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害虫在田间的分布型系代表该种昆虫种群在一定环境内的空间分布结构,这种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或选择的结果。因此明确昆虫的分布型可以帮助我们对该种昆虫生态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可以决定确切的抽样调查方法,估计种群密度以及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等,为害虫测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从60年代起国外广泛采用种群聚集度指标来测定昆虫的空间分布型。种群聚集度指标描述了昆虫种群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适应和选择的情况。前人提出了许多测定昆虫种群集度的指标,其中Lloyd(1967)提出的平均拥挤度(mean crowding)是昆虫生态中空间分布型测定一种较常用的方法。其优点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种群蜜度和其分布规律,而且在统计过程不受零样方的影响。国内近年来有关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也都采用平均拥挤度等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的空间分布型是指昆虫在其生存空间的分布方式,它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之一。空间分布型是由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所决定的。 昆虫在自然界中是以种群的形式而存在的。种群是由个体组成,但又不是简单的集合。种群不但有自己的特定的年令组配、性比、出生与死亡率,而且还有特定的空间分布型。因此,空间分布型也是种群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4.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是在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学特征。因此,这种空间特征有助于理解种群的空间适应,从而掌握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可以提高种群调查的精度,改进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作者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在丽江县对苹果绵蚜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苹果绵蚜种群数量的波动必然会关系到苹果绵蚜种群在空间上的扩张与收缩。这种空间上的扩张与收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聚集度的季节变化。掌握苹果绵蚜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就能根据不同时期空间分布型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与抽样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昆虫空间分布型(分布结构)研究方法的论述已见于不少报告与专著,但其内容多着重在资料分析的方法方面。实质上,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如何取得数据资料的方法;二是资料的分析方法。本文的重点就如何取得资料的方法及相应的一些问题加以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型,对阐明其种群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出种群的空间型特征,有助于进行精确而有效的抽样设计,而且可以通过种群分布的各种信息,分析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同时亦可对研究资料提出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有助于提高测报质量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种群的结构与特性 近代害虫防治原理,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而不是为了彻底消灭害虫,所以我们应该对农业昆虫种群的一些基结构与属性有所了解。通常所说的种群就是指生活在同一空间,并能进行繁殖的许多同种个体的集合体。种群作为群体结构单位,在生态系中与环境溶为一体,但它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属性。 1.性比与年龄组配 绝大多数农业昆虫有雌性也有雄性,雌雄比例大致接近1:1。然而在环境异常或营养不佳情况下,性比会有变化。如食料短缺时,赤眼蜂种群雌性比率急速下降,可导致下代种群密度降低。有些  相似文献   

8.
杨圆蚧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无论在生态学的研究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明确昆虫的分布型,不仅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而且可以揭示种群下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空间分布型又是确定资料代换和抽样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灰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稀渐危植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之一。在塔里木河上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群落设立5 hm2研究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从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种群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了灰胡杨种群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整体上呈钟型,幼树个体较少,成年个体较多,属暂时稳定型种群;不同生境种群结构不同,随河流走向种群结构由稳定型转为衰退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中期(Ⅵ-Ⅸ)降幅较高;危险率呈上升趋势,于Ⅸ龄级出现危险率与死亡率、消失率高峰,生命期望单调下降,反映种群生存力下降的趋势。灰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因生境不同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是种群适应环境压力及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种群空间格局随发育进程而变化,从幼龄到中、大龄,种群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减弱并逐渐转变为随机分布,这是种内竞争强度变化的结果。环境因子与种群分布多度的相关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见,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随生境和时间发生变化,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影响灰胡杨种群生态特征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应用研究昆虫种群聚集度的若干方法,研究玉米鼠害植株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玉术鼠害植株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尺度与方向依赖的二化螟种群空间格局及其模拟抽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明昆虫空间分布中可能存在的分形特征 ,在昆虫分布型经典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尺度和方向变量 ,研究了越冬代二化螟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及其模拟抽样精度随尺度和方向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 ,以单株为单位 ,二化螟种群属聚集分布中的广义负二项分布 ,其分布具空间异质性 ,在同一尺度下 ,样方间变异系数和聚集程度按行、块、列依次递减 ;在相同尺度和抽样分数下 ,越冬代二化螟种群田间取样以列抽样估计精度最优 ,行抽样最差 ,块抽样居中 ,列抽样时 2× 1~ 6× 1尺度估计精度多优于 1× 1尺度  相似文献   

12.
