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京粉雏鸡,间隔1、2周后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以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为对照,免疫后2、3、4和5周对各组鸡采血测定新城疫HI效价,并在免疫5周后用新城疫强毒攻击,计算各组保护率。结果显示,1日龄时首免IBD免疫复合物疫苗间隔不同时间再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与单独免疫新城疫La Sota疫苗相比,新城疫HI抗体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在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上对新城疫La Sota疫苗免疫均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经鸡胚感染携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雏鸡体内ALV-J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疫苗免疫后增强ALV-J对雏鸡致病作用的可能性,随机选择50个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模拟ALV-J感染,同时选取等量SPF鸡胚以相同方式接种PBS作为对照。出雏后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SPF鸡在7日龄时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2~6周龄时,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并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和血液ALV-J病毒载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感染ALV-J的SPF鸡5、6周龄时体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而感染ALV-J再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SPF鸡体重进一步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6周龄时感染ALV-J的SPF雏鸡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P0.05),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胸腺和脾脏损伤加剧(P0.05);3、4周龄时感染ALV-J再免疫ND弱毒疫苗组的雏鸡NDV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仅免疫ND弱毒疫苗组(P0.01);4周龄时免疫弱毒疫苗后的SPF鸡血液中ALV-J病毒载量高于未免疫组(P0.01)。研究表明,感染ALV-J的雏鸡在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后增强了ALV-J对SPF雏鸡的致病作用,提示净化种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母源抗体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试验旨在通过在不同日龄分别选用不同的疫苗组合 ,对有鸡新城疫母源抗体的雏鸡进行免疫 ,探讨不同疫苗组合克服母源抗体的效果。结果表明 :有 ND母源抗体的雏鸡用弱毒疫苗免疫后 ,母源抗体对弱毒疫苗免疫干扰较大 ,只有当 ND母源抗体降到较低水平 (小于 3log2 ,一般要到 1 5~ 2 0日龄后 )时 ,对弱毒疫苗免疫影响才非常小 ,方可产生较为可靠的免疫力 ;用ND弱毒疫苗 油乳剂疫苗进行免疫 ,可有效地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但母源抗体对 ND油乳剂疫苗免疫的影响在日龄越小的雏鸡越明显 ,因此于 8~ 1 0日龄之后用 ND弱毒疫苗 油乳剂疫苗进行免疫是最佳选择 ,为雏鸡免疫程序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是用克隆化N_(70)型Lasota系新城疫弱毒疫苗简称N_(70)型疫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简称IBD细胞苗),按一定配比对雏鸡联合饮水免疫。试验分4组:1组是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对14日龄雏鸡1次联合饮水免疫,间隔21天再用IBD细胞苗单独饮水1次,免疫后66天,免疫鸡HI抗体为2.2~3.8(Log_2),IBD琼扩试验4/5出现阳性;2组为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经二次联合饮水免疫,第一次在4日龄,然后间隔3周进行第二次联合免疫,免疫后61天HI抗体为2.2~6(Log_2),IBD琼扩9/10出现阳性;3组是N_(70)型疫苗和马立克疫苗对1日龄雏鸡联合免疫(皮下接种),间隔21天用N_(70)型疫苗和IBD细胞苗联合饮水免疫;4组为对照组仅于1日龄鸡注射马立克疫苗。试验进行二批,这二批试验鸡分别在80日龄和75日龄时,每组抽取10~12羽免疫鸡用新城疫强毒株攻击,结果保护均为100%;二周后再用法氏囊强毒株攻击,结果全部保护。试验表明,这两种疫苗同时免疫对新城疫免疫力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这两种疫苗联合饮水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对不同日龄和不同水平母源抗体雏鸡的免疫效力和持续期,本试验用该疫苗免疫7、14、21日龄SPF雏鸡和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 Ab)、IB血凝抑制抗体(HI Ab)及IBD中和抗体(NA),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7日龄SPF雏鸡免疫后21 d ND HI抗体、IB HI抗体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7.9log2、6.9log2和14.1log2,SPF鸡日龄越大,抗体水平越高;28日龄SPF鸡免疫后3个月,0.3 mL免疫剂量组试验鸡ND HI、IB HI及IBD中和抗体效价分别达6.5log2、6.1log2和13.6log2,IBDV攻毒保护率均为100%(10/10);不同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效果与SPF鸡试验一致,抗体水平随鸡日龄增大而升高,IBD攻毒保护率也都达到100%(10/10)。试验结果证实,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三联灭活疫苗可使7、14及21日龄SPF雏鸡和普通雏鸡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对雏鸡的免疫期至少为3个月。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发展。