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湖南安乡县以水稻生产为主,常年种植水稻2.7万公顷左右,耕作制度主要是肥一稻一稻、油一稻一稻、油一稻等“老三篇”,结构单一,效益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安乡县大力改革稻田耕作制度,实行立体种养,即在种好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养鱼、河蟹、泥鳅等,以提高效益。2000年全县推广稻田养殖387公顷,涌现了一大批高产高效益典型。  相似文献   

2.
汉中地区常年12万hm2水稻收获后的田块种植油菜和小麦,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生产中,小麦、油菜播栽期正值汉中秋雨连绵的季节,草害、湿害严重,生产中常年采用的常规翻耕种植方法,造成耕种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播栽质量差、产量低而不稳、土壤耕性退化、水土流失、稻草焚烧污染环境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传统耕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汉中稻茬麦油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对于解决汉中稻区生产所存在突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汉中稻茬麦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开展了汉中小麦、油菜免耕栽培试验,探讨适宜汉中特定条件下的麦油免耕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高淳丘陵地区水稻晚萑对下一茬油菜、小麦的不利影响,如播栽质量降低、不利于秋发冬壮、产量降低,提出可以采取油菜板茬移栽技术、稻田套种技术、晚麦独秆栽培技术等方法实现晚茬麦油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4.
TR6系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选育配组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2004年在本站谢桥基地进行稻套播高产栽培试验,套播面积为0.67公顷。成熟后经单打单收,收获总产量为1914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91.4千克,比相邻种植的移栽油菜苏油1号增产11.09%,充分体现了杂交油菜的增产优势。1试验实施情况1.1栽培经过试验地点设在常熟市种子站谢桥基地,面积0.67公顷,土质乌山土,肥力中等。前茬为水稻新品种93-1,2003年10月15日(水稻收割前2天)播种,667平方米播量为0.4千克拌5千克尿素后均匀撒施,播后667平方米用高浓度复合肥25千克作随籽肥。追肥…  相似文献   

5.
豫南稻茬区作为全国油菜的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受种植习惯、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难以扩大。笔者结合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经验,针对限制当地油菜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和群众种植习惯,提出了豫南"稻-油"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谨供参考。一、豫南"稻-油"轮作区油菜生产情况(一)区位优势豫南"稻-油"轮作区主要包括信阳市、驻马店市的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新蔡县及南阳市的桐柏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县,常常年种植面积为20万~25万hm^2。  相似文献   

6.
稻田增效的几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安乡县是一个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左右,稻田耕作制度主要是肥-稻-稻、油-稻-稻、油-稻等“老三篇“,农业结构单一,粮食产品卖难,稻田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7.
张运胜 《农技服务》1997,(7):11-11,20
<正> 在我县稻田耕作制度中,油—稻—稻、肥—稻—稻面积各占约50%。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季季高产,近年来,我县在油—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油菜撩枝,早稻撩穗收割,在肥一稻—稻耕作制上推广早稻、晚  相似文献   

8.
舒茶镇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水稻为主,常年播种面积2399公顷,产量5.25吨/公顷左右。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茶叶、蔬菜、水果等,全年复种指数在248%左右。耕作制度以油—稻—稻、肥—稻—稻为主,一年三熟为主要种植形式。近年油稻一年两熟耕...  相似文献   

9.
一、息县稻米品质现状与分析(一)全县水稻生产基本情况息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的东北部,常年种植水稻3万多公顷左右。水稻一般与小麦、大麦、油菜轮作,少数坡底低洼地每年仅种植一季春稻。稻田灌水有南湾水库放水渠灌、河灌、井灌、坑塘灌等形式,其中南湾水渠灌面积达1万6千公顷,  相似文献   

