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响水县在冬小麦的栽培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的底肥;第二次为春季的追肥。在传统的小麦栽培中,底肥占60%~70%,追肥占40%~30%;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上述的施肥比例和时间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一、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  相似文献   

3.
1传统施氮存在的问题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2次。第1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2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  相似文献   

4.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几年科研人员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出的小麦高产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在总量氮肥一定的情况下,改过去底肥“一炮轰”或前重后轻、冬春追肥为重施拔节肥。小麦栽培中,传统氮肥的施用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  相似文献   

5.
在冬小麦栽培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的底肥;第二次为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有的一次底施,不再追肥;有的底肥占60%~70%,追肥占40%~3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上述施肥比例和时间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小麦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中期田间郁蔽,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增产增效情况: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  相似文献   

6.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创新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1传统施肥方法与弊端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应用时间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  相似文献   

7.
氮肥后移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它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由传统栽培的60%-70%减少到50%,追肥比例由传统栽培的30%-40%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方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旗叶露尖时。氮肥后移可显著提高小麦的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 倒伏、贪青晚熟是高产地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两大难题,一般认为,中后期施氮过多或过晚是造成小麦倒伏、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因此,生产上提倡重施底肥和冬前追肥。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在全生育期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增加后期追氮量的“前氮后  相似文献   

9.
刘艳玲 《河南农业》2011,(14):56+5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试验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同时,提高了品质和肥效,减轻了污染。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东义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1):36-36,3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习惯施肥增产10%~15%。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3种施肥方式以底肥加追肥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在冬小麦的栽培之中,氮肥通常是分作两次进行施用,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所施用的底肥,第二次则为春季拔节孕穗期追肥。传统的冬小麦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在文中主要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效施肥技术进行探讨。文中先介绍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特点,并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施肥是秋季或春季一次性施入,追肥困难,易发生中后期脱氮。中后期脱氮影响小麦品质。缓释氮肥可提高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并可提高下茬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一、优质小麦氮肥后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适宜于地力较高的壤土地块。通过减少底肥比例,增加追肥比例,春季追氮时期后移,使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郑会晓 《河南农业》2012,(19):19-20
为了摸清孟津县高产水平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和不同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相似文献   

16.
旱地分期施用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小区结合盆栽试验,对旱对氮肥不同分配方式与小平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比一次作底肥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而且可改善其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优质面包小麦济南 17号、95 5 15 9和优质高产面条小麦 935 0 31为材料 ,选择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和不同地力水平的菏泽市 (鲁西南区 )和陵县 (鲁北区 )研究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籽粒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肥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水平对小麦多项品质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春季追肥期的对比研究中 ,起身期追肥有关品质指标都较低 ,综合品质差 ;拔节期以后施肥对改善籽粒品质和面粉品质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拔节期和孕穗期 2次追肥对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面团稳定时间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氮肥用量上 ,各项品质性状以 75kg/hm2的施N处理最差 ,纯N施用量在 15 0~ 30 0kg/hm2 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综合品质。在小麦高、中产水平条件下 ,增施氮肥仍是一项改善和提高小麦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5个不同施肥模式,观察在不同施肥模式下对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获得的产量依次为底肥+三次追肥>底肥+二次追肥>底肥+一次追肥>一次性施肥>不施肥(CK)。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农业生产劳动力紧缺矛盾,本研究在江苏泰州姜堰高砂土上,开展减少施肥次数对小麦产量效益和氮肥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小顺序为一基二追 > 一基一追 > 一次施肥,施肥成本顺序为一次施肥 > 一基一追 > 一基二追。一次施肥和一基一追的小麦产量比一基二追减少,其原因分别与每穗粒数和每平方穗数减少有关。小麦收获指数随施肥次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一次施肥显著降低氮肥利用效率而增加氮素盈余和氮素盈余率,与此同时偏生产力也有明显下降;一基一追和一基二追的氮肥效率和氮素盈余非常接近。相同施肥次数下,条播小麦的籽粒和秸秆生物量略高于撒播小麦,而秸秆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则明显高于撒播小麦。  相似文献   

20.
一、小麦氮肥后移技术的概念 氮肥后移技术是指在小麦高产田中适当推迟氮肥追施的时间.一般后移至小麦拔节期(4月中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若种植的是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以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同时要将氮素化肥作底肥的比例减至50%,追肥的比例增至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的比例可减至30%~50%,追肥的比例增至5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