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适宜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播种时施用地蚜灵预防,花角期交替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6个糯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抗性的糯玉米品种。[方法]采用蚜情指数法和大量蚜虫侵染法对6个糯玉米(Zea mays L.sinensis Kulesh)品种分别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苗期评价结果为6个糯玉米品种的抗性植株百分率为30%~70%,抗性级别显示中糯1号、丰糯1号、苏玉糯2号为抗(R),品糯28、凤糯2146为中抗(MR),苏玉糯5号为感(S);6个糯玉米品种在大喇叭口期的抗性级别均为感(S)。[结论]糯玉米在苗期对蚜虫的抗性较高,在大喇叭口期对蚜虫的抗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寄主蔬菜上桃蚜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观察统计桃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能力及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等生物学指标,室内研究了不同寄主小白菜和油菜对桃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寄主小白菜上1~4龄若蚜发育历期显著长于油菜上的若蚜;同时小白菜和油菜上成蚜产若蚜数量差异显著,分别为105.4和40.7头;小白菜上桃蚜个体日均体重增长率显著大于油菜桃蚜,分别为0.45和0.21;而2种蔬菜上桃蚜各时期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桃蚜在小白菜上的生长发育比在油菜上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为进一步探讨大田不同蔬菜品种间抗蚜虫性大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油菜品种的抗铝毒能力。[方法]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湘油杂3号3个油菜品种对铝毒抗逆性的影响。[结果]铝胁迫下,油菜各品种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下降。3个油菜品种中,赣油杂2号的变化幅度最大,湘油杂3号最小。3个油菜品种的耐铝性大小为:湘油杂3号>赣油杂1号>赣油杂2号。[结论]在酸铝地区要特别重视对作物铝毒的防治与研究;湘油杂3号在酸性铝毒土壤上的适应能力最强,赣油杂2号最差,这为促进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油菜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云南油菜主产区"姜-油"种植模式,筛选出丰产性好、生育期短、耐迟播的油菜优良高产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8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的生育期短且早熟、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优于其他品种。其中,德油早1号产量最高,为2 602.5 kg/hm~2,比对照增产18.6%,增产极显著;云油杂15号产量为2 493.0 kg/hm~2,比对照增产13.6%,增产极显著。其余品种增产不显著。[结论]在云南油菜主产区的"姜-油"种植模式生产中,德油早1号和云油杂15号2个品种均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方法]在青岛地区采用蚜情指数法对来自国内外的3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蚜性评价。[结果]蚜情指数法所确定的不同抗性品种的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品种之间的抗性。将32个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分为5类,即南澳、Baralfa 421Q、TG4 CW044026、新牧2号、无名4、Bar003 A12-3136F12、天山苜蓿、WL319HQ和Baralfa 321Q为高感品种;无名3、WL525Q、新牧1号、加拿大为感蚜品种;赛迪10、甘农4号、TG3(CW0530)、敖汉苜蓿、三得利、WL323、无名2和WL343为中抗品种;赛特、Millionaire、5S43、甘农1号、公农1号、无名1、TG7 CW2883、三得菲和中牧3号为抗性品种;而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高抗品种。[结论]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以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主、适合在青岛地区种植、具有抗蚜性的19个抗性品种,为科学利用优质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杭淑莲  张义娟  林权  贺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6-11128
[目的]为宜油系列油菜品种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宜油系列油菜品种进行田间施放菌核、自然诱发鉴定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宜油系列油菜品种间抗菌核病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鉴定的6个宜油品种中,宜油13号表现为高抗菌核病,宜油15中抗菌核病,宜油11号、宜油12号低抗菌核病,宜油9号、宜油10号低感菌核病。宜油13号和宜油15在抗菌核病和产量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论]宜油13号、宜油15有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和高产性能,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适宜四川及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生产上可用的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方法]采用自然接种法对30个安徽主栽油菜品种进行抗菌核病鉴定和利用评价。[结果]在鉴定的30个品种中,抗病、中感、感病和高感4个抗感类群分别占品种数的10.0%、76.7%、10.0%和3.3%,中感以上品种占80.0%,没有高抗类型。最感病品种为秦优10号,最抗病品种为沣油792F1。[结论]为合理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油菜菌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直播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花油8号进行稳产性分析。[方法]在DPS软件下分析了2006~2009年云南省区域试验中花油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对其年度间、试点间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花油8号品种3年24个点次平均产量达到3379.17kg/hm2,其株型较紧凑,早熟性突出,着粒密、角粒数高,年度间产量差异不大;在云南8个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丰产稳产性突出,特别适宜云南乃至中国南方早熟油菜产区直播栽培。[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丰稳产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丁梁斌  胡长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26-227,341
