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年份,通过随机抽取68块麦田对影响条锈病发生因素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品种发病程度差异明显,播种较早、白籽下种、未提前预防、发病期防治不及时的麦田发病较重。提出种植耐锈高产品种、适期晚播、药剂拌种、返青期“一喷两控”、重视预防、及时普防的综合防治策略,对小麦条锈病防控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蚜虫危害小麦全生育期,降低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生产中,充分利用品种抗性、实施播前拌种进行预防蚜虫危害,开花期开展药剂防治防控,可有效防控蚜虫危害。"一抗一拌一喷"小麦蚜虫全生育期防治技术兼预防与防治,具有防效高、节本节劳、稳产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冬小麦秋播拌种季节,做好麦田秋播拌种工作对预防小麦病虫害至关重要。播期、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是压低病虫基数、前移防治关口,减轻来年病虫害发生为害的一项关键性措施。通过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控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病毒病、地下害虫、麦蚜、灰飞虱等病虫。主要技术措施:1、药剂拌种技术:"三剂"拌种就是麦播前对未包衣种子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  相似文献   

4.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是无症状;‘鲁原502’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无症状,但是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新叶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而‘鑫麦296’在2个播期下多数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有时会出现新叶扭曲,植株矮化不明显。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960.4 kg/hm2;其次是‘鲁原502’,为8570.4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鑫麦296’,为8330.4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达8620.4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120.4 kg/hm2;其次是‘鑫麦296’,为6260.2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鲁原502’,为6190.35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是6857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比在11月1日播期的平均产量高出1763.4 kg/hm2。通过小麦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技术、晚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和改进,可以达到降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的适宜熟期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中晚熟种(农大108、农大3138)和早熟种(唐抗5)两种熟期类型品种,通过不同播期试验,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生育性状、籽粒灌浆进程等方面探讨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耕作技术适宜熟期类型品种与最佳共生期。结果表明:适宜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玉米品种为中晚熟种农大3138;在北京地区麦田生态条件下,非传统麦田套种玉米与小麦的最佳共生期为21天左右,玉米幼苗在田间受抑制程度较小,植株健壮,全生育期光温配置充足合理,籽粒成熟度好,产量和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77-2181
为了解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找出病毒侵染和蚜虫传毒的关键时间节点、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选择山西省主要大白菜产区,以科萌夏秋王、金娃娃F1、晋春一号、901春大白菜品种和四季王(感病品种)、9812、龙2001、金皇60秋大白菜品种作为材料,对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蚜虫、温度与大白菜病毒病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白菜幼苗期,病毒病较易发生,另外,调查当年春季前期雨水较多,5—6月比较干旱,蚜虫大量发生,病毒病发生较重;在栽培上,春大白菜晚播比早播病毒病发生严重,秋大白菜晚播比早播病毒病发生较轻;蚜虫的发生量、平均温度与大白菜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其直接影响着田间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生产上制定大白菜病毒病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由于棉花迟发和小麦播种适期常遇连阴雨的影响,常有播种期在11月上旬末和中旬初的迟播麦田。此类麦田,生长势弱,生长缓慢,产量不稳,成为夏粮的“拖腿田”。但采取以下的相应管理措施,可以得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1.品种选择。迟播小麦在品种选择上应选用播期幅度弹性较大,较耐迟播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秦州区主栽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13万~2.33万hm2。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增加效益,作者根据生产实践,建议从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施肥、药剂拌种、精量播种、选择最佳播期等几方面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小麦播种期是整个小麦生育期病虫防治的关键期,所以播期病虫防治的好坏,决定小麦的出苗情况,决定病源和虫源的基数,决定来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此,提出小麦播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建议,供参考。一、农业防治1.正茬麦田要进行早深耕灭茬,清除田间杂草,以切断害虫食源,越夏场所避免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小麦纹枯病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即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选耐病品种、适期晚播、前氮后移、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种植区、不同种植习惯以及不同播种期决定了小麦播种量差异较大。以小麦品种冀5265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分别在小麦播种量为180、225和30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小麦籽粒中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组播种量处理下,吡虫啉不同拌种剂量对小麦出苗率均没有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施药。在小麦播种量相同的前提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随拌种剂量的提高而上升,持效期延长;在拌种剂量相同的前提下,随着播种量的加大,前中期防效无显著差异,后期防效提高,持效期延长。在试验剂量下,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的最高限量标准,不同的播种量对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没有显著影响。