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应用化控剂吨田宝及加其助剂试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验证化控剂吨田宝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同时验证助剂对化控剂的增效作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化控剂吨田宝有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加快水稻生育进程的作用,水稻抗逆性增强,提前成熟,加其助剂后效果更加明显,产量较对照增产55.0~97.4 kg/667 m2,增产率9.8%~17.3%。  相似文献   

2.
在湖南省衡阳县某重度Cd污染的农田上种植早稻品种株两优819,开展石灰、基施硅肥、叶面锌肥、叶面硅肥和自配阻控剂等5种材料降低水稻镉含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种阻控剂对株高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5种阻控剂均能降低糙米中Cd的含量,其中叶面锌肥的降Cd效果最明显,降Cd效率为46.43%,其次为自配阻控剂和基施硅肥,降Cd效率分别为39.29%和39.28%,均达到国家粮食安全标准值。  相似文献   

3.
以饲草2号为试验材料,设6.0万、6.75万、7.5万株/hm2共3个种植密度,于拔节期分别喷施多效唑、饱玉、矮跺垛3种化控剂,探究化控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3种化控剂均显著增加各时期叶片SPAD值。多效唑喷施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系数,饱玉、矮跺垛喷施则使其降低。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在多效唑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增加了2.2%和3.1%,饱玉、矮跺垛喷施后则显著减少了3.7%和3.8%、6.0%和5.7%。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多效唑处理获得青贮玉米最高鲜物质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82 877 kg/hm2和26 189 kg/hm2。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壮丰安对花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用量的应用效果。在生产上使用壮丰安进行化控,确实能起到较好的化控和增产效果,但浓度的配制不容忽视,随着用量的增加,与产量密切相关的主茎绿叶数、百仁重、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单株生产力等经济学特性都会有明显的增长,当用量增加到30m l/667m 2 时达到顶峰,之后随着用量的增加,各项指标都会随着下降,因而化控时,选择好适宜的用量,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高产条件下的栽培尤其应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化控对抗虫棉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保铃棉32B多点化控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抗虫棉对化学调控较为敏感,化控可促进抗虫棉的生殖生长,激化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导致果节数、株铃、衣分、霜前花率和产量的降低,但对提高抗虫棉的单铃重、结铃率和子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提出抗虫棉"不旺不控,宜少宜轻"的化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关中棉区抗虫棉化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DPC对抗虫棉新棉33B的化控效应结果表明,化控时间的前移及次数、用量的增加对抗虫棉植株的高度、果枝数、LAI和开花成铃等性状的抑制增强,尤其是蕾期化控延缓了前期弱生长势的转化进程,并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初花期化控有较好的协调效应,但花铃期化控作用较小.蕾期不控,初花期轻控是抗虫棉生产较为可行的化控模式.化控对提高铃重有效,而单株成铃数减少是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稀效唑不同用量处理对花生主要数量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取代多效唑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花生采用稀效唑化控,可以达到与多效唑同样的效果,其荚果增产达14.40%,籽仁增产达19.41%,正常生长的田块,每公顷用量以450g为宜,可取代多效唑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本研究连续两年在田间开展了春花生和夏花生主要害虫分布调查与减药控害试验。结果表明:春花生和夏花生害虫均以蛴螬、蓟马、棉铃虫和花生蚜为主,其中花生蚜、蛴螬为害春花生重于夏花生。从防效来看,试验所采用的减药处理效果与常规用药差别不显著。通过采用特色地膜覆盖、性诱剂和食诱剂配施农药,春夏花生减药量为32.41%~44.33%,产量分别增加3.88%和4.07%;药剂成本分别增加1.18%和-4.55%,人工成本减少33.33%~40.00%;春夏花生总成本减少21.89%~28.15%,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常规管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害虫治理可以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验证化控剂吨田宝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该项试验。结果表明:化控剂吨田宝有促进水稻生育进程的作用,水稻提前成熟,抗病性增强,产量较对照平均增产49.2 kg/667 m2,增产率11.4%左右。  相似文献   

