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秤锤树种子的萌发论酸蚀处理效应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徐本美  史华 《种子》1999,(5):45-47
秤锤树(SinmpckiaxylocarpaHu)为落叶乔林.野茉莉花科秤锤树属,本届为我国特有。秤锤树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濒危树种,该种在研究安息香科的系统发育上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其花白如雪.秋果累累.果形似种锤,果序厂垂.随风摆动,颇有特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图1)。但秤锤树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需隔年甚至两年后才能前发,属两年种子。野外调查表明.富含疏松土的母树下偶见小苗;而杭州植物园的两株母树虽果实累累,但却未见小苗。说明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繁殖也很困难。为此.研究秤锤树种子的休眠与前发.不仅对该树种的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2.
鲁松  李策宏 《种子》2012,31(10)
峨眉山区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是进行猕猴桃育种特别是红心猕猴桃育种工作的重要资源地.成熟猕猴桃种子需要低温冷藏破除休眠后才能萌发.根据这些习性,人们先后开发出层积法(或沙藏法)、直播法、变温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方法来促其萌发.本试验研究了温度及赤霉素处理对峨眉山野生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低温层积、变温、GA3及各组合处理后的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变温、GA3都能有效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物理温度处理法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3.
槭树属植物种子休眠因素及打破种子休眠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槭树属植物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休眠因素总体概括为3个方面:果皮、种皮透水透气性差,存在机械障碍;果皮、种皮及胚存在萌发抑制物;胚存在生理后熟现象.解除槭树属种子休眠,提高萌发率的主要方法,包括机械和水处理、层积处理、化学物质处理、离体胚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滇龙胆草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措施,对滇龙胆草种子采取了休眠程度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水规律测定、种子休眠机制的生物学鉴定、室温贮藏下种子生活力变化测定及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滇龙胆草种子较经低温(4℃)贮藏了1年的种子萌发时间长;由于种皮相对透水、透气差,在室温下种子需经39 h才能充分吸水膨胀;新采集的滇龙胆草种子中有可溶于水的萌发抑制物,其水浸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及胚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滇龙胆草种子在室温下贮藏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活力逐渐下降,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在室温下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一定时间的低温层积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为缩短刚采收种子的萌发时间,50 ~80 d的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风车草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5)
以风车草种子为材料,探讨了温度、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水分、低温层积及人工老化处理对其休眠及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车草为萌发喜光性植物,适宜浅播,最佳萌发温度为20℃/35℃或25℃/35℃;风车草存在浅度生理休眠,赤霉素(GA_3)、氟啶酮(FL)、褪黑素(MLT)和低温层积均可破除其休眠,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p0.05);风车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较弱,在10%PEG胁迫后的种子萌发率已显著低于对照(p0.05);风车草种子在人工老化24 h后萌发率显著下降,老化192 h后萌发率仅为25%,表明风车草种子抗老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荚蒾属(Viburnum)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荚蒾属植物的种子具有普遍的休眠特性。其休眠类型主要有:上胚轴休眠的深度简单生理形态休眠和浅度生理形态休眠;种子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萌发的形态休眠;种皮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机械休眠以及果肉高渗透压造成的物理休眠。从植物分类学角度上归纳了目前研究的多个荚蒾属植物种子的特性,并介绍了研究荚蒾种子萌发特性的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属种子萌发特性提供参考。总结了荚蒾属植物种子萌发物候学特性和打破荚其休眠的一些方法,为荚蒾属植物的采种和播种提供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7.
海桐种子的休眠解除与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植物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被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TTC检测出新鲜海桐种子是高活力的(98%),但在5个恒温和1个变温(12 h/d的光周期)下,其萌发率仅为27%,这说明海桐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经不同浓度(100mM和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新鲜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高;在25/15℃与200 mM的处理下,其发芽率最高是41%,但仍不理想.当经过低温(5℃)处理一段时间(15、30、45、60、90d)后,海桐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25℃和25/15℃处理下,萌发率分别为87%和95%.此外,冷层积30 d和45 d的海桐种子经200 mM的GA3溶液处理后的萌发率分别达69%和94%,效果显著.可见,海桐种子的休眠是浅生理休眠,单一的GA3溶液处理不能有效地打破海桐种子的休眠,但冷层积90d或200mM GA3溶液处理冷层积45d的种子,可有效地解除其休眠;同时,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较大影响,在适宜的萌发温度(25℃或25/15℃)与周期性(12h/d)光照下,种子的萌发率超过90%.由此推断,海桐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的原因与其生理休眠有关.  相似文献   

8.
朱莹  宋华  张琮琦  邓莲  安晖  张蕾 《种子》2022,(1):26-37
为探讨鸢尾属植物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以20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两组(冷层积0 d、冷层积60 d)8个温度处理(30℃、25℃、20℃、15℃、30℃/20℃、25℃/15℃、20℃/10℃、15℃/8℃)下的种子萌发时间进程、萌发率与校正的萌发速率指数.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八角莲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具有休眠期长、萌发不良的生理特性,为了探讨和研究八角莲种子的休眠特性,采用种子吸水性检测、种子切割培养、GA3浸种法、河沙层积处理等方法研究其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八角莲种子种皮和胚乳制约、种子生理后熟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用400mg.L-1的GA3溶液浸种24h或6-7℃低温层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其中以6-7℃低温层积150d效果较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88.5%和30.4%。  相似文献   

10.
石灰花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石灰花楸种子休眠解剖结构基础、休眠影响因素和解除方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石灰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透气性障碍显著,在种皮和胚中均存在萌发抑制物质,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PY+PD).低温层积40~45 d,石灰花楸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是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18.33%~51.67%,种子萌发后幼苗多不能正常生长;种子经各种浓度和时间梯度的NaOH、H2SO<,4>和GA<,3>处理,仅75%H2 SO<,4>处理5 min可以打破休眠,种子萌发率为2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