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瘤胃真菌是瘤胃这个大发酵罐的1种功能菌,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纤维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反刍动物消化低劣粗饲料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瘤胃真菌的研究概况,并简要地概括了此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饲料饲养黄牛瘤胃厌氧真菌多样性的差异,了解芒草单一饲料饲养时瘤胃中特殊的真菌种类。【方法】通过构建芒草单一喂养、混合饲料饲养的黄牛瘤胃微生物18S r RNA基因文库,来对比分析单一饲喂芒草对瘤胃厌氧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持续喂养18个月后,混合饲料饲养牛瘤胃真菌包含的种类较分散,无明显的优势类别,而芒草单一喂养牛瘤胃真菌包含的种类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Orpinomyces sp.,Piromyces sp.,Neocallimastix frontalis,Microdochium sp.几种。【结论】使用芒草单一饲养确实改变了黄牛瘤胃中真菌的组成,并且其中优势真菌类群很可能与芒草的降解有密切关系,为今后开发瘤胃微生物资源在生物能源方面的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瘤胃真菌对植物纤维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瘤胃真菌对植物纤维的降解作用杨国宇李宏基(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朱东亮(焦作市农业局)1瘤胃真菌纤维降解酶类瘤胃真菌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广泛的降解酶类,其酶活性依赖于供其生长的碳水化合物的来源。瘤胃中一些酶类如内葡聚糖酶、外...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瘤胃细菌共培养24h内,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培养组24h时底物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mmol/L)及乙酸浓度(20.32mmol/L)显著低于瘤胃细菌培养组(10.49%、32.66mmol/L和24.39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h和72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均高于瘤胃细菌培养组(21.69%、26.41%);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经灭菌处理的瘤胃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瘤胃细菌对稻草片段的降解活力。  相似文献   

5.
瘤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栖息着复杂、多样、非致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瘤胃细菌、厌氧真菌和瘤胃原虫,还有少数噬菌体。瘤胃内容物中细菌为105 ̄108万个·mL-1,原虫为10 ̄102万个·mL-1,真菌为0.1 ̄10万个·mL-1。不同种或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差异,从而也影响宿主对饲料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超  刘国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771-3772,3799
综述了不同的瘤胃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相对贡献和发酵特征,说明纤维素在瘤胃内的降解是在细菌、原虫和真菌的协同作用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瘤胃微生物不同种群对小麦秸体外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设置5个处理组,研究瘤胃微生物不同种群对小麦秸的降解作用。结果发现:瘤胃细菌在整体上对纤维素性物质的降解力强;瘤胃真菌也能降解部分粗纤维类物质,但作用较小;瘤胃细菌和真菌在降解中具有一定的互作关系。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总挥发性脂肪酸、总气体产量、总甲烷气体产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可以作为评定瘤胃微生物降解活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体外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5、20、40 mg/L棉酚对瘤胃厌氧真菌和瘤胃细菌发酵稻草活力的影响。瘤胃真菌发酵试验中,各处理组的底物消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P<0.05)。产气量结果表明,20、40 mg/L两试验组的发酵明显滞后于其它各组,且发酵24 h和48 h的累计产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51、0 mg/L试验组(P<0.05),说明20 mg/L和40 mg/L的棉酚可显著抑制瘤胃真菌的发酵。在瘤胃细菌发酵试验中,51、0 mg/L棉酚处理组的底物消失率与对照组(0)无明显差异,而20和40 mg/L棉酚处理组的底物消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累计产气量结果表明,各浓度水平的棉酚对瘤胃细菌发酵无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瘤胃真菌对棉酚较为敏感,而瘤胃细菌对棉酚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高浓度的棉酚对细菌发酵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6只体况良好、体重35 kg左右,年龄1.5岁左右的蒙古绵羊,研究体内驱除厌氧真菌对瘤胃微生物和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驱除真菌导致绵羊瘤胃细菌总数和纤维分解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毛口目原虫数量和原虫总数也明显增加(P<0.05),而内毛目原虫的数量没有变化.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力随厌氧真菌的消失而显著降低(P<0.05),但滤纸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活力并不受影响.驱除厌氧真菌后,瘤胃pH值和NH3-N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乙酸、丁酸和TVFA的浓度均出现下降,其中,乙酸浓度降低极为显著(P<0.01),其余两者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并没有受到驱除真菌的影响(P>0.05).对乙酸与丙酸摩尔比例的比较显示,驱除厌氧真菌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的值(P<0.05),说明驱除厌氧真菌改变了瘤胃内的发酵模式,使之更趋向于乙酸减少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0.
瘤胃纤维素酶来源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酶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在纤维素类物质的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瘤胃来源的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分解瘤胃中纤维素类物质的酶或酶系,能将纤维素类物质分解成葡萄糖供给动物生长所需.对纤维素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瘤胃纤维素酶来源的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种类和分泌的纤维素酶以及瘤胃各类微生物对纤维素的降解过程,并对纤维素酶的种类和降解机理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瘤胃纤维素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主要的消化器官,寄生着细菌、真菌、纤毛虫、噬菌体等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瘤胃功能和瘤胃内环境直接影响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但瘤胃内环境受饲喂时间、饲料类型、日粮组成、饲喂量、瘤胃微生物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类型的饲料在瘤胃内的消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  相似文献   