[目的]筛选防治牛蒡长管蚜的适用药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施药前后牛蒡叶片上存活的牛蒡长管蚜虫,计算不同药剂处理在施药后1d,2d,7d对牛蒡长管蚜的减退率及校正防效,比较各药剂间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在供试药剂中,1.8%阿维菌素EC在施药后1d、2d、7d防效分别为97.0%、99.4%、96.8%,对牛蒡长管蚜的防效最高,且持效性最好,对牛蒡生长无不良影响和药害;其次为10%吡虫啉WP,可与1.8%阿维菌素EC轮换使用。[结论]1.8%阿维菌素EC是防治牛蒡长管蚜的首选药剂,可在牛蒡种植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油菜品种和栽培密度来指导山地油菜生产。[方法]采用2015年油菜不同品种、密度的4因素4水平山地田间小区试验资料,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山地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云南省保山市山地油菜品种可以大力推广云油双2号和花油8号,重点示范H148-1,淘汰A35。高产栽培的最适直播密度是14.67万~22.01万株/hm2。[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保山市和其他相似地区山地油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云南铁壳麦变种分类及基于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以不孕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22.59%),抽穗期的变异最小;云南铁壳麦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为1.55~2.04。29份云南铁壳麦分为3个类群,但同一变种类型的云南铁壳麦并未整齐的聚为一类;云南铁壳麦A13、A14和A21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其他云南铁壳麦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云南铁壳麦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油菜品种的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应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种植的油菜品种。[方法]比较研究10个油菜品种的形态及产量。[结果]结果表明,神油11号和杂交1号株型好,抗倒伏,千粒重、实际产量高。[结论]建议在此地区推广种植神油11号和杂交1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5.
云南油菜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华  刘丽  符明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6-17057
云南省有丰富的油菜种质资源,特别是芥菜型油菜资源中蕴藏着一些多分枝、多角果、多粒、抗(耐)菌核病等病害的特异种质材料。通过甘芥油菜种间杂交、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创制了一批大籽粒、双主茎、抗(耐)旱、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材料,并育成油菜品种20余个应用于生产。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油菜产业向直播轻简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求品种具有突出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生产、抗病抗逆能力强。利用包括转基因、小孢子培养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将有效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给云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以及物种保护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9份云南铁壳麦进行了变种分类和基于14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云南铁壳麦A14为一未定名的白粒变种,其余28份材料分为10个已定名变种类型;云南铁壳麦农艺性状变异较丰富,以不孕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大(22.59%),抽穗期的变异最小;云南铁壳麦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为1.55~2.04。29份云南铁壳麦分为3个类群,但同一变种类型的云南铁壳麦并未整齐的聚为1类;云南铁壳麦A13、A14和A21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近,而与其他云南铁壳麦间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云南铁壳麦在农艺性状上存在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陈浩  宁睿  苏兴海  李优琴  王春梅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4-1485,1510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抑菌成分分析,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以丁香等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为材料,测定各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结论]初步证实丁香酚为丁香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8.
高寒春油菜区抗跳甲春油菜品种资源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青兰  赵志刚  徐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21):11103-11104
[目的]研究春油菜区跳甲对3大类型油菜(Brassica L.)苗期的危害状况,探讨3大类型油菜在苗期对跳甲的抗性差异并筛选强抗跳甲品种(系)。[方法]选取16个在高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系)在试验田进行3次重复试验,苗期田间调查跳甲危害状况。[结果]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对跳甲抗性差异显著(P<0.05);16份材料对跳甲抗性最强的是芥菜型油菜,其次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抗性最弱。荠菜型油菜中抗性最强的品种为严小村芥,其次为98921、多室油菜和大辣芥,甘蓝型油菜中杜903抗性最强,白菜型油菜中抗性最强的为青油241。[结论]严小村芥、98921、多室油菜、大辣芥、杜903、青油14号、233、青杂5号、青油241、双低白、97-46Ⅱ等这些品种(系)可以作为抗跳甲育种材料。该研究可为春油菜区3大类型油菜苗期对跳甲抗性研究积累资料,并为油菜抗跳甲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