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泰安市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泰安市茶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运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探讨泰安市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加快推进泰安市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推动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泰安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宗懋  孙晓玲  金珊 《茶叶科学》2011,31(5):463-472
在引列了1910~2009年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和1950~2010年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茶产业和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和科技创新成果较多的年代相应地出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文中列出了一批对世界茶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引列了我国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的七个差...  相似文献   

3.
东源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产业之一。本文结合东源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快东源县茶产业升级转型,提升产业效益,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我国茶产业基本上处于一个农耕文明的生活系统中,对于茶业的管理并不是一个核心的概念。走入现代工业社会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个面向世界经济的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形势下,加强对我国"茶产业"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促进茶业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步骤。在加强我国茶产业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方面,它有利于提高我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对茶产业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有利于我国茶产业品牌的创造。我国茶产业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面向主要包括一个可追溯的茶叶产品管理体系、茶产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茶产业质量管理体系等。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茶产业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方略则可以从充分发挥政府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共生营销"联盟在茶产业营销中发挥积极作用、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茶产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1986—2018年我国茶产业政策变迁趋势,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使用Tobit模型检验了茶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业政策数量能够显著提升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促进作用在解决了内生性后依然存在;(2)鼓励型政策数量和直接政策数量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持久性,限制型政策数量和间接政策数量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3)直接政策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间接政策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小。为提升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应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产业政策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与茶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茶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对于茶产业促进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把握产业发展制高点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在理论层面进行了茶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和内在机制的分析,之后结合安庆茶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影响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因素,分析得出了应在建设标准化体系、完善管理服务系统和顺应数字经济新业态三方面促进茶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提高安庆茶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也为其他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茶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分析相关的茶产业经济数据,运用数学去解决茶产业中的实际经济效益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抽象的经济问题公式、模型化,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基于此,本文从茶产业经济效益的理论入手,通过构建茶产业经济效益评估应用的数学模型,理论联系实际,对茶产业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这有利于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茶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9年福建省各市茶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商及空间基尼系数测算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南平、宁德地区的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和以南平为中心的闽北地区出现了茶产业集群现象,但总体集聚程度不高,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市安溪县和南平市武夷山地区,而宁德地区尚未形成茶产业集群,但已具备了产生集群的基本条件。研究建议纵向整合资源,延伸茶产业链,打造茶产业集群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推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夏兵  吴骁 《中国茶叶》2019,(6):58-61
印度、斯里兰卡两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和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多,通过对印度和斯里兰卡茶产业的实地考察,介绍了两国茶产业概况,浅析印、斯两国茶产业的绿色生态效应、集群带动效应、市场国际化效应等各方面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并从质量安全、品牌宣传、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自然条件,有近千年的茶叶发展历史。20世纪中后期海南茶产业鼎盛发展,90年代中期后急剧萎缩。针对目前海南茶产业现状,从人力资源、产业规模和布局、品牌打造与市场销售、文化引领、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茶产业发展建议,以充分发挥海南省茶产业比较优势,全面提高茶叶质量效益、茶产业竞争力和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茶产业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产业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做好茶产业扶贫对于提高当地茶农收入,提高我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开展茶产业扶贫的重大意义出发,结合目前茶产业扶贫模式在构建中面临的问题,探究茶产业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汉中茶产业发展的成效、主要措施和经验做法,结合汉中茶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汉中市今后茶产业发展重点工作,为汉中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闽南茶产业兴起于唐朝时期,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而到了民国时期开始逐渐衰落。时至今日,闽南茶产业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优秀做法得到了其他茶产业的认可和借鉴。在现代产业发展中,环境法律问题成为了产业发展不可规避的一个课题。本文基于当前闽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尝试从环境法律的角度出发,对闽南茶产业发展中的若干环境法律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和研究,希望对闽南茶产业经营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祎 《福建茶叶》2022,(4):14-16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茶产业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在茶产业的绿色化发展中,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愈发凸显出来,茶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要结合茶废弃物的价值,有效的利用茶废弃物构建循环经济的新格局,发展茶产业、茶文化.本文对茶产业文化背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慈利县茶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慈利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就慈利县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1,(9):30-30
近日,由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技术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研究员、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鲁成银研究员、国家茶产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记叙《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我市大力宣传贯彻实施《条例》,推动依法治茶进程,着力打造茶产业强势,释放茶产业正能量所呈现出的新变化、新优势和新活力,从而促进茶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藏具有悠久和独特的饮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西藏茶文化、茶贸易、茶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对西藏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分析了西藏茶产业区域特点和优势,并提出西藏茶产业发展建议,为更好地推进茶叶区域布局,促进茶叶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婺源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茶产业是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13.77万亩,茶叶总产量5800吨,茶业总产值3.08亿元。本文将对国内外茶叶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机遇和威胁,通过对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判断婺源县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从而对婺源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交流的触角延伸到了很多领域,其中都离不开语言的桥梁作用。以茶产业为例,包含了茶叶贸易到茶文化交流。因此,茶产业是商务英语应用的重要区域。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以模板式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方式成为了茶产业开展商务英语实践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商务英语的用途和普及方式的视角,总结了商务英语对茶产业的渗透。重点分析商务英语对茶产业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茶产业中商务英语模板式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