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园林生态”是“城市生态”范畴内的一个方面。“城市生态学”是以“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为基本理论而生发出来的,是“生态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城市是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相互交叉的复合系统,其内容,“城市生态学”难以包罗,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城市生态经济理论”,成为研究城市问题的“生态经济学”的一门新兴边缘分枝学科。园林的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从“城市生态经济理论”进行研究、讨论,可能易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试论湘潭市林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就湘潭市中期城市化的阶段性特点和对森林生态的负效应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林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作用。认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关联因素中,林业具有先导性,与“两型社会”建设具有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并就林业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协同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婷  陈月华  陈述 《绿色科技》2014,(9):147-149
探讨了在构建“两型社会”与“宜居城市”下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园林”,以园林植物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现代城市园林工程实况,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核心内涵与意义,并提出了植物景观构造的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雨花区是长沙市的东南门户,长、株、潭三市融城的接合部和桥头堡,总面积114.4平方公里。区内因有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座落其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被誉为长沙市的生态城区和“天然氧吧”。为加快示范区建设,雨花区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将重点围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流域污染的整治,  相似文献   

5.
赵璧 《森林与人类》2004,24(7):62-62
不久前,北大三角地带帖出了“减卡种树”的侣议;随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郭明,秦琦在第376期的《经济学消息报》上著文“从‘减卡种树’到WTO”,针对北大三角地带提出的“减卡种树”倡议,运用经济学的绝对成本理论对人们广泛关注的中国进入WTO的利益,给予了一个生动的说明,并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仅有美好的愿望并不能必然保证愿望得到  相似文献   

6.
“森林城”建设正在我国悄然兴起,这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森林城”的概念、“森林城”的景观及环境质量指标体系、“森林城”的结构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唤起学术界对“森林城”理论的系统研究,以规范“森林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只偏重于对人类直接有关的经济学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类生存有着深远影响的生态环境的探索。到了本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上出现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新学科,它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指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之后,对林业的研究才开始深化。但是,在大量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林业生态经济学置于农业生态经济学中低一层次的学科体系,这种狭隘地认识林业,是由于受到延续千年的“林业本寓于农”的旧观念影响。为了更新观念,建设大林业,本文拟对研究和建立“林业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作一些探讨。一、关于建立“林业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8.
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而总结出的市场与社会运转规律。“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在客观上面临着一定困难。只有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变革,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高度数学化的理论模型推导,缺少人文元素,尤其是缺少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内容。为此,设计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方案,通过从经济思想史中提炼思政元素、从教学内容发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中植入思政元素、在考核方式中体现思政元素4种具体途径,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使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知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小政府”、“服务型政府”、“高效政府”等理念逐渐成为现代政府运转的主要指导思想。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我国政府的人事行政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传统的长官式人事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才工作高效率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官方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建设“服务型”人事行政体制的策略给出了一个理想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济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培养中重要的课程之一。目前国内各校教学体系并不成熟,工学、林业类与理学、管理类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差异甚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对国内各类院校城市经济学教学内容框架进行纵览,分析了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两类教学内容体系的优缺点,在对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理论与实践、适当突出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的教学内容框架,使教学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林大学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遵循精品教材建设规律,以“理论先行、工程导向、以生为本”为宗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了一体化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设计,通过持续完善工程索道理论体系和出版递进式主教材,形成了“理论前沿化、工程案例化、需求差异化”的“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建设措施包括:一撰写包括《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工程索道》《工程索道与悬索桥》和《工程索道》等新形态融媒体教材的递进式主教材,完善由“悬索基础理论—架空索道设计理论—索道装备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工程索道”等5大专题构成的课程理论体系,创一流的教学内容。二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拓展网络学习资源,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助推“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实现网络共享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交融;通过打造5个网络平台支撑“一流课程”建设,以一体化教材建设反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三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包括:将典型案例纳入“工程索道”一体化教材,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教材、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融合;基于一体化教材,推动课程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材建设一体化向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有效过渡。“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创新与特色是:一创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和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系列精品教材建设新模式;二打造5个网络平台,为金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支撑。经实践证明,“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节约型园林是“两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园林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生态园林城市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园林绿化中的景观风、崇洋风、政绩风等不和谐因素存在的现实,一定要大力提倡多种树、多种乡土树种、多种树苗,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为高校“两课”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环境。面对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该文认为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充分重视和发挥网络在“两课”教学中的作用;要运用网络组织教学,包括在“两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在网上进行答疑和讨论;依托网络的便捷优势,追踪理论热点,丰富课外教学;结合“两课”的学习开展“课题型”教学;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社会调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两课”评估等。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林业》2008,(11):48-48
2008年是通辽市林业“323”工程的起步之年。该市把“323”工程作为推动全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工程,加大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对林业建设的重点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将保护和自然恢复植被放在首位,把建设重点放在“三区”、“两线”。在“三区”、“两线”范围内,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区、封沙(山)育林、人工造林、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两型社会”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两型社会”和绿色消费的目标是一致的,绿色消费是在消费领域实现“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地区最大最具活力的的城市圈,绿色消费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但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而产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从“城中村”的定义人手,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城中村”的土地利用及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城中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林业类高校城市规划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形态与规划理论”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特点,指出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提出基于培养创新思维的“螺旋式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将其界定为“理论模型—实践应用—怀疑创新”的三阶段教学方法:“理论模型”的案例分析包括“背景问题”型、“理论推导”型案例;“实践应用”的案例分析包括“关键点应用”型、“优势与局限”型、“简图分析”型、“跨专业联系”型、“应用讨论”型案例;“怀疑创新”能力培养阶段的案例分析包括“发散”型、“递推”型、“理论进化”型案例等.“螺旋式案例分析”三阶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从“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学生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循环经济:破解“资源诅咒”,实现“两山”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资源诅咒”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为此,文中提出运用超循环经济理论探索破解“资源诅咒”和践行“两山”理论的有效对策。研究表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既不是对立和冲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等同的关系;既不是折中、权衡和调和的静态关系,也不是单向转化的动态关系。要从根本上破解“资源诅咒”,就应当建立“两山”之间相互促进和互利共生的机制,这才是“两山”理论的本质内涵和目标。而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运作模式。超循环经济是包含多重超循环的自组织系统,通过资源链奠基、生态链支撑和价值链驱动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李理 《绿色科技》2015,(2):22-24
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混淆与误解生态文明本质和内涵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生态文明建设实务中,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还大行其道。从生态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横向分析生态文明实践的内容,纵向分析生态文明的时间动态过程,将复杂的生态文明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理论等抽象简化,探索生态文明的实践性、长期性、系统性及"三性"统一问题,以期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绿色中国(A版)》2007,(6):57-57
为了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指示精神,共同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为推进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中国绿色之星评选委员会在绿色中国理事会的领导下,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