此病不仅可直接引起雏鸡发病死亡,影响雏鸡发育、肉鸡增重和蛋鸡产卵,更重要的是引起免疫机能降低,致使一些传染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幼龄雏鸡感染IBDV后,对新城疫(ND)疫苗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至于IBD影响ND免疫的免疫学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火鸡感染IBDV后对ND疫苗的免疫应答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从木瓜酶修饰的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A组、对照 B组 ) ;用从正常猪红细胞提取的 CD5 8分子 ,协同 ND 疫苗免疫 18日龄雏鸡 (分为试验 C组、对照 D组 ) ,以β-微量法测定ND抗体效价 ,以 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检测鸡外周血 T细胞的变化 ,并分别用 NDV F4 8E9强毒株在免疫后 2 4 d攻击 A组和 B组鸡、39d攻击 C组和 D组鸡。结果表明 ,免疫前 ,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效价为 2 5.8,18日龄雏鸡的 ND抗体均为阴性 ;免疫后 ,与对照 D组比较 ,试验 C组的 ND抗体提前 4 d达到 2 4 .8,并且试验 C组 N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 D组 ( P<0 .0 1) ,保护期延长 ;试验 A组雏鸡体内 ND抗体变化和对照 B组相似 ,但试验 A组雏鸡外周血 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 B组 ( P<0 .0 1或 P<0 .0 5 )。攻毒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 A组鸡死亡率为 33% ,对照 B组鸡死亡率为6 3% ;试验 C组鸡死亡率为 17% ,对照 D组鸡死亡率为 5 3%。本研究结果表明 ,猪红细胞 CD5 8分子具有较好的疫苗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9.
1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1.1雏鸡母源抗体的影响雏鸡母源抗体是指种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由卵黄传给雏鸡,使雏鸡出生后自身就带有的抗体为母源抗体。母源抗体可保护雏鸡不受强毒攻击,也可抑制疫苗对鸡产生免疫力,母源抗体越高其保护力和抑制力也愈强。当前的新城疫失败的原因多数是由母源抗体的干扰所致。雏鸡群中母源抗体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群与群之间有差异,同样个体间也有差异,有时这种差异幅度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在进行新城疫免疫之后,有些雏鸡可获得免疫(母源抗体很低消逝者),另一些雏鸡则不能获得免疫(母源抗体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对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对河南省某地方品种鸡场进行ALV-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试验鸡的血清样品,检测ND、AI(H_9)和AI(H_5)亚型的免疫抗体水平,并比较了ALV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1日龄雏鸡和后期感染对ND、AI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ALV经种蛋垂直传播感染1日龄雏鸡,能显著降低ND、AI(H_9)和AI(H_5)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阳性试验组与阴性组相比血清中ND、H_9、H_5(Re-6)、H_5(Re-7)和H_5(Re-8)抗体效价分别降低1.71log2、2.37log2、1.59log2、1.00log2和1.79log2;鸡群后期感染ALV,对ND和AI疫苗的免疫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阳性试验组与阴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以悬浮培养制备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抗原液为组份之一的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三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效力,实验室制备3批疫苗,按照《中国兽药典》附录对疫苗进行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安全及效力试验。结果显示3批次疫苗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均合格;2倍剂量注射21日龄的SPF鸡,14 d后剖检注射部位未见炎症反应,疫苗吸收良好,说明疫苗安全;疫苗免疫SPF鸡后21 d,ND和IB血凝抑制(HI)抗体,IBD中和抗体均合格,攻毒实验证明,免疫鸡10/10保护,对照鸡5/5发病或死亡。表明以悬浮培养制备的IBDV抗原液生产的三联灭活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的免疫途径对商品蛋雏鸡进行免疫,探讨不同的免疫途径对商品蛋雏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黏膜抗体及血清抗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用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后,不同的免疫途径产生的新城疫黏膜抗体及血清抗体效价有较大差异。采用喷雾法于3日龄首免,15日龄二免,25日龄三免,鸡体产生保护水平(6 log2)以上的ND黏膜抗体和血清抗体最快、抗体水平最高、维持时间最长、总体免疫效果最好,而采用饮水免疫的试验组产生的ND黏膜抗体和血清抗体水平均不高,总体免疫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京红雏鸡,同时免疫1日龄SPF雏鸡作对照,免疫后第9天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第28天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9天,免疫复合物疫苗组SPF雏鸡和京红雏鸡法氏囊均正常,BX株活疫苗组SPF雏鸡法氏囊出现了萎缩病变;免疫后第28天,对照SPF雏鸡和京红雏鸡的免疫复合物疫苗组、BX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log2、8.5log2和 7.2log2、4.4log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中等水平母源抗体雏鸡效果很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以三批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分别免疫SPF雏鸡和产蛋鸡,以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鸡血清抗体或卵黄抗体,以其阳性率达到80%为免疫期确定依据.试验结果表明,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对青年鸡及产蛋鸡接种一次的免疫期为15~16周.  相似文献   

15.
