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清"指茶叶的清雅。"茶秉天地至清之气",好茶的茶汤一定是透亮的,你能看见草木氤氲化育,能看见茶的魂魄在水中释放。  相似文献   

2.
饮茶和食茶     
饮茶和食茶蔡如桂(陕西省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723600)饮茶俗语喝茶,一般指饮用冲泡或煮滤的茶叶有效成份溶液;食茶即吃茶,则理解为把茶叶咽下肚子。皖南、浙北、赣东一带,不管路过“行善亭”或止步人户家,都请“吃茶”,其实是请喝茶水,把吃和喝“合二为...  相似文献   

3.
唐黎标 《贵州茶叶》2005,33(3):22-24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是几千年前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教人种五谷,植桑麻,耒耜耕作。主张烧开水饮用,以免生病。为寻找药用植物,有一天在尝试一种有毒的草时,口干舌燥头晕目眩,赶紧到一棵大树下养息,将水烧开准备喝时,一阵风过,树上几片叶子正好落在陶怀中,杯里的水变了色,喝下之后身体顿感舒畅,茶叶诞生了,  相似文献   

4.
饮茶对吸烟嗜酒者的保健作用王超南,王泽普(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安徽省铜陵县农业局)喜吸烟饮酒的人通常也有喝茶的习惯,真是有着"烟、酒、茶不分家"之情。这种不分之情在生活中人们并不以为然,但客观上都很符合科学饮食道理的,虽然往往人们并不一定都认识到...  相似文献   

5.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近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日本科学工作者还实地考察了人们喝茶与不喝茶的癌症发生率,结果表明,习惯喝茶的人其癌症发生率很低,特别是胃癌。从分析来看,茶极可能成为当今世界研究探索的防癌药物。随着人们对茶的饮用和药用需求的增加,生产无公害自然茶叶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唐人饮茶情趣多──茶诗浅析之一蔡嘉德,吕维新(江西上饶茶厂334000)茶,作精细加工、煎煮,成为品味无穷、独特的饮料,自唐代始。先出自寺观僧道,那里一般都拥有就近的茶园和泉水,有齐备的工具,他们要与"耽睡"作斗争,他们制成的茶自饮有余还常赠挚友;道...  相似文献   

7.
藏族礼仪     
《新疆农垦科技》2012,(8):55-55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相似文献   

8.
正喝茶养生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茶叶的养生保健功效很多,人们生活之中的不少健康问题,都可以用一杯茶来有效化解。那么,茶叶中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究竟有没有养生作用?怎么喝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养生功效呢?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茶叶比较确切的健康功效有预防癌症、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等。中国茶叶按制作原理可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各种茶叶中有效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9.
《保鲜与加工》2014,(6):29-29
大家都知道喝茶有益健康,那你知道喝剩的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吗?茶叶有独特的清洁效果。喝剩的湿茶渣用来擦抹炊具,可将油垢擦去。用纱布包裹喝剩的茶叶渣,擦抹家具,会使家具格外明亮。需要注意的是,用茶叶渣擦抹后须把茶渍擦干净,以免残留渍影响家具色泽。用茶叶渣擦洗镜子、玻璃、门窗及皮鞋上的泥污,去污效果也很好。  相似文献   

