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方法】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常规粳稻连粳7号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处理(0、100、200、300、400、500 kg/hm 2)和 15N示踪微区试验。【结果】在0~400 N kg/hm 2范围内,甬优2640的稻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的产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 2时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均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甬优2640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地上部较高的干物质量和库容量(总颖花量)。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中 15N积累量,但其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甬优2640穗中的 15N分配比例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高施氮量降低水稻氮收获指数。增施氮肥明显提高3个水稻品种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各种酶活性显著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结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较常规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及杂交籼稻钱优2号和常规粳稻浙粳88为材料,于主茎见穗开花日起,用人工气候箱低温(17℃)和适温(25℃)分别处理4d和7d,以室外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不同籼粳成分水稻低温胁迫下籽粒的结实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显著降低甬优系列的籽粒结实率和穗重,低温胁迫效应以处理7d较大。按照耐冷性指数来划分,甬优538、浙粳88、甬优10号、甬优6号和甬优15号为耐冷型,甬优8号、甬优12号、甬优9号和甬优17号为冷敏感型,其余为中间型。此外,甬优系列耐冷型与冷敏感型籼粳成分并无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温处理7d,相对冷敏指数与水稻结实率和空粒率极显著相关(r=-0.9552,0.9602)。  相似文献   

3.
以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甬优2640、甬优1640为材料,常规粳稻镇稻11、武运粳30和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品种在干物质积累、穗部特征、叶片形态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两年平均产量为11.3 t/hm~2(11.1、11.4 t/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6.6%和13.0%;产量构成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对照,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低于对照;甬优籼粳杂交稻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量及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依次为13.4 t/hm2、21.6 t/hm~2、6.9 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穗部特征上,甬优籼粳杂交稻的单穗质量和着粒密度高于对照,穗长略低于杂交籼稻,近80%的籽粒集中于中上部,而常规粳稻75%的籽粒集中于中下部,杂交籼稻籽粒分布相对匀称;甬优籼粳杂交稻上3叶的叶宽和卷曲率高于对照,叶长和叶基角处于对照之间(以杂交籼稻最大),披垂度最低,上部1、3叶差异显著;株高、穗高、秆长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以杂交籼稻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成熟期单茎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及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以甬优籼粳杂交稻最高。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特征为足穗基础上,主攻大穗,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形态生理特征表现为籽粒集中于中上部,上3叶大小适宜,叶片内卷且直立,株高及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适中,成熟期茎秆充实度好。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5,(1):39-41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540以及常规晚粳稻宁81为材料,比较分析二段育秧手插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探讨水稻与经济作物2季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从播种到齐穗生育期分别延长5和10 d,全生育期分别延长4和7 d;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高峰苗降低1/3,成穗率提高25.5~30.0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10%~15%,每穗总粒数减少3%~5%;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平均增产4.82%;籼粳杂交稻比常规晚粳稻增产20.79%~26.22%,主要原因是因为籼粳杂交稻大穗多粒;籼粳杂交稻二段育秧手插栽培比常规晚粳稻湿润育秧手插栽培每公顷增收6 250~7 000元。  相似文献   

5.
2015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87个次(有7个品种通过2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05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09个、粳型常规稻101个、粳型杂交稻19个、不育系18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6.44kg667 m2、比对照增产5.54%,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75.4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47.8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39%,粳型常规稻为622.8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1%,粳型杂交稻为661.6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40%;品种优质达标率粳稻为74.17%、籼稻为34.93%、常规稻为69.92%、杂交稻为35.09%,其中,籼型常规稻为45.45%、籼型三系杂交稻为32.32%、籼型两系杂交稻为36.45%、粳型常规稻为78.00%、粳型杂交稻为55.00%.可见,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虽然对多个病虫害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品种中有些品种同时品质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以其产量高、米质优深受广大农户欢迎。近年来在浙江南部有大面积的推广.松阳县近3年栽培面积稳定在2000hm^2左右.约占全县杂交晚稻面积的1/2。近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甬优9号一般每hm^2产量达到8190kg,较同期其他品种产量增产1395kg,增产20.5%。  相似文献   

