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施用生物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灰霉病 该病可为害叶片、茎、花及果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浇水过多、湿度高有利发病,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小麦白粉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大量调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四川小麦白粉病初侵染源有三种情况:一是川西北盆缘完全越夏区,初侵梁源为当地越夏的子衰壳和紧邻高原春麦上的孢子及山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二是川南部分越夏区,小麦白粉病初侵梁源,主要来自800m海拔以上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三是盆地中部非越夏区,初侵源染安全依赖盆地周缘秋苗上的分生孢子。2.西北气流、西南气流和西北偏北气流是盆周缘菌源向盆地内扩散的重要途径。3.四川白  相似文献   

3.
一、灰霉病 该病可为害叶片、茎、花及果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实膨大期浇水过多、湿度高有利发病,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和寄主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萌发和初生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 ̄30℃,适温11 ̄28℃,较低温度有得利于病菌侵入及寄主病叶和病斑数的增多,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侵入菌丝的扩展和病斑增大;20℃时相对湿度高于93%,侵染才会发生;在日照0 ̄24h的条件下,均能侵染和发病,而以6h以内为最适。  相似文献   

5.
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 ̄1994年,以天水为基点对陇南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明确了:1)病菌越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海拔1700m以上的高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夏基地,夏季降雨和温度是影响病菌越夏的最重要因素。2)当地越夏菌源为秋苗发病的主要菌源来源,菌源量、播期和降雨为影响秋苗发病的主要因素。3)首次证明,陇南秋季菌源量大时,可直接传入关中并引致较大流行。4)半山区为病菌的主要越冬基地。5)首次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特点 西葫芦多2月份初定植,6月底拉秧.3月份花期灰霉病,4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西葫芦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体上,或遗留在土壤越冬.越冬、越夏的分生孢子成为棚室下茬作物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7.
速保利防治小麦白粉病保护作用显著,施用25μg·mL ̄(-1)的药液可使叶片不受白粉菌侵染。该药剂治疗作用良好,各病程施药均可铲除已发生的侵染,50μg·mL ̄(-1)的浓度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该药剂有较长的持效期,用药量为种重的0.005%~0.01%时持效期为15d左右,0.02%~0.025%时为25d,0.0375%时为35d.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 ̄39℃,最适温度为24 ̄28℃;分生孢子在5 ̄35℃内均可萌发,15 ̄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 ̄30℃,20 ̄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 ̄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 ̄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 ̄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 ̄10范围内均可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陇棉1号枯萎病发病率3.0%,病情指数2.6,抗黄萎病、抗蚜虫侵染;皮棉产量1654.5 ̄1870.5kg/hm^2。2.5%跨长29.0mm,强度22.2,麦克隆值3.7,棉籽酚含量0.01%,低于国标标准。是一个高产,优势,高抗枯萎病和适宜我省及新疆内陆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鸭茅的高产栽培及在人工草地中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播量、播法及不同利用时期和利用方式对鸭茅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灌溉条件下种植鸭茅,播期是成败的关键,秋旱后播种最好;条播稍好于撒播,覆土远胜于不覆土,播量以3.0kg/667m^2为佳,其鲜草产量达3704.6kg/667m^2。该草生长第1年产量比第2年低36.4%,其越夏率可达93.5%,但若利用不当,其越夏率大幅度下降,最低仅为29.2%,因此,建议在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鸡球虫种类及感染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肥西县、长丰县和凤台县采集鸡新鲜粪样,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的鸡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等。结果表明,鸡球虫感染率为93.3%(84/90);共检获7种球虫,即: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南省海口市文昌鸡球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群体采样法分别从该市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采集新鲜鸡粪,检查粪样。对阳性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和离心沉淀法进行卵囊分离,以质量分数为2.5%的重铬酸钾培养保存。显微镜下观察卵囊,进行虫种鉴定,并统计各调查点的鸡球虫种类、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检查雏鸡(15~42日龄)、中鸡(43~84日龄)和大鸡(85~130日龄)粪样各120份。结果显示,鸡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5.8%、78.3%和26.7%。共检出7种球虫,均属艾美耳属,分别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tenella)、和缓艾美耳球虫(Eimeria mitis)、哈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hagani)和早熟艾美耳球虫(Eimeriapraecox)。结果表明,鸡球虫在海口市文昌鸡主要养殖地区普遍存在,有的调查点感染强度很高,养殖户的科学防治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侵染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 ~2011年对稻曲病的侵染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存力很强,即使在-20℃的低温条件下也可保持8个月以上的活性,揭示厚垣孢子完全可以成为来年稻曲病的初侵染来源;在水稻的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分别对其进行药剂处理,孕穗期处理的防效最高,均超过90%,与其他处理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揭示孕穗期是稻曲病菌侵染的关键期;水稻不同播期对稻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品种分期播种对稻曲病的影响越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预防感染的抗生素种类,阐述了在预防手术感染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意义,并介绍了在预防兽医外科手术中科学应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合肥地区鸡隐孢子虫感染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合肥地区4个鸡场的120个粪样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鸡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0.83%;每日检查1次(30个粪样),连续12个月对同难鸡场鸡隐孢子虫感染与季节的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鸡隐孢子虫感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夏,秋感染率较高,冬季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将禽成骨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AMV)经颈静脉接种1至5天龄易感雏鸡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学观察的结果。接种病毒后2至6周内发病,病鸡极度贫血,下痢,血液中出现大量典型的成骨髓细胞,血浆含有AMV。  相似文献   

