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分析菜薹、芥蓝和青花菜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震荡提取,盐析后取乙腈相浓缩,PSA和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吡虫啉在3种蔬菜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 2%~99. 7%、92. 9%~108. 3%和80. 3%~100. 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5%~6. 0%、0. 6%~3. 1%和1. 9%~2. 8%,定量限均为0. 02mg/kg。在黑龙江省、江苏省和湖南省进行田间试验,按照20%吡虫啉可溶液剂的推荐施药方法施药,末次施药5、7、10d后,菜薹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080mg/kg,芥蓝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11mg/kg,青花菜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33mg/kg。经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我国普通人群吡虫啉的日摄入风险概率最大为11. 7%,建议制定吡虫啉在菜薹、芥蓝和青花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0. 5mg/kg、1. 0mg/kg和1. 0mg/kg。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白菜中氰霜唑及其代谢物和氟啶胺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 01~1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氰霜唑及其代谢物(CCIM)在大白菜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 6%~97. 2%和87. 3%~103. 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 4%~10. 6%和2. 6%~4. 5%,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 01mg/kg。在0. 02~2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啶胺在大白菜中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5. 0%~108. 1%,相对标准偏差为4. 4%~5. 8%,最低检出浓度为0. 02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分散固相萃取(d-SPE)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在0. 01~2mg/kg添加水平范围时,氟醚菌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5. 0%~99. 6%、94. 3%~98. 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5%~4. 2%、0. 8%~4. 6%,方法的定量限(LOQ)均为0. 01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建立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麦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气相色谱检测。添加质量分数为0. 01~1mg/kg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麦粒、秸秆和青秸秆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8%~101%、93%~98%和87%~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4%~5%和2%~3%。高效氯氟氰菊酯在麦粒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都为0. 01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芦苇提取物对小麦、萝卜、黄瓜、稗草和反枝苋5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0. 08 g/mL浓度时,对除黄瓜外的受体植物种子萌发抑制率为69. 2%~75. 1%,EC50值分别为0. 044、0. 046、0. 033和0. 042 g/mL,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差,抑制率为10. 6%。在0. 16 mg/L浓度时,对5种受体植物幼苗茎生长的抑制率为69. 3%~93. 2%,EC50值0. 042~0. 100 g/mL;对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率为75. 3%~97. 7%,EC50值0. 024~0. 079 g/mL。试验结果丰富了芦苇化感作用范围,从中可能发现新的除草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菊酯类农药在中草药白菊花中的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采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同时测定 4种菊酯类农药 (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 )在中草药白菊花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添加浓度分别为 1.0、0 .1、0 .0 1mg/ kg,白菊花中的回收率分别为 86 %~ 10 4 % ,87%~ 95 %和 81%~ 99% ,n=5 ,最低检测量 8.3× 10-4~ 2 .8× 10-3 ng。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黑潜叶蝇(Agramyza albipennis Meigen)又称白毛潜蝇、白翅潜叶蝇.隶属潜蝇科.该虫是近年来嘉祥县小麦田的1种新害虫.该虫于2003年在本县嘉祥镇、马集乡等地发现.一直未造成大的为害.其发生规律及产量损失等未做系统调查.2007年在本县部分地块发生为害.冬前被害株率15%~30%,被害叶率10%~20%;2008年又在嘉祥、马集、满硐、纸坊、仲山、卧龙山、马村、疃里等10余个乡(镇)发生为害,冬前一般地块被害株率20%~40%,被害叶率20%~30%,严重的地块被害株、叶达50%~80%.随着近年来暖冬气候的不断出现,小麦黑潜叶蝇的逐年加重发生,给本县的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笔者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 12 .5 %咪·腈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药后 10 d6 0 0~ 80 0倍的防效达 84 .0 %~ 82 .4 % ,药后 2 0 d防效可达86 .2 %~ 84 .6 % ,药效显著高于咪鲜胺、腈菌唑 ,且对香蕉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单季晚稻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2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50g/667m2 有机硅16.7g/667m2、阿维菌素4%乳油30mL/667m2 噻嗪酮25%可湿性粉50g/667m2、毒·噻40%可湿性粉剂50g/667m2、氟虫腈5%悬浮剂50mL/667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15d校正防效分别为53.0%~75.8%、60.7%~83.0%、65.7%~85.1%、63.4%~83.4%、28.2%~86.0%、39.8%~70.8%,并且以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处理区蜘蛛量相对较高.对以褐飞虱虫量为主的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田,以选用吡蚜酮、噻嗪酮 有机硅、噻嗪酮为好.  相似文献   

10.
杂草稻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对栽培稻的竞争优势与杂草稻的较快生长速率、较强光能利用率等地上部分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但其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对其竞争力和抗逆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以5个不同地区杂草稻种群为材料,以栽培稻(日本晴)为对照,测定播种后10、20、30 d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和根系生理(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氧化力)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后30 d,江苏省5个不同杂草稻种群根系形态生理均高于日本晴,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36. 02%~91. 45%、63. 21%~90. 02%、61. 97%~149. 30%;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氧化力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24. 98%~124. 43%、42. 60%~163. 30%、31. 95%~67. 37%。研究结果揭示了杂草稻在苗期具有较强的根系活性,从根系发育及代谢能力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杂草稻的竞争优势和抗逆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