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省2011—2020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发现,DHI测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2020年参测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产犊间隔等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与2011年相比,2020年奶牛日均产奶量提高了86.67%,乳脂率增加了0.63个百分点,乳蛋白率增加了0.12个百分点,总固体增加了0.23个百分点,体细胞数降低了68.91%,产犊间隔下降了50.58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非遗传因素对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lactose percentage,LP)的影响,并估计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力及其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试验收集了北京地区2017-2019年6个牧场11 554头荷斯坦牛的测定日生产性能记录,采用Mixed模型分析了影响测定日乳糖率的非遗传因素,基于DMU软件的DMUAI模块使用重复力模型估计了测定日乳糖率、SCS和产奶量的遗传参数,分析了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平均值为5.10%,胎次、泌乳阶段、牧场、测定年和测定季节对乳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北京地区荷斯坦牛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力估计值为0.097,高于同群体SCS性状;重复力估计值为0.162。1994-2019年,乳糖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总体呈升高趋势。乳糖率与SCS、产奶量之间分别存在中等至低的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28。上述结果表明,在遗传水平上,乳糖率越高的个体,其产奶量越高,体细胞数越低。本研究在中国牛群中对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建模分析进行了有益尝试,利用大规模数据初步揭示了测定日乳糖率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3.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奶牛日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产犊季节、胎次对奶牛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指导日粮配方调整、增加牛奶产量和提升原料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江苏某奶牛场2012年度408头奶牛共3012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线性模型分析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305d产奶量及体细胞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测定日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胎次除对乳脂率影响显著外(P〈0.05),对其它奶牛泌乳性能及体细胞评分均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夏、秋两季产犊奶牛的305d产奶量高;2~3胎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5胎及以后,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能够为牛群营养和遗传水平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利用2020年6月-2021年5月北京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DHI中心)参测牧场数据来分析月度、季节、日产奶量、胎次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月度结果整体变化比较稳定,而受季节、日产奶量和胎次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别对广西贺州(华南场)和河北保定(华北场)2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DHI测定记录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 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旨在探究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产奶量及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产犊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华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影响显著,对华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无明显影响;胎次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及平均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均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的泌乳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褐牛是新疆自行培育的乳肉兼用型牛,具有产奶量高、稳产、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高、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体质结实健壮、结构匀称,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适应山地草原放牧等特点。新疆鸟鲁木齐种牛场是自治区畜牧厅直属国家级重点种牛场,是培育新疆褐牛的重要基地,现存栏新疆褐牛原种牛700多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江苏某牛场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试验采集了该规模化牛场2018—2020年139 703条测定数据,并利用多因素方差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不同胎次、测定季节、产犊季节、泌乳月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上结果,在生产中,应结合胎次、季节、产犊时间、泌乳等多种因素,灵活调整牛群结构、生产规划和饲养管理,以实现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西门塔尔牛改良甘肃土种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门塔尔牛属于大型肉、乳、役兼用品种 ,它具有生长强度大、产奶量高、乳质好和耐粗饲、适应性强、能放牧饲养等优点。其肉用和乳用性能不亚于当今世界大多数肉用和纯乳用的品种 ,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 ,西门塔尔牛的产奶量虽还赶不上荷斯坦牛 ,但乳脂率却高于荷斯坦牛。肉用性能仅仅低于夏洛莱、利木赞 ,而高于海福特、安格斯、短角等肉用品种。根据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测定 6 4头西门塔尔公牛 ,1 5月龄前平均日增重为1 2 30 g ;母牛 4 8头 ,头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 4 540kg ,平均乳脂率 4 0 3%。1 西门塔尔牛在甘肃的适应情况我省属于…  相似文献   

10.
丹麦红牛是丹麦特有的乳用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和产肉性能,据丹麦1985—1986年度统计全国83406头良种登记母牛305天平均产奶量为6275公斤、乳脂率为4.17%、小公牛11个月龄平均活重448公斤、6—11月龄平均日增重1316克。1985年元月我国农业部调拨给吉林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奶牛胎衣不下对其繁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笔者对875头患胎衣不下奶牛的受胎率、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了跟踪调查对比分析。结果:患病奶牛的受胎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患病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胎衣不下能够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产奶量和乳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十堰市80-90日龄马头山羊作为试验山羊,进行不同营养水平180d育肥试验,经统计分析,比较日增重速度、屠宰测屠宰率、净肉率等,测定马头山羊的产肉性能,为《马头山羊国家标准》研制提供依据,指导养羊生产。  相似文献   