白桦群落是乌拉山森林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在高海拔阴坡、半阴坡以纯林形式分布.根据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林不同林龄结构设置3个典型样地,采用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点格局分析(Ripley''s K-Function)方法探讨了乌拉山白桦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白桦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和资源,种群在第Ⅲ、Ⅳ径级死亡率较高,自疏作用明显;(3)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Ⅰ型曲线;(4)在研究尺度内白桦种群以幼树、中龄树为主时呈聚集分布,而成龄树或老龄树占多数时呈随机分布,即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其分布格局逐渐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乌拉山白桦种群在小于1.5m的尺度呈聚集分布,即具有2株以上个体“丛生”现象.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白桦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设置21个20 m×20 m样地,调查了黄河三角洲柽柳种群分布特点,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和聚集强度测定方法,对柽柳种群在不同生境内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分布,在32 m2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由沿海滩涂湿地向内陆过渡,柽柳种群的聚集强度逐渐降低;在沿海滩涂地、滨海地和盐碱地内,柽柳种群聚集较强的尺度分别为64、24、64 m2.柽柳种群分布格局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对环境长期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昆虫在自然界中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而存在的。种群由个体组成,但又不是简单的集合。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形式因其数量、年龄、栖境等特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随机分布型(波松分布型)和聚集分布型(核心分布型、负二项分布型、二项分布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方法,得出桃蚜在早熟甘兰田中以疏松的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聚集是由桃蚜习性引起的。根据其空间格局,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数量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 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柽柳上的斯氏伞锥象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斯氏伞锥象成虫在柽柳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种群聚集均数λ>2,说明聚集原因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或由其中一个因素引起的.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t2)/(D2)((3.860 7)/(m) 0.139 6),并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7.
缙云山草珊瑚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缙云山草珊瑚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扩散系数的t检验、M0risita指数的F检验来研究缙云山革珊瑚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同时采用K,GI,m',PAJ以厦CA来研究其聚集强度,结果表明,缙云山草珊瑚种群为间歇型的种群结构,不同地段的革珊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差异,表现为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但总体上表现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与格局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相邻格子法"对塔里木河中游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与5种聚集度指标,研究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河漫滩生境胡杨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储备丰富,种群呈增长趋势;沙地生境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胡杨种群的格局规模为25m2。不同生境下胡杨种群空间格局有所差异,分别表现为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在胡杨种群生长过程中,空间格局呈现由集群分布至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主要受塔里木河洪水与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刨花润楠在自然分布状态下的种群结构及其分布特性,为其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造林提供理论参考,在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设置3.2 hm2固定大样地,通过野外监测调查,运用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法,对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刨花润楠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刨花润楠种群的各级分布结构整体上呈“L”型,种群中Ⅰ级幼树和Ⅱ级小树的个体数分别占47.75%和39.45%,92.4%的个体高度在10m以下;种群的Deevey存活曲线接近于Ⅱ型,表明种群在不同生长阶段中表现出相近一致的死亡消失率;种群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型,并具有从早期生长阶段的聚集分布逐渐转变成后期生长阶段均匀分布的动态特征.大明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刨花润楠种群结构相对完整,属于增长种群,在自然潜在干扰影响中目前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与害虫持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 ;(2 )水资源严重匮乏 ;(3)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4 )森林破坏和退化 .科学研究逐步证明 ,环境恶化可能对昆虫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环境条件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昆虫的种群数量变动、发育速率、发育历期、为害世代、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 ,植物 -害虫 -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昆虫的分布区域以及昆虫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和实施害虫的持续控制 ,必须以生态系统为基础 ,揭示害虫发生发展的规律 ,保护生物多样性 ,最大限度地依靠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把害虫的种群数量及危害程度控制在对人类造成经济损失的水平之下 ,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