10.
遵照毛主席“把油菜种好”和“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伟大教导,根据~九七三至一九七四两年种植油菜的生产实践,谈谈水稻油菜复种,上茬油菜栽培中几个问题的粗浅看法。一、适时早播。争上茬夺下茬,力争两茬都高产,这是油稻复种的关键一环。实践证明,“早播促早熟”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市稻板茬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3年达15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5.5%。但因水稻腾茬晚,油菜移栽期偏迟(一般在11月上旬),冬前有效生长期短,个体生长量不足,如何协调稻茬油菜群体与个体间关系,确定合理密度,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中急需探讨的问题。为此。2002年秋播我站在常青镇袁庄村六组特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洋县水稻油菜一体化氮钾肥后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油菜是洋县主要栽培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9万亩和14万亩左右。在亩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确定最佳施肥时期及施肥量,实现油菜、水稻两茬肥料的循环利用,达到全年增产增收、节约资源、提高整体效益的目的,按照“总量不变、氮钾后移”的原则,进行了水稻油菜一体化氮钾肥后移试验,探索氮、钾肥后移对水稻生长和产量高低的影响。从而为“稻油一体化”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和完善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稻后油直播栽培节工省本、绿色高效,但宿松县等沿江地区常年水稻成熟期在10月10日前后,稻后油直播适播窗口期狭窄.因此,该县实施稻后油菜直播试验,筛选适宜品种,并探索其配套栽培技术,为宿松县及沿江地区稻后油直播种植提供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在宿松县及毗邻的沿江地区,作为稻茬油菜直播品种适宜选用邡油777、沣油737等株型较紧凑,株高中等、熟期中熟、产量较高、冬春双发类型品种,人工直播适播期在10月20—25日,栽培密度宜在22.5万~2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陈震  束林华 《当代农业》2010,(19):32-33
三、稻茬油菜垄栽覆草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水稻收割后.采用定畦起垄、移(摆)栽菜苗、覆盖稻草、清沟压土等作业.能有效克服稻田土壤粘重、烂耕烂栽、僵苗不发等问题,是南方稻一油两熟地区实现适期早栽、合理密植、秸秆还田、保温保墒、培育壮苗、抗灾应变等多重功效的油菜生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长江流域多熟制轮作区油菜轮作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验证油菜种植提高后茬作物产量是一种普遍现象,为油菜作为换茬作物促进粮油兼丰、周年丰产稳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开展不同轮作模式的同田对比试验,选取长江上游重庆北碚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四川盐亭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中游湖北沙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轮作、湖南衡阳油菜-早稻-晚稻和冬闲-早稻-晚稻轮作、河南信阳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下游江苏如皋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比较冬季作物小麦(或冬闲)和油菜在相同施肥水平下对后茬作物水稻或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量的差异。【结果】北碚、沙洋、信阳和如皋油-稻轮作的稻谷产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323、483、1 569和569 kg·hm~(-2),相应增产4.6%、6.6%、17.3%和6.0%;盐亭和沙洋油-玉轮作的玉米产量较麦-玉轮作分别提高487和579 kg·hm~(-2),分别增产7.0%和14.8%;衡阳油-稻-稻轮作的早稻和晚稻的稻谷产量较闲-稻-稻轮作分别提高718和726 kg·hm~(-2),分别增产11.1%和10.5%。沙洋和信阳油-稻轮作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较麦-稻轮作分别增加7.0、27.7万穗/hm2和18.1、20.2粒/穗。沙洋和北碚试验点油-稻轮作的水稻生物量较麦-稻轮作分别提高1 711和2 625 kg·hm~(-2),氮素累积量分别较麦-稻轮作增加23.9和23.2 kg·hm~(-2)。【结论】在长江流域不同种植区域内,油菜在不同轮作模式中均可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及养分累积量,是一种良好的轮作换茬作物。  相似文献   

16.
豫南"稻-油"轮作区由于水稻腾茬晚、土壤湿度大,加之常遇阴雨天气,常规播种难以进行。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摸索和探讨了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又称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播前准备  相似文献   

17.
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直播油菜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秧过程的栽培技术。直播油菜在国外应用广泛,我国也有部分地区的油菜采用直播栽培。我国冬油菜区直播油菜的前茬以水稻居多,其中又可分稻后直播和稻田套播两种种植方式。我国南方冬油菜区以水田油菜为主,并与稻、麦轮作复种,为适应水稻土的生产特点,克服季节矛盾,历史上大多采用育苗移植的栽培方式,直播油菜仅在少数地区种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熟制的发展,沿  相似文献   

18.
正直播油菜是指油菜种子直接由人工或机械播种到大田,无育秧过程的栽培技术。直播油菜在国外应用广泛,我国也有部分地区的油菜采用直播栽培。我国冬油菜区直播油菜的前茬以水稻居多,其中又可分稻后直播和稻田套播两种种植方式。我国南方冬油菜区以水田油菜为主,并与稻、麦轮作复种,为适应水稻土的生产特点,克服季节矛盾,历史上大多采用育苗移植的栽培方式,直播油菜仅在少数地区种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熟制的发展,沿  相似文献   

19.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华俊 《农学学报》2017,7(6):82-87
安徽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也是小麦生产的次适应区域,其中稻作区传统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模式为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小麦、油菜种植处于亏损状态,冬闲稻田面积急剧扩增,亟待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安徽利用稻茬田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区位、气候、上市季节、土地资源、产量效益好和机械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减灾避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安徽稻田马铃薯产业发展,要加强配套技术研究、扩大稻茬马铃薯攻关示范成果应用、强化生产主体培育、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0.
稻茬田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田块不经翻耕.即施药除草,油菜播后覆草,或育苗后挖窝移栽,行间覆草. 1.选用"双低"高产抗病油菜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油菜品种,如"甘杂1号"、"宁杂1号"、"希望98"、"亚华油1号"、"油研9号"、"德油8号"和"南油9号"等"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