13.
帕里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里牦牛是西藏牦牛优良类群之一,经过对该类群牦牛生产性能及其肉、乳的营养成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帕里公母牦牛平均体重分别为318.3kg、200.85kg;眼肌面积分别为74.46cm^2、47.72cm^2;平均屠宰率为50.84%;平均净肉率为42.36%;眼肌肉含粗蛋白22.56%,粗脂肪2.06%,肋肌肉含粗蛋白17.82%,粗脂肪25.29%;8月份日平均产奶量为1.22kg,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奶的品质要求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单一的产奶量要求逐渐变为强调乳汁成分的生产水平,如与乳脂率、乳蛋白率或其他相关的次级性状,以求获得更高的综合性报酬[1]。而在欧美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瑞士等),除了主要品种荷斯坦奶牛外,还存在娟珊牛、瑞士褐牛、爱尔夏牛等乳肉兼用型品种,它们不但有泌乳持续能力强、产肉性能好、繁殖力高、饲料转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索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选取15只体重、胎次、产奶量、分娩日期相近,体况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单圈饲喂54周,试验期内准确测定个体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建立各项指标随泌乳期变化规律模型及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山羊生产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料奶比)、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TS))及营养物质摄入量(粗脂肪(EE)、粗蛋白(CP)、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等性状指标(P0.05)。2) Wood模型成功拟合了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泌乳期变化的规律;CP可拟合二次曲线;DMI、料奶比、非脂乳固形物率(SNF)、TS和NDF可拟合三次曲线。产奶量、乳脂率和料奶比等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均高于0.94。3)生产性能—DMI、产奶量与料奶比间极显著相关(P0.01);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SNF与TS间极显著相关(P0.01);营养物质摄入量—DMI、OM、CP、NDF与ADF间极显著相关(P0.01)。显著相关指标可通过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等高度拟合。西农萨能奶山羊个体年平均产奶量为504.91 kg。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指标之间以及与泌乳期均显著相关,Wood模型拟合泌乳曲线为Y=1.233t~(0.414)×e~(-0.041t)。根据拟合曲线可通过产奶量预测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之间可相互预测。研究结果对了解奶山羊的基本生理状况及生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合理安排生产,进而实现精准饲喂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肉乳兼用牛所产的牛奶口感、牛奶浓度、乳脂率、乳蛋白等质量指标均优于黑白花牛奶,开展肉乳兼用牛饲养前景看好,它不仅可进一步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延伸肉牛产业链,充分发挥西门塔尔牛的乳用生产性能,并促进肉牛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笔者从2007年至今从事对肉乳兼用牛挤奶户的饲养管理技术指导,积累了经验。在肉乳兼用牛饲养管理中,要按照不同生长  相似文献   

17.
奶牛育种是奶牛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基础。本文对河北省近五年(2015-2019年)DHI参测场的牛群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牛群参测规模、日产奶量、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都有较明显的提升,生产性能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长毛兔产肉性能及其营养价值,探索在我区农村推广饲养长毛兔的可行性。我们在董志科研点长毛兔场测定了西德长毛兔杂交种的产肉性能及其营养成分。据对5只中等膘情成年公兔测定结果:宰前平均活重2690克.比我区正宁县的大耳白、青紫兰等皮肉兔活重分别高430克和580克;胴体重平均为1691克,比大耳白、青紫兰分别高571克和691克;屠宰率62.9%,分别高14.72%、18.96%;净肉率88.68%,  相似文献   

19.
提高高峰产奶量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I测试系统(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奶牛育种的基础工作,同时它为奶牛场生产提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在DHI报告中已知乳体细胞数水平直接反映奶牛乳腺的感染情况,从而懂得了控制体细胞数对增产的重要性;DHI又为我们提供了估计305天产量,从而提高生产管理者对个体牛或全场牛单产的预见性;奶产量和乳成分又是最直观反映着奶牛营养水平,所有的DHI测试记录都是为提高牧场管理水平所服务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高峰产奶量(Peak Milk),高峰产奶量是指整个泌乳期中奶量最高的日单产,高峰产奶量可直接影响到整个胎次的产量,如果奶牛场希望自己的产量是10000kg而不是5000kg,那么必须管理好高峰产奶量,尽量提高奶牛的高峰产奶量。 在中加奶牛育种综合项目的帮助下,上海建立了DHI测  相似文献   

20.
<正> 近20多年来,许多国家已把改进泌乳母牛的排乳速度、提高挤奶效率提到科研和生产日程上,国外已有不少人对这一性状进行了研究,均指出排乳速度的改进,可增加泌乳期产奶量,节约挤奶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其遗传力较高,对它选择是有效的。国内这方面研究很少见报道。陈幼春等〔1979〕曾测定平均流速与当次奶量的相关为0.47。本试验目的是研究我国南方黑白花奶牛不同胎次、不同泌乳阶段排乳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