10.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作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史磊  尤丹  肖万欣  赵海岩  徐亮 《玉米科学》2014,22(5):59-63,70
以密植中穗型品种辽单1211和稀植大穗型品种辽单120为试材,研究不同化控剂种类和喷施时期对玉米光合作用、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提高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9展叶期和12展叶期,在“吨田宝”化控剂处理下,辽单1211和辽单120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了最高值。和对照相比,喷施化控剂降低了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喷施“康丰利”化控剂增加了辽单1211茎粗;喷施“吨田宝”缩短玉米的茎基部节间长度。产量结果表明,在9展叶期喷施“吨田宝”化控剂,可以显著地提高辽单1211产量;在6展叶期喷施“康丰利”化控剂,辽单120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化控技术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选用化控剂“玉多十”和“壮丰灵”,研究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农艺性状、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技术的运用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缩短了节间长度,增加了茎秆穿刺强度,同时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且植株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衰减缓慢,保绿性好,提高了产量。各化控处理中,以8展叶喷施“玉多十”与11展叶喷施“壮丰灵”的组合光合性能高、增产效果好,且植株具备较强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化控剂在杂交大豆制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核不育系ms6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LCMS9为材料,研究了9种化控试剂单品及其复合使用对杂交大豆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爱多收可显著提高大豆不育系结荚率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3%和21.4%,且爱多收具有专一提高母本产量的作用.将不同化控剂复配使用,以含有爱多收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爱多收+硼酸钠+磷酸二...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化控剂对春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高抗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研究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分别喷施"增产胺"、"吨田宝"及"DA-6"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对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不同类型化控剂均可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增产胺"和"吨田宝"的增产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增产6.9%和6.6%;化控剂处理对行粒数和穗长影响不明显,明显缩短了秃尖长度,"增产胺"、"吨田宝"、"DA-6"处理分别较对照缩短23.9%、16.6%和28.3%;喷施"增产胺"同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吨田宝"增加玉米穗粒数,"DA-6"提高玉米的千粒重;"增产胺"与"吨田宝"处理后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DA-6"处理收获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控处理后叶面积指数、各生育期生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存在差异,"增产胺"和"吨田宝"均提高穗位叶的SPAD值,"DA-6"对穗位叶SPAD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化控剂对辽单145光合、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以稀植大穗型品种辽单145为材料,研究不同化控剂种类和喷施时期对辽单145光合特性、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化控剂提高了辽单145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6展叶期和9展叶期,康丰利化控剂处理下辽单145叶面积指数和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相比,喷施化控剂降低了辽单145株高和穗位高。喷施金得乐化控剂增加了辽单145茎粗,缩短其茎基部节间长度。测产结果表明,在6展叶期喷施康美化控剂可以显著提高辽单145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吨田宝(DTB)、DCPTA和ETH复配剂(KP)两种化控剂,对照为清水。结果表明,DTB和KP均可提高春玉米根系伤流量,特别是生育后期的流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34%和129.78%;提高了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流量,氨基酸的总流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丝氨酸的流量。内源激素IAA、CTK和ABA流量在各时期均有增加;GA流量在乳熟期得到显著提高,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初期均低于对照,之后得到显著提高。对内源激素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激素间的平衡水平;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89%和21.06%。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根系伤流量及其组分与产量密切相关,表明化控剂具有调控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的作用,对促进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大豆化控时间和剂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夏大豆实施不同时期不同剂量进行化按试验表明,在分枝期及盛花期分别用5%烯效唑粉剂20g与30g进行二次化控,可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防止倒伏,增加根容,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增产16.4%。抗倒性和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对照或常规初花期一次化控的处理,盛花后再化控的三次化控,株高降低明显,担抗倒性与产量与二次化控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化控对砂糖橘成花数和磷素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与不同化控技术(多效唑、核苷酸)结合对砂糖橘抽发新梢数、成花数、叶中磷素含量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化控处理均显著抑制砂糖橘抽发的新梢数,但化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化控处理均能诱导砂糖橘成花,但多效唑+干旱胁迫处理(PDSN0)和多效唑+干旱胁迫+50 mg/L核苷酸处理(PDSN1)成花数差异不显著,而多效唑+干旱胁迫+100 mg/L核苷酸处理(PDSN2)成花数显著小于其它化控处理.叶中磷素含量主要受叶片中磷素含量的制约;在处理前期,除个别处理外,所有化控处理叶中磷素含量均降低,但同一时间内化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处理后期,多效唑+干旱胁迫和两种浓度的核苷酸在影响叶中磷素含量方面效果相反;在开花前期,各处理叶中磷素含量分别比处理前增加46.15%、30.77%、23.08%和30.77%;在化控处理前期、中期、后期和开花前期,叶中磷索含量与成花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5种药剂对春秋两造花生叶斑病的防效,以及对花生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泰对春造花生叶斑病防效较好,阿米妙收对秋造花生叶斑病防效较好;药剂处理对总分枝数、结果分枝数、出仁率无明显影响,对主茎青叶数、饱果率有促进作用,对主茎高、侧枝长既有促进也有抑制;百泰、凯润对两造花生增产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咯菌腈等多种杀菌剂对花生根茎部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咯菌腈等8种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和敌磺钠等3种药剂进行喷雾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测定各药剂的防病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和25g/L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的花生小区产量最高,25g/L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和60%百泰(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处理的出苗率最高.喷雾处理的3种药剂中,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g/667m2处理效果最好,且喷雾处理比拌种处理效果好,对花生产量提高幅度较大,因此此药剂适合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0%噻虫胺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种药剂对花生拌种受土壤温湿度影响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小杯法测定了5种药剂拌种在不同土壤温湿度条件下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25℃、30℃下,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毒死蜱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60%和80%土壤相对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均较高,出苗率均在85%以上,并且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对花生地下根茎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辛硫磷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出苗有轻微抑制作用。当5种药剂使用加倍推荐剂量拌种时,在25℃和30℃条件下,除吡虫啉和噻虫胺外,其余3种药剂在60%土壤相对湿度下均不同程度抑制花生出苗和生长,其中噻虫嗪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80%土壤相对湿度下,5种药剂均显著抑制了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因此在生产中不能随意增加拌种剂的用量,并注意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