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春季水田先种植荷藕,再种慈姑,慈姑田里顺带放养泥鳅,到秋末再移栽油菜,一般每亩稳收鲜藕600~700kg,慈姑1000~1200kg,泥鳅100~150kg,油菜籽150~200kg。1、田块条件选择田块条件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好、保水性好的田块,沿田埂四周挖沟,沟宽1.5m、深1m。田埂加高至  相似文献   

2.
盘锦市农林牧技术服务中心、盘锦市土肥工作站和盘锦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成“稻-蟹-鳅生态农业”。在不增加稻田养蟹投喂饵料的情况下增收一部分泥鳅.提高了生态系统饵料转化率和生态效益。亩产无公害水稻609公斤.无公害河蟹31.6公斤.无公害泥鳅9.7公斤.实现了稻,蟹.鳅“三丰收”。比单作稻田增加利润464元.比稻-蟹田亩增.加利润68元。  相似文献   

3.
宗一行 《农家致富》2005,(16):12-12
去年,江苏溧阳市泥鳅养殖大户谈成,在10个网箱(8平方米)内放养泥鳅苗75公斤,饲养5个半月,产泥鳅600多公斤.毛收A-1万多元,除去开支(苗750元、饲料2250元)净赚7000多元。据谈成介绍.网箱养殖泥鳅要掌握特定技术。如在网箱内要放些秸秆(麦秸、稻草等).肥泥大约5厘米供泥鳅休息:苗种要引入每公斤160-240尾的泥鳅苗最好等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骏马村村民,采用春季水田先种植荷藕,再种慈菇,慈菇田里顺带放养泥鳅,到秋末再移栽油菜的种养模式,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收鲜藕600-700千克,慈菇1000~1200千克,泥鳅100~150千克,油菜子150-200千克。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泥鳅     
潘铭 《农家致富》2005,(8):37-37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结合生产方式,是农民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去年笔者试养了10亩水田.经探索,稻田养殖泥鳅一般每亩可收获泥鳅210~270公斤,增收稻谷60公斤.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慈姑田套养鲶鱼,一般可亩产鲶鱼800~1000公斤、慈姑1000公斤。  相似文献   

7.
8月13至17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所监测小龙虾及泥鳅的价格稳中有涨,上周龙虾的均价是16.5元,公斤,本周均价17.17元睑斤,上涨4.06%;上周泥鳅均价是16.42元,公斤,本周均价17.05元,公斤,上涨3启4%。我市场的龙虾及泥鳅除供应外地市场外,本地需求也在放大,整体需求量呈上升趋势,而前期气温高、干旱对泥鳅生长不利,龙虾的供给量也不足,使得成交价走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姜堰市淤溪等乡镇将种植稻麦产量低、效益差的低洼田改种早慈姑。使慈姑的上市期提早到9月中旬.比常规栽培的慈姑早上市50天.平均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9.
利用农家庭院养殖泥鳅。具有占地少、投资小、易养殖、收益高等优点,是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新门路。一般利用水面100-200平方米,可年产泥鳅200-400公斤.收入可达800-2000元,效益可观。兹将其技术要点简介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下养泥鳅.水面种蕹菜.这种立体种养模式在四川省简阳市民房渔业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成功。667平方米(1亩)鳅塘至少产泥鳅2000公斤、蕹菜5000公斤,纯利润高达3万元。  相似文献   

11.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1亩1/15公顷),1年2茬,即春藕和秋藕,称“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复种指数,农技部门摸索出了双季莲藕套种慈姑的配茬生产模式,一般每亩莲藕产量2500-3000公斤、慈姑700-800公斤,平均亩产值6000元以上。通过配茬,较大幅度提高了双季莲藕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曹涤环 《新农村》2023,(9):30-31
<正>生态养殖泥鳅包括稻田养殖、慈姑养殖、荸荠养殖等生态兼作。稻田养殖泥鳅的种苗及饲料较易解决,养殖方法也相对简单,且经济效益较高。同时,利用稻田养殖泥鳅,既不影响水稻生产,又能增加稻田的收入,是一种理想的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据国内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小泥鳅连续10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泥鳅年需求量为10万吨~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吨~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为5元(公斤价,下同),2002年上涨至15元-18元,近两年又上升至18元-20元。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需求量也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年需求量为10万余吨,我国已无大货可供.香港、澳门、台湾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石韧 《农家致富》2004,(18):11-11
泥鳅,喻为“水参”,享有“空中斑鸠,水中泥鳅”美誉,近年来市场价格一直稳定在12~20元,公斤。目前单价在16元,公斤左右.在北京、上海、广州、韩国、日本等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据统计。仅国内市场每年需求量即达8.7万吨.市场前景广阔,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5.
顾茂才  许丽 《农家致富》2009,(16):33-33
藕田套养泥鳅或黄鳝对地蛆均有防治作用.泥鳅的作用稍优于黄鳝。但藕田综合套养泥鳅和黄鳝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的效果最佳.二者起到互补的作用.防效达90%以上上。同时通过二者的活动,疏松并肥化了土壤,促进莲藕增产.平均每亩可收获泥鳅和黄鳝50公斤,亩增收3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姜堰市淤溪等乡镇将种植稻专产量低、效益差的低洼田改种早慈姑,使慈姑的上市期提早到9月中旬,比常规栽培的慈姑早上市50天,王均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7.
池塘泥鳅、慈姑综合种养高产模式,平均亩产成品鳅鱼200多千克,慈姑250千克,产值3500~4000元,盈利2000多元.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新  张强 《农友》2002,(2):23-23
1.淡水小品种大有可为。淡水小品种指黄鳝、泥鳅、土塘虱、山斑鱼、银鱼、田螺、蛙、抗螺等,这些小品种受各阶层消费者欢迎,几年来,价格稳中略有上升。比如土塘虱市场价格20—25元/公斤,山斑鱼16.20元/公斤,泥鳅22—28元/公斤等。这些淡水小品种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山泉溪水开展高产高效养殖,而且可以就地越冬,错季上市。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2006,(18):20-20
安徽省怀远县马城镇农民董炳,2004年承包了2000亩低洼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在100多亩稻田里放养了泥鳅,当年亩收获50公斤泥鳅,共增收8万元。尝到甜头后,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05年,养殖面积已达1100亩,今年韩国客商与他达成协议,以20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他的泥鳅,他今年每亩稻田的泥鳅收入达1000多元。老董介绍说,泥鳅的粪便可以肥田,同时泥鳅喜食稻田中的害虫,稻田养泥鳅能使稻田的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减少2/3,他家的稻子产量由过去的4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650公斤,每亩稻田种稻加养泥鳅,一亩增收近2000元。  相似文献   

20.
据国内外泥鳅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小泥鳅连续10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万-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为5元(公斤价,下同),2002年再上涨至15—18元,近年又上升至18—20元。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需求量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年需10万余吨,我国已无大货可供。港澳台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