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1月14日上午,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黄河迎宾馆召开,曾获得国家科技"工人农民奖"二等奖的我省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在此次会议上再获殊荣,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荣誉称号。吕平安曾先后培育出温2540优系、豫麦49(温麦6号)、豫麦49-198、平安3号等多个超高产新品种(系)。其中豫麦49系列品种是我省推广速度最快、面积最大的小麦新品种。1996年以来,吕平安推广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小麦新品  相似文献   

2.
<正>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级小麦新品种。2007年-2009年参加河南省中间试验,丰产性突出,是当年生试冬水组  相似文献   

3.
豫麦49-198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是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育种专家吕平安从豫麦49变异单株中定向系统优选而成。2005年9月16日通过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筋多抗紧凑型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生育期235天,株高75~80cm,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旗叶直立,穗下茎23.5cm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是霍邱县重要粮食作物,为了提高小麦单产,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07年在霍邱县新店镇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豫麦70-36、安农0305、秦农142、阜麦936,扬麦13等5个小麦新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太学6号是洛阳市太学农作物研究所利用豫麦49×豫麦63,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晚播、早熟、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结合了双亲的优良基因,2008-2010年在河南省南部区试中2a分别较对照豫麦18-99增产4.91%和6.6%。在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0.2%,居参试品种第1位。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9个新品种跟常规种植品种豫麦18作对照,进行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扬辐麦2号、淮麦20、豫教2号、皖麦48都可以大面积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小麦9个新品种跟常规种植品种豫麦18作对照,进行小麦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扬辐麦2号、淮麦20、豫教2号、皖麦48都可以大面积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品种太学1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学12号是洛阳太学农作物研究所以郑麦9023×豫麦49,采用水旱交叉选择鉴定方法对后代进行选择,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是一个适宜河南省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氮素对不同筋力型小麦品种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盆栽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 3种氮素类型 (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 )对 3种筋力型小麦 (豫麦 34号、豫麦 49号、豫麦 5 0号 )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在何种类型氮素影响下 ,根系活力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均呈现“弱—强—弱”的变化趋势。对于根系活力、根中氮含量、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铵态氮对强筋小麦豫麦 34号影响较其他 2种氮素作用大 ,酰胺态氮对中筋小麦豫麦 49号影响较大 ,硝态氮对弱筋小麦豫麦 5 0号的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是由河南省劳模、著名育种家吕平安创建的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导产业是小麦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公司培育出豫麦49、平安6号两个国审品种,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7号三个省审品种,均具有超高产、强抗倒、品质优、适应广等特点。累计推广1300亿平方米。豫麦49获国家新品种后补助、重大后补助奖,并获国家唯一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颁发的优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和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多年来小麦原种生产上采用的“三圃制”生产技术规程存在着繁育周期长、种性易偏移、操作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等局限性,易造成生产与销售脱节,三、四年后生产出的原种有的已进入淘汰期,造成生产上的浪费。为此,从1999年起,我市对豫麦41号、豫麦49号、豫麦58号、周麦H号等小麦推广品种的原种生产采用了“一圃制”的技术程序。实践表明,此种力一法是保持品种优良特征特性、加快小麦新品种原种生产速度、提高新品种繁殖系数、增加种子企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加速了我市小麦种子产业…  相似文献   

14.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开麦18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2~2004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8648.0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08%。在2003~200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819.5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60%。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5.
开麦18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用(开64×89中170)F1作母本,(开1003×温2540)F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特点.在2002~2004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8 648.0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08%.在2003~200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7819 50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60%.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6.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17.
AMMI模型在小麦播期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产性、稳定性是评定小麦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AMMI模型是近年来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一个比较好的模型。本文运用AMMI模型对小麦播期试验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就产量而言,郑麦9023和豫麦49较对照(豫麦18)增产;对于品种稳定性来说,豫麦49最好,郑麦004次之。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新品种中育9号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育9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棉花所小麦玉米室所育成的高产稳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试,16点汇总,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38%,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生产试验,6点汇总均增产,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2%。该品种产量三要素协调,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强,适应性强,抗病抗倒。高产栽培要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水,力争粒大粒饱、千粒重高,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豫麦47-强筋高产型;郑麦98-超高产强筋型;豫麦47优系;郑麦9405-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濮麦9号  相似文献   

20.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