7.
目前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绝大多数为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自第1个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在浙江省通过品种审定以来,利用粳型不育系与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已选育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籼粳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的产量潜力,在生产上广受欢迎。本文对我国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发展历史、粳不籼恢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和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3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22个,其中,籼型常规稻20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80个、籼型两系杂交稻84个、粳型常规稻113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5个、粳型两系杂交稻3个、不育系7个;每667 m2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3.35 kg、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39.70 kg、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03 kg、粳型常规稻为584.80 kg、粳型杂交稻为629.95 kg;品质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8.78%,明显好于籼稻的39.08%,常规稻为59.40%,明显好于杂交稻的38.30%。达优质1级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宏科79、吉农大878、金穗9号、泰优390、五优华占、黄华占和粤齐新占;综合抗性表现优异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对201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与2010-2012年审定的品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11个,其中,籼型常规稻30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81个、籼型两系杂交稻66个、粳型常规稻102个、粳型杂交稻14个、不育系18个;每667m。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1.77kg、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37.62kg、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48.86kg、粳型常规稻为585.77kg、粳型杂交稻为658.86kg;品质优质达标率粳稻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明显好于杂交稻,粳稻品质优质达标率为56.03%、籼稻为35.02%,常规稻为58.33%、杂交稻为32.57%,达国标优质1级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新稻22、南粳49、辽粳132、辽粳212、川优8377;抗性评价较为复杂,本文未作详细分析,只列举了几个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用甬粳2号A与K6093杂交配组育成的籼粳三系杂交稻品种,在永安种植表现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优、分蘖中等、易感稻曲病。总结了2010---2012年甬优9号在永安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超级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农民增产增收,201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管前镇建立6.8 hm2高产示范片,探索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甬优6号表现高产、稳产、抗病、米质优,其干谷产量达875.03 kg/667m2,比Ⅱ优明86增产16.56%。介绍了甬优6号在尤溪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浙北地区不同类型晚粳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不同类型晚粳品种的耐氮肥性表现为弯穗型晚粳稻(嘉禾218)籼粳型杂交晚粳稻(甬优538)直立穗型晚粳稻(秀水134、秀水121)半直立穗型晚粳(糯)稻(甬糯34);浙北地区单季晚粳稻产量构成因子主要由品种本身决定;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晚粳及籼粳杂交稻可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用量以折合尿素30 kg/667 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株形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3-200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相比,三系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粳稻甬优6号的超高产与其生育期间株形特征及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生育前期,甬优6号的分蘖数介于籼、粳稻之间,消长平稳,分蘖力中等,无效分蘖少;生育中期,植株的茎、鞘、叶生长快,生物量大,上3叶长而内卷挺立,群体上下受光态势好;生育后期,植株高大,茎秆粗壮,鞘叶长而抱秆紧密,茎基部节间短而厚重;成熟期,穗呈弧形,一、二次枝梗数特别多,粒多穗重,着粒密度适中,粒形偏团;各生育阶段的根冠比高。另外,对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甬优538是浙江省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配组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2013年通过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该品种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后期熟相好、米质优,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本文总结了甬优538在浙西山区的种植表现及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晚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甬粳2号A为母本,中籼型恢复系K264806为父本杂交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品种,200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20)。产量高,2007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米质优,在2007年福建省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选活动中,甬优6号综合性状评分名列第二,在2009年福建省首届地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6.
对2005--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6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年育成的中籼杂交稻品种平均产量为584.79kg/667m^2、比对照增产7.62%。产量与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以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结实率相关不显著;每穗总粒数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实率、生育期和千粒重,再次是有效穗数。因此,在福建生态条件下,应在适宜的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总粒数,适当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籼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合对不同光强的响应及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水稻光合对不同光强的响应能力及品种间差异。应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连续强光和遮荫条件下,测定了籼粳杂交稻亚优2号及其亲本粳稻02428,籼稻3O37和籼型杂交稻汕优63的光合速率,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亚优2号在强光和弱光下光合速率和C3光合酶RuBPC活性比籼型杂交稻汕优63抑制较少,表现有比较稳定的光合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光抑制条件下,耐光抑制水稻品种的C4光合酶PEPC有诱导增加活性的现象。与其两个亲本相比较,籼粳杂交稻亚优2号的光合特性更相似于粳稻02428。因此,在配组具有优良光合性状的籼粳杂交稻品种时,广亲和高光效种质02428是一个值得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中熟类型品系为试材,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武运粳29、杂交籼稻丰两优香1号和新两优6380为对照,比较各类型在穗部特征、叶片形态以及茎秆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依据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两年中的产量表现,将其分成高产品系(产量>10.5 t/hm2)和中产品系(产量<10.5 t/hm2)。两年中,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品系为甬优2638、甬优2640、甬优1610、甬优1612和甬优1640,中产品系为甬优1851、甬优1852、甬优7753、甬优1763和甬优 5854。产量构成因素方面,不同类型品种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常规粳稻最高,每穗粒数以高产品系最高。2)穗长以杂交籼稻最高,单穗重和着粒密度以高产品系最高;除穗下部二次枝粳籽粒数以杂交籼稻最高外,穗部其余5部位籽粒数均以高产品系、中产品系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且籽粒数以上部二次枝粳和中部二次枝粳的增加最为明显。3)上三叶的叶长和叶宽为中产品系>杂交籼稻>高产品系>常规粳稻,高产品系上三叶的卷曲率高于对应的中产品系;上部第1、2叶的叶基角和披垂角以高产品系最低。4)高产品系株高为118.7cm,高于常规粳稻(96.6cm),低于杂交籼稻(132.9cm)和中产品系(144.1cm);上部第1、2、3节间长度以中产品系最高、常规粳稻最低;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占株高比例、穗下节间占秆长比例均以高产品系最低。单茎干质量、单茎鞘干质量、茎秆单位节间干质量以高产品系最高。提出了甬优籼粳交中熟高产品系的株型选育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用3种类型且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水稻品种(分别为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三系杂交籼稻品种蓉18优2348、两系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量(N1,240 kg/hm2;N2,285 kg/hm2;N3,330kg/hm2)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杂交稻品种产量对氮肥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甬优1540和蓉18优2348均在N3处理下产量最高,分别达16.83 t/hm2和15.64 t/hm2;晶两优534则在N1处理下产量最高,达12.54 t/hm2。在最高产施氮量条件下,甬优1540和蓉18优2348均拥有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达304.18万/hm2、279.39粒和324.28万/hm2、220.85粒,晶两优534则拥有较高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达21.11 g和89.15%,且甬优1540的穗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蓉18优2348和晶两优534...  相似文献   

20.
优质籼粳杂交稻甬优17在永安市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17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与宁波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4号A与甬恢12配组育成的亚种间籼粳杂交稻新品种,表现群体整齐,大穗多粒,着粒密,长势旺,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介绍了甬优17在永安市的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