17.
舒海燕  田保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56-14257
[目的]研究病菌对植物的侵染对于培育高抗农作物新品种的重要意义。[方法]将病菌稀释液注入培养拟南芥幼苗的小瓶中,在不同时间监测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光系统Ⅱ的变化。[结果]病菌侵染拟南芥幼苗以后,呼吸作用速度普遍增加,呼吸作用速度增高能够提供更多的ATP以供植物抗病的需要。植物在受到病菌侵染以后也需要比平时更多的同化产物。此时需要光合作用速度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但是病菌侵染以后,光合作用普遍降低。病菌侵染拟南芥幼苗以后,光系统Ⅱ的最大效率及通过光系统Ⅱ的光能所占光总量的比例普遍降低,光系统Ⅱ受到损伤,受到损伤的光合器官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植物抗病对同化产物需要量的增加与植物光合器官受损伤而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最终会导致植物受侵染部位的坏死。[结论]病菌侵染拟南芥幼苗以后,光系统Ⅱ的最大效率及通过光系统Ⅱ的光能所占光总量的比例普遍降低,光系统Ⅱ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8.
四株昆虫细胞系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Mythimna separata Polyhedrosis Virus,Ms NPV)感染粘虫的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草地夜蛾的 IPL B- SF- 2 1AE,八字地老虎的 Xc730 E四株昆虫细胞系。试验结果表明 ,异源的 IPL B- SF- 2 1AE和 Xc730 E细胞均不能被 Ms NPV感染 ,同源的 NEAU- Ms- 94 7311和 NEAU- Ms- 94 10 15细胞对 Ms NPV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前者在接种病毒后 10 d感染率平均达 39.51% ,形成多角体数目为 2 6.14PIBs/感染细胞 ,而后者被感染的细胞数极少  相似文献   

19.
在紫薇上,有3种白粉菌寄生——Uncinulliella australiana,Erysiphe lagerstroemiae和Phyllactinia corylea经研究,在昆明地区紫薇上的白粉菌应为Uncinulliella australiana,这与雅安地区所发生的紫薇白粉菌同属一种。菌丝体在紫薇芽鳞下越冬,春天来临或给予合适的条件,菌丝体便开始发育蔓延,对紫薇造成初侵染。分生孢子的散布受降水、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影响。降水明显对分生孢子散布不利。分生孢子散布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在一年中,紫薇白粉病在春季开始发生,雨季(6月到9月)达到高峰,在晚秋停止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阳地区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鸡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从沈阳地区9个鸡场采集450份鸡粪便样品,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鸡隐孢子虫的总感染率为11.3%(51/450),其中雏鸡的感染率为13.6%(28/206),成鸡的感染率为9.0%(22/244),蛋鸡的感染率为11.6%(40/346),肉鸡的感染率为10.6%(11/104)。[结论]雏鸡的感染率高于成鸡,蛋鸡和肉鸡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