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技术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可高效控制麦蚜为害,在产品中残留也低于国际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推广小麦抗性品种、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精选高效药剂等综合防控措施,对小麦病虫草进行全程综合防控,研究病虫草防控效果、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及小麦增产情况。结果表明:小麦病虫草全程综合防控区在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穗蚜、杂草防治效果及产量等方面均高于群众自防田,全程综合防控区农药用量减少29.13%,用药成本降低22.14%,亩均纯收益是群众自防田的2.38倍,减药增效成果显著,且全程综合防控区小麦生长安全,籽粒饱满,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泸溪县水稻种植区域概况,水稻新品种在泸溪的筛选与推广应用的过程,根据水稻品种说明的生育期、抗性等性状结合当地农户的种植习性,适当选择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所参试的品种,总结了实验设计、适量用种、适时播种、稀播、匀播育壮秧、适时移栽、规格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先引进、试验、示范,再到各乡镇多点式的多村进行展示示范的应用推广过程。加强组织领导、宣传、良种成果转化、种子质量监管、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政府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撑等应用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飞  吴文革  赵前进  王本平  季一胜  胡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80-11581,11586
引进示范“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开展沿江稻区杂交中粳机插稻适宜品种选择、适宜播栽期探索、明确丰产高效栽培的产量结构和再拍技术关键,总结出适合沿江杂交中粳高产平衡栽培的技术要点,并进行了示范验证。即选择嘉优2号机插、百亩示范方径省级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产量达10615.6kg/hm^2;其平衡栽培技术路线是:选择大穗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精量匀播、培育壮秧、适龄移栽、精量取秧,提高栽插质量;科学运筹肥水、及时防除病虫草害;缩短栽后缓苗期促发低位分蘖、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分蘖,从而实现杂交中稻分蘖前后生长均衡、分蘖与成穗均衡和主茎与分蘖穗均衡,构建高质量植物群体,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药剂拌种的时间与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马铃薯Lt-5为试材,探讨了药剂拌种时间和不同方式拌种后马铃薯存放时间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切薯后晾晒5h以上拌种对增产及保证马铃薯品质效果最好,与立即拌种相比,晾晒后可以减少马铃薯薯块中畸形和疮痂病病薯率;种薯切块拌种后至播种前时间间隔越长,产量越低,拌种方式上干拌好于湿拌。  相似文献   

16.
赵荣  杨光  张英  陈若礼  张存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5-10366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小麦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早、播种密度大和氮肥用量高是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冬前和播种-拔节期积温多,拔节前后气温低,纹枯病病情指数高。生产上要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或适期晚播,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群体密度,增强个体自身的抗病力;根据田间调查情况,适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红麻纤维和种子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于2009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研基地以福红991、福红952和福红航992为供试材料,设置品种、播期及密度三因素处理,考查全生育期、株高、茎粗、皮厚、皮重、种子产量等指标。【结果】对红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影响的顺序为:播期>密度>品种;5月11日播种可获得较高的纤维产量和有效种子产量;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苗/ha时获得较高的纤维产量和有效种子产量;3个红麻品种之间的纤维和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与纤维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株高、茎粗、皮厚等8个指标,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株高、茎粗、株熟果数等11个指标。【结论】一定时期内,红麻适当早播可以获得较高的纤维和种子产量,但在7月左右晚播其种子产量也较理想。在红麻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目标综合考虑播期、密度及品种的协调关系。此外,在红麻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可选择株高、茎粗、皮厚等指标进行重点考察。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折衷直播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寒地水稻折衷直播高产新技术体系,其技术核心为早中熟耐寒品种、供氧剂种子包衣、机械旱直播、侧条施肥、早期灌水等5个技术要素.结果表明:选用龙粳8号,供氧剂包衣,播期在5月6~13日,播种量100.0~112.5 kg·hm-2,播深5~20 mm,产量可达到7 5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9.
广西沿海地区豇豆小拱棚覆膜春季提早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拱棚覆膜春季提早直播栽培技术根据豇豆的生长对温度、光照、水份和养分的要求,在豇豆播种后,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防寒保温保湿育苗,并配合选择适合生产外销嫩豆荚的良种,精细整地并施足基肥,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提早一个季节播种,生产出优质豇豆外销北方市场,抢占市场先机,获得了较高的市场销售价格,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小麦冬前生长期气象条件对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不同小麦品种不同播种期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小麦冬前气象条件对冬后冻害程度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气象试验和统计方法,选择里下河地区的当家品种扬麦158、苏麦6号、宁麦9号进行种植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同样气象条件下,不同品种冻害影响程度不一样,差异较大。冬前的温、光、水等气象条件都与冬后的冻害程度相关显著,尤其是出苗到越冬期间更明显。10月20日~11月4日播种,穗粒结构相对随播种期变化波动较小,产量较高。[结论]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的小麦常年播种期安排在10月20日~11月4日,以适当迟播为宜;加强灾害影响和救灾措施研究,在栽培管理上做到适期播种,施足基肥和苗肥,培育壮苗越冬,做好以施好腊肥为主的冬季田间管理工作,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对减轻灾害影响的程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