12.
一、肉牛瘤胃的消化特1、什么是瘤胃发酵牛是反刍动物,其消化道结构比较特殊。最突出的是牛有四个胃。从前到后分别称之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其中瘤胃再牛的消化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瘤胃的体积很大,成年牛瘤胃的体积约100升左右。瘤胃中有大量微生物。瘤胃微生物包括细菌、原虫和真菌三大类。虽然威微  相似文献   

13.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来源广泛,营养价值低,但能被反刍动物厌氧真菌和瘤胃细菌所分泌的消化酶消化降解,文章概述了世界秸秆生产状况、反刍动物真菌分泌消化酶的消化代谢过程、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IT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体况相近的24只4月龄滩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放牧和舍饲的饲养方式.于9月龄屠宰取样,运用ITS rDNA技术研究瘤胃真菌菌群的变化.【结果】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物种多样性高于舍饲组,舍饲组滩羊瘤胃真菌物种丰度的均匀度高于放牧组.在门水平上,壹菌门为舍饲组特异性菌门.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新丽鞭毛菌门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未注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丰度有提高的趋势(P0.075),子囊菌门的丰度提高75.10%,但差异不显著.在属水平上,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未注释属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梨霉属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节担菌属和新丽鞭毛菌属的丰度显著提高(P0.05),广义酿酒酵母菌属丰度提高47.20%,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舍饲降低了滩羊瘤胃真菌的多样性,提高了真菌物种丰度的均匀度;优势菌比例发生变化,对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菌和葡萄糖降解菌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青干草日粮条件下,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山羊为试验动物,研究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对山羊瘤胃消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瘤胃厌氧真菌后,瘤胃中的氨氮浓度显下降(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显上升(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下降(P<0.05),脂肪酸组成中,乙酸比例显下降(P<0.05),丙酸比例显上(P<0.05),丁酸比例无显变化(P>0.10)。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显下降(P<0.05)。稻草片段的消失也显下降(P<0.05)。在此基础上,1#,2#羊引入瘤胃厌氧真菌后,氨氮浓度,稻草片段的消失率,总发挥性脂肪酸浓度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皆有所回升,但均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瘤胃原虫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生着大量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对于饲料在瘤胃内的降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瘤胃内原虫对瘤胃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去原虫后,瘤胃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丙酸产量增加,甲烷产量减少。并且去原虫后,可以改变淀粉及蛋白质的消化,有利于改善家畜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瘤胃真菌在饲料开发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很多酶制剂已广泛地用于提高猪、禽类等单胃动物的生产水平,但在反刍动物中的使用效果却并不理想,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反刍动物自身微生物区系产生的酶有着良好作用,远比常规添加的单一酶制剂和人为组合的复合酶制剂效果好;另外,由于瘤胃微生物产生大量蛋白酶和多糖酶,使得外源酶很难在瘤胃中保持稳定。鉴于此,学者们开始推测:如果将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产生的酶用在单胃动物生产上,效果也许比现用酶制剂更好。1977年,Orpin首次报道瘤胃真菌对植物细胞壁具有降解作用,之后的许多研究表明,瘤胃真菌优先作用于植物厚壁组织和…  相似文献   

18.
瘤胃原虫的作用及影响其数量的外源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对于饲料在瘤胃内营养物质的降解、微生态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原虫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在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作用予以系统阐述,从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原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对调控原虫数量的措施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日粮条件下水牛瘤胃真菌纤维素酶活力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系列1(青草、干草、稻草)和系列(稻草添加精料及非蛋白氮)日粮条件下,分别测定了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去势公水牛瘤胃真菌子数量,体外培养120h的混合真菌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CMXase)滤纸酶(FPase)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青草期瘤胃真菌数量及CMCase和FPase活力均显著高于稻草期(P<0.05);干草期CMCase和FPase活力居中。稻草添加精料日粮时,稻草日粮(Ⅰ期)添加混精  相似文献   

20.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不同底物时的96 h累积产气量、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时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均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此外,各真菌培养组96 h发酵液中,稻草秸组的木聚糖酶酶活力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发酵相同底物时,真菌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力是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的23-65倍.各细菌培养组96 h发酵液中,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的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力显著高于稻草秸(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