用中等毒力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株作为复合物疫苗抗原,与新城疫抗体配制不同比例的4种复合物疫苗,用1日龄SPF雏鸡进行免疫效果试验。试验1~4组分别免疫复合物疫苗,试验5组免疫常规新城疫活疫苗,试验6组为空白对照组。免疫后3周采血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同时用新城疫强毒北京株F48E9攻击。试验1~6组HI抗体效价分别为28.38、29.0、25.5、23.85、28.43、22.14,攻毒后1~6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0%、0%、20%、40%、0%及80%。结果表明,中等毒力新城疫病毒Mukteswar株与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复合物疫苗,可以减轻疫苗的毒副作用,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其免疫效果比常规活苗好。  相似文献   

16.
鸡自然感染新城疫(ND)或人工接种ND疫苗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并能通过卵黄传递给新生雏鸡,使雏鸡在初生后的一段时期内,起着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不可忽视的另一个事实是由于这种传递抗体的存在,也直接影响雏鸡初次免疫的效果。近年对雏鸡传递抗体消长及雏鸡首次免疫适宜日龄的研究有不少报道,但都必须抽1日龄雏鸡血液,进行Hi试验后才能确定。本试验主要观察:种鸡DN免疫抗体水平与种蛋卵黄抗体及雏鸡母源体抗  相似文献   

17.
甘保罗病弱毒疫苗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于1999年10~12月进行了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一、试验鸡及疫苗:1天龄雏鸡200羽,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羽雏鸡,饲料由我场饲料场提供。疫苗为英特威公司的IBD D-78冻干弱毒疫苗。其他免疫如新城疫、鸡痘、传支等免疫疫苗均由英特威公司提供。免疫程序为:4天龄时传支+新城疫疫苗点眼;7天龄时鸡痘疫苗刺种;14天龄时新城疫弱毒疫苗点眼,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1/2羽份胸肌注射;17天龄时IBD弱毒疫苗滴鼻。二、IBD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重量影响IB…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讨雏鸡法氏囊母源抗体高低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设二组不同母源抗体的雏鸡(一组是接种过IBD灭活疫苗的种鸡,另一组是SPF种鸡),分别用法氏囊BJ-836疫苗经二次免疫,然后用琼脂扩散法(AGP)跟踪测定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9.
植物血凝素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植物血凝素在艾维菌雏鸡新城疫疫苗免疫过程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后.选择抗体滴度约为2.5 log2的雏鸡90羽,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单免组和PHA组.单免组和PHA组分别于7.21 d接种Ⅳ系LaSota弱毒疫苗,PHA组还同时肌肉注射植物血凝素0.01 mL/只.各组鸡于第1次免疫后的14.21,28.35,42.49和56d测定血液中鸡新城疫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经2次免疫后PHA组鸡的抗体滴度比单免组和对照组鸡的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PHA能显著增强雏鸡对LaSota弱毒苗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对江门地区两个种鸡场的H5、H9及ND母源抗体进行了监测,发现雏鸡19日龄时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水平低于4log2,确定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首免日龄为20日龄;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免疫后,肌肉注射和点眼滴鼻免疫的实验鸡组禽流感(H5)和新城疫(ND)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群,肌肉注射2头份组H5抗体可在六天内升至4log2以上;肌肉注射2头份和点眼滴鼻组2头份组新城疫(ND)抗体水平达到4log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