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30~38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鸡,研究了种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方法:选取30周龄体重接近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54只、种母鸡576只,种母鸡饲喂同一产蛋鸡料,种公鸡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号料高蛋白(18%)、高氨基酸(赖氨酸0.92%、含硫氨基酸0.66%)、高钙(3.6%),2号料低蛋白(13.2%)、低氨基酸(赖氨酸0.59%、含硫氨基酸0.46)、低钙(1.0%),3号料同2号料仅更换维生素—微量 元素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营养水平日粮时同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种公鸡的体况无不良影响;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使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15%、3.37%。  相似文献   

2.
种用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38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鸡,研究了种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方法:选取30周龄体重接近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54只、种母鸡576只,种母鸡饲喂同一产蛋鸡料,种公鸡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号料高蛋白(18%)、高氨基酸(赖氨酸092%、含硫氨基酸066%)、高钙(36%),2号料低蛋白(132%)、低氨基酸(赖氨酸059%、含硫氨基酸046)、低钙(10%),3号料同2号料仅更换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营养水平日粮时同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种公鸡的体况无不良影响;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使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15%、337%。  相似文献   

3.
刘胜军  杨隽 《中国家禽》2001,23(15):25-26
近几年来我院实习牧场种蛋的人工受精率一直保持在 92%以上,入孵蛋孵化率不低于 82%,总结经验如下: 1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决定种蛋受精率的先决条件,而种公鸡饲养条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精液的品质和数量,因此种公鸡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说健康的雏鸡是养好种鸡的基础的话,则育成期的管理则是保证公鸡质量的关键一步。在公鸡的管理中运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种公鸡的饲养也是如此,育成时期有条件的鸡场最好不要把公鸡和母鸡一起放在中雏笼中饲养,公鸡的体型较大,生长发育也比母鸡快,中雏笼空间狭小,公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院实习牧场种蛋的人工授精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入孵蛋孵化率不低于82%,总结经验如下:1 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决定种蛋受精率的先决条件,而种公鸡饲养条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精液的品质和数量,因此种公鸡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说健  相似文献   

5.
一、种公、母鸡选留要求 种公鸡一般要选留性欲旺、射精量多、精子密度大、精液质量好的公鸡留作采精用。种公鸡的日龄,一般选用12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据试验,种公鸡24~40周龄,种蛋受精率为89%。青年公鸡比老龄公鸡,种蛋受精率可提高4.5个百分点。对种母鸡的选择,一般应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母鸡进行输精。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应及时淘汰或治疗。  相似文献   

6.
1营养水平公鸡不需要高钙饲料,含钙过高的饲料对公鸡肾脏有损伤,因此要求配专用公鸡料。高钙饲粮也可能是因为高钙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从而影响种公鸡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出现继发性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锰、铜、锌缺乏,导致种公鸡繁殖机能下降,而不同品种的种公鸡对其耐受性差异较大。用高钙饲粮(含钙3.823%)饲喂父母代公鸡,  相似文献   

7.
种用公鸡繁殖期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38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鸡,研究了种公鸡繁殖期最佳营养水平。选取30周龄伊莎褐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54只、种母鸡576只,种母鸡饲喂同一产蛋鸡料,种公鸡分别饲喂以下3种日粮:1号料高蛋白(18%)、高氨基酸(赖氨酸092%、含硫氨基酸066%)、高钙(36%),2号料低蛋白(132%)、低氨基酸(赖氨酸059%、含硫氨基酸046)、低钙(10%),3号料同2号料仅更换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营养水平日粮时同高营养水平日粮相比,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种公鸡的体况无不良影响;(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预混料,使种蛋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分别提高215%、337%。  相似文献   

8.
将3150只矮小型肉用种母鸡和630只公鸡随机分为7个组,20周以后,从各组挑出192只母鸡和16只公鸡放入笼养,挑出180只母鸡和16只公鸡放在地面平养。在地面平养组,使用不同高度的饲糟,以便公、母鸡能分别采食。对笼养组每周进行输精。饲养效果:笼养母鸡平均产157枚蛋,平养母鸡产153枚蛋;笼养鸡蛋重为62.8克,平养鸡为61.8克,笼养鸡死亡率6.8%,平养鸡为4.2%;笼养鸡种蛋受精率86%,平养鸡为93.3%;64周龄之后笼养母鸡体重比地面乎养鸡重2.9%,而二种不同饲养方式的公鸡体重相同;地面平养的公鸡由于活动量较大因而能暈消耗较笼养公鸡高。  相似文献   

9.
我县从1994年开始在3个较大的种鸡场罗曼、秋高、海兰等父母代良种鸡,开展人工授精,头2年种蛋受精率仅87%~89%,经过不断总结经验,种蛋受精率提高到91%~93%,笔者将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搞好种公鸡的培育、选择和训练种公鸡在育雏、育成期,根据品种要求供给营养...  相似文献   

