作物在生长发育上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有利于枣树和农作物充分利用空间、水分和肥料;二是枣树的枝叶特性和树冠结构特点使然,在其年生长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树冠透光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10.
日本龟蜡蚧是枣树的重要害虫,除刺吸果树汁液外,其排泄物并发黑煤病,导致叶片早落,枝条发育不良,影响枣树开花结果、日本龟蜡蚧一年一代,以受精雌虫在枣树1—2年生枝上越冬。每只越冬雌虫翌年可产卵2000—3000粒,卵的孵化率为80%,近年因该虫危害大枣减产60—90%。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幼虫粪粒数制定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1995年经过对枣步曲排粪规律、食叶量、枣树蓄叶量以及不同失叶水平对枣果产量影响的系统研究,建立了排粪量与平均气温的数量模型:F∧=0.5629+0.0162T,枣树蓄叶量估测模型:株蓄叶总面积=株总枣股数×每股平均枣吊数×每吊平均枣叶数×平均枣叶面积,单位树冠面积下单位时间落粪粒数动态防治指标模型:Y=(226.194X3-373.7546)X-23(0.5659+0.0162T),经林间验证,准确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陕北低产枣树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陕北枣树低产的原因,选择枣树土肥水管理、修剪和病虫防治三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项关键技术是低产枣树增产的主因,一般增产30% ̄60%。其中枣树土肥水管理技术是低产枣园改造的基础,修剪是调节树体营养,增大结果空间的有效途径,病虫防治是减少枣果损失的有效措施,在滩水地枣园可减少40%以上的产量损失,三项关键技术的应用,还可显著增加吊股比,果吊比,单果重和枣果的商品率。  相似文献   

13.
在太谷县小白乡、明星镇、侯城乡等9个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开展优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复选出的12株壶瓶枣优树在产地具有典型代表性。在丰产指标上,12株优树的冠幅产量达0.28 kg/m2,平均株产47.63 kg,表现出优良的丰产性状,其中,2号和11号的冠幅产量较高,均在0.5 kg/m2以上;在果实经济性状上,12株优树枣果的平均糖含量为28.11%,平均VC含量为462.86 mg/100 g,平均可食率为97.71%.对入选的12株壶瓶枣优树的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优树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将为优树的综合评价、优中选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1996-1999年在山东省乐陵枣-粮间作地区对约60年生的金丝小枣树进行了修剪试验,研究表明,修剪是使老枣树更新复壮、恢复产量的重要措施,修剪强度以轻剪为宜。结果基枝以保留4个枣股的结果密度最大(1.47),较对照(0.76)增加93%,与留8个枣股及对照的差异显著,与留2个枣股的差异极显著。增加叶面积约20%,叶绿素含量约增加13.36%,空吊数约减少34%。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吉松叶蜂(GilpiniamassonianaXiao)属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危害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在安徽滁县沙河集林业总场发生相当严重。经研究,此虫一年发生2代,以预蛹越冬。该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我们编制了“马尾松吉松叶蜂地面茧数”查定表;制定了防治指标;其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出现高峰期:第1代为5月15-30日;第2代为10月10—25日。以2.5%溴氰菊酯乳油2000—5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以2.5%溴氰菊酯乳油等加柴油配成油烟剂进行喷烟防治,效果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李实蜂在河北地区发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1999年在易县解村要场、西陵林场、中独乐村,对 蜂的发生特点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李实蜂在河北易县4月初为羽化高蜂,和李树盛花期相吻合;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脱果。不同品种、树膛内外,李实蜂的为害程度有极显著差异;而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为害程度则无明显差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根据研究结果和李实蜂发生太,提出在全省李树新品种推广区加强监测和治理的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7.
龙竹林分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云南新平县老厂乡马家坝村30丛龙竹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分结构的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龙竹林分竹数按年龄分布明显地呈大、小年分布;竹数按径阶符合正态分布并能以韦布尔分布来拟合并预测其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8.
谭建新 《湖南林业科技》2012,39(2):49-50,65
通过对枣树施以不同量配比的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的混合肥料以及结合叶面喷施生长素、赤霉素、生长素与赤霉素混合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激素处理对枣树的枣吊长、枣股数、枣吊上的枣花数以及座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施肥处理可提高枣树的开花座果数,其最佳施肥量为氮肥0.8 kg/株,磷肥0.4 kg/株。不同激素处理对枣树的开花座果数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程度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9.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文冠果种子产量低,这是制约其大力开发与利用的瓶颈。为给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文冠果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的160株文冠果单株的种子质量、结果个数、果实质量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0株文冠果单株各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结果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2.98%;叶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7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质量与树高、地径、冠幅、果实纵径、种子长、单果种子质量、单株结果个数、单株果实质量、百果质量、百粒种子质量、叶长、叶宽、叶面积、果皮厚度、单果种子粒数及种子宽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1个性状指标中提取了7个主成分,即单果产量、单株产量、果实产量、叶形、种形、果形、树形这7个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74.693%;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在育种中可选择单果种子质量大、单株结果个数多、单株果实质量大、叶长、种子长、果纵径长、冠幅大的单株作为优良高产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