10.
正一杯醇香的茶配以精致的茶食,既可带来心灵上的放松,闲暇之余也能更好地体味到茶的韵味。具体怎么做呢?休闲时喝茶,搭配茶食可遵循"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的口诀。所谓甜配绿,是指甜食要搭配绿茶,如各式甜糕、凤梨酥等;酸配红是指口味酸的食物要搭配红茶,如山楂、柠檬等;瓜子配乌龙是指咸的食物搭配乌龙茶,如咸味瓜子、花生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56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形成了各具千秋的饮茶风俗。笔者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饮茶方式,分别简述如下。汉族的清饮茶汉族的饮茶方式分品和喝两种,大多推崇清饮,方法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品的是味,喝的是纯。最具代表性的饮法是:品龙井、啜乌龙、盖碗茶、九道茶、早市茶、喝大碗茶。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品饮时,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啜乌龙茶很有讲究,配套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迥旋品味。这种饮茶方式,目的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饮盖碗茶,有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四道程序。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别有一番风情。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正>我很赞赏于丹品茶时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淡泊的言语,勾勒出一种喝茶的境界。世事喧嚣,人生纷扰,能忙里偷闲捧得一杯香茗,守着一份诗心,凝心静气里,人就仿佛蓦然走进了山水之间,自有一番意味深远的悠悠乐趣。南方有嘉木,制而为茶。春雨滋润万物,春风轻柔拂面。春天刚萌发的新茶,经过一个冬日漫长的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又称对联,乃是我国盈联宝库中的一枝夺目鲜花。现将常见内容广泛,意义深刻,集录如下:郑经(1693-1765年)字克桑,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兰在镇江焦山别峰庵求学时就曾写过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将名茶好水,青山美景融人茶联。在家乡,郑经用方言俚语写过茶联使乡亲们读来感到格外亲切,其中写道: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种粗茶、莱根的清贫生活,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使人看了,既感到贴切,又富含情趣。悬挂茶联古代如此,近代又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饮茶之风到了唐代和宋,逐渐普及,喝茶的人与日俱增,饮茶方式也日益讲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灵感时不可或缺的饮品,于是就产生了大量与茶有关的诗和故事。1精通茶道的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嗜茶,诗文俱佳,是中唐时期社会写实诗的主将,在他留世的2800多首诗作中,大约有60首可见和茶有关的语句。他的诗作中写到早茶、  相似文献   

15.
茶宴,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宴请宾客,是借茶会客交友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我国茶宴始于何时,虽难以查证,但茶宴名称始见于唐代,却有资可考。据《茶事拾遗》记载:“钱起,字仲文,与赵菖为茶宴”。唐代茶业发展,饮茶之风盛行,茶宴成为一代风尚。封建帝王、达官贵人往往借茶宴夸豪斗富,寻欢作乐;诗家墨客,文入学士又每设茶宴品茗论艺、吟诗作赋;而名山寺院中的僧人禅师,则举办茶宴,既修身养性,又谈经论道;社会低层、庶民百姓虽无士大夫阶层华贵高雅的茶宴,但在工余饭后聚三五友人,边喝茶消遣,边谈天说地,其情趣也非一般茶宴所能及。茶宴,同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一  相似文献   

16.
解酒妙招     
<正>职场中人穿梭于各种应酬和聚会,频繁饮酒不仅给身体带来很大害处,而且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科学健康的醒酒方法。酒后喝茶伤身伤肾许多人都认为酒后喝茶有醒酒的功效,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酒后喝  相似文献   

17.
茶宴史话     
茶宴史话李春碧,钱光喜(江苏省洪泽县教育局223100)说起茶宴,古来有之。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孙皓就倡导"以茶代酒",变奢侈的酒宴为尊雅的茶宴,认作是一种优厚的礼遇。晋代吴兴太守陆纳亦常以清茶待客,当时人称颂他"恪守贞固,始终勿渝"。史称"茶兴于唐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但是,据现代大量科学研究证实,浓茶里所含的咖啡因会增加人体钙质的排出,所以喜欢喝浓茶的朋友就需要及时注意钙的补充。那么,有没有一种茶既能满足品茶人的爱好,又能补充体内的钙质呢?  相似文献   

19.
每日清晨喝1杯香醇的咖啡不仅能使你精神为之一振,有时候可能还会挽救你的生命。有研究调查称,坚持每日饮用1杯以上咖啡的女性,患中风症的概率降低25%;那些很少摄入或根本不喝咖啡的人则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20.
庄晚芳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名茶》,读了后,收益非浅。但书中某些观点或者说是提法,笔者觉得有探讨的余地。本着百家争鸣、各抒已见的方针,特提出来商榷。《中国名茶》在“茶的功用”中就提到“人在豪饮酰醉时,往往陷入昏迷状态。这时如喝几杯浓茶,便可顿时清醒。”(《中国名茶》第15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这种提法是欠妥的,起码可以说是言过其实。当然饮浓茶解酒醉也并不是《中国名茶》首次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