10.
种公鸡日粮营养水平及其对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9~36周龄海赛克斯(褐色)蛋用型父母代种公鸡112只、种母鸡1024只,研究了种公鸡日粮营养水平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上述试鸡,种母鸡饲用同一蛋鸡料,种公鸡则分别给饲下列4种日粮:1.高CP(17.5%),高AA(0.86%L_(Ys),0.63%SAA),高Ca(3.7%)日粮;2.CP(12.5%),低AA(0.55%L_(YS),0.45%SAA),高Ca(3.7%)日粮; 3.低CP(12.5%), 低AA(0.55% L_(Ys), 0.45%SAA), 低Ca(1.0%)日粮;4,同3,仅更换维生素-微量元素综合预混料。结果:1.采用低CP、低AA、高Ca或低CP、低AA、低Ca日粮时,种公鸡的精液品质、种蛋受精率、孵化率等均无异于用高CP、高AA、高Ca日粮者(P>0.05);2.采用种公鸡专用维生素-微量元素综合预流料,入孵蛋孵化率提高3.35%,日饲用低CP、低AA、低Ca日粮的种公鸡体增重(29~36周龄)大于用高CP、高AA、高Ca日粮者(P<0.05),其36周龄体重较接近于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1.
1种公鸡的选择 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质量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2w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LH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1: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12.
1种公鸡的营养 供给专用的公鸡饲料配方,从营养上根据种公鸡的营养需要供给适宜的营养浓度的饲料。首先公鸡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和代谢能应低于母鸡的水平。种公鸡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1%。代谢能2640千卡/千克时,就能取得较多采精量。另外,肉种鸡每天饲料摄取量控制在140克以下。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外蛋用种鸡生产者已普遍采用低蛋白质日粮饲喂种公鸡,这样可以节约蛋白质资源,且不降低繁殖性能.据Arscott称Parker(1963)报道,24-57周龄的成年白来航公鸡喂以含粗蛋白质16.9、10.7和6.9%的日粮,结果表明,日粮仅含6.9%粗蛋白质时进行人工授精亦未见对精子的受精能力和受精蛋孵化率有不良影响。G.R.McDanicl的试验结果也表明.用含蛋白质12、14、16和18%的日粮饲喂5-52周龄种公鸡,低蛋白质饲料对性成熟年龄.精液量和产精时限均无不良影响.由于国内关于蛋用种公鸡营养方面的报道很少,加上种鸡场生产条件的限制,种公鸡仍采食高蛋白质的母鸡日粮、在目前  相似文献   

14.
在父母代蛋种鸡饲养厂种鸡公母是按比例进行培育和选留的,种公鸡在人工授精期间,尤其是在中后期常有一些种公鸡因长期采精而造成精液品质下降明显而被淘汰,这势必导致种公鸡一时短缺而影响人工授精的进行。对此;我们于1991年6月14日对精液稀少症的67只种公鸡进行治疗,有效率达83.6%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已经普及,但是笼养种鸡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和研究,种蛋受精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这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人员掌握的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一、种公鸡的饲养与管理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和精液量,从而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因此,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种公鸡的选择种公鸡一般要经过三次选择:(1)在育雏结束(6周龄末)转入育成舍时,选留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种公鸡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的时间,观测更换配种公鸡后后代更替情况.试验选择正常生产的五星黄鸡380只,分为两组,第一组母鸡60只,输精一次后连续收集16d种蛋,分别统计每天种蛋受精率和出雏率.结果表明:9d内维持80%以上受精率,之后迅速下降,第16天仍有5.6%的受精率,说明精子在母鸡体内存活时间可维持16d以上;第二组母鸡320只,用白羽科宝公鸡替换原黄羽公鸡,每5天输精一次.第一次输精后20 h开始收集种蛋并连续收集17 d,统计种蛋受精率和后代白羽、黄羽的羽色比例.结果发现:更换种公鸡后30 h内有0.67%的后代为白羽,第13天后代白羽率达到100%.说明更换公鸡精液13 d后可以收集种蛋并用于孵化.  相似文献   

17.
本所采用二阶梯笼养艾维茵祖代肉种鸡4000套及父母代肉种鸡6000套,并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由于技术熟练,措施得当,全年平均受精率达95%以上,最高的可达98.5%。为普及此项技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经验,将管理操作的技术关键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种公鸡的培育和管理 公鸡的体质和精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受精率的高低,只有体质良好的公鸡才能提供高质量的精液。为此在培育种公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每年5~10月份,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尤其在7、8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6℃。在这样高温的天气条件下,各大型种鸡场种蛋受精率普遍下降4~5个百分点,入孵蛋受精率从冬、春季节的92%~94%降低到炎热季节的88%~90%,经济损失较大。本人总结过去几年人工授精的工作经验,浅析其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一、种公鸡方面1.天气炎热,种公鸡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吸收到的各种营养成分不能满足种公鸡的正常需要。而很多种鸡场普遍采用每5天采精4天的采精频繁,公鸡难以产生出足量的优质精液。解…  相似文献   

19.
培育好种公鸡,是提高种蛋受率、孵化率和产雏率的前提。培育种公鸡应从雏鸡开始。公鸡比母鸡小而弱,采食量也较小。育雏期小公雏要给以较精细的照护。小公雏的饲养程序,通常有两种:一是公母全期分育,即从1日龄到26周龄都实行公母分开养育。二是公母前分后合饲育,当公鸡分养到3—4周龄、体重达到母鸡体重的140%时,才开始合群饲养,并要把公鸡体重一直稳定地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范围,直到24周龄。两者以前者优点多,应积极采用前者,培育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公鸡的选择优秀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三次的挑选。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性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重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二周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